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服务区域创新发展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改进

    时间:2023-01-17 21:00:0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邓岩,陈燕娟

    (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广东湛江 524088)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首次突破1 000万,大学毕业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1]。政府、高校倍加重视创业教育并支持大学生创业,在帮助大学生实现创业的同时,还希望发挥大学生创业的示范、扩散效应,带动区域经济创新发展。

    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时间并不长,普遍存在教育特色不明、教育模式雷同等问题。有些高校仍然停留在就业指导、创业大赛等应急培训模式,理论性、形式化内容多,应用性、针对性训练少,从而导致产学错位、创业教育滞后于创业需求。创业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跟不上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难以满足创新发展对大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2]。创业教育的着力点是“教育”,但终极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成功率是检验创业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创业者的思想和行为离不开其所生存的社会经济环境,创业项目成功率与区域创新环境高度相关。符合区域创新发展需求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能够更容易得到当地政府的积极支持,更快捷融入所在区域的主导产业,也更容易吸引创业融资,从而获得更高的创业成功率、更强的发展后劲。因此,围绕区域创新发展改进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1 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

    由于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性,大学生创业往往只关注项目的经济技术特点,很少也很难准确预判创业项目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形势。通过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区域创新发展的契合关系研究,既能印证区域创新发展对于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性,也能检验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对于促进区域创新发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此为基础,高校还可以为大学生提供针对性、结构化的创业教育体系,引导大学生理性分析区域创新发展的特点和方向,在创业项目选择与资源整合时更加关注并遵循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切实提高创业成功率。

    1.2 促进创业教育对区域创新发展的精准供给

    我国经济正处于较为复杂的转型发展期,经济结构、创业机遇的动态性和可变性较大,创业项目的选择和实施也需随之不断调整。这既是创业的挑战,也是创业的机遇。如何把挑战转化为机遇,就是创业教育的价值所在[2]。创业成败关键在于能否准确预判经济发展形势。现有的创业教育素材主要是从历史数据归纳出来的实践经验,区域创新发展则要受到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围绕区域创新发展改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可以准确把握创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新规律与新趋势,践行从“需求侧拉动”向“供给侧推动”转变的教育改革理念,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区域创新发展的精准供给。

    1.3 推动高校更好地服务区域创新发展

    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主要机构,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与区域创新发展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同时,大学生创业对区域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围绕区域创新发展改进大学生创业教育,既能有效激活在校大学生的知识、活力、创意等优势资源,还能为区域创新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技术和产业支撑,促进大学生创业与区域创新发展的互动双赢,促使高校创业教育与区域创新发展之间建立无缝对接机制,推动高校更好地服务区域创新发展。

    2.1 创业能力的内涵

    创业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社会活动。创业能力是大学生创业成败的内在因素,也是提升大学生创业比例以及创业成功率的基本要求。为了提高创业教育的生动性,部分高校习惯于以成功、成名的企业家为案例,从个体中提炼创业者的培养标准。以“商业领袖”为标杆鼓励大学生创业,确实会有很强的精神激励作用,但对提高创业者的实际操作能力效果有限,甚至还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误导作用,导致大学生在创业中所展示出来的实践能力不足。创业能力一般是指创业者具有的识别和把握市场创业机会,创办经营实体,有利于创业成功及企业成长,并能创造显著绩效的性格特质、知识才能等方面的综合能力[3]。创业能力涵盖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包括机会发现能力、运营管理能力、构建组织并带领企业成长的能力等。按照工作职责分类,创业能力也可以分解为决策决断能力、营销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技术能力等[4]。

    2.2 大学生创业能力构成要素

    由于创业本身的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本文基于企业成长曲线理论,选择有代表性的关键要素组成创业能力的指标体系,并将其划分为5个维度20项要素,5个维度分别是创业基础素质、创业概念素质、产业技术素质、创业人格特质、团队合作素质(见表1)。

    表1 大学生创业能力构成要素

    创业基础素质包含持续学习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4项要素。持续学习能力决定创业竞争力强弱。无论是对创业者个人,还是对创业企业来说,持续学习能力都是重要的基础能力。对于任何一个企业尤其是创业企业来说,资源总是有限的。资源整合能力决定着创业团队能否以有限的资源搭建富有竞争力的发展平台。开拓创新能力是创业团队的智力因素和能力品质在市场竞争中融为一体、相互作用、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一种合力[5]。创业过程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关键是创业者要有问题处理能力。问题处理能力体现在既要准确找到问题发生的根源,也要利用有限资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还要及时付诸实施,迅速解决问题。

    创业概念素质包含机会识别能力、机会把握能力、盈利模式构建能力和经济运行洞察力4项要素。创业机会的识别能力和把握能力是大学生创业的基本要求。这两种能力与创业者的性格、成长经历等主观因素有关,也与创业者的受教育程度、经济环境等客观因素相关。盈利模式构建能力主要是将商业创意与创业机会结合起来,落实到创业项目运营中,并在此过程中选择具体的盈利模式。经济运行洞察力决定了创业者对于创业项目发展趋势的判断水平。

    产业技术素质包含技术应用能力、技术迁移能力、产业预判能力和产业集成能力4项要素。创业与创新是紧密相连的,创业既有技术创新,也有管理创新和集成创新。具备技术应用能力、技术迁移能力,创业项目才能创造新价值。技术革新日新月异,产业预判能力是创业项目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产业集成能力决定创业项目的市场竞争优势。即使是直接采用新技术新产品创业,也需要根据市场需要和生产能力,采用性价比更优的产业集成模式。

    创业人格特质包括超前意识、过人胆识、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4项要素。创业者需要具备敏锐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才能发现和把握商业机遇。创业机会中往往蕴藏着很多不可控风险,创业者必须具备过人胆识。创业者的进取精神是一种活泼、积极的人生观体现,可以感染创业团队及自我激励。竞争意识是一种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心态,坚信有竞争才会有发展。有竞争意识的创业者才能理性对待创业艰难。

    团队协作素质包括团队凝聚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激励模式。团队凝聚力是创业团队对成员的吸引力、成员对团队的向心力,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团队凝聚力对团队潜能的发挥有很重要的作用[6]。创业企业进入运营期之后,创业者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企业战略实施和团队建设方面,创业者的组织协调能力直接影响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率。对于创业团队来说,不仅需要互补的个人能力,更需要在不同位置上各尽其能、团结协作的组织协调能力。创业初期不确定性因素多,企业制度化建设尚未成型,创业团队成员之间需要频繁沟通甚至性格磨合,人际沟通能力特别重要,并针对情势变化及时调整团队激励模式。

    3.1 区域创新能力的内涵

    区域创新能力是区域内的企业、院校、研发机构、中介机构等创新主体运用区域资源进行创新活动,通过各主体要素的创新协作,从而实现区域内经济发展,提高区域竞争优势[7]。区域创新能力是将人才、知识、资源、技术等生产要素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服务的综合集成能力。

    3.2 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比较复杂。为了确保普通大学生通过网络等常规手段可以搜集到相关数据,并能简单分析和评价创业项目,本文从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环境创新、制度创新4个方面构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见表2)。

    表2 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技术创新投入作为区域创新的核心内容,已成为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本文选取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研发经费支出额、规模企业研发人员数量、在校大学生人数等指标评价区域技术创新投入水平。

    技术创新产出主要反映区域创新的成果转化能力。本文选取专利授权总量、服务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科技成果登记数量等指标评价技术创新产出水平。

    环境创新是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取区域教育经费支出占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创新创业环境等指标评价区域环境创新水平。

    制度创新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基本工具和保障。本文选取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高附加值产品生产率、资本形成率和外资企业投资规模等指标评价区域制度创新水平。

    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可以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也可以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大学生创业能力构成要素与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契合关系。

    4.1 目标契合

    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核心和关键在于高素质人才。在校大学生是重要的人才存量资源,只要建立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不仅可以将大学生培育成区域创新发展的生力军,还能将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优势和产业竞争优势。大学生创业目标与区域创新发展目标本质上是一致的。大学生创业主要是为了创造财富、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这也是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基本任务和目标。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和商业化开发,大学生创业可以有效推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大学生生活在相对固定的区域中,区域创新能力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创业动机及创业目标选择都具有重要影响力和感召力。

    4.2 产业契合

    大学生创业主要关注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产业增长率较高、产业扩散能力较强、产业规模和发展潜力较大的主导产业。区域主导产业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大学生创业能力要素必须与之匹配,从而形成动态契合。产业初创期的意外风险较多,创业者尤其需要机会识别能力、商业把握能力以及超前意识、过人胆识,创业概念素质和创业人格特质的作用更加突出;
    产业成长期的行业进入壁垒高、同类竞争者数量多,创业者尤其需要持续学习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创业基础素质和团队协作素质的作用更加突出;
    产业成熟期的市场增长率不高、行业盈利能力下降,创业者尤其需要技术迁移能力、产业集成能力、开拓创新能力、问题处理能力,产业技术素质、创业基础素质的作用更加突出;
    产业衰退期的市场增长率下降、需求下降,创业者尤其需要进取精神、竞争意识、团队运行效率、团队激励模式创新,团队协作素质、创业人格特质的作用更加突出。

    4.3 发展模式契合

    政府对大学生创业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高校负责大学生创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区域经济环境是大学生创业的生存土壤,大学生创业离不开政府、学校、社会的支持和帮助。良好的、与社会同步的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8]。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发展模式是契合的。高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要契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寻找与地方经济融合的切入点,构建互需、互促的关系,才能发挥出大学生创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杠杆作用[9]。政府、高校和社会建设“三位一体”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完善和创新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并源源不断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提供充足的科技支撑和高效的驱动机制。

    4.4 价值观契合

    创业价值观包含创业价值理念、创业价值目标、创业价值手段、创业价值评价等内容,它既具有一般价值观的特点,又具有地域性、时代性等特征[10]。区域创新发展选择不同的价值观评价体系,大学生创业必须选择与之契合的价值观理念和目标。高校及高校所在地人文环境对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影响很大。区域创新发展中成功的商业领袖,对大学生创业价值观选择具有十分直观、强烈的投射效应。宽容、积极的发展环境对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大学生创业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通过经济活动扩散到社会环境中,逐步形成能够覆盖一定范围的群体价值观。

    5.1 市场导向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

    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将市场意识培养贯彻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全过程。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与评价等,都要体现出市场对能力培养的结构要求[11],尤其要强化在动态环境和复杂背景下的创业技能训练。政府和学校通过资助创新创业教育、扩展校企合作、加强应用技术训练等形式,丰富大学生的创业体验,培养大学生创业的市场风险意识,增强大学生创业的操作性技能。高校在本校专业结构、学科特点和创业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创新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大学生创业能力要素,面向市场需求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实操能力,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动力。

    5.2 实用导向的学科交叉型创业专业建设

    在开展应用性创业能力通识教育的同时,积极探索专业化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开设创业专业、专业方向、联合学位等,培养创业型专业人才[12]。如开设两年制“创业学”双学位,四年制“工商管理(创业方向)”本科专业。在合理设置专业方向、专业名称与所属门类、授予学位类别等基础上,探索建设实用导向、学科交叉型创业专业(专业方向)。在创业教学和训练过程中,必须主动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创业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创业沙龙、创业讲座、创业体验、沙盘模拟等形式,促进师生互动和创业教学相长,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13]。

    5.3 灵活机动的应用型创业课程设计

    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市场环境对创业技能的需要存在一定差异,创业教育应将创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融入各门课程中,构建包括“创业意识”“创业通识”和“创业职业”三层次的机会导向型高校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14]。大学创业类课程既包括战略管理、运营管理、创新创业管理、技术转移管理等基础领域,也包括专门面向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创业课程,如产业链配套创业、社会创业、在校大学生创业等课程。此外,高校还可以与当地企业联合创办创业课程,部分教学内容直接在企业完成。高校、创业平台、政府教育和科技主管部门等机构建立会商机制,共同设计创业类课程的知识结构、学分、课时、培养方案等内容,建立宽口径、全方位、厚基础、重技能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尤其是要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

    5.4 经验丰富的实战型创业教育师资培养

    与传统单一的理论教学模式不同,创业教学要求高校教师具备广泛的创业知识、卓越的创业技能和创业实践经验[11]。不断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持续提升创业导师的创业教学能力。充分利用创业团队或企业的突出优势,定期为高校输送高技能“创业导师”:从事创业教学的高校教师,必须要有三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
    不低于三分之一的课程交由在职企业高管承担;
    至少要有一半的课程是以实践教学为主。师资建设可采取“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法。“走出去”是选派年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培养其创业素质和创业教学能力,增加商业实战经验;
    “引进来”是指引入经验丰富的成功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或客座教授。同时,单独制定和实施创业教学导师发展规划,建立配套的创业导师聘任、薪酬福利、社会保障、职称职务晋升、绩效管理等管理机制。

    猜你喜欢 创业者创新能力区域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中学生学习报(2022年13期)2022-04-16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学生学习报(2022年14期)2022-04-15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今日农业(2021年13期)2021-08-14分割区域发明与创新·小学生(2021年3期)2021-03-25桑梓情深的创业者华人时刊(2021年23期)2021-03-08基于BM3D的复杂纹理区域图像去噪软件(2020年3期)2020-04-20知识转移对北京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9年5期)2019-03-30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信息化建设(2019年2期)2019-03-27区域发展篇北京教育·普教版(2017年1期)2017-02-05互联网创业者瞭望东方周刊(2016年40期)2016-11-02
    相关热词搜索: 大学生创业 改进 区域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