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基于课程思政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研究

    时间:2023-02-08 08:35: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张莎婵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台州 318000)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发展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思政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政课程来实现的,在课堂中教师机械地向学生灌输思政知识,但此种教学方法往往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进而影响思政课程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教育工作者应当在课程思政理念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并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联系,使学生既可以学习到专业技能,又可以提高自身的思政水平。

    课程思政没有出现之前,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为思政课程,此种类型的课程容易忽视实践教育,同时教学内容不易理解以及教育理念太过抽象。以上情况的出现,会让课程思政具有空泛化以及孤岛化等局限性。为了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党和国家对于思政教育方面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主要涉及促进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发展,深化学生群体对于社会主义的理解以及记忆,帮助学生在有关的专题会议中形成课程思政理念等方面。课程思政出现之后,高校要优化思政教育的手段,将思政课程与各个专业的课程进行有机联系,以促进国家发展及助力民族复兴为基础,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涉及的思政元素,使德育和智育有效结合。这样将有利于高校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使得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1]。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内在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二者具有统一的育人目标。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教育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人才,都是以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行为引导为抓手的道德、政治和文化教育。所以,有关人员可以将课程思政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来强化思政教育的效果。

    第二,教育的内容具有切合性。二者的本质都是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所以对青少年开展显性或者隐性的教育都是合乎规范的思政教育。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有机结合并不意味着教学内容的重复,原因是思政课程重视知识的传授以及思想能力的培养,课程思政则是侧重于专业课程的讲解。

    第三,教学方法方面二者具有互补性。思政课程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方法为灌输法及讲授法。课程思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主要是借助引导以及帮助的方式。因此,从育人的角度出发,二者关系相互补充又相互映衬。也就是说,课程思政为思政课程提供教育学生的方法,思政课程又为课程思政提供了理论方面的基础及依据。二者的结合使得思政教育具有科学性以及规范化特点[2]。

    (一)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高校教学改革的推进,促进了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用社会主义先进的文化及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及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自豪感等。现阶段,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国民素质,以此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还要激发学生对于文化的自信心,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最终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

    (二)落实新时期历史任务的需要

    只有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经过各个专业人才的艰苦奋斗,才有可能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添砖加瓦。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的主要阵地,会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输出源源不断的人才。也就是说,现在的大学生经过在高校的学习之后,会成为日后社会领域中的优秀人才,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我国相关部门必须提高对于大学生教育的重视程度。新时期历史任务的完成情况跟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综合素养息息相关。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涉及诸多方面,比如思政素质、能力素质以及道德素质等等。其中思政素质及道德素质两个方面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会对学生以后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本质就是教书育人,学校方面要对历史及时代负责,尽可能地强化对于立德树人的认识,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以此来实现培养人才的目的。以课程思政为依据来开展育人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道德及思政素质,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

    (一)引领价值以及人生目标的选择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育人才,促进人的发展,并为大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高校学生的价值观符合社会中的主流价值观,进而使学生能够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除此之外,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发挥引领作用,从而帮助大学生做出正确人生目标的选择,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及使命感,让大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二)为高校学生的发展提供精神力量

    高校学生如果能够拥有一定的精神动力,那么就可以形成内在的驱动力。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满足高校学生精神层面的需求,对学生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让学生产生向上的精神力量,逐渐发展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优质人才。

    (三)规范高校学生的行为

    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思想政治知识,努力提高道德素养,同时规范自己的行为。道德行为是道德理念的外在体现,学生只有树立良好的观念,才可以做出正确且有意义的行为。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起到引领作用,使学生的行为符合社会主义发展。

    (一)教育主体存在认知偏差,能力与要求具有差异性

    有关调查显示,高校思政教育的问题在教师部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认知方面,其二是能力方面。首先,在认知方面,部分教师并没有深刻认识到课程思政及思政课程育人的实际意义,没有坚持立德树人的原则,同时部分思政教师存在浮躁、信念不坚定等问题,在育人的过程中会有失职现象的发生。通识类课程的一些教师对于思政教育没有很高的认同感。此种情况的存在,使得教师忽视实践方面的教育,其认为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单单只是班主任及思政教师的责任,进而不能够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其次,在能力方面,不管是思政教师还是其他专业教师都存在着能力不足的问题。部分思政教师的教育理念薄弱,无法做到真正理解以及讲解有关知识,使学生对于思政知识的理解存在问题,甚至会有部分教师由于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其他专业教师虽然对课程思政育人的观念有所了解,但是对于此部分并没有较多的知识储备,对于思政教育有关的知识缺乏深入的理解。在此背景之下,教师在开展专业课程时加入思政教育,不仅不会起到思政教育的效果,还会引发学生的反感[3]。

    (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社会中的许多理论都是从西方传过来的,这些课程理论包含着诸多外来文化。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如果只是机械套用,就会出现不适合我国学生实际情况的现象,进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将西方引进的有关课程理论进行本土化处理。但是在做处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本土化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借助不断探索来完善课程体系。

    (三)思政课程教育实效性比较低

    为了达到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的目标,我国的教育部门对思政教育体系进行了多次完善,这也使思政理论体系以及内容架构变得更加丰富,思政教育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但是相关人员应当认识到,目前的思政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阶段性,大部分高校在思政教育方面依旧存在着实效性低的问题,并且学生对于思政课程并没有明确的认识,没有真正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会产生逆反心理。

    (一)建立优质的思政教师队伍

    高校思政课程主要是从思想层面来引领学生,借助价值观的导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理论框架,进而达到拓展学生思维的目的。在开展思政教育时,教师承担着知识传输载体的角色,其将思政知识转化为课堂中理论性以及系统性的讲解,使学生可以将自身的知识体系与思政教育体系进行有机结合。要想最大限度地实现思政教育的目标,有关人员要对教师进行严格的培训,尽可能地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以及素养,让教师将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当作自身的职责,提高教师的教学责任感,使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实现理论化传输,能够更好地开展引导工作,进而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从课程思政的拓展形式来看,在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入思政教育可以让高校的教育体系成为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并通过在专业课中实行思政教育的方式,使得思政教育具有更高的渗透性[4]。

    总而言之,为了让思政教育发挥更高的价值,我们一定要提高其他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促进思想政治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融合,最终使得教育体系具有共生的特点,让学生在接受本专业课程教育的同时,也能够接受相应的思政教育,最终提高思政教育理论体系的耦合性价值。

    (二)鼓励开展文化视域下的思政教育研究

    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提高对于文化育人的重视程度,并将文化育人贯穿与思政教育的全过程,还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发展规划以及有关的政策,并鼓励校内专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比如,高校可投入专项资金、设立专项研究、鼓励专业的人才来组建研究队伍、邀请校外的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等等。高等院校可以定期组织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教育的研讨会,充分发挥专家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并在全国性的研讨会中交流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文化教育的经验。此外,高校还要开展校级、省级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进而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三)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联系起来

    教育工作者要想以课程思政为基础创新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就需要充分利用同向同行思想,在开展专业课程教学过程的同时对思政教育的内容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师要在提高自身素养与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培养人才的能力,充分了解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建立起拥有个人特色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教师要完善跟课堂有关的设计任务,挖掘专业课程中包含的思政因素以及思政内容,并在设计课堂教案以及讲稿时融入思政元素。比如,高数课程中,教师在对“极值”一部分教学内容进行备课时,不光要对函数极值以及极值点的选取等方面进行备课,还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角度出发,利用其中的否定规律来让学生了解到事物的发展都不是完全顺利的,虽然事物发展的总体是呈上升趋势,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挫折以及坎坷,由此可以看出事物发展的过程是曲折性的,也是前进性的。教师在完成知识的传输之后,可以借助马克思的否定原理来对学生进行思政方面的教育,比如人的一生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经历起落,但是要明确前进的方向。教师要教导学生在顺境时抓住机遇,全力发展;
    在人生处于低谷时不要灰心绝望,而要在逆境时积累从头再来的力量。

    综上所述,基于课程思政理念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创新了高校思政工作,另一方面有效落实了新时期历史任务。但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思政教育能力与要求之间还具有一定的距离、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完善等等。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在课程思政的基础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对思政教育形式进行进一步的创新,以此来达到提高学生思想水平的目的。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育人思政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汽车实用技术(2022年19期)2022-10-19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22年8期)2022-04-13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河北画报(2020年10期)2020-11-26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相关热词搜索: 思想政治 新途径 高校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