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团体心理辅导在校园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3-01-20 09:00:1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哈尔滨市铁岭小学 鞠 芯

    近年来,我国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教育越来越重视,各学校都在努力探索符合自身教学实际的教育方式。我在经过不懈的实践和探索后发现,团体凝聚力是进行心理辅导的有效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学校的团体环境中营造出健康的心理氛围,并促使其健康成长,从而使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更有效地推进。团体凝聚力心理辅导是由教师根据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在前期的讨论和引导之后,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能够促使学生在日常的师生和生生交往中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改善和协调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正确的行为方式,并养成健康的面对生活和学习的态度,以发展良好的心理环境来适应助人自助的过程。

    团体凝聚力心理辅导是指学生在团体(即学校、班级、小组)的环境下,教师对其所进行的心理辅导教育形式。学生在团体的环境中,不可避免地要彼此沟通、交往、相互影响,即通过彼此间的互动、探讨,尝试着改变自己错误的思想和行为,从而改变自身与团体之间的人际关系,用新的、良性的行为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但是,错误的、不科学的团体凝聚力心理辅导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会使学生的心理受到更深的伤害。这就要求我们的心理辅导人员具有专业的团体凝聚力心理辅导能力,在工作中不断总结技巧和经验,能够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过程,进而组织有效的团体活动,帮助学生自我转变,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团体凝聚力心理辅导主要过程

    团体心理辅导设置五个必要阶段,在不同阶段中需要关注、满足学生不同的心理需要。

    开始——学生最主要的心理需求是获得安全感。

    转变——学生最主要的心理需求是被真正接纳和有归属感。

    团结和凝聚——学生需要认识人的行为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工作和执行——学生最主要关注点在利用团体解决自己的问题。

    结束——学生要对自己的团体经验做总结,并向团体道别。

    (二)团体凝聚力心理辅导主要活动

    团体凝聚力心理辅导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要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展开辅导活动,在寓教于乐中使学生体会到团体的力量,并通过与同学之间的合作达到理解和友好相处的目的。主要的活动方式有以下几种。

    1.破冰行动

    通过此项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互相了解,将平时没有机会向别人展示的特征予以展示,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身边的同学,在充分了解的前提下,让学生感到安全并乐于融入团体。主要形式为:一是超级访问:以双人或小组成员互相采访的形式,对成员进行提问,如:“你最喜欢的东西是什么”“你是一个怎样的人”等,在征求被访学生许可后,进行汇总和公开汇报。二是滚雪球:以小组的形式让每名学生进行自我介绍,从第二名学生开始,在介绍自己的同时还要同时介绍前面所有同学的信息。

    2.角色扮演

    团体心理辅导的目的之一即使学生了解不同身份的社会角色及社会分工,帮助学生建立职业观念,帮助学生简单了解世界和社会是如何运行的,同时了解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怎样的影响[1]。主要形式为:我爱我家。教师将学生按照类别分组,一类是家庭分组由,三到四人组成,扮演父亲、母亲、子女的角色,一类是职业分组,另外设置公司、家庭、学校环境的分组,由学生轮流扮演不同角色的一天。每次活动结束,学生都会多一些理解和包容。

    3.竞合游戏

    游戏是团体心理辅导中学生最乐于接受的。第一阶段,以分组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在组内成员全力合作、商讨方案的前提下,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小组内学生的凝聚力;
    在第二阶段的组间合作中,帮助原本互为不同阵营的小组进行合作,让原本的竞争对手变为合作的伙伴,避免因为先前的竞争关系破坏整个团体的和谐氛围,同时提高全体成员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主要形式为穿越雷阵。教师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在活动区域内设置起点、终点和矿泉水瓶(地雷)若干,小组成员一部分需要蒙眼进入活动区域(雷阵),剩下的成员则在区域外进行指挥,蒙眼的学生需要在两组学生的声音中识别出自己小组成员的声音,并按照提示穿越区域抵达终点,以触碰矿泉水瓶数量和穿越所用时间为输赢的评价标准。随后需要将两组成员合并为一个大组,教师提出新的游戏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穿越区域,穿越区域的学生触碰到矿泉水瓶即需返回起点重新开始,如在规定时间内抵达终点则挑战成功。

    4.心理辅导交流课

    在进行团体凝聚力心理辅导交流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积极地将学生生活中的故事作为案例,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心理活动课,可以训练学生的注意力。除此之外,也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交流分享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2]。针对心理问题较轻的学生,可以开展相关的心理讲座、团体辅导活动,教会学生心理调节的方法和技巧,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轻松的生活学习环境,帮助他们顺利适应学校生活。同时,笔者建议教师也应鼓励家庭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合力,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3]: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主要通过感知运动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一般在9~12月,儿童获得客体永恒性。

    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进入智慧发展阶段,思维已表现出了符号性的特点,但其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等特征,尚未获得守恒的概念,存在泛灵论的思维。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获得了守恒的概念,思维可逆。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儿童总体的思维特点是能够提出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思维可逆和补偿。

    由此可知,学龄儿童早期的认知发展水平处于前运算阶段(2~7岁),在这一阶段表象或符号活动的逐渐增加,儿童的认知观念中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生命,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假装游戏,使得部分团体心理辅导得以顺利展开,但是此时儿童的思维具有不可逆性,且以自我为中心。

    中高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处于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儿童的思维在这一阶段具有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化的特点,同时可以借助具体的活动来进行一定的抽象概念的思考。

    团体动力学是对团体中各种潜在动力的交互作用、团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等作一种本质性的探索。团体动力学利用个体与团体机制进行相互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探索个体以及团体的发展规律,群体气氛、群体成员间的关系,领导作风对群体性质的影响,以团体动力学视角为着眼点,可以通过团体的整体状态去把握团体成员的结构、位置、边界、心理状态等特征。

    团体动力学为团体心理辅导提供了思路,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团体的整体情况,去掌握团体内部各成员的信息,为教师提供全面了解学生的渠道,同时在团体互动的作用下,学生能够进一步展示出与课堂学习中不尽相同的状态,可以帮助教师更加全面地解读学生,并发掘学生除学习成绩之外的闪光点[4]。

    小学生的年龄集中在6~12岁,涉及了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为团体心理辅导顺利开展提供了可能。同时,团体心理辅导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环境与机会,在与同龄人互动的过程中,在保证有充足环境刺激的前提下,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予以积极正向的引导,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在团体心理辅导中,由于跳出考试成绩和知识学习的框架,学生可以面对更多类似现实社会环境中的刺激,并对此作出反应,如通过角色扮演、角色互换,让学生从不同视角去了解自身和他人的关系,简单了解社会规则和社会规范,并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我概念。同时学生可以去观察其他学生扮演不同角色的行为和方式,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适应性行为予以强化,帮助学生了解是与非,建立良好的评价标准,来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团体心理辅导以其独特的活动形式,可以为校园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学生素质教育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猜你喜欢 凝聚力团体辅导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中等数学(2022年8期)2022-10-24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新班主任(2021年11期)2021-12-02“如此凝聚力”杂文月刊(选刊版)(2020年11期)2020-12-23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河北画报(2020年10期)2020-11-26对增强兵团凝聚力吸引力的研究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中国队获第59届IMO团体总分第三名中等数学(2018年8期)2018-11-10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环球时报(2012-03-28)2012-03-28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对联(2011年2期)2011-09-14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中国火炬(2009年6期)2009-07-24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中国火炬(2009年9期)2009-07-24
    相关热词搜索: 在校 园中 心理辅导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