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内蒙古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效、挑战与应对方略

    时间:2023-02-11 18:35:0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郭启光, 崔连伟

    (1.内蒙古党校(行政学院) 经济学教研部,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2.内蒙古自治区大数据中心 数字基础设施处,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98)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模式和创新先导。[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明确提出“数字中国”战略,深入部署数字化发展各项工作,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并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39.2万亿元,同比增长9.7%,占GDP的比重已达38.6%。从数字经济的核心构成看,数字产业化规模为7.5万亿元,产业数字化规模则达到31.7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1.2%,占数字经济比重更是高达80.9%[2],这表明,促进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和重要方向。

    近年来,内蒙古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其规模和体量持续扩大(1)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内蒙古数字经济规模已由2016年的3394.7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4280亿元,占GDP的比重由2016年的18.7%提升至2020年的24.7%。,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2020年全区数字经济规模仅为428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4.7%[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9个百分点,其中产业数字化规模占GDP的比重为22.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4个百分点。因此,通过促进产业数字化做大数字经济还具有较大空间和潜力。从内蒙古的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方面看,产业数字化是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路径。当前,内蒙古能源、化工、冶金、新材料、装备制造、农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能够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因此,立足现有基础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对于推动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国家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绿色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将数字经济做强、做优、做大既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又能够产生强大的集聚和蝶变效应。

    近年来,内蒙古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对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在农牧业、工业、能源等传统优势产业领域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索,产业数字化转型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农牧业数字化转型特色凸显

    一是农牧业生产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各地区依托5G、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积极推进智慧农牧场建设,促进农牧业生产提质增效。例如,呼和浩特市164家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利用大数据平台实现了98%智能化饲养,建成乳业数字化工厂,生产效率提升20%,运营成本降低20%,能源利用率提升10%。巴彦淖尔市积极打造数字田园,实现了精准灌溉、施肥和智慧植保,同时利用北斗技术对牧场进行数字化改造,每年为每户牧民节省费用1.8万元以上。二是农牧业经营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各地区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积极打造集农畜产品防伪溯源、质量监管、营销策划、渠道拓展等为一体的特色农畜产品数字化经营管理平台。例如,中国薯网马铃薯大数据平台、通辽市肉牛电子交易中心、兴安盟大米质量安全大数据平台、呼伦贝尔市甜菜全产业链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等相继建成,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马铃薯、牛羊肉、大米、甜菜等农畜产品的经营水平和竞争力的提升。

    (二)工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

    一是智能制造水平不断提升。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内蒙古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综合指数由2016年的42分提升至2020年的49分,工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由2016年的37.3%提升至2020年的46.8%,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由2016年的44.3%提升至2020年的54.6%。截至2021年全区累计建成智能工厂21个、数字化车间22个,煤化工、农畜产品加工、电解铝等优势特色产业持续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例如,鄂尔多斯市建成煤化工智能工厂,生产效率提升21% ,被工信部评为“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和“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伊泰煤化工智能管控一体化项目通过数字化改造,生产经营成本降低4.5%(2)数据由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提供。。二是重点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加速建设。重点行业企业积极搭建综合性、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引导企业上云、上平台,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实现数字化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目前全区建成自治区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16个,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提升至8%,工业企业登云达1.6万户。根据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发展应用指数,2020年内蒙古工业互联网发展应用指数值为41.96,在全国排名第14位。[4]

    (三)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提速

    一是能源大数据平台建设持续推进。例如,蒙能集团能源大数据平台通过整合自治区103个旗县市区近12年经济社会发展数据、煤炭交易数据、电力行业数据、气象数据等数据资源,建立了水电、火电、风电、光伏等业务板块指标分析体系,实现集团业务全面数字化,每年节约资金近1400万元。二是智慧电力加速发展。内蒙古加快智能电网建设,打造发、供、用数字化控制系统,建立电力多边交易数字化平台,近10年为用电企业降低成本300亿元。各盟市及电力企业综合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优化发电环境,降低输电成本,加速配电自动化。例如,呼和浩特市建设电能大数据融合交互应用平台,实时监测企业用电、产污设施及治污设施运行情况,实现节能、减污、增效。三是煤炭产业数字化水平加快提升。内蒙古持续推进“5G+智慧矿业”建设,智能化煤矿建设步伐加快,现已建成29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煤炭领域交易大数据平台、生产大数据平台和供应链服务平台的建成能够实现上下游企业的业务互通、数据共享、管理协同。四是能源数字化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效果显著。例如,鄂尔多斯市建成了全国首家5G+智慧火电厂,通过数字化改造,生产一度电耗煤量由原来的310克下降至260克,能耗节约率达16%,节能降耗减碳效果明显。

    当前,内蒙古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还面临着数字化水平不高、数字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数字基础设施支撑不足、数据开放共享不够、数字化发展环境不优等问题,若不加以解决,势必会对全区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构成严峻的挑战。

    (一)产业数字化水平不高

    内蒙古传统优势特色产业的数字化水平仍然偏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传统优势产业各环节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例如,在农牧业数字化方面,农畜产品生产、销售、监管过程数字化程度有待提高,新型数字技术应用范围不够广泛,数字化发展及关键应用系统建设滞后,行业信息数据化、在线化程度不高,数据采集、治理、共享体系不健全,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等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不足。在工业数字化转型方面,从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的情况看,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全区“两化”融合发展综合指数得分(49分)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4.5分),从细分指标看,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54.7%)、应用电子商务企业比例(55.3%)、实现网络协同化的企业比例(27.1%)、开展服务型制造的企业比例(7.1%)等指标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6.1、7.2、9.3、19.5个百分点,这表明内蒙古“两化”融合水平还不高。究其原因,多数工业企业数字化需求不明确,转型成本高、业务再造难、试错风险大,面对数字化转型存在“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等问题。因此,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提升工业行业数字化转型空间还面临着巨大挑战。

    (二)数字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数字技术在产业数字化转型中发挥着关键核心作用,数字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严重阻碍了内蒙古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一是研发投入和创新成果不足。《中国统计年鉴2021》数据显示,2020年内蒙古的科技活动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仅为0.93%,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4%),数字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强度更低,创新成果严重不足(3)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内蒙古信息技术发明专利授权数显著低于全国平均值,不足排名第一的广东省(27401件)的百分之一,落后于陕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西部省份。。二是创新平台载体支撑能力不强。创新载体机构少,自治区级大数据重点实验室仅有5家,基础研究空心化、应用研究低端化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要。行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缺乏关键性技术标准 ,建设水平也相对较低;
    综合型、区域型、行业型云平台数量少,云端产品不丰富,全链条服务能力不足,对产业转型支撑作用不强。三是数字专业人才短缺。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数字技术领域,无论是数字科技理论研究人才还是数字技术应用型人才都十分匮乏,本土数字技术专业人才培育不足,外来人才引进难、留住难,产业数字化转型所需的专业人才缺口较大。四是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不深。技术、资金、人才、产业等创新要素整合能力不强,数字技术创新成果与产业需求对接机制不健全,存在政府主导、市场缺位等问题,尚未实现创新要素市场化。

    (三)数字基础设施支撑不足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支撑。当前内蒙古在数字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和建设力度还不足以满足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需求。一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有待增强。5G基站、工业物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例如,2021年全区累计建成20163个5G基站,仅占全国总量的1.4%,在能源、化工、冶金、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等行业的应用场景少、用户规模小。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内蒙古工业互联网基础发展水平得分仅为2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分,排名第23位。[4]二是算力设施带动成效不明显。以绿色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带动成效不明显。目前全区大型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仅支撑部分高校和东部发达地区进行大型算力应用,对自治区传统优势产业的算力支撑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数据开放共享不够

    在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据要素的开放共享在传统优势产业生产要素的潜力激发、深度融合、价值重塑等方面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在实际开放共享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在企业内部数据开放共享方面普遍存在企业分散构建系统平台的现象,造成建设成果“条块分割”“相互封闭”“数据烟囱”,无法实现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有效流通、业务应用的交互协同,无法为企业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运营奠定根基,严重制约了数字化转型整体化效益的发挥。二是在企业外部数据开放共享方面,互联网数据的应用处于萌芽阶段,仅在农畜产品、能源等少量业务领域进行了尝试,尚未开展业务化运营。跨行业、跨地区数据开放共享机制尚未形成,与产业数据、社会数据、行业数据融合应用不够。多方面的数据融合分析能力不足使得传统企业在产品开发周期、产品质量、资源消耗以及企业柔性生产能力等方面无法形成核心优势。另外,外部数据共享的缺失还会造成生产决策失准、客户满意度降低、定制化服务缺失等不良后果。

    (五)数字化发展环境不优

    一是相关领域法规制度建设滞后,政策优势不明显。出台的促进大数据发展的应用政策、科技扶持政策、人才引进政策等落实不到位,促进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发展的相关政策几乎为空白。二是顶层规划不健全。充分适应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组织体系、规章制度、法律法规、考核体系等体制机制不够健全。三是标准规范不完善。与新一代数字技术应用要求相配套的农牧业装备、工业装备、能源设施、物联通信、网络安全、数据治理、应用支撑、系统建设与运维等技术和管理标准欠缺。四是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现有财政资金分散,尚未形成合力,数字经济基金市场发育不健全,投融资机制创新不足,杠杆效应发挥不够。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设计出一套针对内蒙古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综合应对方略,包括一个基础(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两个驱动(以科技创新、市场导向为驱动)、三项重点(以农牧业、工业、能源产业为重点)、四项保障(以人才、资金、政策、数字资源为保障)、五项措施(推广“上云用数赋智”活动、加强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加快智慧园区建设、打造全新数字化供应链、培育壮大新模式新业态)。

    (一)以数字基础设施为基础,筑牢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根基

    一是加快完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呼和浩特市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连点和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建设,不断优化网络结构。补点提质农牧区网络发展水平,增加4G网络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加快通信网络设施IPv6改造升级和推广应用。加快5G站址规划和基站建设,探索发展5G辅助设备制造、5G应用软件开发、5G大数据存储等新兴产业。

    二是积极部署算力基础设施。研究出台数据中心能耗评估指标体系,实现现有数据中心“腾笼换鸟”,分级分类推进大型绿色数据中心和灾备中心建设,培育引进一批高性能超算平台,积极打造中国北方大数据中心集群。加快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基础支撑平台建设,形成内蒙古自治区共性赋能设施平台和解决方案,打造新技术基础设施。探索建立电力网与数据网统筹布局、联动建设、协同运行的新机制,通过错峰供电、负载调整等方式探索降低数据中心用电成本的新模式。

    (二)以科技创新、市场导向为驱动,加速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一是提升科技创新综合效能。进一步扩大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边缘计算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在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各环节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围绕传统优势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实施数字技术创新攻关,实行“揭榜挂帅”、“竞争赛马”、定向委托等制度,探索分专业领域建立“首席科学家+专家+科研院所+企业”组织实施机制。健全以需求为导向的项目形成机制,完善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机制,改进科研经费拨付方式,逐步扩大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实施范围,探索建立项目经费直接拨付机制,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科技评价机制,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攻关,加强行业数字化转型应用和关键核心技术研究,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提高科技创新转化效能。

    二是充分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市场是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决定性力量,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中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和积极导向作用。激发“新消费”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相互促进作用。以需求为导向,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对市场需求进行科学分析,帮助企业寻找新的生产方式和转型方向,推动居民消费趋势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相互促进、市场信息与市场资源有效整合、传统产业与产业链协同改造,催生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政府要在市场主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针对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竞争程度高、创新链条长、决策风险大、实施精度高的特点,优化体制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协同创新、精准施策、普惠扶持,破除不同部门在传统产业管理中多头负责、条块分割的弊病,建立一套全新的、常态化的工作推进机制,统筹推进跨部门协作、跨行业创新及跨主体联动,形成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上下游协同创新的局面。

    (三)以农牧业、工业、能源行业为重点,率先开展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典型示范

    一是推进农牧业数字化转型。在农牧业生产数字化方面,鼓励大型畜牧企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地理信息系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牛、羊、马等实时可定位、可追踪、可管理的家畜动物管理信息系统,推动现代农牧业生产实时监控、精准管理、远程控制和智能决策。选择马铃薯、水稻、玉米等特色优势产业开展智能技术应用试点,推进一批农牧业数字化基地建设,推进智能化、自动化成套装备技术的集成应用,推动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农机定位耕种、饲草料精准投放、疫病快速诊断等智能化作业。在农畜产品加工数字化转型方面,鼓励和支持农牧业龙头企业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不断提升农畜产品加工的创新能力。借助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打造“数字第一车间”“数字原料车间”“智慧粮食车间”,提高生产加工全过程数字化管理水平,推动传统加工企业向数字化加工企业转变。

    二是推进工业产业数字化转型。在化工产业方面,加强新型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的应用,提高基础化工的生产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的计量精度和智能化水平。提升精馏、加氢、聚合、催化、氧化等制造单元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强温度、压力、流量等生产参数和产品质量数据的采集和监测,应用数字技术优化生产工艺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稳定性。在冶金产业方面,利用冶金大数据平台融合全工艺流程的生产和质量数据,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对冶金企业的全流程质量分析管控、产品异常问题追溯、智能产品质量等级判定、钢轧智能调度排产、工序终点预测等工艺流程提供全方位服务。着力提升钢铁、有色金属技术装备的智能化水平和延伸加工的能力,围绕铝后加工、铅锌冶炼,金属加工、铜冶炼,金属加工、镁冶炼等煤电铝一体化打造一批数字化、智能化产业集群,着力推动产业由初级冶炼向数字化、高技术、高附加值等新型材料及下游加工产业延伸发展。在装备制造产业方面,支持传统装备制造企业在工业传感器、工业控制器、工业操作系统、工业嵌入式软件、工业大数据分析软件与系统、工业智能软件与解决方案等领域的研发应用,将工艺经验模型化、隐性知识显性化,开发智能制造软硬件产品,推动生产制造过程数字化。加快应用数字化智能设备,优化生产制造流程,鼓励企业升级应用智能机床、工业传感器、数控机器人、智能检测、智能仓储设施等装备,创新研发应用一批柔性制造单元、工业机器人制造系统、自动化生产线等智能成套装备,推动装备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三是推进能源产业数字化转型。在能源数字化基础设施方面,重点推进数字矿山、数字油气田、数字新能源基地、数字化现代煤化工、数字电网、数字油气管网等建设。在数字化典型示范方面,推动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能源数字化转型区域性综合示范建设,打造蒙西数字电网行业级综合示范。重点开展以内蒙古“能源云”为总平台,以“新能源云”“电力云”“煤炭云”“油气云”“现代煤化工云”等行业平台为支撑的“能源云大脑”体系建设。在5G+智慧矿山试验场方面,充分利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加快基于矿产开采、运输、加工等环节的5G+无人机(车)应用试验基地建设,推进井下无人钻机、无人矿卡、封闭厂区及短途非公路运输等领域的无人驾驶车辆测试和场景应用。建设智慧煤矿大脑试验场,布设智能物联网终端设备及边缘计算节点,构建智慧煤矿大脑平台,探索煤矿探放水、瓦斯抽放、皮带运输、人员巡检等场景的智能识别,推动针对煤矿设备运行状态监测和设备控制的物联网应用,将云上应用延伸到边缘侧,联动边缘和云端数据,提升矿山远程管控、数据处理、分析决策的水平。[5]

    (四)以人才、资金、政策、数据资源为保障,全面支撑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

    一是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编制数字经济人才需求目录,依托“鸿雁计划”、“草原英才”工程和重大信息化项目引进一批学科带头人、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探索柔性引才等新举措,以“人才飞地”引才、校地平台引才、短期聘用引才等新举措吸引京津冀地区“候鸟型”人才。鼓励高校扩大数字人才培养规模,构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联动的人才需求对接和定向培养机制,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提高人才与市场需求的耦合程度。

    二是强化财政专项资金统筹。引导各级财政资金加大对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投入,加大对数字经济领域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及试点示范的支持;
    探索成立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基金,推动各级政府产业基金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数字经济发展相关投资子基金;
    积极落实数字经济领域的相关惠企政策,确保落地见效。

    三是完善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支撑和顶层规划。梳理整合已出台的相关政策,研究制定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产业政策,制定配套实施细则,形成涵盖土地、资金、金融、创新等要素的扶持政策体系,定期开展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尽快出台关于内蒙古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专项规划,统一思想、多方协同、细化各方面保障措施,参照“双碳”目标与“十四五”规划目标,倒推专项规划具体的指标和分解任务,细化时间表、路线图,使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能够平稳、有序、健康发展。建立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统计监测体系和运行监测平台,开展常态化监测分析。

    四是构建统一完善的数据资源体系。通过积极应用人工智能、云计算、智能传感器等加快智能化设备改造,提升行业数据采集能力,实现对传统优势产业生产经营运行信息的实时数据收集和分析。打造行业数据供应链,以数据流引领物资流、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和跨行业融合的数字化生态体系。加快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的融合,按照数据目录体系、标准体系和采集体系的要求,建立跨部门、跨系统、跨区域数据共享机制,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政务与社会数据跨机构共享利用。

    (五)“五策协同”,全面行动,统筹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

    一是推广“上云用数赋智”活动。积极参与国家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内蒙古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探索以数据要素为纽带,开辟产学研深度融合、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新路径,形成内蒙古“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创新,资金、人才等资源共享汇聚的体系。建立多源数据共享利用机制,促进政务、企业和互联网等多种数据对接汇聚联动,强化数据共建共享,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公共服务。强化全媒体宣传推广力度,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相关信息和服务支持。充分发挥内蒙古传统优势行业的内在底蕴和资源优势,在农畜产品加工、化工、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推进“短视频+”行动,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供应链体系,探索线上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进短视频赋能内蒙古传统优势产业发展。

    二是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制定统一、规范的数据标准,打造好用、管用、实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发挥工业互联网渗透和带动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中下游、供应链大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通过产业数字化实现工艺优化,降低运营成本,促进资源要素集约高效利用,减少因行业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碳排放量。

    三是加快智慧园区建设。加快5G基础设施和智慧工业园区建设,实现园区数字孪生,促进产业、技术、人才、资金、数据等网络化虚拟化聚集,推动闲置办公场地、闲置技工、车辆、生产设备等资源共享,以数字化推进园区绿色循环化改造,加速完成高耗能行业节能降碳的目标任务。加快智慧管廊建设,提高园区内上下游企业间原料、产品输送的智能化水平。推动园区智能微能网建设,提高园区冷热电综合利用水平。依托园区龙头企业或平台服务商,以市场化模式探索建设园区整体物流、能流管控平台,实现园区高效运转,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加强园区智慧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应用大数据、北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强对园区内运输车辆、仓库、设备、排污口等重要基础设施的实时在线监控,提高园区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

    四是打造全新数字化供应链。鼓励传统优势产业的企业发展数字化供应链管理,提高专业化服务能力,支持骨干企业加快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化供应链管理技术和先进适用装备的应用,提升供应链管理数字化水平,增强供应链的可视性和可塑性,提高供应链动态敏捷反应能力,加快产业资源的合理调配,推动企业整合内部物流资源,优化生产管理流程,推动供应链各环节有机融合,提升供应链一体化水平和竞争能力,以供应链的高效协同为智能制造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五是培育壮大新模式新业态。在数据流通共享和价值创新方面,探索区块链等新技术在能源电力市场中的应用,适时开展数据定价、转让、交易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逐步搭建能源数据交易平台。在能源数据资产化管理方面,构建能源数据资产管理组织体系,研究出台数据资产、数据安全等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构建能源企业数字化建设成效考核评估体系。在能源行业数字化治理方面,构建数据驱动的行业闭环管理体系,推进数字化监管等模式创新。

    猜你喜欢 优势产业转型数字化 甘肃金塔县特色优势产业树品牌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11-27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纺织科学研究(2021年6期)2021-07-15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打造特色农业品牌今日农业(2020年20期)2020-11-26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航天工业管理(2020年4期)2020-06-16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9-10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5-28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人大建设(2018年5期)2018-08-16转型童话世界(2018年13期)2018-05-10数字化制胜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相关热词搜索: 内蒙古 方略 数字化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