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成都市城市发展与水资源利用关系分析

    时间:2022-12-03 20:40: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陈 曦 王建伟 季 建

    (成都市水务局,四川 成都 610042)

    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城市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其有效利用情况直接影响居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感受。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发展成果,对城市发展与水资源利用关系进行分析,可为成都市城市发展进行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提供参考。

    对于城市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相互关系的研究,多利用灰色关联度、耦合度、库兹涅茨曲线等数据模型,分析城市发展与水资源利用之间的相关关系,主要包括城市化过程中用水特征分析,城市发展与水资源系统的协调度、城市发展指标与水资源利用指标之间的关联性以及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等,通过函数模型建立两组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从而为在城市化过程中合理预测水资源开发利用奠定基础[1-3]。基于此,北京市对用水量及用水结构的变化、城市发展与水资源系统的相互关系、城市化过程中用水效益和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等领域进行了研究[4-6];上海市通过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研究,建议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向节能型、高级化发展,并大力发展节水产业[7];广州市发现其供水总量仍处于随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发展而增加的阶段,需积极制定相应的供水对策,努力提高节水技术与优化经济结构[8];重庆市分析认为产业结构对水资源利用结构变化的推动作用最大,在各类用水中,生活和第三产业用水受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大[9];南京市通过研究发现受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其工业用水量已处于曲线下降阶段,表明其工业用水效率得到提高[10]。因此,对成都市的城市发展与水资源利用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十分必要。

    成都市水资源利用类型的分类和城市发展指标的选取见表1,数据来源于《成都市统计年鉴(2020年)》《成都市水资源公报》《成都市城市(县城)和村镇建设统计年鉴》《简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资阳市水资源公报》等。

    表1 水资源利用指标与经济发展指标

    3.1 城市发展

    据统计,2010—2019年成都城镇户籍人口从1149.07万增加至1500.07万,增加了30.55%;城市化率从65.75%升至74.41%,增加了90.00%左右;GDP从5889.46亿元增长至17012.65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1.19%。随着成都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随之调整优化,第一产业从5.30%降至3.60%,第二产业从46.30%降至30.80%,第三产业从48.40%提高到65.60%。人均GDP从4.03万元增长至10.34万元,年均增长率为9.88%;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8万元增长至4.58万元,2010—2019年成都市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变化情况见图1。

    图1 2010—2019年成都市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变化情况

    3.2 水资源利用变化情况

    2010—2019年,成都市总用水量为从47.28亿m3上升到53.57亿m3,其中4类主要用水变化情况见图2。由图2可知,成都市用水总量中,比重最大的为农业用水,其次是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生态用水所占比重较小,表明成都市城市化水平总体较低;成都市用水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农业用水占比下降7.2%,工业用水占比下降1.1%,生活用水占比上升7.5%,表明成都市产业结构仍在逐步调整;生活用水占比的增加,尤其是第三产业用水比重的增加,说明城市发展过程中人口规模的扩张、服务功能的完善,使生活用水持续增加,成都市经济发展越来越符合城市功能定位。

    图2 2010—2019年各类用水量占比变化情况

    3.3 供排水变化情况

    2010—2019年,随着成都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成都市自来水供应总量从8.60亿m3增加到13.58亿m3,增长了57.91%;污水处理总量从6.32亿m3增加到12.39亿m3,增长了96.04%;2019年,供排水比值为1.00∶0.91。按照正在编制的《成都市给水规划》《成都市排水专项规划》,2035年,供水能力为35.80亿m3(981万m3/d),污水处理能力为36.97亿m3(1013万m3/d),供排水比值上升为1.00∶1.03,体现了成都市加强水污染治理的决心和力度。

    4.1 户籍人口与水资源利用的量化分析

    分别建立户籍人口变化与用水总量、生活用水、供水总量、污水处理总量之间的定量关系,选用线性函数和对数函数进行分析,见图3~图6。

    由图3~图6可以看出,成都市户籍人口的增加,带来了各类用水量的大幅度增加。2035年,当户籍人口达到2000万时,用水总量将达到72.43亿m3,与《成都市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中预估的用水总量(71.61亿m3)基本吻合;2035年,生活用水量为27.47亿m3(占比约为38%),表明在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持续降低的前提下,若成都市生活用水一直采用现行模式,将超过成都市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可通过挖掘生活用水(含第三产业)的节水潜力,缓解成都市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水资源压力;2035年,当户籍人口达到2000万时,自来水供应总量为23.14亿m3,污水处理总量为24.89亿m3,均在规划的供排水能力之内,表明供排水能力基本匹配,并能适应城市发展需求;按照户籍人口2600万进行测算,自来水供水总量为31.40亿m3,占总量控制红线(71.00亿m3)的44%,超过正常占比区间(30%~35%),表明2035年之后如要满足自来水生产取水需求,确保供水安全,须采取措施持续压缩其他用水需求,并积极争取“引大济岷”等外引水资源支持。

    图3 成都市户籍人口与用水总量的关系

    图4 成都市户籍人口与生活用水量的关系

    图6 成都市户籍人口与污水处理总量的关系

    图5 成都市户籍人口与供水总量的关系

    4.2 城镇化率与水资源利用的量化分析

    对城镇化率与各类用水进行相关性分析,选取生活用水、供水总量和污水处理总量作量化分析,采用指数函数进行拟合,见图7~图9。

    图7 成都市城镇化率与生活用水量的关系

    图8 成都市城镇化率与供水总量的关系

    图9 成都市城镇化率与污水处理总量的关系

    由图7~图9可知,各类水资源利用指标随着城镇化率的提升高速上升。预测到2035年,当城镇化率达到85.0%时,生活用水量将达到26.86亿m3,预测数据与户籍人口预测的生活用水量基本一致,同时生活用水量对城镇化率影响密切,生活用水量每短缺1.00亿m3,城镇化率约下降0.8%,水资源供应不足将制约城市发展;当城镇化率达到85.0%时,供水总量为25.52亿m3,污水处理总量达到33.80亿m3,均在规划的供排水能力之内,可以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的供排水支撑;预计城镇化率达到91.0%时,供水总量达到最大值35.51亿m3,在城镇化率达到86.0%时,污水处理总量达到最大值36.81亿m3,表明污水处理需求增长比供水更快,污水处理能力在2035年之后可能会限制城市发展。

    4.3 产业结构调整与水资源利用的量化分析

    对第三产业GDP占比与各类用水进行相关性分析,选取用水总量、生活用水量、供水总量和污水处理总量作量化分析,采用线性函数和指数函数进行拟合,见图10~图13。

    图10 第三产业GDP占比与用水总量的关系

    图11 第三产业GDP占比与生活用水量的关系

    图12 第三产业GDP占比与供水总量的关系

    图13 第三产业GDP占比与污水处理总量的关系

    成都市的发展对推进区域经济总量增长、新兴产业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带动作用,同时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又吸收了大量人口,促进了用水总量快速增加。由图10~图13可知,成都市第三产业GDP占比每增加1.00%,用水总量增加约0.37亿m3,同时,用水量短缺1.00亿m3,第三产业GDP占比将减少约1.95%;预计当第三产业GDP占比为80.00%时,生活用水量为20.11亿m3,自来水供应总量为18.86亿m3,污水处理总量为20.85亿m3,表明按照现在的增长模式,成都市水资源总量和供排水规划总量能够支撑第三产业的发展。

    成都市的城市发展与水资源利用有着较强的相关性,其中人口增长对水资源利用结构变化的推动作用最为显著,而用水总量受到城市发展的影响最大。在2035年以后,成都市城市化发展进程将受到水资源的制约。因此,为提高用水效益,缓解水资源压力,促进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5.1 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构筑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经济体系

    推动结构调整这一经济发展的主线,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形成以生态、绿色、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深入推进铁腕治霾、科学治堵、重拳治水、全域增绿的“三治一增”工作,加快生产体系、生活模式、生态环境绿色化转型;ⓒ坚持差异化区域发展策略定力,紧扣城市战略定位、资源禀赋、比较优势,构建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

    5.2 实施水资源支撑攻坚行动,着力构建“多源互济、纵横连通”的高效水网

    科学地、全面地分析成都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因地制宜地制定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和保护规划。以“引蓄调”重大水利工程规划建设为抓手,坚持外引、内蓄与节约并重,进一步增强水资源保障能力。如对沱江丘陵区域的缺水问题,主要通过加大东风渠龙泉山引水过水流量,新建毗河引水工程、团结水库、久隆水库等大中型水源工程,增加调蓄能力,解决缺水问题;对西部山区工程性缺水突出的问题,主要通过规划建设三坝水库、“引大济岷”“长征渠”等跨区域水资源调配工程予以解决。

    5.3 建立行政配置、用水户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水市场体系

    改变计划经济时代构筑的依靠单一行政手段的水资源配置办法,转变重目标效益和行政区域利益的观念,树立水资源管理法制化、市场化的理念,科学评估水资源供需态势,积极稳妥推进水权确权。建立反映水资源稀缺程度和供水成本的水价形成机制,提高水资源监管信息化水平,培育发展水市场,开展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促进水资源从低效益领域向高效益领域流转,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避免出现流域管理机构、地方政府、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工程管理单位之间的职责交叉和矛盾冲突,推动用水方式根本性转变。

    5.4 通过法制建设,构筑与建设节水型社会相适应的保障体系

    节约用水是生态水利的长久之策,也是缓解成都市水资源短缺与城市发展矛盾的重要举措。应进一步健全完善节水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健全完善节水的市场调节机制,着力加强节水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全面强化节水监督管理,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爱水护水节水氛围,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进一步完善供水管网体系,形成区域联网供水,有序推进场镇自来水厂扩能提升、管网改造,大水厂自来水进村入户,实施水源地到水龙头的全过程监管,有效降低市政公共管网漏损率。

    5.5 通过强化行业监管,构筑现代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体系

    统筹流域规划,建立联动协作工作机制,推进全流域水生态治理与修复,加强水利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实现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恢复扩大河湖生态空间,并通过地方立法等措施进行严格管控。推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岷江等源头沿线各县的支持力度。坚持以河湖长制为抓手,把治水与治山、治林、治田、治湖、治草结合起来,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来指导水利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促进生态系统各要素和谐共生。

    成都市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需要深刻领悟并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和“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城市发展原则,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提供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撑。■

    猜你喜欢 城镇化率用水量总量 基于双模型的农业用水量预测算法仿真计算机仿真(2022年4期)2022-05-14中国高碳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总量榜财经(2021年22期)2021-10-28你的用水量是多少?小学科学(2021年5期)2021-06-24我国城镇化率升至58.52%农村农业农民·A版(2018年3期)2018-03-26电信业务总量保持高位增长中国计算机报(2018年46期)2018-02-24Nozzle喷嘴发明与创新·大科技(2017年8期)2017-08-172016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1.2%妇女生活(2017年6期)2017-06-20义务教育城镇化率5年升至72.55%现代家长(2016年3期)2016-03-16环保部:今年上半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大幅下降绿色中国(2015年10期)2015-11-10
    相关热词搜索: 成都市 水资源 利用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