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教育的影响探析

    时间:2023-01-17 09:45:1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李筱筱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陕西 西安 710130

    网络文化是新兴技术与文化内容的结合体,既要从网络角度进行分析,又要从文化视角加以梳理。前者强调“以网络的技术特点”作为切入口,需要明确因技术变革、升级而导致的文化范式变迁;
    后者则注重以“文化的网络传播特性”作为分析重点,明确网络文化与现实文化之间的异同之处。必须承认的一个事实为:网络文化的“非主流”属性正在逐渐降低,大有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种“主流文化”的趋势。这种转变令整个社会中几乎所有年龄段的群体都会受到影响,特别是对一些个性独立、思想价值观念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来说,如何正确运用网络文化,接受积极影响,摒弃消极影响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

    (一)个性化

    网络文化首先具备个性化特点。这种文化不同于任何一种传统文化,形成的过程中具有极强的任意性和随机性[1]。但这种“任意”和“随机”同样能够带给人们思考。例如,已经令很多人较为熟悉的“网络成语”具有一定的分析价值。以“十动然拒”为例,之所以称之为“网络成语”,是因为该词汇尚未得到主流文化界的承认,包含《汉语词典》等主流成语书籍也并未将之收录其中。但从成语的形成过程来看,包含“十动然拒”在内的词汇却又符合相关标准。按照定义,成语即为“众人皆说,成之于语”,通过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达一定的意义。在经年累月的流传过程中,一些成语有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语义讹变,最终指代的含义甚至与最初的含义完全相反。根据成语定义对“十动然拒”进行分析——该词汇主要描述了一种现代社会比较常见的现象,最初形容男女关系,是指一方为了追求另一方付出了诸多努力,在表白时,另一方十分感动,但最终选择了拒绝。经过一段时间的流传和发酵之后,该词汇逐渐衍生出其他含义,包括但不限于并不是付出就一定会获得回报等。从社会流行角度来讲,“十动然拒”确实已经形成了流传效应,为很多网民所熟知。但现阶段,由于社会中依然存在大量不经常上网或完全不上网之人,故这种网络成语暂时无法被收录为真正的成语。但从这种现象中可以看到,网络文化具有极强的个性化特征,往往出其不意。

    (二)主动性

    网络文化的第二个特性为主动性。在网络平台中,任何一个网民都可以围绕某种社会现象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是传统社会所不具备的特性。例如国家出台一项政策之后,很多网民都会结合自己所处行业、所生活的地域,对国家政策与本地区发展之间的联系进行主动分析,一些精彩的论述能够使其他地区的网民开阔眼界。受这种“主动性”的影响,社会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真正形成了“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

    (三)碎片化

    网络文化的第三个特性为碎片化。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最大差异在于:现实世界中的人进入网络世界时,由于存在“网络隔阂”,可以令一个人自由塑造自己的网络形象。例如一位在现实生活中沉默寡言、性格内向之人,进入网络世界中可能成为一名无话不谈的“话痨”。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可能发生,不存在一个人更换生活和工作环境之后,能够迅速转换为另一种形象的情况。但因为网络具有碎片化特性,并不会对一个网民的过往经历进行全面剖析,故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此种现象。

    (一)给大学生教育环境带来的影响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教育环境造成的影响为:1.积极方面。网络文化传递的新型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拓宽当代大学生的思维视域,可以令大学生在思考问题时避免陷入思维定式,能够以更加多元化的视角进行切入。2.消极方面。网络文化十分驳杂,既有充满阳光之处,又有阴暗之处。一些网络信息传递的负能量(如十分极端的思维理念)一旦被涉世未深的高校学生接触,对其成长极端不利。

    (二)给大学生教育主体性带来的影响

    我国目前推崇的教育思路为:希望全面激发彰显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学习、终身学习[2]。从这个角度来讲,如果高校学生能够拓宽思维视域、积极了解更多种类的文化,会收获更多。但网络文化中存在很多糟粕,这些内容会如病毒一样,对一些高校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造成严重的影响,使其在选择学习内容时陷入极端,在思考一些理念时出现严重的偏差,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

    (三)给大学生教育内容带来的影响

    上文提到,高校学生受网络糟粕文化的影响后,会在选择学习内容时偏离正确的轨道。例如,网络中的小众和极端文化——包括耽美、粉圈、女拳文化等,与主流价值观完全相悖,一些高校学生受此影响,已经在现实生活中做出令人震惊的行为。以臭名昭著的网络粉圈文化为例。对于普通人(包含普通网民)而言,喜欢任何一个领域的明星都是十分正常的事,但有一些极端粉丝却热衷于为偶像贴标签,甚至为了力挺自己的偶像不惜大肆攻讦其他偶像。这种极端行为便是受网络极端饭圈文化影响之后,令整个思维意识陷入非正常状态,甚至连最基本的是非观念和法律意识都已不复存在。如果放任此种现象继续发展,将会令高校学生教育内容选择十分困难,甚至可能影响一代人的价值观[3]。

    (一)构建创新型教育体系

    对现代高校教育来说,当务之急是创新教育体系,以网络文化中的积极一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尽量帮助学生摒弃阴暗文化造成的消极影响。可行性方法为: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辅导员等应该主动并深入接触网络文化,找到网络与现实的互通之处,并将虚拟与现实相结合,使高校学生明确人生哲理。例如,网络游戏文化是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使相当数量人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如在传统社会中,很多人下班之后选择的娱乐方式为聚集三五好友聚会吃饭或进行体育运动等;
    在现代社会,很多人下班之后会立刻回家,之后端坐于电脑前进入网络游戏世界,与众多网友做任务、打副本。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如果发现学生有玩网络游戏的习惯,首先需要对网络游戏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进行深入解析,而不是盲目要求学生放弃玩游戏。网络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属于资产,如果教师不管不顾地强制禁止,就会引发学生抵触情绪,而这一点却往往被很多教师所忽略。第二,教师在了解网络游戏之后,便会自然得出网络游戏均由人设计的结论。既然在游戏内构造了“世界”,那么这个虚拟的世界必定具有模板,而模板就是现实世界。因此,虚拟世界文化与现实世界文化之间存在极强的关联,教师需要找到这种关联并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第三,RPG角色培养型网络游戏普遍存在“成就系统”,每一个游戏角色从刚刚建立开始,在参与诸多活动的过程中,每达到一次系统设置的成就标准后,便会获得对应的“资历点”。这些“资历点”累积到一定数量之后,会获得系统发放的珍稀游戏内道具,或可增加属性,或可彰显在游戏内的地位。这种机制与现实生活几乎如出一辙,即一个人从出生开始便在社会框架下成长。完成每一个阶段的教育后,便会发放“毕业证书”,实际上便是完成了人生某一个阶段的成就。这些成就在当时看来可能并不起眼,但积少成多之后,便会成为一个人的名片。当需要求职、评职称时,一个人取得的成就越多则难度越低。如果到了关键时刻才想起来“补做成就”,则大概率为时已晚。将这种道理讲述给学生时,学生很可能一通百通。由此可见,网络文化与现实文化之间存在很多大的关联,高校教师需要了解网络文化,之后结合学生的特点,创新教育机制,使学生受到深度教育。

    (二)拓宽大学生教育途径

    上文所述的“将网络游戏机制与现实社会发展机制互相对照”的教育模式便是当前一种新型教育途径。这种途径的特点在于:与常规教育途径存在明显的区别,真正做到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4]。原因在于:教育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应该采用“疏通”的方法,希望有效解决问题,而不是采用“逃避”的方法,不敢直接面对问题。例如,很多高校教师在看到学生玩网络游戏,追某个明星时,直接进行简单粗暴地干涉,甚至在对网络事务本质完全缺乏了解的情况下便下结论。如将“玩网络游戏”直接划定为“打游戏”,忽视学生对学生内心情感的了解。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可能敞开心扉,久而久之会形成极大的隔阂,不利于教育。基于此,要求高校教师必须摒弃传统思维,应该对形态各异的网络文化进行充分了解,辨别哪些文化具有积极意义,哪些文化属于糟粕且必须坚决铲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而不是以我为主盲目定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校教师只要做到这一点,便可以拓宽教育途径,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三)发挥党和政府的主导作用

    我国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设置、开展方式等均需遵守教育大纲。如果缺少文件指导,即使高校教师已经对网络文化有所了解,愿意在教育过程中尝试新的方法,也无法有效推广,实现体系的创新。基于此,党和政府应该在文化导向方面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网络文化中的积极一面予以肯定,对其中的阴暗面予以明确否定,可在很大程度上发挥指明灯的作用。例如,在2022年4月中旬,人民日报社、共青团中央相继在微博平台上发布有关“遏制极端女拳网络文化”的文章,深度解析了网络极端女拳对社会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这是“网络极端女拳”在网络平台逐渐形成一股浪潮之后,第一次有权威官方媒体进行声讨。在党媒、官媒对一些网络文化及现象定性之后,高校教育工作便更加容易开展,无论对教育还是社会发展均有益处。

    (四)完善网络信息监管机制

    一些涉世未深的高校学生面对网络中五花八门的信息、小众文化缺乏判断力,稍有不慎便会受到消极影响,不利于学生成长。基于此,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完善网络信息监管机制,加大对网络信息内容的核查力度,坚决杜绝消极阴暗的信息侵入网络。对具有危害性的信息必须坚决打击,为广大高校学生以及人民群众创造出良好的网络环境。只有如此,那些充满正能量的网络文化信息才会发挥作用,才有助于教育工作健康开展。

    网络文化的主体是“文化”,传播渠道是“网络”。这种文化与现实文化的最大差异在于,由于网络信息来源五花八门,信息真实性存疑。当然网络文化中也存在一些正能量,可以产生积极影响。然而经过道听途说及随意性极强的修饰之后,似是而非的信息便有可能在网民群体中形成一种具有独特属性的文化。常年混迹于网络世界的网民对这种文化较为了解,能够分辨虚拟与现实。但一些涉世未深、思想价值观念尚未成熟的高校学生面对真假难辨的信息时,稍有不慎便可能受到消极影响。为了使高校学生能够健康成长,高校的教育机制需要创新,教育途径需要拓宽。为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党和政府必须切实负起责任,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还应加大监管力度,真正实现绿色上网和网络清洁。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高校学生成语 综合指数法在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中的应用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1年4期)2021-07-23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高校教师团队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研究——以南审国际贸易学专业团队为例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问题与对策探讨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冰雪运动(2020年1期)2020-08-24拼成语意林(2016年21期)2016-11-30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体育科技(2016年2期)2016-02-28猜成语作文与考试·小学低年级版(2015年6期)2015-04-29
    相关热词搜索: 探析 网络文化 影响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