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论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区域民风的二元性特征

    时间:2023-02-28 17:35: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王玉朋

    (聊城大学 运河学研究院,山东 聊城 252059)

    民风是透视特定时空背景下社会生态变迁的一个窗口。通常意义上讲,民风主要指一定时期内特定空间范围内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思想言行方面带有普遍性的倾向。①关于“风俗”概念的界定,严昌洪将“社会风俗”这一概念分为风俗习惯和社会风气两类。请参阅氏著:《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前言,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6页。将风俗变迁置于特定空间加以考察是学界开展这项研究的主要学术理路。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对明清风俗变迁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并形成了一个热潮。②关于明清风俗的研究,学术综述有林丽月:《世变与秩序:明代社会风尚相关研究评述》,《明代研究通讯》2001年第4期;
    钞晓鸿:《近二十年来有关明清“奢靡”之风研究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10期;
    常建华:《旧领域与新视野:从风俗论看明清社会是研究》,《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12卷,后收入氏作《观念、史料与视野:中国社会史研究再探》,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78-221页。目前,学界对山东运河区域社会风俗的某些断面作了剖析。③王云对山东运河区域的嗜酒与尚武之风做了研究,认为这种习俗的形成与大运河的兴衰隆替密切相关。参见氏作:《明清以来山东运河区域的嗜酒与尚武之风》,《东岳论丛》2009年第3期。孙竞昊等对明清至民国时期济宁的宗教文化做了研究。参见孙竞昊、汤声涛:《明清至民国时期济宁宗教文化探析》,《史林》2021年第3期。然而,将山东运河区域作为一个整体的空间范畴进行对比考察的研究还较为薄弱。本文试图从整体视角出发考察山东运河区域各州县由于受大运河影响的深浅不同而导致民风习俗呈现出二元性特征。

    济宁地处漕运要冲,商业发达,百姓从商竞利的风气浓厚。康熙《济宁直隶州志》言:“济当河漕要害之冲,江淮百货走集,多贾贩,民竞刀锥,趋末者众。”④廖有恒等:康熙《济宁州志》卷二《风俗》,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康熙十一年刻本,17a。康熙《兖州府志》对济宁州与周边各县截然不同的从商氛围有形象描述:“济宁在南北之冲,江淮、吴楚之货毕集,其中一名都也,河道军门屯重兵其上,兵使部郎佐之,五方之会,骛于纷华,与邹鲁间稍殊矣。”⑤张鹏翮等:康熙《兖州府志》卷五《风土志》,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康熙二十五年刻本,6a,9a。又言:“在运河北岸,南控徐沛,北接汶泗,为漕渠要害,江淮货币百货聚集,其民务为生殖,仰机利而食,不事耕桑。”⑥张鹏翮等:康熙《兖州府志》卷五《风土志》,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康熙二十五年刻本,6a,9a。康熙初年,济宁知州廖有恒对济宁城内浓厚的崇商氛围有形象描述:“济宁当水陆要冲,四方舟车所辏,奇技淫巧所集。其小人游手逐末,非一日矣。”①廖有恒等:康熙《济宁州志》卷二《风俗》,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康熙十一年刻本,18b。为营造良好经商环境,康熙中期的知州吴柽严禁土著铺行欺压客商的行为,并警告“将来商贾裹足不前,则此地之生计因而削落矣”②胡德琳等:乾隆《济宁州志》卷二《风俗》,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藏乾隆五十年刻本,50b。。

    济宁州城经商崇商的风气浓厚,但其附属各县却是以农为本的保守风气。金乡,“地僻而狭,不通商贾,士习礼让,民务耕织,朴直敦厚”;
    嘉祥,“在运河西岸,居万山之中,民务稼穑”③胡德琳等:乾隆《济宁直隶州志》卷二《风俗》,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藏乾隆五十年刻本,54a。。明前中期,运河行经西线徐州段,鱼台是运河流经的重要地区。县境谷亭镇因运河流经而商业繁华,“明时贾人陈椽其中,鬻曲蘖,岁以千万”。运河改道前,鱼台商业繁华,“俗稍华侈,士好文采,民逐末利”④鱼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理:康熙《鱼台县志》卷九《风土》,第240页。。明后期,南阳新河、泇河相继开通,运道移至微山湖东岸,湖西岸的鱼台等县经济发展倍受影响,繁华城镇陷入萧条。⑤李德楠:《国家运道与地方城镇:明代泇河的开凿及其影响》,《东岳论丛》2009年第12期。随着发展商业的外部条件恶化,鱼台县社会风俗发生变化,回到“尚礼让,务耕读,犹有古风”⑥觉罗普尔泰等:乾隆《兖州府志》卷五《风土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71册,第121页。。

    兖州府首县滋阳以及周边的曲阜、宁阳、汶上、邹县等县均保持以农为主的经济结构。康熙《兖州府志》言:“滋阳为郡治所,而曲阜、宁阳、邹、汶上诸邑环之,故鲁之四郊也,其俗温厚驯雅,华而不窕,有先圣贤之风,民好稼穑,不工生殖,法亦易行焉。”⑦张鹏翮等:康熙《兖州府志》卷五《风土志》,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康熙二十五年刻本,6a,10a,10b,10b,6a,10b,6a。宁阳,“幅员狭隘,不通商贾,惟务稼穑”⑧张鹏翮等:康熙《兖州府志》卷五《风土志》,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康熙二十五年刻本,6a,10a,10b,10b,6a,10b,6a。。光绪《宁阳县志》言该县,“以偏隅瘠壤,既乏商贾之利,亦亡林泽之饶,所赖以养生者,惟力田耳。”⑨高升荣等:光绪《宁阳县志》卷六《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69册,第94页。邹县,“民多力本务农,不工贸易”⑩张鹏翮等:康熙《兖州府志》卷五《风土志》,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康熙二十五年刻本,6a,10a,10b,10b,6a,10b,6a。。泗水,“不通商贾,以稼穑自给,畜牧为利”11张鹏翮等:康熙《兖州府志》卷五《风土志》,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康熙二十五年刻本,6a,10a,10b,10b,6a,10b,6a。。兖州府南部的峄县、滕县、泗水等县经济结构同样以农为主,“自府以东南,沂、费、峄、郯、滕、泗,在青徐之交,山水环结,风土深厚,民性朴质,以田畜自饶,颇有山泽之利”12张鹏翮等:康熙《兖州府志》卷五《风土志》,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康熙二十五年刻本,6a,10a,10b,10b,6a,10b,6a。。峄县,“民以耕桑自给”13张鹏翮等:康熙《兖州府志》卷五《风土志》,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康熙二十五年刻本,6a,10a,10b,10b,6a,10b,6a。。泗水,“民尚耕织,事畜牧,工不作淫技,贾不出乡”14刘桓等:顺治《泗水县志》卷一《风俗》,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康熙元年刻本,11b。。兖州府西北的东平、东阿、阳谷、寿张诸县,“其俗淳雅和易,文质得宜,土壤瘠薄,民务稼穑,不通商贾”15张鹏翮等:康熙《兖州府志》卷五《风土志》,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康熙二十五年刻本,6a,10a,10b,10b,6a,10b,6a。。

    明代后期,运河沿线的聊城县境城镇经商风气浓厚。万历《东昌府志》载:“由东关遡河而上,李海务、周家店居人陈椽其中,逐时营殖。”16王命爵等:万历《东昌府志》卷一《风俗》,《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续编》第5册,第241页,第241页,第241页,第242页,第242页,第243页。东昌府属县务农保守的风气浓厚。明后期,堂邑,“百姓勤身服鏄,不业非分”17王命爵等:万历《东昌府志》卷一《风俗》,《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续编》第5册,第241页,第241页,第241页,第242页,第242页,第243页。。茌平,“务农桑,尚诗礼,凡婚丧之类,互相资助”18胡德琳等:乾隆《东昌府志》卷五《地域二》,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乾隆四十二年刻本,6b。。清平,“土垣茅屋,四郊平沙曼衍,俗近朴约”19王命爵等:万历《东昌府志》卷一《风俗》,《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续编》第5册,第241页,第241页,第241页,第242页,第242页,第243页。。莘县,“士风淳笃,男女勤于耕纴”20王命爵等:万历《东昌府志》卷一《风俗》,《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续编》第5册,第241页,第241页,第241页,第242页,第242页,第243页。。冠县,“土薄俗俭,大类莘。士风倜傥,耻尚龌龊。贾镇、清水,旧称名区,列隧征儥,其俗纎巧,逐末多衣冠之族”21王命爵等:万历《东昌府志》卷一《风俗》,《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续编》第5册,第241页,第241页,第241页,第242页,第242页,第243页。。高唐,“州困邮传,赋役烦重,物力彫耗,百姓攻苦力穑,无声色狗马之好”22王命爵等:万历《东昌府志》卷一《风俗》,《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续编》第5册,第241页,第241页,第241页,第242页,第242页,第243页。。入清,高唐“民务农桑,俗尚节俭”23刘佑等:康熙《高唐县志》卷一《风俗》,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康熙十二年刻本,25b。。丘县,“百姓务稼穑,有垂白不涉公庭者”24王命爵等:万历《东昌府志》卷一《风俗》,《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续编》第5册,第242页。明初,丘县隶属东昌府。弘治二年,改属临清州。至清乾隆四十一年,临清州升为直隶州,直辖原东昌府丘县、夏津、武城三县。。

    在运河开凿前,临清保持着以农为本的经济形态:“农桑务本,户口殷富。”25于睿明等:康熙《临清州志》卷一《风俗》,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康熙十二年刻本,11a。明清以降,借助汶卫交汇的交通之利,临清迎来经济发展,商业繁荣的时期,经商崇利的风气极其浓厚。万历《东昌府志》言:“州绾汶卫之交而城,齐赵间一都会也。五方商贾,鸣榔转毂,聚货物,坐列贩卖其中,号为冠带,衣履天下,人仰机利而食。暇则置酒征歌,连日夜不休。……士人文藻翩翩,犹愈他郡。”①王命爵等:万历《东昌府志》卷一《风俗》,《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续编》第5册,第242页,第243页。明清鼎革,临清很快从战乱中恢复旧日商业繁荣的景象,经商营商的风气极为浓厚。康熙初年,知州贺王昌作诗四首形象描述了临清繁荣的商业场景:

    (一)

    名区东郡首清源,水陆交冲市井喧。翠羽明珠多大贾,奇花怪石有名园。啣杯北海方盈坐,挟刺曹丘又到门。吐握敢言能下士,谩夸十日醉平原。

    (二)

    舟车辐辏说新城,古号繁华压两京。名士清尊白玉尘,佳人红袖紫鸾笙。雨晴画舫烟中浅,花发香车陌上行。悬声荒郊多向隅,尚颊长吏省春耕。

    (三)

    千帆寒影落平沙,烟火沿堤几万家。市肆朝光耀锦绣,河桥晩渡列鱼虾。富商喜向红楼醉,豪客惊看白日斜。却笑蓬蒿张仲蔚,披书案朽点霜华。

    (四)

    晨光万井已喧嚣,无限舟车似涌湖。屠狗卖浆亦意气,新妆袨服自逍遥。

    谁家市上黄金勒,何处楼头碧玉箫。惟有衙斋清似水,佛香梵筴忆参寥。②于睿明等:康熙《临清州志》卷四《艺文三》收贺王昌《题清源诗》,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康熙十二年刻本,43b。

    与临清毗邻的馆陶受其经商风气影响,崇商拜利的风气渐趋浓厚。乾隆《东昌府志》言:“(馆陶)密迩临清,服室侈踰,自部使监兑境上,居民馆中州,富户而利其奇嬴,俗争弃农而矜贾”③胡德琳等:乾隆《东昌府志》卷《地域二》,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乾隆四十二年刻本,9a。。

    运河区域广大的腹地州县百姓主要采取以农为主的营生模式,从商人数极少。阳谷,“力本者多,营末者寡,其民间勤俭,男耕女织,各守本业”④王时来等:康熙《阳谷县志》卷一《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93册,第27页。。朝城,“百姓勤俭力本者多,营末者少,男耕女织,各守本业,诸所征发,罔弗应”⑤祖植桐等:康熙《朝城县志》卷六《风俗》,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康熙十二年刻本,1a,8a,8a。。武城,“小民以蚕绩耕作为业,奉法远罪,俗在刚柔之间”⑥王命爵等:万历《东昌府志》卷一《风俗》,《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续编》第5册,第242页,第243页。。宁阳,“邑境狭隘,不通商贾”⑦李梦雷等:乾隆《宁阳县志》卷一《方舆·风俗》,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乾隆八年刻本,1a。。

    腹地各县经商的风气薄弱,本土商人的力量并不强大。如朝城,“朝境不通水陆南北大道,故无巨商巨贾,其为商者,多不过数十金,少则数金之资,以为贸易耳”⑧祖植桐等:康熙《朝城县志》卷六《风俗》,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康熙十二年刻本,1a,8a,8a。。腹地各州县并未利用运河交通的便利条件发展商业。朝城,“为工者,虽或攻木、攻金、攻皮,与夫设色、刮摩、抟埴之不同,要止以本邑之人供本邑之用”⑨祖植桐等:康熙《朝城县志》卷六《风俗》,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康熙十二年刻本,1a,8a,8a。。

    自明中叶以降,社会上流行的奢靡之风愈演愈烈,尤其是在商业繁荣、消费人口集中的江南和沿海城市表现最为显著。⑩钞晓鸿:《近二十年来有关明清“奢靡”之风研究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10期。与之同步,华北部分经济富庶的地区社会风气逐渐从俭朴走向奢靡。11徐泓:《明代后期北方五省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社会风气的变迁》,载氏著《明清社会史论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第93页。作为沟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大运河贯通鲁西地区,带来人流、物流的汇集,出现商业繁华的重要城镇,社会风气发生着剧烈变化。济宁城内百姓从商拜商的氛围浓厚,奢靡的社会风俗亦盛。康熙初年,知州廖有恒言:“高者务奢靡,沿流仿效,顽者争锱铢,欺伪丛生,几失变鲁至道之旧。”①廖有恒等:康熙《济宁州志》卷三《风俗》,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康熙十一年刻本,18b,19b,17a。康熙《济宁州志》对济宁州百姓宴会、丧葬等仪式的奢靡之风有形象描绘:

    至若富显召宾,颇以饮馔相尚,水陆之珍,常至方丈。中人慕效,一会之费,几耗数月之食。丧葬之家,置酒留宾。若有嘉客,輀车纠结,华盖拟像宫室,锦绣金碧,雕缋陆离,贵者百金以上,贫者亦不减三五十金。民间丧柩,有十余年濡滞不举者。吊丧无问疏戚,遍贻麻巾,枲带盛陈,葬仪炫耀,衢路走马拍杆,杂耍优剧,以致观者妇女儿童接队骈阗,尘昏障日,以观葬之多寡,详丧礼之厚薄。②廖有恒等:康熙《济宁州志》卷三《风俗》,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康熙十一年刻本,18b,19b,17a。

    济宁城市百姓的丧葬仪式极尽奢靡。仪式所用誊录祭文的载体原是纸轴,入清普遍使用绫缎,“祭毕则焚之”,徒增浪费。死者所用棺罩,最初用布或绢,入清穷极奢华,“今则穷工巧,富者费数百金,贫者亦不下数十金,生而檐瓦舍,死而龙阁凤楼”③胡德琳等:乾隆《济宁直隶州志》卷二《风俗》,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藏乾隆五十年刻本,46b,50a-51b,54b,54b。。待丧葬所用的高档材料备齐才正式下葬。为此,济宁人往往停棺数载。崇祯十六年(1633),济宁东城一场大火焚烧待葬的灵柩达160余具。崇祯十七年(1644),风传即将入城的大顺军有“暴柩之罚”,济宁百姓踉跄掩埋的棺材不可胜数。明清之际,济宁人郑与侨对这种厚葬之风深恶痛绝:“吾济丧礼近则侈甚,诸需不备,丧不敢举,有一柩停数载者,无论殡葬违期,礼法所禁,即水火盗贼,更属可虞。”④胡德琳等:乾隆《济宁直隶州志》卷二《风俗》收郑与侨《俭戚说》,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藏乾隆五十年刻本,44b。康熙二十一年(1682),郑与侨临终前立下遗嘱反对厚葬。其遗嘱言:“棺价不得过十五两,既足以蔽体,又使之速坏。吾济厚制棺罩,多者费至百金,少亦不下数十金,片刻即付之火,与死何益?”⑤郑与侨:《郑确庵遗稿八种:卧拈偶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民国二十七年抄本,转引自郑善庆《明清之际北方遗民的经历与抉择——以山东士人郑与侨为个案的分析》,《沧桑》2020年第6期。

    康熙中期,知州吴柽认为,济宁“婚丧吉凶之礼,交际来往之仪,与服装食起居,都无节制,争华斗靡,彼此竞争……但图目前体面,不计日后艰难”。他直言:“济宁人烟如此繁庶,幅员如此广阔,又系水陆都会之地,百货纷来,贸易有利,而闾阎不能殷实者,良由奢侈无度之所致耳”。吴柽对州城百姓的丧葬仪式繁琐以及奢靡之风做了细致批判。⑥胡德琳等:乾隆《济宁直隶州志》卷二《风俗》,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藏乾隆五十年刻本,46b,50a-51b,54b,54b。道光二十一年,知州徐宗幹指出,“吾济数十年来,凋敝日甚,固出生齿日繁,物力昂贵,实因人心浇漓,风俗侈靡”。他对贺礼送绫对、酒席过于丰盛、丧礼过于虚糜、衣服过于华丽以及滥食鸦片等奢靡陋习均予以制止。他下文号召济宁百姓,“凡事务为节俭,不尚浮华,量入为出,何难渐臻饶裕?”徐宗幹发动的劝谕百姓节俭弃奢的活动,得到济宁士民响应,其中东乡士民制定了乡约条规27条,包括丧葬节俭、戒毒等内容。⑦徐宗幹等:道光《济宁直隶州志》卷三《风土》,《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76册,第160页。

    济宁州城市内外风气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面。城内百姓从商奢靡的风气浓厚,城郊却是务农保守的社会风气。康熙《济宁州志》言:“郊野之氓务耕种,愿朴畏法。士美秀,有文彬彬,儒雅科名称盛。里中庆吊往来,有亲睦之风,人多善良,无暴戾恣睢之习,急公赋,怯争讼。”⑧廖有恒等:康熙《济宁州志》卷三《风俗》,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康熙十一年刻本,18b,19b,17a。济宁州附属各县也是敦厚朴直的保守风气,“虽嗜好礼节,稍有不同,而其务稼穑,敦俭朴,则同也”⑨胡德琳等:乾隆《济宁直隶州志》卷二《风俗》,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藏乾隆五十年刻本,46b,50a-51b,54b,54b。。金乡,“朴直敦厚,有古遗风”⑩王天秀等:乾隆《金乡县志》卷七《风俗》,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藏乾隆三十三年刻本,2a。。嘉祥,“俗亦朴陋,不事浮靡,婚丧相助,犹存古风”。鱼台,“其俗谨厚畏法,词讼甚简,嫁娶省约,不计财贿,尚礼让,务耕读,犹有古风”11胡德琳等:乾隆《济宁直隶州志》卷二《风俗》,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藏乾隆五十年刻本,46b,50a-51b,54b,54b。。

    元明鼎革之际,东昌府人口损失严重。明立国后,朱元璋下诏自山西洪洞等县及济南、兖州等五府填实东昌府。12王命爵等:万历《东昌府志》卷一二《户役志》,《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续编》第6册,第2页。明初,东昌府百姓以耕织为业,“不喜为吏,有司召之,试辄跳去”。至成化年间,诗书之业兴起,民风朴素,“仕宦归里,不张车盖”。嘉靖年间,东昌府“生齿滋蕃,盖藏露积”,教育事业得到发展,“庠序之间,龂龂如也”。传统的伦常秩序开始瓦解,“里党宴会,少长不均,茵席而坐”。隆庆以降,“风恣侈靡,庶民转相仿效,器服诡不中度,游闲公子舆马相矜,盛饰蜉蝣之习,意气扬扬,嫮鄙闾里,濒河诸城尤甚”①王命爵等:万历《东昌府志》卷一《风俗》,《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续编》第5册,第238-239页,第241页,第241页,第244页。。明后期的聊城,“服室器用,竞崇鲜华”②王命爵等:万历《东昌府志》卷一《风俗》,《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续编》第5册,第238-239页,第241页,第241页,第244页。。

    入清,东昌府各县的社会习俗转向尚儒敦厚的风气,“人性多敦厚,务在农桑,尚儒学”③嵩山等:嘉庆《东昌府志》卷三《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88册,第84页。。聊城风俗以敦厚出众,“民有恒产,皆慕诗书礼乐,男务农,女勤织纴,闾阎细民亦愿遣子入学,五伦之道,蔼然而复淳风,视昔尤美。”④胡德琳等:乾隆《东昌府志》卷五《地域二》,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乾隆四十二年刻本,6a,6a,9a。延至清末,聊城依旧是敦厚保守的社会风气,“其人朴愿而茂,有秉心塞渊之旧焉,虽循习故事,惮于兴改,然无桀黠渔食,持长吏长短者,租赋不待督,辄先期报竣,最称易治。”⑤陈庆蕃等:宣统《聊城县志》卷一《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82册,第29页。东昌府其他属县保持俭朴保守的风俗。明后期,堂邑“昏丧动循古仪,虽华弗佻”⑥王命爵等:万历《东昌府志》卷一《风俗》,《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续编》第5册,第238-239页,第241页,第241页,第244页。。入清,该县依旧是敦厚保守的社会风气:“其俗朴愿而茂,有秉心塞渊之风焉,顾颇循习故事,惘于兴改。”⑦胡德琳等:乾隆《东昌府志》卷五《地域二》,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乾隆四十二年刻本,6a,6a,9a。高唐州,“民务农桑,俗尚节俭,其士大夫则笃行谊,耻浮薄,机械之巧不足,而忠信有足尚焉”。高唐婚丧嫁娶风气俭约,“嫁娶不论财帛,丧葬不尚僧道,诉告虽有而无健讼者”⑧嵩山等:嘉庆《东昌府志》卷三《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88册,第86页。。邱县,“治士谨愿朴野,百姓务稼穑”⑨胡德琳等:乾隆《东昌府志》卷五《地域二》,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乾隆四十二年刻本,6a,6a,9a。。

    明清时期,临清商业繁荣,奢靡之风盛行。康熙《临清州志》言:“俗近奢华而有礼。”乾隆《临清州志》言:“冠昏丧祭,近奢靡。”⑩王俊等:乾隆《临清州志》卷一一《风俗》,济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01年,第485页,第484-485页。临清百姓婚丧嫁娶以及饮食聚会崇尚奢靡,“宁为过,勿为不及”11于睿明等:康熙《临清州志》卷一《风俗》,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康熙十二年刻本,11a。。这种奢华习俗在节庆时节表现尤为显著:“元宵灯火颇盛,永清门、大宁寺、天桥三处为最,士女游观,输钱竞买,熙熙然,太平景物,然亦侈矣。”12张度等:乾隆《临清直隶州志》卷一《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94册,第321页。临清民间社会还盛行斗鸡、斗鹌鹑以及培育优质观赏性金鱼等奢靡性消费。13王俊等:乾隆《临清州志》卷一一《风俗》,济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01年,第485页,第484-485页。

    张秋是一座商业繁华的运河城镇,盛行崇商奢靡的风气。阳谷县志修撰者在详述本县俭朴社会风俗时,留意到张秋镇与众不同的奢靡风俗:“惟居张秋者稍侈靡焉”14王时来等:康熙《阳谷县志》卷一《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93册,第27页。。东阿人也认为,张秋镇与东阿县俭朴风俗截然不同:“张秋在河上,五方杂厝,风俗不纯,大抵仰机利而不纯,与邑人绝异,若越境然。”15刘沛先等:康熙《东阿县志》卷一《风俗》,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康熙四年刻本,29a。张秋镇丧葬仪式奢靡,“尤崇浮屠,张乐宴宾容侈,为禺车禺马相夸示”16林芃等:康熙《张秋镇志》卷一《方舆志·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辑第29册,第30页。。

    整体而言,运河腹地各县均为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风俗以俭约敦厚为尚。观城,“俗尚俭约,矜名节,务农桑,贫民妇女皆以麦莛制辫为业,不事纺绩”17孙观等:道光《观城县志》卷二《舆地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91册,第431页。。康熙年间,寿张,“居民多淳庞,俗尚质朴”18滕永桢等:康熙《寿张县志》卷一《方舆·风俗》,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康熙五十六年,10a。。至光绪年间,寿张依旧是勤俭质朴的风俗:“民多敦厐,俗尚质朴,士安于庠,农耕于野,工乐艺,贾勤于市,甘淡泊,鲜奔竞,尚气节。”19王守谦等:光绪《寿张县志》卷一《方舆》,《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93册,第368页。清初,阳谷“岁时伏腊,不事嬉游,凡赌赛欢呼流连,宴乐之事,一切不作。车舆、室庐、衣服、嫁娶、丧祭之费,不尚淫奢。”20王时来等:康熙《阳谷县志》卷一《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93册,第27页。乾隆年间,阳谷“士民勤俭,无所纷华。”21觉罗普尔泰等:乾隆《兖州府志》卷五《风土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71册,第122页。明后期,朝城“风土淳厚,俗习简朴……士风和平,小民畏法,虽罹横政,不敢侧目长吏。”22王命爵等:万历《东昌府志》卷一《风俗》,《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续编》第5册,第238-239页,第241页,第241页,第244页。入清,朝城仍保持不尚奢华的社会风气。康熙《朝城县志》描述道:“闾阎细民皆知谨法度,每夏秋征租,官示以期,即辇赴于仓,络绎不绝,至日辄告盈,不烦督责。其为士者,重伦理,长幼有序,其事亲多孝节。其妇女多烈行,或未婚夫死,终身不嫁,或少年孀居,垂老不更其守。士多有文,其少而有资禀者,率从名儒先生授受,相与移书净坊间馆结业,寒暑不易。其最翘异者,博综经籍,学为古文辞,工笔画,不为时俗习尚。……至诸荐绅,尤有典则,服官清正,居乡谦和,不讪上,不凌下,恬修是好,乐奖后进。与邑大夫交,谨慎不阿,公事之外,谢绝嘱托。”①祖植桐等:康熙《朝城县志》卷六《风俗》,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康熙十二年刻本,1a-3a。

    兖州府各县民风普遍保守俭朴。宁阳,“乡民椎鲁质朴,含粗粝,服劳苦,至供赋税徭役,则急公恐后,盖其天性然也”②张鹏翮等:康熙《兖州府志》卷五《风土志》,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康熙二十五年刻本,10b,10b,10b。。邹县,“风俗淳朴,崇尚信义”③张鹏翮等:康熙《兖州府志》卷五《风土志》,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康熙二十五年刻本,10b,10b,10b。。泗水,“风俗多淳庞厚朴”④刘桓等:顺治《泗水县志》卷一《风俗》,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康熙元年刻本,11b。。晚明时期,东阿流行崇尚奢华,及时享乐的风俗:“人民佻巧,矜才技。市井胥徒,修饰自喜,服食鲜华,家无担石,出辄衣帛蹑文履。田多硗瘠,人性澶漫少虑,不工生殖,虚浮,鲜盖藏,易困乏也。”⑤刘沛先等:康熙《东阿县志》卷一《风俗》,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康熙四年刻本,28b。入清,东阿转向保守俭朴的风俗:“俭朴深沉,崇尚文雅,以风节相高,耻为奔竞,冠服居室,不慕鲜华,而礼文有不足焉,守礼畏法,租税无逋……田野男妇粗衣粝食,无浮华艳冶之态;
    工多椎鲁,不尚奇技淫巧;
    商所货皆布帛菽粟,绝无纤靡绮丽之观,是俭朴有余也。”⑥李贤书等:道光《东阿县志》卷二《方域》,《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92册,第35页。。东阿县苫山村距运河仅10余里,在明代中后期涌现出刘约、刘田等五位进士。顺治初年,该村庠生李濠作《苫羊山志》言该村风俗:“化承邹鲁,士人崇礼让,小民业耕桑,卿大夫率敦行,积学精练亢爽,有大邦之遗风。”⑦李濠著,刘季宪校注:《苫羊山志》不分卷《风俗》,内部资料,第17页。

    与多数兖州府属县不同,清代的滕县奢靡之风盛行,甚至出现严重的靡费现象。明初,滕县风俗俭朴保守,“市井游敖嬉戏如小儿状,诸生少者事长如严师,缙绅务为恭谨,过里门自下车,岀不张盖,不起室治第,俗淳庞,质朴无文”。自成化以降,风俗渐趋奢靡,“淳朴渐漓,好游子弟飞鹰走狗,六博蹋鞠,携媚妓,弹鸣筝。东门外街巷,清夜管弦之声如沸。而富者豪于财,侠者豪于气,役财骄溢,武断乡曲”⑧王政等:道光《滕县志》卷三《风俗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75册,第77页,第77页。。经明清鼎革的剧烈社会动荡后,滕县却一直保持奢靡的风俗。康熙《兖州府志》言:“其俗竞侈靡,房屋车骑争为华巧,而无盖藏。”⑨张鹏翮等:康熙《兖州府志》卷五《风土志》,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康熙二十五年刻本,10b,10b,10b。该县西境毗邻运河,土壤肥沃,经济发达,奢靡之风尤为盛行:“其人竞相尚以靡侈,婚丧嫁用妓乐,纳采奁具、殡葬之物,以多为美。富家挽河汴之材,起高楼,广堂室,饬车骑镂,一鞍至费百金。然无蓄藏,一二岁不登,则楼室、鞍骑易主矣。”⑩王政等:道光《滕县志》卷三《风俗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75册,第77页,第77页。这种不知节俭的风气导致该县即便在粮食作物正常收获的年份也容易出现饥荒。道光年间,滕县人孔广珪对县境奢靡风俗有形象描述:“滕俗浮侈,又多游惰,不习商贾。比岁狃于屡丰,罔知积贮,竭蹶而入,挥霍而出。而囤户酒酤,又从而鱼肉之。故一邑之中,能余粟者十不一二也,能逮新者十不四五也。下则贷而食,甚则乞而食焉者也。夫以游惰之民,处瘠薄之地,而又乘之以奢敝之俗,民贫则邪侈易生,地大则奸宄易匿。虽无凶岁,其势已岌岌不可终日矣。”11王政等:道光《滕县志》卷一二《艺文志中》收孔广珪《上邑侯彭少韩书》,《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75册,第367页。

    卫河流域各县风俗普遍敦厚保守。明代后期,恩县,“其俗敦重,无狙犷之民”12王命爵等:万历《东昌府志》卷一《风俗》,《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续编》第5册,第243页。。入清,恩县风俗依旧敦厚保守:“俗近敦庞,家知礼让,其教者习儒业,而朴者务农桑,乖戾之行大抵皆出于末流”13汪鸿孙等:宣统《恩县志》卷四《舆地志·风俗》,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宣统元年刻本,11b。。明代中期的夏津风俗敦厚保守,“民务耕织,士习诗书,节俭之风,自古而存,浮华之俗,逮今而革”14易时中等:嘉靖《夏津县志》卷一《风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第57册,5b。。入清,夏津依旧维持这种风俗:“邑小而僻,百姓椎鲁,勤治生,经岁不见官府,士夫以醇谨称”15胡德琳等:乾隆《东昌府志》卷五《地域二》,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乾隆四十二年刻本,9a。。武城,“民风朴厚,俗尚礼节孝友,不事浮屠,力稼务蚕织,文士斌斌有古风”①胡德琳等:乾隆《东昌府志》卷五《地域二》,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乾隆四十二年刻本,9a。。明清之际的德州民风淳朴。德州人田雯描述:“余得之髫年矣,窃见里闬之间,崇礼让,明信义,节物风流,人情和美,宫室完好。工商坌集,士之习诗书者,雍容都雅,盘辟有仪,以及庞眉宽褐之叟,酿秫种菊。”②田雯:《古欢堂集》卷四六《长河志籍考》,《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1324册,第511页。

    与保守俭朴的风俗紧密相关的是,腹地各县百姓普遍拥有吃苦耐劳的坚毅品性。东平县,“全境民众,业农者十居七八,夏秋之季服田力穑,岁晚务闲则经营粪土,劳劳碌碌,无时休息。工商十居一二,值麦收秋获,亦多工作田间,俗谓争秋夺麦。盖以树艺五谷为生活之本,故务稼穑,耐劳有如此者”③刘靖宇等:民国《东平县志》卷五《风土》,《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66册,第52页。。金乡百姓,“勤苦耐劳,尤为特性,惟地少出产,贫民居多”④潘守廉等:民国《济宁直隶州续志》卷四《风土志》收徐宗干《禁拿牛车示》,《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77册,第309页。。

    孙竞昊等学者研究明清至民国时期济宁的宗教文化时指出,大运河推动的城市商业化、城市化塑造了济宁开放、包容、高端的城市环境和社会风气,既促进了济宁当地的精神文化和正规宗教的繁荣,也排拒了极端或偏狭的异端教门和秘密会社。⑤孙竞昊、汤声涛:《明清至民国时期济宁宗教文化探析》,《史林》2021年第3期。然而,我们将视线从济宁这座商业发达、士绅精英力量强大的区域核心城市转到更广阔的山东运河区域腹地州县时,将会发现另外一幅截然不同的画面。

    山东运河区域各州县笃信各类民间信仰的风气浓厚。东昌府各县普遍崇信各类宗教,甚至异端宗教。万历《东昌府志》言:“(百姓)时裹赢粮,走泰山、武当,渡海谒普陀,祈请无虚岁。……自城市以至村落,争奉无为等教,持斋讽呗,阖境响应,识者以为乱萌。”⑥王命爵等:万历《东昌府志》卷一《风俗》,《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续编》第5册,第240-241页,第242页,第241页。莘县,“俗严事城隍,岁时祷赛牢具,香楮相望,人有冤苦,抱牒叩庙。”⑦王命爵等:万历《东昌府志》卷一《风俗》,《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续编》第5册,第240-241页,第242页,第241页。博平,“有愚顽辈持斋诵经,图修来世,靡财秽行,迷而不返,以自抵于不法”⑧堵嶷等:康熙《博平县志》卷四《民风》,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康熙三年刻本,6a。。高唐州,“其俗崇巫信鬼,任侠使气”⑨王命爵等:万历《东昌府志》卷一《风俗》,《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续编》第5册,第240-241页,第242页,第241页。。

    兖州府各县迷信宗教,甚至异端思想的风气尤为严重。康熙《兖州府志》言:“愚民为左道所惑,习白莲、无为诸教,男女相聚,持斋诵佛,乱萌盗始,于此兆焉。此皆诸邑所同,间有出入,大校不相甚远,故可括而称也。”⑩张鹏翮等:康熙《兖州府志》卷五《风土志》,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康熙二十五年刻本,9b。泗水百姓遇有灾荒,或者身体疾病,“先谒各寺观祝祷祈免,如验,即具牲醴祭之,或演剧以报赛。间有信士出资,为香社者,春间以其息,具香楮,赴泰山焚烧”11赵英祚等:光绪《泗水县志》卷九《风俗志》,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光绪十八年刻本,3a。。万历年间,汶上县志的编纂人员对县境百姓热衷于集聚性的拜神集会活动心生忧虑:“其愚民为左道所惑,持斋诵偈,男女相聚,渐酿乱萌。”12栗可仕等:万历《汶上县志》卷四《政纪》,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万历三十六年刻本,29a。

    临清州百姓崇信佛道及各类民间信仰,“尚鬼佞佛”13王俊等:乾隆《临清州志》卷一一《风俗志》,济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01年,乾隆十四年影印版,第483页。。康熙《临清州志》言:“三月廿八日东岳,拜诞;
    四月八日,菩提浴佛。”14于睿明等:康熙《临清州志》卷一《风俗》,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康熙十二年刻本,12a。乾隆《临清州志》对州境泰山进香及崇信碧霞元君信仰的情况作了描述:“俗尚泰山进香,自二月初起至四月中。回香之日,亲友具酒出迎,自东水关沿河十里游船,车马不绝,于道日接顶。四月十八日,碧霞元君会,倾城士女出供,香火自十五日至十八日,上庙者水陆不绝。明末,西北之民结社来观,如东岳故事,其灵爽讫于千里,每岁会资造金银五色纸宫殿为驾前仪仗,为鼓吹,为扮演杂居。两城周游,市民设祭以珠翠珍宝,聘巧工扎餙玩具,备极华丽。五日内,閧填街市。”①王俊等:乾隆《临清州志》卷一一《风俗志》,第485页。

    曹州府百姓迷信鬼神,“好下里伪物,禺车禺马秉烈火,以是相胜,而服制不能如礼”②周尚质等:乾隆《曹州府志》卷七《风土》,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乾隆乾隆二十年刻本,58b。。该府下辖的曹县,“尚鬼信巫,疾不迎医,好讼善斗,与鲁殊风焉,岁时赛祷神庙,男女醵酒作会。”③张鹏翮等:康熙《兖州府志》卷五《风土志》,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康熙二十五年刻本,10a,9b。

    在开展信仰活动时,这些笃信各类信仰的下层信众往往采取各种互帮互助的措施,并结成具有一定组织性的团体,尤其是带有宗教性质的社团组织。如专门帮穷困信众购置棺材的丧葬义社,联众祭拜神灵的香社。康熙《兖州府志》介绍了兖州府各县出现的各类下层百姓社团:“市里小民群聚为会,东祠泰山,南祠武当,岁晩务闲,百十为群,结队而往,谓之香社。又常以月朔为饮食聚会,醵金钱生息,遇有死丧,计其所入赙之。虽至贫窭,应时而葬,无暴露者,谓之义社。又有醵金生息以供租税,出一岁之息钱用之,率不后期而完,谓之粮社。亦有群其宗族,月朔为会,生息钱谷,以供烝尝,谓之祭社。亦有父老罢吏,时相聚会,如香山洛社故事,谓之酒社。此其常俗也。”④张鹏翮等:康熙《兖州府志》卷五《风土志》,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康熙二十五年刻本,10a,9b。

    道光十五年(1835),山东巡抚钟祥对这些秘密会社的组织及运作形式向朝廷做了汇报:“狡黠之徒起意煽动,更必托言劫数,惑诱愚人共聚也,名为吃会,多至百人,数十人不等。同教中有屋宇稍宽者,密行会期,日暮方至,闭门列坐,焚香磕头。教首传授经咒,黎明而散。传徒愈众,则聚处亦多。各处轮流,每月数次,并有外来之人,携资出入。”⑤厉秀芳等:道光《武城县志》卷二《疆域》收钟祥《颁发稽查东省邪教章程》,《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18册,第412页。有学者对清中期中国北方民间教派组织的拳会分布做了研究,认为山东运河区域是这些拳会的重要分布地,直隶、山东交界的运河沿线出现了一个统属于离卦的武术集团,而运河区域南部的金乡、鱼台、单县等州县则各种教门林立,教门和拳会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没有形成统一的领导中心。⑥程歗:《文化、社会网络与集体行动》第四编“乾嘉义和拳浅记”,第293页。

    明清时期,民间宗教和秘密结社活动盛行,许多大规模的农民运动都利用宗教和结社,发生在山东运河区域的秘密会社起事,包括天启年间的徐鸿儒起事、乾隆年间的王伦起事以及嘉庆年间的天理教起事等。有学者指出,宗教和结社是斗争的产物,群众斗争的尖锐化,使得以拜佛行善与结盟互助为宗旨的民间秘密组织走向革命化,成为人民群众发动起义的工具。⑦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第二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48页。还有学者肯定这种民间的秘密会党组织的进步性,认为这种下层群众的互助性组织,平时在成员之间施行互济互助和自卫抗暴,在阶级矛盾激化时,则领导会众起来举行反抗斗争,甚至提出反对贪官污吏或“反清复明”等口号,客观上反映了下层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⑧秦宝琦、孟超:《秘密会社与清代社会》第一章“概论”,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4页。

    有学者指出,在以恢复三代宗法为职志的儒士看来,兴起于民间的各种神灵信仰,即所谓“淫祀”,严重干扰朝廷权威,扰乱民众思维,必须严加控制,以定国家信仰于一尊。⑨周郢:《碧霞信仰与泰山文化》上篇“碧霞信仰考论”,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56页。这种带有宗教性质的民间结社行为引起地方官府及朝廷的关注。顺治年间,泗水县志纂修者对这种带有宗教性质的义社持警惕性态度:“义社之起,最为近古,遂有奸民夤缘指称助婚、助学、赙丧、温居等项,醵众人钱,名之曰设席打纲。……此风不禁,害将何极?”⑩刘桓等:顺治《泗水县志》卷一《风俗》,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康熙元年刻本,14a。清代统治者对这些带有宗教性质的互助组织一直持警惕态度。随着这些组织开始从隐秘的地下公开活动,直接威胁清廷统治。清廷不断加大对这些秘密组织的镇压力度。自康熙年间起,清廷曾多次查办。道光十五年,山东巡抚钟祥强调通过保甲组织的高效性,调动乡村绅士耆民参与控制民间的秘密宗教的结社活动。①厉秀芳等:道光《武城县志》卷二《疆域》收钟祥《颁发稽查东省邪教章程》,《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18册,第412页。

    社会风俗的变迁与区域商品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有学者在研究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的历史趋势及特点时指出,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呈现出严重的不均衡性,凡是运河直接流经的城镇、码头,由于受外力冲击大,社会变迁的程度就强烈;
    凡是远离运河干道的乡村,较少接触新事物,受外力影响小,社会变迁的程度就低。②王云:《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的历史趋势及特点》,《东岳论丛》2008年第3期。换言之,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是严重受外力驱动发展的典型。运河直接流经的济宁、聊城、临清以及张秋、台儿庄等城镇,外来的客商、货物云集,商业繁荣,崇商拜商的风气浓厚,经济富庶。这些地区百姓的消费水平高,导致社会消费的奢靡风气浓厚。

    常建华教授在回顾学界关于奢靡问题的研究时指出,“一般来说,消费者具备一定的消费能力也是基础,这自然要靠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的活跃为支撑”③常建华:《旧领域与新视野:从风俗论看明清社会史研究》,载氏著《观念、史料与视野:中国社会史研究再探》,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94页。。山东运河区域各州县风俗呈现两元性的差异,让我们重新审视大运河在地域社会的经济辐射范围——大运河带来的物流便利带动那些直接行经的城镇商业繁荣,呈现出崇商拜奢的包容风气(以济宁、临清、张秋等城镇为代表);
    而距离运河河道较远的州县,虽然承担了各类运河河工劳役,却未能享受到运河的交通便利,商品经济发展迟滞,未能全面卷入以大运河带动商贸圈中去,呈现出以农为本,封闭保守的社会风气。由于经济发展迟滞,腹地各州县士绅精英力量薄弱,正统的权威影响力弱小,为异端思想的传播创造了条件。美国学者韩书瑞直言作为王伦起事爆发地的寿张,“比起日常生活的普通权威,王伦更愿意皈依异端传统”;
    “这些宗教活动都不存在具有强大精英阶层领导的迹象”④[美]韩书瑞:《山东叛乱:1774年王伦起义》第一部分“准备”,刘平、唐雁超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5页。。

    概言之,大运河在鲁西地区的经济辐射范围仅局限在直接行经的城镇,并且这些商业城镇呈现出点带状分布的特征,未能更有效地将周边州县全面地吸纳入大运河经济辐射圈内。

    猜你喜欢 县志刻本国家图书馆 郑之珍《劝善记》明清刻本流变再论戏曲研究(2022年2期)2022-10-24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重点图书大学图书馆学报(2022年4期)2022-08-04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重点图书大学图书馆学报(2022年3期)2022-06-24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天一阁文丛(2020年0期)2020-11-05县志里的乡贤飞天(2020年8期)2020-08-14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考论西夏学(2018年2期)2018-05-15未刊布的西夏文刻本《碎金》考论敦煌学辑刊(2017年4期)2017-06-27山西发现北宋刻本《崇宁藏》丹青少年(2017年4期)2017-02-06西夏刻本中小装饰的类别及流变西夏学(2016年2期)2016-10-26缠访者入县志决策(2015年8期)2015-09-10
    相关热词搜索: 山东 民风 运河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