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蕴涵、内在逻辑与思维品质

    时间:2022-12-07 17:25:0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陈才烈,白 强,梁 菲,陈 涛

    (1.重庆大学,重庆 400044;
    2.铜仁学院,贵州 铜仁 555430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站在治国理政新高度,就整个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不仅包括纵向的家族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还包括了横向的劳动教育和思政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内容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深刻,逻辑体系缜密,思维特征鲜明,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蕴涵、内在逻辑和思维品质,对于推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以各种形式就教育改革发展问题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学界在认真学习领会的同时,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富有启发意义。

    在学理层面,学界的研究聚焦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哲理特点、形成条件、理论特征、时代意蕴、总体逻辑等。关于哲理特点,有学者认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解决教育问题的辩证思维以及尊重人的全面发展与自由个性的价值标准”[1],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教育论述的哲学基础;
    关于形成条件,主要包括“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及“当代社会思潮对学生的影响”三方面研究成果;
    关于理论特征,主要有主体性、原创性和前瞻性的“三性说”[2]和优先性、创新性、均衡性和服务性的“四性说”等[3];
    在研究内容层面,既有纵向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各层次论述的成果,也有横向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材建设、劳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重要论述内容,涵盖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各级各类教育和相关教育重要论述内容的研究。

    通过学术史梳理发现,目前学界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研究成果虽然丰富,但在理论研究上存在三个不足:一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本体观、价值观、实践观等问题仍未作出清晰回答;
    二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内在逻辑的研究过于宏观,其逻辑起点、逻辑支点、逻辑主线和逻辑旨归仍需深入探究;
    三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思维品质的研究成果较少。鉴于此,笔者拟就上述学术研究之不足进行探讨,期待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蕴涵、内在逻辑,特别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思维品质研究做出创新性回答,为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及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涵盖了教育本体观、教育价值观和教育实践观三个方面的理论蕴涵,富有丰富的创新性和哲理性。

    (一)“办什么教育”的教育本体观

    教育本体观是关于教育“是什么”的哲学认识,或者说是关于“办什么教育”的哲学理解,是对教育的本原、本质的深刻认识。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从教育的根本保证和根本任务两个方面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教育的本体论问题,从本原出发阐释教育的深刻内涵。

    1.根本保证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事业的“定海神针”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历史证明,“什么时候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教育事业就蓬勃发展;
    什么时候弱化党的全面领导,教育事业就严重退步”[4]。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5]。2015年2月,他再次强调,“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5]。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特别指出,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6]。这些重要论述从领导力量上回答了“办什么教育”的根本问题,明确了我国教育事业最本质的特征是党的全面领导,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育本体观。

    2.根本任务论: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特别强调“德”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多次强调各级各类学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中心环节。育人的根本任务是立德,其中“立德”和“树人”并列体现了以德施教、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任务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6]。明确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也明确了不仅要培育学生的品德,同时作为教师也要注重品德修为。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又一次从微观促进宏观的视角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7]。这些重要论述从立德树人的各个角度回答了“办什么教育”的根本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本体观的又一重要体现。

    (二)“为谁办教育”的教育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从“人民中心的教育发展论”“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教育使命论”两个方面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价值取向。

    1.教育目的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从人民对教育公平和质量的需求出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教育的初心和使命,也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立场。2012年11月,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更好的教育置于回应人民关切的十个更好之首[8]。2016年9月9日,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9],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6]。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教育的目的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0]。这些重要论述一脉相承,核心要义就是站稳人民的教育立场,促进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满足人民的美好期待,满足高质量发展的人才要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增强人民在教育事业中的公平感和获得感。

    2.教育使命论:坚持服务民族伟大复兴的教育重要使命

    教育强则国强,教育兴则民族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人力资源[1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12]。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升了教育使命认识高度,赋予了新时代教育使命新内涵,那就是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加快教育现代化,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020年9月22日,在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3]。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彰显了“为谁办教育”的教育价值理念,从更高远的意境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育价值观。

    (三)“怎样办教育”的教育实践观

    教育实践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方式,是把人的教育认识转化为教育行动、推动教育发展的对象性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就怎样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这个实践问题,从教育的战略地位、办学方向、发展道路、发展动力、基础保障五个方面给予了科学回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14]。

    1.战略地位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谁赢得教育谁就赢得人才、赢得未来。纵观世界强国,必是教育强国。教育是党和国家事业中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早在福建工作期间,就强调“经济靠科技,科技靠人才,人才靠教育”[15]。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教育提升到“国之大计、党之大计”[6]的战略高度,强调要将教育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先手棋”,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16]。中国将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分别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这些重要论述将教育置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是习近平总书记教育实践观的重要体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不仅关系千万大学生健康成长,而且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人才支撑[17]。

    2.办学方向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方向是旗帜,方向决定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2016年5月,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醒全党在举什么旗的问题上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要警惕有些人“不知不觉成了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吹鼓手”[18]。

    “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19],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教育要坚持“四服务”和“三培养”,培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成长的时代新人。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教育最鲜亮的底色,要牢牢掌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这些重要论述不仅阐述了我国新时代的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同时是在社会主义旗帜下发展的教育,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融合。

    3.发展道路论: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道路决定前途,自信走向未来。在教育发展道路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结合中国的国情,结合中国学生的实际,结合中国独特的文化,结合中国当前的发展任务,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道路,那就是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这不仅是矛盾普遍性的体现,同时是坚持了矛盾具有特殊性的原理所决定的。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20],强调了教育发展规律的特殊性,这个特殊性就是中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和独特的国情。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强调“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6],蕴含了其中的文化自信,同时也表现了深刻的理论自觉。因此,中国教育必须按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办。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强调,扎根中国大地办学,并不是固步自封,也不是拒绝“国际化”,而是既要扎根中国,又要融通中外,要把立足中国与放眼世界统一起来,把中国特色与世界水平统一起来,办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教育。

    4.发展动力论: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

    教育要发展,关键在改革。“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21]。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法宝是改革,改革是我国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的根本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教育置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去谋划,从历史站位和国际视野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需求,激活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创新,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为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实践指明了方向。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教育改革。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在不同场合就教育综合改革、教育痛点难点、教育治理能力、教育评价改革、教育对外开放等专门问题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坚持教育改革创新,增强教育发展的生机活力。

    5.基础保障论:坚持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把教师工作提升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就教师的地位、作用和要求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对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22]。党的十八大以来,教师队伍和待遇不断提高,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致力于加快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中国各级各类教育水平。在教师成长要求上,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2018年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和全国教育大会上三次强调了“四有好老师”标准,提出了教师要做学生 “四个引路人”的殷切希望,这些重要论述都指明了教师在教育大业中起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

    从逻辑体系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是由逻辑起点、逻辑主线、逻辑支点和逻辑归宿构成的逻辑闭环,富有逻辑性、严密性。

    (一)逻辑起点

    “任何一种理论体系,必须有其内在的逻辑起点”[23]。作为理论体系建构的逻辑起点,是理论的起始范畴,是理论得以展开的原点、基点,它的内涵又体现于理论发展的全过程。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及其相互间的逻辑关联发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生成的逻辑原点,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改革发展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展开的基点。

    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不久,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概念,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4]。此后,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中国梦”,将教育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大背景,在多种场合以各种形式论述和强调了教育的奠基石作用。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25];
    2016年9月,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指出“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更加重视教育”[26];
    同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19]。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将教育发展与“中国梦”紧紧相连,着眼于民族复兴伟业和现代化强国大业提出培养时代新人的战略任务,这既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新人培养思想演进的必然逻辑,也展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对人才培养问题认识的深化与升华[13],突出了教育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础地位和先导作用。

    (二)逻辑主线

    逻辑主线是贯穿于整个理论体系,统领理论发展,发挥联结作用的中心线索,通常以核心理念、中心思想为表现形式,它将逻辑起点、逻辑支点、逻辑归宿有机联结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深入研究发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教育重要论述中,一条中心线索就是立德树人,它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一系列理念和思想有机联系起来,成为贯穿其教育相关论述的逻辑主线。

    梳理清楚这一逻辑主线,首先要清楚这一逻辑主线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从“为什么要立德树人”“怎样立德树人”两个方面展开了系列重要论述。在“为什么要立德树人”上,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19];
    2018年5月,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的讲话中强调“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27]。研究发现,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2018年5月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2018年10月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与报告中均对“怎样立德树人”作出了重要指示。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逻辑主线。

    (三)逻辑支点

    逻辑支点是支撑逻辑主线、维持理论体系平衡的关键联结点。通常,一个理论体系中有多个逻辑支点,这些逻辑支点发挥不同的支撑作用,且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是一个系统丰富的理论体系,涉及的关键联结点很多,但最主要的逻辑支点有动力支点、保障支点和保证支点。

    1.一个动力支点: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是事业发展进步的动力所在、活力之源。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时首次提出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改革创新是我国取得伟大成就的制胜法宝,也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教育“为什么改革”“怎样改革”两个问题展开了深刻论述。“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8],不仅将教育事业视为我国发展的头等大事,并且指出教育事业的关键在于改革和创新,使当前的教育符合我国的现实实际,从而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增强我国的教育实效,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高等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创新应成为发展的主旋律[29]。在“怎样改革”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就“落实政府主体责任”“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等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国教育大会后,党中央、国务院又先后就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出台了三个专门指导文件。这些重要论述和文件体现了以改革促发展的中心思想和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成果为全民共享,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常规化、系统化和长效化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内容,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30],体现我国教育事业迸发的强劲生机与活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动力支点。

    2.两个保障支点:教育优先发展、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事业要发展必须被认识到重要从而得以重视,并且为此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对此,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给予了科学回答。一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在深刻洞察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16]的论断;
    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31],突显了教育在各项事业中的“优先”地位。二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22];
    2016年9月,在看望北京市八一学校师生时满怀深情地指出,“好教师是民族的希望”[26]。这些重要论述从学生成长、教育发展、人民期盼、民族未来等多角度强调了教师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又一保障支点。

    3.三个保证支点:党的全面领导、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学

    保证支点是支撑和确保逻辑主线沿着正确指向前进的支点,不仅具有支撑作用,而且具有政治上的导向功能,是保证理论体系本质特征的关键支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有三个保证支点。一是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中国教育的领导力量必须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五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性,认识到中华民族的长久竞争力在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宏伟进步,多次强调要坚持教育的“四服务”“三培养”。三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学。习近平指出“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6],明确中国的教育必须按中国的特点和实际发展,这不仅取决于中国的独特国情,更是由中国悠久历史所决定,其中蕴含着我们的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将其落实到教育事业,那就是要走自己的路,扎根中国大地办学,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这三个支点分别从领导力量、办学方向、发展道路三个方面规定了我国教育事业的本质特征,是确保教育事业发展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

    (四)逻辑旨归

    逻辑旨归是理论体系的终极价值目标,是理论体系的最终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逻辑旨归集中体现在人民中心的教育价值观,那就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满足人民对更好教育的期盼。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意向所指和价值旨归。“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2]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同志的谆谆告诫,也是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的发展观。人民至上的发展观落实到教育方面,就是要以人民中心发展教育,回应人民对教育的真实诉求,解决人民在教育方面的现实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更高质量教育的期盼,培养更多人民放心的人才。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把更好的教育列为人民的期盼之一;
    2013年3月,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
    2014年6月,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这些重要论述涵盖了教育的人民利益观、人民导向观、人民主体观,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增强人民对我国教育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教育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价值取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33],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价值旨归。

    理论思维是人类特有的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高级认知活动,目的在于探究和发现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为改造世界提供认识论基础。科学的理论思维是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奠定在对事物的深入洞察、分析、推理和判断基础之上。深入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发现,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着眼全局的系统思维、人民中心的价值思维、直面矛盾的辩证思维、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思考教育问题、谋划教育未来的鲜明思维品质。

    (一)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是一种着眼长远和未来、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思维方式。它把历史、现实与未来联系起来认识事物、分析本质、判断趋势,进而作出前瞻性的战略决策。“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告诫领导干部要善于“观大势、谋大局、抓大事”[34],充分体现了习近平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要求干部要有战略思维,自己也是践行战略思维的表率。习近平总书记论述教育问题时,始终立足于中国历史和国情,始终把教育改革发展置于国内发展实际和国际格局大变局的背景之下。在论述教育道路问题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既要扎根中国,又要融通中外,在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的过程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在论述教育方向时,表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统领;
    在论述教育使命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31];
    在论述教育战略时,指出优先发展教育;
    在论述教育地位时,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13],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和未来;
    在论述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时,强调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这些重要论述洞悉国际教育发展大势,深谋远虑教育未来,把教育与党和国家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前途紧密相联,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大胸怀、大气魄、大视野的战略思维品质。

    (二)着眼全局的系统思维

    马克思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告诉人们,认识事物、分析矛盾、处理问题时要树立全局观念,善于从事物诸要素的相互联系中发现问题、把握本质、找到规律。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就是这个道理。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系统观,在作出一系列教育重要论述时,始终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把教育事业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进行布局谋划,进而作出新判断,提出新理念,具有显著的系统思维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时,强调要提高党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能力[35];
    在论述教育根本任务时,强调立德树人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国家前途和命运;
    在论述教育现状时,指出要更加注重教育公平,解决教育资源均等化;
    在论述教育实践路径时,强调将教育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相联系;
    在论述教育目的时,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
    在论述教育改革时,强调要把教育改革放在总体战略布局中统筹谋划,等等。这些重要论述具有显著的系统思维特质,将教育与党和国家事业紧紧相联,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系统谋划、统揽全局的思维品质。

    (三)人民中心的价值思维

    “科学不能脱离价值,特别是社会科学”[36]。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属性之一,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基本属性和价值立场,其本质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民利益至上”[37]。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体现在教育上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价值思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党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人民对“更好教育”的期盼作为党的奋斗目标之一,其中饱含着深厚的人民情怀,洋溢着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流淌着人民中心的价值思维。此后,习近平总书记相继在2013年3月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会、2014年6月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及2018年9月的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分别强调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要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要不断促进教育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些重要论述渗透着深深的人民利益观、人民导向观、人民主体观、人民至上观,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思维特征。

    (四)直面矛盾的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运用于思维的表现形式,包含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基本思维规律,其中,矛盾的对立统一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之一。辩证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思维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8],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38]。

    这种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中,最突出的思维特点就是既要肯定成绩,又要坚定信心,更要敢于直面矛盾,着力解决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重点、热点、难点、痛点问题,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待教育问题上“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思维品质。在论述教育改革创新时,习近平总书记既指出我国教育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已经进入世界中上行列,又强调要看到我国教育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特别是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均衡、城乡教育发展差距等问题[39],特别就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教育评价改革等问题作出了专门指示,提出了新的要求,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鲜明的“问题意识”和敢于直面矛盾的辩证思维品质。

    (五)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以新的视角、新的方法、新的理念等解决现实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思维方法。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发扬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把“创新”置于治国“五大理念”之首,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新的时代特征、立足新的时代要求,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寻求教育发展新思路,解决教育新矛盾,开创教育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职业教育改革时强调,“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
    在讲到落后地区教育发展时,强调“教育投入要向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倾斜”;
    在谈到教育公平时,强调“必须通过深化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将创新思维品质集中体现在强烈的教育“问题意识”和改革意识之中,针对教育领域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如坚决克服“五唯”顽疾,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这些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要一切从问题出发,针对突出问题创新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思维品质。

    综上所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在理论内涵上涵盖了教育“本体观”“价值观” “实践观”,富有科学性;
    在内在逻辑上形成了由逻辑起点、逻辑支点、逻辑主线和逻辑旨归构成的逻辑闭环,富有严密性;
    在思维特征上,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价值思维和创新思维融于一体,具有独特的思维特质。这些特点标志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理论体系重要论述的成熟,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

    猜你喜欢 逻辑总书记思维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法律方法(2022年2期)2022-10-20思维跳跳糖小哥白尼(野生动物)(2022年6期)2022-08-17思维跳跳糖小哥白尼(野生动物)(2022年4期)2022-07-16思维跳跳糖小哥白尼(野生动物)(2022年2期)2022-06-01思维跳跳糖小哥白尼(野生动物)(2022年1期)2022-04-26逻辑中学生百科·大语文(2021年11期)2021-12-05时局图廉政瞭望·下半月(2021年1期)2021-05-17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支部建设(2019年36期)2019-11-19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当代陕西(2018年12期)2018-11-17习总书记“下团组”当代陕西(2018年6期)2018-05-22
    相关热词搜索: 总书记 蕴涵 论述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