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小议“书品”与“人品”

    时间:2023-02-13 10:10:0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井冈山大学 马于强

    如果拿一件书法作品让人判断是好人还是恶人,定会让人哑然失笑,以为不可思议。

    所谓“人品”是指人们道德观念的表现问题,是人们共同追求和共同遵循的一般准则,不是人的知识水准、地位、钱财所能衡量的。人品也是书法家的“字外功”,如同传统诗学理论讲究的“功夫在诗外”一样,书法理论也特别重视“字外功”。所谓“书品”是指书法家、书法作品的等第,尤指书法家的书作而言。其品位的高低,与书法家本身的才智、感情、功力、继承、创造、修养等有一定的关系,书品基本上属于书法艺术本体的审美范畴。

    但是,古今论书,人们习惯把人品与书品联系起来。如汉代扬雄所言:“故言,心声也;
    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唐柳公权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特别是宋代以来,受儒家思想影响,书法被赋予浓厚的人格伦理色彩,“人品决定书品”这一论述更为显著,人们把美的书法和善的人格混为一谈,认为好的书法就像高尚的品格给人的熏染一样。宋朱长文在其《续书断》序中已明确以人论书的书学思想:“夫书者,英杰之余事,文章之急务也。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者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南宋理学家朱熹则更是将书品与人品相提并论,说:“余少时喜曹孟德,时刘共父方学颜真卿书,余以字书古今诮之,共父正涩谓余曰:‘我所学者唐之忠臣,公所学者汉之篡贼耳’。余嘿然无以应,是则取法不可不端也。”清刘熙载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

    因此,在书法评论中艺术作品被视为艺术创作者人格化的体现。一个书家书法技艺水准高超,但人品有缺憾,必然会使他的书法艺术被遗弃甚至唾弃。正如宋苏轼所言:“古人论书法,兼论其生平,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明傅山说:“作字先作人。”清朱和羹也说过:“书字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著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不朽于千古。”这些传统说法,表明在欣赏某人的书法时,就要兼顾到写字的人,欣赏书法的同时,也就是欣赏其人品。人不好,字写得再好,也不被重视与推崇。清傅山说:“予极不喜赵子昂,薄其人逆恶其书。痛恶其书浅俗如无骨。”虽有些偏激,但也确实说明了这个问题。像赵孟頫书法造诣这般高的,尚有这等评论,可以想象历史上肯定还有很多比现在我们知道的还写得好的字,也许因为书家的为人不太好,而没有留传下来。

    实际上,书家的性格、情感、胸襟、学识、胆魄等,都会影响到他的审美趣味和书写风格,但是忠义节烈和政治立场却不会,人的道德好坏与书法的境界,不能画上等号。也就是说,书品作为一种艺术境界的品级,与道德范畴上的人品没有必然的联系。否则,按照“人品即书品”理论思想,人品决定书品的逻辑必然推论出:凡是无名书者,就一定是罄竹难书的小人?凡是有名声的书家,就一定是胸怀坦荡的君子?书品一定等同于人品?人品就一定决定书品?当欣赏者如果以“人品即书品”的审美标准去衡量书家艺术作品时,会发现此理论存在一定的弊端与矛盾性。宋代苏轼原来也赞成儒家的书品如人品的道德文艺观,但后来对此也有过怀疑,他虽说过:“世之小人,书字虽工,而其神情终有睢盱侧媚之态,不知人情随想而见,如韩子所谓窃斧者乎,抑真尔也?”但他也没有完全否定书法和道德的关系,“然人之字画工拙之外,盖皆有趣,亦可以见其为人邪正之粗云。”意思是说,要从书法中见出是君子和小人,实在很难;
    但欣赏书法时,也很难完全排除对书家道德人品判断的影响,书法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审美意趣和性情特征,从中可以看出一个人“邪正”的大概吧。金代的元好问在其《论诗三十首》中针对潘岳的人格和艺术风格的不一致指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他的诗句以“总失真”的绝对性言论将传统的“书品即人品”的文艺评论完全否定。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一定要尽可能地还原其所处历史情境,不可用思想道德作为评价艺术家的作品与成就的唯一标准。纵观历代书家,赵孟頫最具有典型性。南宋王室后裔的赵子昂,因入元做官成为“贰臣”,在世人看来有损气节,属于书家评论者所谈及的品格低下的书家。但赵氏作为元代书坛上的领军人物,行楷皆善,尤精楷书,并与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并称“楷书四家”,可见,赵氏也可称为书坛中的佼佼者。他通过临写求笔法和风韵,上溯古人,集众家之长融会贯通,最终形成自己风格特点的“赵体”。但因历代学书者喜欢用“书品即人品”的评价方式去看待赵氏的书法艺术,导致许多书者不喜赵氏的书风,以至于很多优秀的书法艺术被学书者忽视,不能被很好地继承和发展。所以在一定情况下,“书品非如人品”是存在的,“人品即书品”的书学理论是有一定矛盾性的。

    因此,在书法品评过程中,欣赏者不能绝对地认为“书品即人品”,这种品评方式是不合时宜的。我们要用辩证的方法来对待“书品即人品”的关系,我们既要看到,“书品即人品”的合理性,又要看到“书品非如人品”的存在,学习优秀书家书品中经久不衰的艺术作品,不能因书家的人品低下,而贬低书家的书品,甚至完全否定书家的艺术成就;
    更不能因书家的人品高尚而无条件地推崇其艺术成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书法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集中表现,是中国深厚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艺术形态,在构建中国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今天,我们倡导德艺双馨,人品高书品亦高,达到双美是最为理想的,这对提高艺术家道德修养有其合理意义。因此,当代书法创作不仅要体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还要完美地展示当代书法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观念。当代书家要不断地加强学习,使自己的知识结构、道德水准、审美能力、气质修养等方面,不断得以提升,自觉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弘扬书法大道,守正创新,在传承书法的深厚传统中积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精品力作抒写时代正大气象。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在引领社会风气上发挥作用,严格遵纪守法,自觉规范言行,保持洁身自好,自觉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努力争做“人品高,书品亦高”的书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牢记使命,讴歌时代,努力创作出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书法作品,为书坛写上自己最好的一笔。

    猜你喜欢 书家人品书法 书法大江南北(2022年9期)2022-09-07书法欣赏求知(2022年5期)2022-05-14书法娘子关(2022年1期)2022-03-02《宋稗类钞》的书法史料价值书画世界(2021年5期)2021-06-28诗品出于人品中华诗词(2019年5期)2019-10-15杂说书家之性灵河北书画研究(2019年1期)2019-09-25湖北近现代书家、印家群体的掩名现象书画世界(2019年5期)2019-07-17吃饭见人品海峡姐妹(2018年12期)2018-12-23书法欣赏吐鲁番(2018年1期)2018-06-12测你的人品还剩多少?人生十六七(2016年16期)2016-11-20
    相关热词搜索: 小议 人品 书品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