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双减背景下小学校内课后体育服务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以株洲市为例

    时间:2022-11-18 20:30: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文浩平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 湘潭 411201)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转变,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人们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 也存在一些问题, 学生体质健康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2021 年7 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以下简称 《意见》), 强调减轻中小学生学业压力、 促进学生的体育参与、 保障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 落实课后体育服务工作。

    这一政策给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也带来了一些挑战。为此, 研究以 “双减政策” 为背景, 对株洲市小学课后体育服务的开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 分析其困境与原因, 提出相应策略, 为推动新时代我国小学校内课后体育服务提供参考。

    1.1 体育服务内容流于形式

    “双减” 政策强调, 体育是课后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科学利用课余时间, 正确引导学生参与各类课余体育活动, 进而提升校内课后体育服务水平。

    对株洲市各小学课后体育服务开展情况的调查结果发现, 课后体育服务开展流于形式,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参与比例过低。

    调查得知, 株洲市各小学开展课后体育服务项目相对较多, 但各校学生参与课后体育服务人数参差不齐。

    部分学校参与人数仅占52%左右, 其中乡镇学校的学生参与度仅有35.6%, 个别学校1-2 年级学生未开展课后体育服务。

    学生是课后体育服务的主体, 学生人数的实际参与过少, 影响了课后体育服务工作的落实。

    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

    通过访谈各小学负责课后体育服务工作的体育教师得知, 大部分学校一周安排1-2 次课后体育服务, 每次服务时间控制在90 分钟左右。

    虽每次锻炼的时长比较符合学生体育锻炼的特点, 但整体上每周体育服务教学次数不达标。

    体育运动技能的掌握需长时间练习与积累, 否则很难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

    因此, 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显然十分重要。

    体育服务教学内容单一。

    课后体育服务教学内容应呈现多元化, 从学生兴趣出发, 激发学生参与课后体育服务的积极性。

    但调查中发现, 大部分乡镇学校开展课后体育服务时采用班级团体教学形式, 且服务内容重点偏向于体能素质练习, 导致教学内容、 组织方式及服务形式单一, 课后体育服务内容流于形式, 降低了学生参与课后体育服务的热情。

    1.2 体育服务项目开展受限

    目前株洲市部分小学存在体育场地不足、 教育资源不充足以及学生自愿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这类问题对课后体育服务项目顺利开展造成一定障碍。

    访谈株洲市某一小学老师, 他反映 “因运动场地、 体育器材不足, 该校开展的项目主要以体育游戏为主, 提高学生体育技能存在不足。”显然, 学校体育场地的不足与教育资源的限制直接影响了课后体育服务的质量。

    学生自愿参与课后体育服务方面也存在一定局限性。调查株洲市10 所小学发现, 从学生参与课后体育服务项目情况来看, 学校要求学生参与体育项目占46.8%, 学生自愿参与的体育项目仅占25.5%, 家长建议孩子参与的体育项目占27.7%。

    显然, 学生自愿参与体育项目比例不高, 学生参与课后体育服务积极性较低, 项目开展也将受限, 长此以往, 课后体育服务健康持续发展也将成为一道难题。

    1.3 学生技能学习效果不佳

    “双减” 政策是否落到实处, 重点在校内, 难点在校外, 焦点在教师。

    有研究表明, 教师能力不强、 服务专业技能教学内容过少和形式单一化成为课后体育服务落实的现实堵点。

    导致学生的体育专业技能水平不高, 学习质量难以保证。

    调查株洲市10 所小学发现, 各校课后体育服务的教学内容安排, 体育游戏占比为45%,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能占25%, 复习体育常规课内容占20%, 体育项目技能学习与理论知识普及占10%。

    可见, 学生体育技能与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普及不广, 导致学生体育技能水平不高。

    调研部分乡镇小学课后体育服务开展情况得知, 部分学校体育教师由其他非体育专业的学科教师任教, 少许教练员出现无证上岗的情况。

    可见, 教师的专业性不高, 教学能力不足, 学生体育技能的学习效果不明显, 难以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

    1.4 家长对活动关注度较低

    推动 “双减” 政策有效发挥作用, 达到预期效果, 须从完善家庭教育入手。

    通过对株洲市10 所小学中80 位学生家长进行访谈了解到, 63.75%的家长对学校开展的课后体育服务工作不了解也不太关注。

    芦淞区某校学生家长称“平常工作繁忙, 空闲时间需辅导孩子学习, 较少关注学校开展的课后体育服务”。

    渌口区某校学生家长认为:
    “学校安排一周一次课后体育服务, 孩子的收获不大, 反而担心孩子文化成绩下降和易出现安全问题”。

    可见, 家长依旧重视孩子的文化学习, 对孩子参与课后体育服务的学习关注度不高。

    1.5 学生安全问题存在隐患

    “双减政策” 鼓励中小学生积极参与课后体育服务的学习, 开展课后体育服务实践中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如:
    学生体育器材使用不当、 运动强度大、 学生特殊身体素质和心理状态、 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或注意力不集中、 活动随意等造成伤害。

    部分学生活泼好动, 勇于尝试, 敢于冒险,但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易引发出运动安全问题。上述安全隐患是学校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株洲市芦淞区某校调研时发现, 某体育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比赛过程中, 某学生因防守过度, 导致对手摔倒受伤。

    体育教师第一时间进行了处理, 难以忽略的事实是教师在比赛前并未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学生缺乏课堂安全意识, 间接导致出现学生意外伤害事件。

    2.1 监督不严:监管工作落实不到位

    上级部门对课后体育服务监管工作落实不到位, 直接导致各小学服务内容流于形式。

    对株洲市体育教师进行访谈得知, 政府的参与仅单一停留在政策上和其他方面的支持, 对学校开展课后体育服务检查工作覆盖面不广。

    首先,检查方式单一, 检查内容倾向于学校是否开展课后体育服务, 未对课后体育服务开展项目的种类及教学内容进行评价与检查, 对课后服务质量和学生需求关注较少。

    其次,对课后体育服务具体实施计划落实缺乏指导, 缺失课后体育服务教师工作的考核评价制度。

    更为重要是一些学校引入校外培训机构进校园, 出现单个课后体育服务项目承包并自行收费的情况。

    校外培训机构趁机牟取利益, 影响了服务质量。

    尽管政府要求各学校制定课后体育服务的监管制度, 但监管实施效力不够, 导致课后体育服务形式化发展。

    2.2 资源缺乏:运动场地设施不充足

    学校场地设施与运动器材是开展课后体育服务项目的基础, 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提升学生学习和运动兴趣的保障之一。

    有资料表明, 运动场地破旧、 运动器材缺乏等问题是制约课后体育服务项目开展受限的主要因素。

    参考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 《2021 年全国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数据》, 截至2021 年12 月31 日, 全国共有体育场馆397.14 万个, 体育场地面积34.11 亿平方米,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41 平方米。

    与2020 年统计数据相比, 我国体育场地数量增长了6.95%, 体育场地面积增长了10.07%,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长了9.55%。

    数据表明, 国家不断加大了对体育场地建设的投入, 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 各中小学体育场地依旧相对缺乏。

    “双减政策” 要求落实好课后体育服务, 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这对学校运动场地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 使得各校场地不足的问题更为突显。

    从表1 可知, 株洲市小学体育场地的情况:
    有篮球场地的学校占60%, 有田径场的占50%, 有足球场及其他场地均占30%, 有羽毛球场占20%, 有室内场地占10%。

    可见, 株洲市部分学校运动场地设施不充足, 其中部分乡镇学校场地设施陈旧, 运动专业器材较少, 存在场地、 器材、服装等达不到国家标准的情况, 这是造成课后体育服务项目开展受限的重要原因之一。

    表1 株洲市小学场地设施情况统计表 (N=10)

    2.3 意识淡薄: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对天元区某小学课后体育服务课堂观察发现, 教师在教学过程较为随意, 动作讲解过于笼统, 课堂组织混乱,学生学习效率低。

    其中, 有个别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扰乱其他同学, 教师未发现学生的不当行为。

    可见, 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与监督作用不大, 课后体育服务走过场、 效果不乐观, 这为学生体育技能学习效果不佳埋下了伏笔。

    访谈某小学老师, 他表示 “教师工作任务繁重, 除负责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与课后体育服务工作外, 还负责学生大课间活动、 体育调研及班主任工作等, 教师工作量多、压力大。” 乡镇小学体育教师的课后体育服务奖励机制不健全, 导致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服务意识淡薄。

    这些都会影响学生体育技能的学习效果。

    2.4 重视文化:家长“唯分数论”观念强

    对80 位学生家长访谈得知, 家长对文化学习和课后体育服务学习的认知不同, 认为文化学习非常重要占22.5%,觉得比较重要占有42.25%, 认为不重要占19%的比例, 非常不重要占16.25%。

    可见, 家长对孩子的文化学习尤为重视, 家长 “唯分数论” 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

    访谈某学生家长, 他称 “我家孩子年龄较小, 参与跆拳道训练容易受伤, 且耽误学习时间, 目前阶段提高学习成绩才是关键。” 访谈中另一位家长认为 “要支持孩子积极参与课后体育服务学习, 良好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也至关重要。” 两位学生家长对课后体育服务的认可存在明显的差异, 前者过于重视孩子的文化成绩, 这是家长对课后体育服务关注度不高的主要因素。

    2.5 防范不力:学校安全体系不健全

    “双减政策” 颁布后, 全国各中小学全面推广课后体育服务, 而课后体育服务不属于正常教学时间, 学生安全问题十分重要。

    有研究表明, 学校运动安全保障制度不健全或执行效果差、 防范不力, 且缺乏完善的课后体育服务伤害事故防范与处理的法规与管理制度体系。

    调查发现, 部分学校存在体育场地器材设备旧化、 不牢固情况, 这容易导致学生发生意外事故。

    显然, 学校安全防范措施不完善与体系不健全, 是学生安全问题的隐患。

    为此, 学校要加强安全体系建设, 为学生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

    3.1 搭建软件管理平台,提高监管深度

    3.1.1 构建监管平台

    首先, 政府部门可构建评估系统, 实行区域内课后体育服务第三方监测制度, 创建互联网app 软件作为监管平台, 制定评估标准体系, 提出对课后体育服务各项工作要求的评分细则。

    在监管工作方面, 监管人员应做到对每一项检查工作科学评分, 拍照记录并及时上传图片至app平台, 检查情况在app 平台公开。

    其次, 每月例行2-3 次检查工作, 以积分制选取优秀学校代表, 并给予相应奖励,对不达标的学校进行引导, 保证政府的监管准时到位, 防止课后体育服务工作形式化。

    再次, 倡导各校通过平台相互交流与学习, 提高各小学课后体育服务整体工作质量,这是有效指导课后体育服务工作的最终目标指向。

    3.1.2 提高监管质量

    监管工作人员要提高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做好课后体育服务的监管工作, 真实记录各校课后体育服务的开展情况, 及时提出指导与建议, 提高监管的深度, 避免课后体育服务工作内容流于形式。

    3.2 加大资金投入,鼓励多方参与

    学校场地器材资源缺乏、 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导致课后体育服务的体育项目开展受限, 为此加大资金支持与鼓励多方参与是非常重要的。

    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 寻找融资人、 举办体育活动及比赛等途径筹措资金。

    政府增加教育拨款与家长自愿缴费是课后体育服务经费的主要来源。学校根据实际情况, 积极招募、 聘请退休教师、 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拥有资格证书的志愿者参与课后体育服务的教学工作, 补充人力, 减轻体育教师的负担。

    加大资金投入与整合利用多种资源, 可进一步解决课后体育服务项目开展受限问题, 全面提高课后体育服务质量。

    3.3 构建教师评估体系,提升教学水平

    “双减” 政策落地, 学校作为课后体育服务主要责任主体, 应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课后体育服务, 科学界定学校课后体育服务责任限度, 健全教师管理制度与完善教师考核考评机制, 避免因过于强调安全责任而弱化课后体育服务的教育功能。

    教学方面。

    引导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思维, 创新教学组织形式, 促进学生与教师的课堂互动, 增强学生参与课后体育服务的积极性, 提升服务教学质量。

    评价方面。

    首先, 调动教师、 学生与家长等主体的积极性, 实现多主体综合评价。

    建立学校评价、 教师自评、同伴评价、 学生评价及家长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 增强评估的权威性。

    第二, 以学生竞赛、 体育测试、 汇报演出及教学评价等方式, 考察学生课后体育服务的学习质量, 检查教师的教学合规性。

    第三, 管理考核, 利用成长记录手册考察学生在实践中的依从性, 阐述学生实践中的收获与不足。

    对照学校课后体育服务的定位与培养路径, 及时补短板, 强化学生体育技能的学习效果, 进一步提升服务的教学水平。

    3.4 推行家校合作模式,增加宣传力度

    课后体育服务要提质增效, 需进一步促进家校共治,积极引导家长配合课后体育服务育人的意识和行动, 成立可行的参与机制。

    如:
    学校建立定期家访制度、 召开家长会, 密切家校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提高家长对课后体育服务的关注度, 准确分析学生发展需求, 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推行 “家校联动” 模式, 学校要提高宣传力度, 提升家长对课后体育服务的了解与认识。

    学校可组织 “亲子运动会” 增加学生与家长的体育互动, 增强家长对课后体育服务的认可, 激发学生参与学校体育的热情。

    举办课后体育服务项目的汇报演出, 邀请学生家长到校观察学生参与课后体育服务的学习情况, 收集家长建议, 进一步获得家长对学校课后体育服务工作的支持和认可。

    3.5 提高安全系统设置,加强安全教育

    3.5.1 制定安全防控体系

    第一, 确认交通安全管理、 体育器材设施安全、 学生医保和意外险管理、 学生安全教育及安全档案等。

    具体落实各方与学校的职责, 明确分工与落实责任, 构建齐抓共管、 联防联控的学校安全网。

    第二, 全校师生要学习并掌握应急预案, 明确岗位职责、 处置原则、 处置程序、 措施和责任的追究, 做到积极预防和处理各类突发事件。

    学校要与学生家长签订课后体育服务协议, 约定双方权责, 每一次大型体育活动都要制定一份详细的安全应急预案。

    学校要积极推进校园安全系统建设, 加强监控, 发生意外情况时可及时处理。

    对学校安保人员的管理工作提高要求,加强巡逻与秩序管理, 保障学生的安全。

    3.5.2 加强学生安全教育

    学校一方面应积极组织安全教育讲座, 提高学生自我防范意识与自我防护的能力。

    另一方面在开展课后体育服务时, 体育教师要做好课前安全教育,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体育器材, 避免高负荷运动练习, 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和集中注意力, 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 避免学生出现安全隐患。

    “双减政策” 的颁布, 为学校体育的强化育人指引了方向。

    学校要以此为契机, 构建良好的学校体育教育生态, 提升课后体育服务质量, 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

    文章探讨了课后体育服务的困境, 分析了困境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研究认为:
    学校存在课后体育服务内容流于形式, 学生体育专业技能学习效果不佳等困境。当前阶段课后体育服务教师评估体系、 网络监管平台的建设与整合尤为重要, 可提升服务水平来促进课后体育服务的有效开展, 强化服务教育功能, 实现课后体育服务的高效。

    猜你喜欢 体育场地株洲市体育 中国运动员2021年获67个世界冠军文萃报·周五版(2022年9期)2022-03-11我国高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问题和对策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14期)2020-10-142020年《体育教学》“场地器材”栏目选题体育教学(2020年5期)2020-07-27攸县学子摘冠航天知识竞赛科教新报(2019年17期)2019-09-10湖南攸县煤矿事故确认18人遇难现代企业(2017年5期)2017-06-15励展携手中国体育场馆协会推出全新体育场地展,打造体育产业行业平台中外会展(2016年12期)2016-12-23我们的“体育梦”学苑创造·A版(2016年9期)2016-10-10体育一家人中国体育(2004年5期)2004-11-17体育一家人中国体育(2004年4期)2004-11-16体育一家人中国体育(2004年6期)2004-11-16
    相关热词搜索: 株洲市 为例 课后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