•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陶行知校企合作观对高职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启示

    时间:2023-03-01 13:15:0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王 清, 顾庆龙, 尤正梅

    (扬州职业大学, 江苏 扬州 225009)

    陶行知是我国早期现代职业教育主要的倡导者,在其一生的职业教育实践中,培养了一大批社会所需的实用性人才,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校企合作观。学习他的校企合作观,对提升高职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启示,对我国当前和今后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大有裨益。

    陶行知校企合作观是其职业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体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一)1911—1927年的提出和萌芽阶段;(二)1928—1946年的形成和发展阶段。陶行知不仅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校企合作,而且随着职业教育实践的深入不断丰富发展。

    “学校与社会合作培养社会急需人才”是陶行知校企合作观的基本特征。他针对民国初期中学毕业生只有百分之十的升学率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带来的洋货骤减,实业界人士拟自造国货却缺少相关技术人员的现实状况,提出要积极创办职业教育。1911年,陶行知建议在南京高师附设“速记打字讲习班”[1]37,先培养社会急需人才以应社会所需。1917年秋,陶行知学成回国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受聘为黄炎培等人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特别社员,亲自研究职业教育,并于1918年11月在《教育与职业》发表著名论文《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较为完整地表达了其职业教育思想,并指出当时职业教育的弊端:“实业学校办法弗良,学生应用其所学者,十仅一二,改造他业者,十且八九,致演成农不农,工不工,商不商之险状,此则宜改革者也。”[2]65-661927年,他在南京郊区创办晓庄师范学校,倡导著名的“生活教育”理论,并把职业教育纳入生活教育体系中,强调生活教育的任务是教人发明、制造和运用生活工具[1]38。这是陶行知校企合作观的萌芽,也是理想与现实的结合。

    1928年,陶行知进行了一次人才培养的改革,通过晓庄师范与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合作,形成旨在培养木工技术人才的“晓庄茶园和木作店”[1]38,这是陶行知“校企合作”的具体表现,也是“校企合作观”的形成阶段,旨在通过“校企合作”来实施“教学做合一”,实现学校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的改革。1932年,陶行知在上海宝山创办了第一个真正的“校企合作”试验基地——“山海工学团”,具体内容涉及军事、生活、生产、科学、识字、民权、节制生育等六大方面[1]38。自此以后,他主张职业学校宜改称“工学团”。随后从1938年至1946年,陶行知在香港九龙山创办了中华业余学校,在重庆创办了一所业余性的职业大学,对青年实施以人格、知识、技术和组织为内容的职业教育,通过职业教育的力量来培养社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由此形成了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一)提倡校企共育社会急需人才

    陶行知强调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其职业教育的宗旨,就在于使青年一代掌握一种谋生的劳动技能。陶行知在1922年安庆暑期演讲会上进行《教育者的机会与责任》演讲时指出:“好的教育应当给学生一种技能, 使他可以贡献社会。换言之, 好教育是养成学生技能的教育,使学生可以独立生活。……所以教育的成绩就是‘技能’;教育就是‘技能教育’。”[2]260

    (二)主张“出校进企”,借助社会企业力量办学

    陶行知主张将校门打开,借助社会力量促使学校进步,动员学校力量,帮助社会进步。校外有经验的农夫和工程人员,学生可以请教;校内有价值的活动,农夫和工程人员也可受益。他在《乡村小学比赛表》中提出:学校必须与社会实体更加紧密地联系,把学生从鸟笼中解放出来,使学校教育的作用不局限在学校内。职业院校应该建立校企合作联系制度,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有效整合社会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社会大学校中学会生活、学会技能、学会做人。

    陶行知认为,要提高师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必须先有种种设备,以应所攻各业之需求,然后师生乃能从事于生利;否则虽有良师贤弟子,奈巧妇不能为无米之炊[2]110。必要的设备和仪器是开展职业教育的基本要素,也是师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技能之必须。根据来源的不同,职业教育的设备可以分为职业学校自己购置的设备和职业界(对口企业)拥有的设备。陶行知主张教学设备已有与利用相结合,早在1935年就提出社会资源中的“现成设备之利用”,诸如“家庭、店铺、工厂、机关、寺庙、民团、军队等都可以作为实训实习之地”。职业院校要用校外合作企业的设备来弥补学校设备之不足,将其作为教学和实训工具,做到校内外资源互相利用,互相补充。

    陶行知极其赞赏“不闻不若闻知,闻之不若见之”的科学见解,主张“教师必须率领学生,常到农村、工厂,为工农群众服务,帮助农民抢种抢收,防病治病。与农民合作种田,下乡演出文娱节目,教老百姓识字,出墙报等”。同时虚心向农民和工人学习劳动本领,“拜人民为老师”。

    (三)主张“引企入校”,自建实践基地

    学校必须创建和办好工厂、农场,这是陶行知的一贯主张,也就是引企入校。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具有农夫和工人的身手。为给学生的必修劳动课提供劳动基地,晓庄师范学校开办时,就准备了二百亩农田以供学生耕种之用。还有荒山数座,给师生植树造林之用。校内又设有农艺馆、工场、苗圃,还办有合作社。1944年3月,学校师生到北温泉南面光铁坡开荒,自此学校开办了三个农场,他们采取分组包干到人的办法,由劳动干事检查督促,生产成果可以解决二百余师生的生活问题。农场内有庄稼地、羊圈、兔圈,其内分别挂上木牌作为动植物试验园地,校园内饲养猪、鸡、鸭;制作并修理家具都是由学生亲自劳动。

    (四)实行“艺友制”教育,拜师学艺

    “凡以朋友之道教人艺术或手艺者,谓之艺友制教育。”[3]234一个人想要掌握某种劳动技能,最好的途径就是与精通某种工艺的师傅交朋友,然后拜其为师,虚心向其学习有关劳动本领,让师傅在做上教,学徒工则在做上学,师徒双方“共教、共学、共做”。这样既充分运用了企业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又让师生学到了真正的技术技能。因此,职业院校要积极创造条件, 让师生进工厂,下车间,让其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方能实现教学做合一,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跟企业实行“无缝对接”,教师的技术技能也得到相应地提升。

    (五)倡导“工学结合,产教融合”

    “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具体体现在陶行知1932年主张把职业学校改称“工学团”。其中“工为生产,学是学习,团是集体生活;先生称为工师,意即教人做工之师,观念既改,职业教育乃有希望”[3]234。陶行知创办的山海工学团就是将工厂、学校、社会打成一片,劳苦大众及其子弟既可进行劳动生产,又可学习文化和科学技术知识,还可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谓之“工学结合”。陶行知还提出,工学团里的工师(教师)要承担培养学生六大能力的教学任务,即军事能力、生产能力、科学能力、识字能力、运用民权能力和节制生育能力,谓之“产教融合”。

    (一)重视营造生态环境

    陶行知非常重视职业教师的培养,他认为职业教师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要有生利的经验;第二,具有生利的学识;第三,要有生利的教学法[2]81-82。这一真知灼见,很值得借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职业院校的青年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而且要把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不仅要具有技术改造、提高生产的学识,而且要有传授技术的实践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青年教师对企业的了解程度和企业实践能力关系到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方向。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进行网络调查发现,有42.77%的青年教师未曾去过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其中刚入职1-2年的青年教师占到53.57%,入职3-5年的青年教师占到37.50%,入职6-10年的青年教师占37.21%,入职10年以上的青年教师占42.78%,这些数据足以说明,青年教师去企业实践锻炼太少,对企业的了解程度不高,对企业工作运行不熟悉,对岗位的基本技能操作不熟练,进而导致实践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由此可见,目前职业院校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整体水平较低,提升青年教师专业实践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乃是当前和未来要解决的重要课题。高职院校应重视营造提升青年教师实践技能的生态环境,积极搭建专业实践能力发展平台,引导青年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丰富青年教师的企业工作经历,让其了解企业,熟悉企业,爱上企业,培养其校企合作意识。

    (二)建立企业实践制度

    陶行知主张师生到工厂、农场参观见习,学习工农劳动本领,为工农群众服务。到企业现场进行实践或顶岗实习是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学校应主动建立与企业的联络机制,寻找校企双方资源的利益契合点,推进培养技术应用型师资的校企合作模式,有计划地定期抽调青年教师到企业工作或学习,制订新入职青年教师前3年应在企业实践半年以上,其他青年教师至少每五年一个周期进行不少于半年的企业实践制度,并在顶岗实践期间由企业严格进行考勤和量化考核,最好能参加与企业员工相同的技能考试,并获取技能证书,提高其技能水平。这样既避免了顶岗实践锻炼的形式化,又能有效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

    (三)广纳企业杰出人才进校调研培训

    目前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专业知识丰富,技术技能短缺,与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利主义之师资”还有相当的距离。合格的职业教育师资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还要拥有“高精尖”的技能,也就是“双师型”教师。陶行知认为:职业教师不仅以生利经验作为根本资格,而且要在专业领域成为杰出人才,可以参照“养成职业师资之法去培养”。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面向社会和企业聘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特别是对那些“身怀绝技”的人才,特设产业教师岗位,建立导师制,通过口传手授的师徒制(艺友制)对青年教师进行在岗培训,以拜师结对、导师对话等多种形式训练青年教师的实践技能,并进行定期考核,考核成绩与晋升和职称评定挂钩,考核不合格的不予安排教学任务。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通过校企“互聘、互兼”双向交流的团队合作机制,打造一支具有现代职教理念、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高水平“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服务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的改革。

    (四)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提升建设能力

    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方法论十分强调“实习基地”,它是训练师生实践技能、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孵化地[4]85。建设与教学环境相配套、符合专业岗位需求的实习实训基地,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让青年教师参与建设,不仅能锻炼其协同规划能力, 而且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升亦有帮助。扬州某高职院校的旅游学院自办旅行社作为校内实训基地,形成“前店后院”式旅行社人才培养创新实训基地,通过自主经营旅游企业,教师直接从事企业经营,同步开展教学、企业经营和科研活动,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兼任旅行社总经理、经理、导游、法律顾问等角色,锻炼了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这一做法值得借鉴。

    因此,无论校内还是校外的实习实训基地,除领导层牵头统筹规划外,应鼓励所有专业的青年教师全程参与,包括校内实训基地的调研选址、起草方案、安装设备、验收设备、开发实训项目,校外实训基地的考察物色、联系沟通、洽谈合作、方案起草、计划制订、项目选择、时间安排、安全措施、规章制度,这样既能发挥青年教师的聪明才智,锻炼和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建设能力和实训基地建设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加深了他们对企业实际情况的了解。

    (五)指导学生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

    陶行知认为,好教育是养成学生技能的教育。他主张“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做中学”,还要培养其六大能力。这一主张启示我们,一方面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应积极主动参加各类教学技能大赛,以大赛为契机,锻炼和提高教学技能,全面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实践,既能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技能,又能提升其指导学生职业技能的能力,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奖项的同时也能提高自己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学校的知名度。

    (六)开展横向合作课题研究,提升产学研能力

    陶行知主张校企合作,不仅指合作办学,还指合作搞研发。目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大部分精力投入于教学,因此,学校可以从青年教师自身专业实际出发,与对口企业、对口专业开展横向合作课题研究,以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项目作为研究重点,将企业应用型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研究同时作为研究方向,加强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的紧密程度。

    猜你喜欢 陶行知青年教师校企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4期)2022-08-02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陶行知教育名录新世纪智能(教师)(2020年2期)2020-05-22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中学历史教学(2016年9期)2016-03-01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文史博览·文史(2015年8期)2015-08-18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年6期)2015-03-01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11期)2014-08-08
    相关热词搜索: 高职 青年教师 实践能力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