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例文集合(四)(精选文档)

    时间:2022-10-01 22:25:0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例文集合(四)(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例文集合(四)(精选文档)

    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例文集合(四)3篇

    【篇1】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例文集合(四)

    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

    四川仪陇:推行村务管理“五权”模式

    转自《人民网——理论频道》

      【案例背景】

      仪陇县是朱德总司令和张思德同志的故乡。全县幅员面积1767平方公里,辖56个乡镇,920个村(社区),总人口108万,有基层党组织1527个,党员33000余名。

      2005年,该县日兴镇九湾村被确定为全县首批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村。对扶贫开发中的问题,由于大家意见不一,党员干部不知道从哪个方面下手,于是村党组织把“水”、“路”、“产业”等13个群众期盼解决的问题贴在13个碗上,所办事情的轻重缓急、谁先谁后都交给全村群众决定。谁希望解决什么问题,就往相应碗里丢玉米粒,每人一颗。就这样,用“投玉米粒议事”的方式,群众选定了“一路、二水、三产业”的发展顺序。村党组织立即根据群众意愿组织实施,仅用5个月时间,便修通了8公里村道路,吃上了自来水,办成了群众多年想办却未办成的事。这件事引发了党员干部的深思,更启迪了县委政府的思维。于是县委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村“两委”权责不清、定位不明,村务管理混乱、群众监督缺失,村民自治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派出调研组深入九湾村实地调研,对其做法进行了总结规范,村务管理“五权”模式由此应运而生,并逐步在全县、全市、全省推广。中央党校教授王长江对此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人民日报》、《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等主流媒体先后多次进行了深度报道。

      【主要做法】

      一、强化村党支部的领导权,让支部清楚“干什么”。主要通过三个环节:一是提出重大议题。围绕农村工作中最重要、最迫切需要办理的事务提出议题,经“两委”讨论形成初步方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进行修定和完善、报上级党组织审查后,由村委会提请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二是督促落实决议。指导党员干部和其它村级组织带头围绕形成的决议开展活动,协调各方利益,整合资源,共同促进和督促决议的落实。三是检查落实情况。对决议落实情况定期检查,年终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绩效挂钩,好的进行奖励,差的予以通报批评直至提请村民会议按程序罢免。

      二、规范村民会议的决策权,让村民拍板“干不干”。主要通过三个步骤:一是告知决策事项。决策前,村委会将决策事项告知村民代表及全体村民,由村民代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和建议,确定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的具体时间。二是表决形成决议。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对确定的议题进行表决,形成决议并及时张榜公布。三是审议执行情况。定期听取村委会执行决议情况,提出评议意见。对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村党支部领导下讨论作出新的决定,交由村委会组织实施。

      三、落实村委会的执行权,让村委明白“怎么干”。主要通过三个程序:一是制定实施方案。围绕形成的决议,拟定工作步骤、编制资金预算、落实责任人,形成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二是组织实施决议。负责做好宣传发动、疏导解释、人员调动、资金组织、日程安排等工作,确保决策事项落到实处。三是报告执行情况。定期向村党支部汇报决议的执行情况及下步工作建议,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及时分析研究执行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需提交“两委”联席会议商定的,提出方案议定后组织实施。

    四、保证村民小组的议事权,让小组讨论 “参与干”。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一是征集村民意见。村民小组每季度组织村民召开一次议事会,广泛征求群众对经济发展、村务管理、公益事业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向“两委”反馈。二是参与酝酿讨论。对拟决议的重要事项,由各村民小组组织村民酝酿讨论,提出修改完善意见,为村民(代表)会议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三是组织落实决议。决议形成后,积极发动群众落实决议事项,确保决策意图和群众意愿落到实处。

      五、保障农民群众的监督权,让群众监督“规范干”。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一是组建监督机构。按每个村民小组1名的原则,由村民小组推选非村“两委”成员及其直系亲属的村民组成9-11人的村务监督委员会,代表村民对村务管理进行全程监督。二是实行民主监督。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全程参与对村级重要事项的意见征求、决策议题方案的制定和村民(代表)会议对村级重要事务的决策过程,列席“两委”联席会议,实时监督重大村级事务执行落实情况和村级财务开支情况,每季度定期向村党支部和村民(代表)会议报告监督情况。三是反馈群众意见。凡是村民对决议执行情况有异议的,经村民代表或十分之一以上的村民同意,监委会可以以书面形式建议村委会举行听证;
    如村委会7日内无正当理由不作出听证决定或解释,可以直接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近年来,仪陇推行村务管理“五权”模式的生动实践,既保障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更规范了村级组织科学运行,既尊重了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更激发了农村发展的原动力,有力促进了农村的稳定和谐发展。

      【案例成效】

      一是转变了方式,强化了党的领导。通过“五权”模式的运行,村上所有重大事项从选题到决策、再到组织实施,都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进行,使党组织的意图落实到村级事务管理全过程,并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广大村民的意愿和自觉行动。同时,促使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转变工作方式方法,从制度上确保了村党支部在农村的领导核心地位。许多村干部说,“过去村干部不好当,老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搞不好与我们唱对台戏,实行‘五权’后,工作也好做多了。”

      二是尊重了民意,实现了由民做主。“五权”模式把知情权、议事权、决策权、监督权交给群众,群众自己的事情自己管,充分尊重了民意,提高了民主管理能力,由“群众服从领导”变为“领导服务群众”,真正实现了“为民作主”向“由民做主”的转变。近年来,全县实施的新农村建设项目,全部交给群众自主决策、自主管理、自主实施、自主监督,既让新农村建设项目效益最大化,又让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迸发涌流。新政镇76岁的村民程兴富自书一联“党公开政公开财公开事事公开,我作主你作主他作主群众做主”,横批是“‘五权’暖民心”。

      三是理清了关系,推进了科学运行。“五权”模式合理界定了村“两委”和农民群众的权责,村党组织负责把方向、议大事、抓重点,村委会依法组织实施和报告工作,党员群众从提议、决策到实施全程参与,理清了村“两委”在履职上的错位、缺位、越位关系,“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得到有机统一,过去那种“你吹你的号,我唱我的调”的局面得到彻底改观,村“两委”关系更加融洽,运行起来更加顺畅。三蛟镇昆山村村主任唐道树说:“过去村里的大小事支书都管,成天忙得团团转,我晓不得做啥子。现在支部有什么想法提出来,村民表决,村委执行,执行过程中村民再监督,大家都晓得该干啥,群众也支持了。”

      四是激发了活力,促进了科学发展。“五权”模式充分尊重了群众意愿,没有党员干部的一厢情愿,没有个别人的一己私利,村务运行全程体现了凝心聚力、科学发展。全县869个村按“五权”模式制定和完善了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规划,90%以上的村有了立村富民产业;
    近三年来,累计投资4.9亿元,解决了32万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困难,近10万农户用上了沼气,新建乡村公路456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
    从今年初起,掀起了以通村水泥路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目前已建成210公里;
    在整体推进177个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启动了城乡一体化试点,农村面貌和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三年来,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468元,增幅达30.5%。

    【篇2】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例文集合(四)

    第二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案例

    一、最佳案例名单

    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把党的组织建在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细胞上

      张江高科技园区在“一流党建促一流开发”理念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实现“三凝聚”,着力推进“三覆盖”,深化创新“三服务”,开展了一些具有浦东特色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丰硕的理念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2006年园区综合党委被授予“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011年被授予“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2009年7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发的《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综合党委着力增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活力》一文上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张江高科技园区综合党委在增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活力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要求及时总结完善并交流推广。

      一、背景与动因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浦东新区范围内有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上海综合保税区等国家级开发区。他们在承载开发开放国家战略,推动浦东快速城市化、率先市场化、跨越式工业化、不断国际化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在完善浦东基层党建整体格局、激发党建创新内在动力、探寻“一流党建促一流开发”规律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而又独特的地位。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于1992年7月,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1999年8月,上海市委、市政府作出“聚焦张江”的战略决策,推动张江园区向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迈进,业已形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软件三大支柱产业集群以及文化科技创意、金融信息服务、光电子和信息安全四大关联产业群。截止2010年底, 园区进驻企业达1905家,共有从业人员17.34万人,其中大部分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体制内、传统领域党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缺乏行政资源依托,管理上无行政隶属、产权上无资产联系、人事上无任免制约。在“三无”条件下,怎么按照“巩固立足点、拓展增长点、占领制高点”和“开发建设到哪里,党的建设就推进到哪里”的要求,把流动的、分散的、隐性的党员有效地纳入我们的工作视野、组织网络、服务体系?如何适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及其从业人员的特点和需求来开展党建工作?如何通过园区的党建工作,为园区的开发建设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这是我们在开发开放进程中首先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做法和成效

      (一)创新方法、创新设置,努力把党的组织建在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细胞上

      园区综合党委成立以来,依托大型外企、行业协会、投资管理公司,积极探索建立特色鲜明、务实多样的党组织。在全市成立了第一家特大型外资企业党委、第一个行业协会党支部、第一个以归国留学人员为主体的海外科技创新园党支部、第一个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诞生的服务流动党员的综合党支部、第一个以投资管理公司为依托的党支部,不断创新方法、创新组织设置,实现把党的组织建在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细胞上。现有208个基层组织、6300名党员,基本实现建党和党建工作的全覆盖,

      一是通过“布点划片”,实现组织覆盖。以构建铁打营盘为目标,根据“产业相关、地域相邻、资产相连”原则,将园区党组织按照地域、规模、类型划分为8个片,建立片区党组织。在产业园区、孵化楼及张江东区、国信安基地及生物医药基地、集电港二期、孙桥开发区等片区内派驻联络员,有效解决因园区企业构成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带来的组建难问题,形成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建在项目上、建在生产流水线上、建在科研创新团队里等新型的组织模式,确保企业投资到哪里、项目落户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实现党组织覆盖的动态化、常态化。

      二是通过“党群联动”,扩大组织影响。坚持园区党群工作同步规划、同步落实、同步推进,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工会、团支部、协会等群众组织为基础,各类新社会团体互动的党群工作联动机制。针对园区青年人才自我管理、自我表达意识强的特点,结合“社团进园区”的实践探索,依托各类社团组织,培养群众工作领袖,探索党的工作社会化运作模式。几年来,先后建立了高新企业家联合会、园区统战工作办公室和各界代表联席会、新经济组织HR协会、青年联谊会、新经济组织慈爱公益服务社、体育协会、时政沙龙、第一双语俱乐部等各种新社会团体,通过贯彻党的政治主张,扩大了党组织在园区新经济组织中的社会影响。

      三是通过创新理念,提供组织保障。树立“党建工作也需要投入”的理念,提供党建工作的经费保障。每年把财政拨出的专款,用于“两新”组织党组织工作经费补贴和支部负责人的工作津贴。用中组部表彰“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奖金设立了“张江新经济组织党建创新奖励基金”,鼓励各级党组织推进工作创新。确立“党务干部也是人才”的观念,为党组织的自身发展提供人才保障。2003年,按照“社会化招聘,契约化管理、市场化配置,职业化发展”要求,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职党群社工,专门从事园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依托园区“阳光驿站”和社会组织,为党组织和党员提供区域性、个性化工作和服务平台。许多在园区工作的党员和员工遇到子女入学、就业矛盾、法律咨询甚至个人婚姻等问题,都会求助“阳光驿站”,或借助党组织创设的社会组织解决。

      (二)贴近需求、贴近实际,努力把党的工作做到代表未来、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人群中

      张江园区党建紧紧围绕“两新”组织各主体对象的实际,结合“三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努力在服务中发挥动员、激励、引领、凝聚等作用,切实把党的工作做到代表未来、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人群中。

      一是围绕推动发展,发挥服务保障作用。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优化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引导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园区综合党委在实践中形成了“5F”的工作方法,即“孵”(孵化),为高新非公企业孵化和壮大发挥党的支撑作用;
    “扶”(扶持),党组织有求必应,主动上门听取意见,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帮助提高应对能力;
    “辅”(辅导),对高新非公企业经营管理等提供理念辅导和方法引导;
    “服”(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加强与政府和中介机构联系,建立办事通道,为园区高新非公企业及创业群体提供软性服务;
    “富”(致富),在落实政策优惠、税收减免及财政补贴返还等方面加强协调,帮助高新非公企业降成本、出效益。

      二是围绕党员岗位建功、奉献社会,发挥动员激励作用。园区以“党员示范岗”为载体广泛开展岗位建功活动,充分发挥“一名党员一面旗”的作用。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攻关团队中有12名党员占了90%。张江第十二联合党支部提出“一名党员一项专利”的目标,共有87人次提出65项专利申请,被誉为“专利支部”。奥威科技党支部围绕推进国家电动汽车研发生产任务、服务保障世博园区千辆用车运营,充分发挥党员的攻坚作用、突击作用。“关键岗位用党员、关键时刻靠党员”已成为园区企业的共识。

      三是围绕企业主和管理层政治参与,发挥引导举荐作用。注重从高新企业高管、行业领军人物、创业代表人士中选拔、推荐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激发、引导和保护他们参政议政的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原复旦金仕达总经理乔志刚作为首批入党的新社会阶层人士,经组织推荐选拔先后担任市信息委副主任、长宁区副区长、申能公司副总裁。张江园区还率先在全国成立归国留学人员联合会党总支,率先开展恢复党员组织生活试点,先后有14人恢复了组织生活。

      四是围绕企业人才成长,发挥引领凝聚作用。努力“把骨干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近三年来张江园区企业高管、白领人才中有500多人递交入党申请,有198人加入了党组织,平均年龄29岁;
    同时努力创造创业成功、适宜居住的环境,完善创业投资体系、公共服务平台,积极争取解决户籍、出行难、用餐难等问题,定期开展青年白领培训交流和交友联谊活动,特别是积极推进人才公寓建设,迄今已建成17.7万平方米、3168套人才公寓,累计1.3万人次受益,让人才安心创业、安居乐业。

      五是围绕促进和谐,发挥利益协调作用。努力促进劳资关系和谐,营造企业发展的和谐环境。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园区各党组织与企业共克时艰、共同面对困难。园区内一家大型企业因不景气而计划终止252名员工的劳动合同,党组织得知后立即上门与企业主沟通协调,为下岗员工争取到了更为优厚的补贴条件,同时推动企业建立了专门的善后小组,对尚未解决就业问题的下岗员工提供了跟踪服务。

      三、几点启示

      张江高科技园区综合党委的创新探索、成功实践启示我们:

      (一)“两新”组织党建必须以服务、以作为赢得地位。“两新”组织党建最大的特点在于缺乏行政资源依托,管理上无行政隶属、产权上无资产联系、人事上无任免制约,在行政权力不能到达的地方,党组织要以非权力的方式实现领导,必须强化服务功能,必须在服务中体现作为,在服务中提高威信、增强影响。张江园区综合党委正是以服务为先导,紧贴企业和党员需求,把党的工作有效渗透到了企业和党员群众中,取得了企业主的信任、广大党员的信赖,为党组织赢得了地位。

      (二)凝聚党员、凝聚人才是“两新”组织党建的关键所在。张江综合党委围绕“一流园区靠一流人才”的思路,提出了“以一流党建凝聚一流人才”的目标,把凝聚党员、凝聚人才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加以推进,有效激励了党员、人才向党组织靠拢。实践证明,党组织只有真正从政治上关注引领人、事业上关心激励人、情感上关怀温暖人,才能增强他们对党的感情、对党组织的认同,才能真正凝聚人心、凝聚力量,推动党的建设、推动园区发展。

      (三)“两新”组织党建必须更加注重理念创新、工作创新。“两新”组织是经济细胞最活跃的地方,是各类人才高度集聚、各种思想十分活跃的地方,尤其需要努力拓展党建工作内涵、创新党建工作思路、探索党建工作方式。张江高科技园区综合党委正是秉持创新的理念,激发党组织的创造活力,使“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在不断的创新实践中保持了蓬勃生机和不竭动力。

    南宁市:微笑满绿城 志愿促和谐

    ——创建党员志愿者示范城的实践与探索

      南宁,一座充满爱的和谐之城。近年来,南宁市以“科学发展,共建和谐”为主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进一步深化拓展党员志愿者服务行动,抓队伍,建机制,强服务,树品牌,努力创建“党员志愿者示范城”,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全市已有注册党员志愿者12.3万人,占全体党员总数的52%。党员志愿者已经成为全市志愿服务的引领和核心,成为发展和推进全市志愿者服务事业的动力之源,成为“能帮就帮,敢做善成”南宁精神的“形象代言人”,成为可以触摸和感知的一种党员形象、气质和精神;
    “党员志愿者示范城”日渐成为南宁市的又一张崭新“名片”,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创建党员志愿者示范城的动因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报告指出,鼓励党员带头参与志愿服务,推广党员承诺制等做法,探索建立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的机制。在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党员志愿者工作作为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根基的重要途径,党员志愿者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推动者和党的宗旨的实践者,在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新形势下,南宁市提出“创建党员志愿者示范城”,就是要紧密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为核心,以强化党员与群众的紧密联系为目标,以服务群众、服务大局、服务和谐为重点,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与弘扬志愿者精神相结合,以更高的标准组织引领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以更大的规模组织带动党员志愿服务队伍,以更新的视野拓展丰富党员志愿服务内容,以更强的气魄巩固提升党员志愿服务品牌,把南宁建设成为一座充满爱的和谐之城。南宁市提出创建党员志愿者示范城,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一)探索新形势下党员示范工程和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的载体创新。

      创建党员志愿者示范城,就是要搭建有效载体,找到一个总抓手,通过志愿服务进一步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内在积极性,充分发挥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党员先锋模范的引领作用,加强对党员的组织、发动,再组织、再发动,推动党员示范工程和创先争优活动的紧密结合、纵深发展,使创先争优活动的成果巩固下来,坚持不懈,常抓常新,形成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不断激发党建工作的内在活力,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

      (二)探索巩固扩大党员志愿者活动效果、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实践方式。

      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长期举办地,结合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建设要求,南宁市党员志愿者服务事业在探索中不断发展,特别是2007年市委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六确定为“党员奉献日”以来,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服务项目不断增多,服务组织不断健全,服务管理不断规范,国际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强,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赞同。创建党员志愿者示范城,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党员志愿者服务标准,扩大服务规模,提升服务水平,丰富服务内容,锻造服务品牌,把巩固扩大党员志愿者活动效果、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转化为带头示范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动力,形成党员志愿者服务群众的持久动力。

      (三)探索面向社会的党员全方位监督评价平台的实践途径。

      党员志愿服务行动是直接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服务大局的具体行动,是广大人民群众能感知、能受惠、能检阅、能监督、能评价的具体实践途径。南宁市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大力推进创建党员志愿者示范城,通过组建队伍、强化服务,岗位奉献、承诺联评,开展“三亮三比三评”等大规模、高标准、多项目、全方位的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激励广大党员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更大范围地搭建面向社会、群众参与的监督评价党组织和党员的平台。

      (四)塑造城市精神载体,丰富城市内涵和提升城市文化品质的需要。在全国文明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中国绿城、国家森林城市、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等一系列硬件设施优越的“城市名片”光照南宁的时候,南宁更迫切地需要“软实力”的有力支撑,需要丰富的城市内涵和优良的城市文化品质,需要状态好、作风优的精神面貌。党员志愿者是业已开展的一切志愿者活动中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志愿者活动形式,它不仅仅作为一种公益性活动,同时更是一种城市文化宣传的载体,在城市形象的提升、城市品牌的树立和传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展创建党员志愿者示范城,就是要让“能帮就帮”的南宁精神落地生根,让“人人争当志愿者”成为全市党员的人格追求,让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让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促进党员志愿服务的规模化、组织化、全城化,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展示城市形象。

      二、创建党员志愿者示范城的基本情况

      南宁市创建党员志愿者示范城工作,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探索积累阶段(2007年1月-2008年7月)2007年1月20日成立的西乡塘区“爱心小分队”,以党员志愿者、社区党员中心户、大学生助理、街道社区党员干部、驻社区单位在职党员为骨干力量。通过他们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整合辖区资源和人员力量,长期深入社区开展政策宣讲、文化宣传、扶弱助残、医疗服务、法律援助、心理咨询、计生服务、清洁卫生、环境保护、技能培训等爱心服务活动,党员志愿服务网络初步形成。2007年4月,市委办批转下发《中共南宁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党员义工服务活动的实施意见》,对组织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予以指导,并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定为党员奉献日,集中组织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全市各县区、各部门主要以易于组织、易于集结、易于管理的“爱心小分队”形式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并在不断探索中积累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经验。

      第二阶段:扩面强基阶段(2008年8月-2010年底)2008年7月在由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开展的第七届“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等奖项评选表彰活动中,南宁市西乡塘区“爱心小分队”荣获第七届中国百个优秀志愿服务集体称号。同时,南宁市兴宁区望州南社区党员服务群众的“能帮就帮”精神得到市委的高度肯定,并作为南宁精神写进市委的工作报告。全市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内容进一步丰富,党员志愿服务参与人数不断增加,服务载体不断丰富,以“八桂先锋行”为主题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党员志愿服务也日渐成为各级党组织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全市创建文明城市、服务“两会一节”(即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投资峰会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重大活动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委组织部、市文明办、团市委等志愿者管理协调机构多次就志愿者服务活动召开会议,就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在全市范围内培育了多个党员志愿服务项目和品牌。

      第三阶段:全力创建阶段(2011年)2011年初,市委组织部结合深化拓展创先争优活动,将创建党员志愿者示范城列为全年重点工作项目,进一步结合城市发展定位,结合党建工作实际,明确创建标准,整合服务资源,规范注册登记,强化志愿组织,创新服务载体,完善服务机制,健全激励机制,全面推进创建工作。市委组织部、市创先争优办下发了《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广泛开展“微笑满绿城 志愿促和谐”党员志愿者服务行动实施方案》,启动新一轮大规模党员志愿者服务行动。2011年6月19日上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中共南宁市委举行首府党员志愿者创先争优服务行动启动仪式,号召广大党员志愿者围绕“关怀社会、服务群众、促进发展、构建和谐”主题,带头参与志愿服务,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服务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展示和彰显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全市12个县区各自明确一个月作为志愿服务主题活动月,实现“全城联动、奉献接力”,全力组织举办志愿服务活动,并就扩大党员志愿者队伍、推进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化、打造党员志愿服务品牌等做了调研。12.3万党员完成志愿者注册登记,1500多支服务队伍组建起来,规模化、组织化、全城化的党员志愿者示范城初具雏形。

      第四阶段:规范提升阶段(2012年以来)以继续丰富创建载体、规范志愿服务工作、提升志愿服务水平、深化志愿服务品牌等为主要任务,细分党建工作领域,优化各领域党员志愿服务标准,进一步巩固提升党员志愿者示范城创建效果。在年初下发的《中共南宁市委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中,提出构建社区志愿服务新体系,推动社区志愿服务专业化常态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同时,全市多个党员志愿者工作室已经开始正常运作。其余各领域党员志愿者服务规范提升工作即将陆续出台。

      三、创建党员志愿者示范城的特点

      经过五年的探索实践,南宁市“创建党员志愿者示范城”工作实现了健康有序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机构完善,组织到位。为加强对全市创建党员志愿者示范城工作的领导,建立了市委统一领导,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团市委等共同组织实施的领导机构。全市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把创建党员志愿者示范城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抓手,结合实际,精心组织,抓组建、壮队伍,选项目、树品牌,深入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形成了创建党员志愿者示范城的浓厚氛围。

      (二)定位准确,内涵丰富。全市各级党组织在创建党员志愿者示范城活动中,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着眼于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全面促进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服务大局各项志愿活动的开展,以更高的标准抓好组织引领,以更大的规模抓好组织带动,以更新的视野抓好内容拓展,以更大的气魄抓好品牌巩固,以更优的服务普惠广大群众,致力于把南宁建设成为一座充满爱的和谐之城。目前,全市党员志愿者人数与日俱增,服务项目多、志愿品牌多,全城联动、全年爱心接力,党员志愿者示范城的内涵得到不断深化和拓展。

      (三)创建深入,成效明显。在创建党员志愿者示范城过程中,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中心任务和工作大局,搭建载体,强化措施,完善机制,不断扩大党员志愿服务的影响,形成了一大批知名度和美誉度较高、辐射带动和示范导向作用比较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党员志愿服务项目和品牌,也进一步激发了党建工作的生机与活力,推动了党建工作创新发展。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广大党员共同的价值取向,也成为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价值取向,有效引领了全市志愿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全市南宁市已形成以青年志愿者协会、党员志愿者队伍、爱心小分队等为主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志愿者超过70万人。

      (四)机制健全,保障到位。在创建党员志愿者示范城过程中,南宁市先后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机制和制度,为深入创建党员志愿者示范城提供了保证和支持。为增强党员志愿者示范城的创建实效,建立了宏观指导、分类指导、跟踪指导的党员志愿服务指导机制;
    为增强对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的保障,建立了“财政支持,多头开源”的经费凑集机制;
    为提升服务水平,建立党员志愿者日常工作机制、教育培训机制和星级评定机制、考核管理机制、表彰奖励机制等,形成了市级层面统一的、可行的、系统的管理制度体系。为提高党员志愿者示范城的创建水平,建立了理论研究和总结推广机制,采取召开理论研讨会、座谈会等方式,不断深化理论研究,有的成果已经转化为指导党员志愿者示范城创建工作的制度性文件。

      四、创建党员志愿者示范城的做法及成效

      (一)抓组建,壮队伍,强化组织优势,夯实创建党员志愿者示范城的基础。

      2007年我市下发了《中共南宁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党员义工服务社区活动的实施意见》(南办发〔2007〕77号),号召全市党员积极参加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五年来,通过全市各级党组织的实践和探索,我市党员志愿者队伍形成了多种成熟的组建模式,建立了多种便利的注册登记方式,有效壮大了党员志愿者队伍,扩充了队伍数量,实现了党员志愿服务组织的“全覆盖”。一是创新党员志愿者队伍组建模式,服务组织广而全。南宁市一方面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实现有党组织的地方100%组建党员志愿者队伍,另一方面强化党员在所有志愿者服务活动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实现每个志愿服务组织100%有党员骨干。同时,注重把志愿者队伍中的优秀分子有针对性地发展成党员,建立起党员和志愿者群体互动发展机制,使之成为彰显组织优势、永葆党员先进性的重要途径。目前,南宁市已经形成七种成熟的党员志愿者队伍组建模式,分成两大类七小类,各有优势,各具特色。具体详见下表。

      二是创新党员志愿者加入方式,注册登记快而优。为了方便注册登记,便于党员志愿者的服务管理,南宁市依托全国一流的“绿城党旗红”党建信息平台、12371短信平台、南宁市志愿者服务网、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电话等,实现了党员志愿者注册登记即时化、便利化、信息化。此外,各城区还依托各类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不定期组织进行现场集中招募,有效推动了全市党员志愿者队伍如星火燎原之势发展、壮大。2011年,全市拥有注册党员志愿者突破10万,达到12.3万,占全体党员总数的52%;
    拥有1568支爱心小分队,设立便民服务点1213个,应急服务岗483个,全市窗口行业和服务行业按要求全部依托所属党组织完成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的组建工作。三是强化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强化机关党员“双重”管理。要求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领导干部100%加入党员志愿者,以普通党员身份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坚持组建和管理并重,实行党员志愿者居住社区和所在单位的“双重”身份管理,既接受单位的统一安排,又接受社区的集中组织,为志愿服务提供更多选择,搭建更大平台,实现志愿服务纵横交错、协调一致。

      (二)增载体,搭平台,突出服务优势,拓展创建党员志愿者示范城的内涵。

      近年来,全市各基层党组织结合各自职能和党员的个人特长,进一步明确了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服务方式,以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绿化建设、抗灾救灾、扶孤助困、医疗服务、农技服务、文化下乡、社区建设、法律援助等公益事业志愿服务活动为主,并在拓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方式过程中,不断创新服务载体,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搭建党员志愿者服务平台,实现了党员志愿者服务内容的“全覆盖”。一是以“党员奉献日”、“党员奉献月”为载体实现长效爱心接力。2007年以来,南宁市将每年6月份第三个周六定为全市“党员奉献日”,所辖12个县区根据各自实际确定一个月作为所在县区的“党员奉献月”,以此为契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推动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定期化、规模化,实现了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全城联动、全年无休”式的爱心接力。仅2011年6月19日,全市直接参与当日志愿者服务行动的党员就达到40722人,捐赠物品价值55.7万元,为群众办好事20321件,服务基层群众约18万人次,捐款143.2万元,发放宣传资料26.7万份,提供咨询服务4.4万人次。二是以“结对共建、先锋同行”为载体实现长期爱心帮扶。以“片区红色之家”、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党群连心室等为服务平台,积极开展“结对子”志愿服务,通过“党员志愿者+困难户”、“党员志愿者+孤寡老人”、“党员志愿者+农民工子女”等“1对1”或“1对多”的结对方式,为结对对象提供陪护聊天、医疗保健咨询、纠纷调解、就业介绍、低保救助、扶助致富等各类服务。据统计,全市党员志愿者长期结对帮扶对象有7240人,不定期服务对象有64558人。三是以“爱心超市”等服务场所为载体紧扣需求随机服务。南宁市把抓好“爱心超市”工作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重点和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阵地切实抓紧抓好,注重扩大“超市”覆盖范围,加强“超市”的规范管理,不但在示范社区建立,还在城市各街道社区推广,并延伸到乡镇、农村,打造了一个爱心超市网络。目前,南宁市的爱心超市已发展到275家。此外,“居家养老服务站”、“四点半课堂”也成为党员志愿者的长期服务阵地,全市有“居家养老服务站”50多家,“四点半课堂”40多家。四是以机关党组织职能性主题活动为载体推进常态服务。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的各类技能培训(包括失地农民的电脑、电工、月嫂等农民实用技术技能培训);
    水利部门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的水库大坝安全检查等;
    农业部门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农业生产技术下乡活动等;
    教育部门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的“金秋助学”等,这些都为解决人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困难提供了有利帮助。五是依托阵地推进定点长效服务。依托每年的“两会一节”重要活动,组建面向国际的党员志愿者专业服务团队,在各类展馆和城市志愿服务站,提供外语翻译、交通引导、宾馆服务等专业服务活动,8年来全市党员志愿者服务“两会一节”累计超过10万人次;
    依托全市11个市民广场服务点、595个社区(村)服务中心、140个服务基地(包括福利院、敬老院、康复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全力构建遍布城乡的志愿服务站点,让志愿服务活动有阵地,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途径。

      (三)立规范,强管理,打造制度优势,构建创建党员志愿者示范城的长效机制。

      在组织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过程中,南宁市立足于建立健全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活动经常、机制健全的志愿服务体系,在建立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党员志愿者队伍四级管理机制的基础上,突出县区的主导作用,以方便管理、方便组织、方便开展活动为原则,建立了一套切合实际的各类党员志愿者规章制度,作为党员志愿者服务的长效机制,规范管理、真抓实干,实现了党员志愿者服务管理的“全覆盖”。一是建立党员志愿者注册信息动态管理制度。以县区为单位,整合现场填表注册、电子登记注册、电话登记注册等多种方式对党员志愿者进行登记和编号,以注册信息码作为参与活动的唯一标识,依托“绿城党旗红”党建信息平台详细准确记录了党员注册登记信息、活动信息、学习培训、服务信息、服务积分等,全部实行动态化管理。二是建立党员志愿者服务管理制度。市级层面统一建立工作职责、上岗服务、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公开承诺、归口管理、教育培训等制度,辖下各县区、各基层党委(党工委)根据实际情况完善、补充,形成了包括活动预约预告、部门联动、准入准出、定期活动、评价考核、活动保障、经费支出等各类机制在内的党员志愿者服务管理体系,确保党员志愿者活动有章可循。三是建立党员志愿者活动台账。除“绿城党旗红”党建信息平台能以注册信息码查询到各类活动情况外,为了更好地激励党员志愿者更多地参与服务,全市各基层党组织还给每位党员建立了办好事实事的台账,载入个人服务档案薄,定期分析研究,不断改进和完善服务内容,并将服务积分情况纳入晋级评优,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同时,将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评选的重要指标,激励和推动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创先争优,扎实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

      (四)抓特色、树典型,彰显品牌优势,提升创建党员志愿者示范城的品质。2007年,南宁市西乡塘区“爱心小分队”荣获“第七届中国百个优秀志愿服务集体”的荣誉称号,成为首个南宁市享誉全国的党员志愿者服务品牌。五年来,我市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从城市延伸到农村,从单项活动拓展到系列服务,从组织主导深化到个人广泛参与,特别是在历年服务“两会一节”中较好地实现了首府南宁党员志愿者的国际化和专业化,党员志愿者成为连接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友谊使者”和“地方名片”。在创建“党员志愿者示范城”的过程中,南宁市充分发挥各基层党(工)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创建各自的党员志愿者服务特色,较好地打造了一批覆盖多领域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项目,形成了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群众拥护、社会认可的党员志愿者服务品牌,实现了党员志愿者品牌示范的“全覆盖”。兴宁区望州南社区党员志愿服务行动的“能帮就帮”精神,已经成为南宁市的城市精神。青秀区的“月月党员奉献日”,每月12日为党员志愿者服务日,每月都有活动主题,实现了服务内容的优化。江南区的“组团式服务”,按照一个服务片区,一个志愿团队的原则,在各基层党(工)委推行志愿项目申报制,由城区集结同行同类志愿者展开志愿服务。隆安县的“三联三帮整推”活动,抓好领导联点、单位联村、党员联户,城镇帮农村、机关帮基层、干部帮群众,整体推动城乡一体发展。相思湖新区“志愿服务标兵”,建立有效的党员志愿者表彰激励机制,等等。这些都成为我市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方式方法载体内容的有效创新,在不断巩固、不断积累、不断创新中,较好地形成了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品牌。此外,“五服务五帮扶”(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三农”、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帮扶困难企业、帮扶困难村社、帮扶困难群众、帮扶困难党员、帮扶困难学生)、“先锋连万家·三情促和谐”、“爱心育苗·携手未来”、、“党员带头献爱心·医药改革惠农民”、“民情联线”、“农事村办”、“党员承诺联评”、“邕城书屋”、“阅读之美,分享之乐”等等,都在不断地开拓创新中成为叫得响的党员志愿者主题服务活动品牌。同时,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党员志愿者,有始终把服务社区居民放在第一位的青秀区东葛路社区党委书记周美莲,有常年关注社区困难群体的个体工商户党员黄钊英,有热心帮扶少数民族的中华中路社区居委会主任崔志艳,有兴宁区望州南社区义务工作骨干退休党员陈启忻,还有常年志愿服务空巢老人的高峰社区党员李凤玲,等等,等等,他们以实际行动从一桩桩小事着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服务群众,日渐成为南宁市党员志愿者的楷模,成为南宁市党员志愿者一张张亮丽的名片。

      (五)重引领,促共建,形成合力优势,为党员志愿者示范城注入幸福和谐。

      志愿者是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是服务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实践者;
    党员志愿者则是全市志愿者的引领,是全市志愿服务的骨干,是党群关系的“连心桥”,是社会和谐的“助推器”。

    在创建党员志愿者示范城过程中,南宁市始终把志愿服务作为实施民主民生战略的重要手段,作为提升城市文明的有效途径,作为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共建共享和谐南宁的重要举措,坚持调动和发挥广大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和积极性,有效形成创建合力,在服务中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有效实现了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也为绿城南宁倍添幸福与和谐,更为南宁市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全力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等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1年11月24日,在中组部召开的全国城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论坛上,南宁市创建党员志愿者示范城的做法,获得与会专家的高度赞扬;
    2012年1月6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组织部长会议上,南宁市的这一做法被评为全区组织工作创新成果十佳奖第一名。

    青岛:开办党建电视频道推动党员教育和党建宣传工作创新发展

      近年来,青岛市委顺应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从实际出发,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员教育和党建宣传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依托有线数字电视网络,采用开路模式开办了青岛党建电视频道,搭建了加强党员教育和党建宣传工作新的载体平台,覆盖了全市240万有线电视用户、760万人。这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尚属首创。

      一、背景与起因

      近期,中央先后对加强和改进组织工作宣传提出了一系列要求,这为加强党员教育和组工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探索建立党建电视频道,对于进一步创新党员教育和党建宣传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办党建电视频道,是提高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科学化水平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命题和目标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提高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五个必须”的要求。这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大机遇。从现实情况看,党员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少数党员接受组织教育培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有的党员理想弱化、信念缺失,有的党员党的意识、党员意识不强等。这都迫切要求各级党组织在继承传统党员教育手段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运用电视、手机、互联网等新型媒体,进一步创新党员教育的形式与内容。通过开办党建电视频道,专门设置党员教育电视栏目,不仅可以实现对各领域党员教育的全覆盖,开辟党员经常受教育的便捷途径,还可以为构建党员教育与服务管理融为一体的工作机制、激发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供实践经验,有力推进党员教育工作与时俱进、科学发展。

      (二)开办党建电视频道,是推进党务公开、提高党建工作满意度的内在需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指出,要坚持发扬民主、广泛参与,以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表达权、监督权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道,营造党内民主讨论、民主监督环境。当前,广大党员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知情诉求日益增强,迫切需要各级党组织主动回应、正确引导、接受监督。通过开办党建电视频道,创建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新的宣传载体,有利于紧紧抓住党员干部群众希望了解的和需要党员干部群众了解的这个重点,让党的声音直接传入千家万户,有效满足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增强党务公开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的透明度和满意度。

      (三)开办党建电视频道,是加强党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青岛发展的现实需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党的建设和文化青岛建设全过程,打造具备鲜明时代特色的党建文化,推动文化青岛建设,迫切需要找到切入点和有效平台。通过开办党建电视频道,把党建工作的内容和要求转化为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电视文艺形式,以此教育广大党员,引领价值观念,强化党性修养,增强党建工作的生命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有利于以先进的党建文化推动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为加快建设文化青岛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进而引领社会文化向更加文明、更加健康、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二、做法与经过

      建成开通青岛党建电视频道,是一个自下而上、由点及面、稳步推进的过程。2006年,青岛市委组织部指导平度市为推进实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入户工作,率先开办了县级党建电视频道,打造了“炕头上的远程教育”工作服务品牌,扩大了党员教育和党建宣传工作的覆盖面。在此基础上,2010年上半年,指导即墨、胶州、胶南、莱西四个县级市分别建成开通了党建电视频道、党建数字电视点播频道和互联网党建图文频道。在深入总结5个县级市经验做法的基础上,青岛市委研究决定在青岛电视台开办党建电视频道。经过近半年的紧张筹建,2010年12月28日,青岛党建电视频道建成并开始试播,2011年4月23日正式开播。中组部副部长王秦丰,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高晓兵出席开播仪式。7月27至28日,全省运用电视频道(栏目)开展党员教育工作观摩座谈会在青岛召开,省委组织部对青岛市委创新开办党建电视频道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一)统筹规划,形成推进党建电视频道建设的强大合力。按照市委关于“高起点开局定位、高标准策划建设、高质量制作节目、高素质选配人员”的标准要求,市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坚持超前谋划,高标准建设了150平方米专用演播室,招标采购了编播系统、信息传输系统和课件资源采集系统等高端设备,确保青岛党建电视频道硬件设施达到了当前国内一流水准。采取面向青岛电视台内部进行择优选拔、面向全国公开招聘的方式,组建了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和工作作风优良的新闻采访、节目编播工作骨干队伍。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由市财政、市管党费和市广播电视工作经费等共同承担的频道运行、节目购置资金保障机制,为青岛党建电视频道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突出党性特色和公益性质,科学设置频道栏目内容。青岛党建电视频道的节目设置以宣传党建工作、教育党员干部、服务人民群众、推动科学发展为目标,突出党性特色和公益性质,每天从早晨6点到晚上12点播出18小时,期间不播放任何商业广告。根据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电视传媒的特点,相继推出了14个专题电视栏目,内容涵盖党建新闻、专题报道、历史记录片、经典红色歌曲等多个方面。其中,日播党建新闻栏目《党建播报》、专题栏目《党建视线》和周播党建综合栏目《岛城先锋》、《才智访谈》为自制栏目,宣传报道内容主要包括最新中央和省、市委政策解读,全市党建工作动态,各级党组织先进经验,优秀先模人物典型事迹等。除上述四档自办栏目外,还有以引进的纪录片、专题片为主的《记忆》,介绍经典老歌的《红歌汇》,以及《党员大讲堂》、《党建专题》、《致富经》、《法制编辑部》、《新华纵横》、《感动中国100人物志》、《瞬间》、《经典剧场》等栏目。在题材选择方面,通过引进、外购发行公司影视作品和下载中央、省现代远程教育网台教学课件等方式,在保证节目深度的基础上,制作播出了有关时政、法律、科技、农业、教育等多方面题材的节目。在报道形式方面注重点面结合、通俗易懂,对重大党建工作宣传,既注重面上宣传,又注意捕捉基层群众的反响;
    既注意聚焦报道,又注意进行跟踪报道;
    既注意以事迹感人,又注意以说理育人,切实增强了栏目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实现了思想性、政治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三)建立健全制度机制,确保青岛党建电视频道有序运转。建设党建电视频道需要科学的态度,确保党建电视频道安全有序运转更需要制度的保证。一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党建电视频道由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主管,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宣传部主办,市广播电视台承办,形成了多部门、多单位共建共享、齐抓共管的组织领导机制,形成了工作合力。在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具体负责党建电视频道的组织、协调、检查、指导等工作,并在五个县级市建立了联席会议分会。二是健全完善频道管理机制。建立了设备、人员、节目、资料、纪律、学习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在节目审查上,坚持分类审查、主审负责制和重播重审的原则,所有电视节目播出前都要进行严格审查,确保节目播出安全。在纪律要求上,从宣传计划、节目安排、重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等方面,对频道工作人员树立服务意识、刻苦钻研业务、严守岗位职责、严格工作纪律等8个方面提出了要求。在学习培训上,采取举办专题培训班、交流研讨等方式,组织频道工作人员加强对党建工作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三是建立节目信息提报和课件资源建设机制。为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参与频道建设的积极性,制定了频道节目信息提报、课件资源建设工作实施细则和专门的考核办法,对各区市和市直各部委、单位提报党建工作新闻信息和电视片等定期进行通报,并将新闻稿件使用情况纳入全市党建工作考核。

      三、成效与反响

      青岛党建电视频道自建成开播以来,始终坚持“弘扬时代旋律,传递党的声音”的工作定位和“贴近基层党组织、贴近广大党员、贴近群众生活”的工作原则,以传播党建思想文化为核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整合多渠道党建影视资源,累计制作播出党建信息2000多条;
    播出反映全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和先进典型的电视片300多部;
    累计播出6000多个小时无差错,经受住了党员干部群众的检验,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进一步增强了全市党建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满意度。

      (一)搭建了加强党员教育、提高党员素质的重要阵地。通过定期举办党建理论、党建知识等专题讲座,播报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事迹,送技术、送致富经验,讲述法制故事,唱响经典红歌,实现了党员干部群众教育培训方式由点到面、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让党员干部群众能够参与其中自我教育、融入其中自我提高,较好地发挥了教育人、激励人、引导人的作用。一位农村老党员在看了《致富经》后说:“通过这个频道,坐在热炕头上就能学技术,很方便很快捷。”有的党员还形象地把青岛党建电视频道称为“不下课的教室”。

      (二)搭建了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建工作透明度的重要平台。党建电视频道的开通,顺应了党员干部群众对党建工作知情诉求越来越迫切、参与热情越来越高涨的新形势,保证了他们更好地实施对党建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进了党务公开,提高了党建工作和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为促进党委、政府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的沟通交流架起了一座贴心的桥梁。一位党员说:“通过收看党建电视频道的节目,在第一时间知道了市委的决策与工作,很直观地明白市委在关心什么,在做什么,感觉心里有了谱儿。”

      (三)搭建了弘扬时代主旋律、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窗口。青岛党建电视频道的运行不靠商业广告收入支撑,不以经济效益为主,充分体现了公益性质。播出的节目坚持正面宣传,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时代主旋律,不庸俗、不低俗、不媚俗,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群众的爱党爱国热情,在达成政治共识、提振精气神、形成城市健康向上的人文气质、推进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大多数普通党员干部群众的喜爱和认可。一位机关干部谈到:“青岛党建电视频道让广大党员干部找到了精神家园,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传播媒体上的‘党员之家’和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先进文化的好载体,是一个适合老中青三代人坐在一起收看时都不会对有些节目感到尴尬的频道”。

      四、探讨与评论

      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和党建工作宣传,是新形势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高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落实党员干部群众知情权、监督权,推动党务公开的必然途径和有效手段,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实践和所取得的实际效果,我们深切的感受到加强党员教育和党建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面对社会思想日益多元化的现状,应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党员教育和党建宣传工作。党员教育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党建宣传是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认识到,宣传党的建设工作,是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方面,是树立党的形象、激发党的内在生机与活力,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永葆先进性的重要手段,是团结和带领人民共同实现奋斗目标的重要方法。应引导各级党组织增强做好党建宣传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紧紧围绕党建工作的长期任务和阶段性目标进行宣传,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只有这样,加强党建工作才能落到实处、产生实效。

      (二)党员教育和党建宣传工作只有贴近党建工作实际、贴近党的生活、贴近人民群众,才能起到推动工作、影响社会的巨大作用。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决定了党员教育和党建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紧紧围绕上级的重要精神、重要政策、重要措施,紧扣党建工作重点,做到不偏离主题、不游离工作、不脱离实际。应积极宣传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前进的辉煌业绩和感人事迹,用身边的事迹教育身边的人,使先进典型受到尊敬和褒扬,新鲜经验被学习和推广,推动工作不断上水平。

      (三)应建立健全有效载体和工作机制,使党员教育走向专业化、科学化和制度化,提高党建宣传的社会效果。加强党员教育,必须创新方式方法,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党建宣传工作必须尊重新闻宣传工作规律,以一套完整的、强有力的工作机制来作保证,在政治上把好关口、把握导向,确保不出现任何问题;
    必须进一步创新党建宣传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充分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易于接受的方式,不断提高党建工作宣传的社会效果。

    贵州贵阳:改革管理模式 推进区域化党建

      主题设计:

      中央要求,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更加注重强化基层”,“全面推进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落实“三有一化”,打牢党在城市工作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流动人口不断涌入,贵阳市城区规模急剧扩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迅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面临许多着新的挑战。这些挑战,与原有的城市基层管理模式密切相关。在原有的市、区、街道、居委会四级管理体制下,街道办事处以抓经济工作为主,职能“错位”,对加强区域化党建工作“有力无心”。居委会职能“越位”,“行政化”倾向严重,每年承担大量行政工作任务,“自治”功能严重弱化,对区域化党建工作“有心无力”。同时,受到党务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政府对党建工作的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城市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不够强,对社区党员和群众缺乏吸引力;
    党建资源不足,对区域内其他党组织缺乏影响力、辐射力,工作表面上热闹,实际上战斗力不强;
    党建工作的覆盖面不够广,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流动党员的管理不够有力,严重影响了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有效推进和城市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贵阳市委立足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把中央关于加强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与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围绕“精简管理层级,实行区域化管理,优化整合资源,建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工作思路,在全市开展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建立了适合城市基层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规范运行机制,初步形成了科学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系。市、区(市、县)、社区三级党委乘改革的东风,通过改革原有的管理模式,着力解决好城市社区建设的“三有”问题,大力夯实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基础,以“十化”纵深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2011年5月9日,习近平同志在考察小河区瑞华社区时,对贵阳市建立新型社区、直接服务群众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主要做法:

      一、精简管理层级,实现领导体制扁平化。撤销街道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建立由区直属的社区党委和社区服务中心,作为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基本平台,变“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管理为“市-区-社区”三级管理,由“区直管社区”。社区服务中心为副科级事业单位,不承担上级下达的经济任务,直接面对群众提供公共管理服务。把原来由街道办事处承担的各类事务性社会管理职能划转到社区服务中心,直接面向居民开展服务。凡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工作部门,全部重心下移、精力下沉、投入下倾,让资源就在社区居民身边,离老百姓更近,让公共管理服务从上往下“一竿子插到底”。改革试点撤销了街道办事处,减少了中间管理层级,触及到了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在改革上更加彻底,在管理服务群众上更直接,推动了领导体制扁平化。目前,全市共撤销10个街道办事处,成立了31个新型社区,共涉及居民群众90余万人。

      二、搭建治理架构,推进运行机制规范化。推行“一委一会一中心”(社区党委、居民议事会、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治理模式,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形成区域化工作支撑体系,实现社区党的领导、政府公共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社区党委为社区的领导核心,直接受区委的领导,对辖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实施统一领导。社区党委书记和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全部采取“公推直选”的方式选举产生。居民议事会为社区党委领导下的议事协商机构,实行“三会一评”(意见收集会广听民声、议题讨论会汇聚民智、议事决策会兑现民愿、述职评议接受民评),以最直接、最有效、易操作的方式,引导居民积极有序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实现了城市基层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充分保障和扩大了基层民主。目前,全市新成立的社区均按此模式规范运作。

      三、抓覆盖建网格,推进党组织设置网格化。按照区域化党建的要求,通过纵向建、横向联和实行网格管理,努力构筑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辖区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党组织工作体系。社区党委组建后,积极调整组织设置,完善组织网络。采取单独组建、行业(协会)联建、挂靠组建等方式,把党组织建在楼栋、居民小区、行业协会和符合条件的非公经济组织及新社会组织,不留“空白点”。并以社区党委为纽带,整合社区党建资源积极开展“共驻共建”,为不同隶属关系的党组织协商决策社区事务搭建沟通平台,为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不同单位党组织的资源搭建开放平台,为区域内党组织共同推进社区建设搭建共治平台,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区覆盖,统筹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同时,根据社区党员和社区资源分布情况,合理划分党建工作责任网块,责任到人,党建工作从“垂直”管理转变为“网格”管理,形成以社区党委为龙头,下辖若干个党支部、党小组的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模式。如,云岩区中华社区党委成立后,新建了1个非公党总支、66个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支部、3个院落党支部,并将辖区党组织划为三级53个网格,明确各自网格开展工作的具体责任人,既实现了党组织的全覆盖,又形成了三级联动、多格互动的网络构架。

      四、创新方式方法,确保党组织活动多样化。市委结合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创先争优”、“四帮四促”、“服务基层先锋行”等活动,在全市广泛开展“我是共产党员?我为贵阳增光”、“ 争做好党员?向党的生日献礼”等活动,以党组织、党员的创先争优,带动社区各类组织、各行各业创先争优。社区党委结合自身实际,注意考虑党员的兴趣爱好,考虑党员的实际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组织活动,增强党组织活动吸引力,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带动社区居民以创先争优的态度对待工作、对待学习、对待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细节,争当先进、创造优秀。如,云岩区中华社区开展了“三进三服务”、“双岗双责”、“投身志愿行动,争当服务先锋”等活动,发动党员干部带头当先锋、带头做承诺,亮出党员身份,紧密联系、服务群众,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小河区在试点社区开展“左邻右里欢乐社区行”活动,适时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把党员群众凝聚起来,增强了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清镇市新岭社区在重阳节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开展了“关爱老年人?喜迎重阳节”系列活动,大力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等等。

      五、强管理搭平台,推进党员发挥作用常态化。试点社区在加强党员分类教育管理的基础上,以“我是共产党员·我为贵阳增光”载体,党委成员带头成立“绿丝带”党员志愿服务队,组织广大党员、共青团员佩戴党(团)员标识,深入开展“服务基层先锋行”活动,党员亮身份、作表率、办实事,主动开展志愿服务,以党组织、党员的创先争优,带动社区各类组织、各行各业创先争优。对住在社区的机关、企事单位党员进行登记造册,通过认领社区义务岗位、承诺服务等方式,使他们“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对社区无职党员实行“设岗定责”,根据个人专长,设立社区综合治安责任岗、便民利民服务岗、文体活动宣传岗、环境卫生监督岗等,党员个人进行承诺服务,适宜、适时、适度地组织区域内党员开展活动,发挥党员在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中的积极作用。如:云岩区中华社区党委积极搭建平台,实施“一家四站”,让区域内的党员充分发挥作用,扎实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目前,试点社区登记志愿者总数已超过10000人,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9500余人次,服务社区居民8.3万人次。全市30万党团员正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创先进争优秀。

      六、完善服务体系,实现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长效化。高标准建设服务大厅,全方位提供服务。每个社区都建有不少于100平方米的服务大厅,设置党务、计生、民政、卫生等服务窗口,规范并公开服务内容、服务程序、服务时限,推行党务、政务“一站式”服务。根据社区居民群众需要,依托社区服务大厅,设立绿色网吧、爱心互助站、文化活动站、健身娱乐室等特色服务站或功能室,向社区居民群众提供多样化服务。引进家政、保险、装修装饰等商业性服务机构进驻服务大厅,向居民群众提供各类便捷性商业服务。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大力推行预约服务、应急服务、节假日轮休和错时上下班制度,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服务水平。同时,积极创新服务载体,深化服务理念,拓展服务内容,完善服务措施,探索多元化服务形式,全力服务群众,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如,云岩区中华社区设立急难特事群众接待站,专门帮助群众解决急难特事。南明区三个新社区开展“365”民情服务,对社区居民群众进行全方位的服务。金阳新区金华园社区设立“四点半”学校,接学生到社区辅导,解决了双职工家庭小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

    七、强化服务功能,推进工作载体品牌化。工作中,试点社区党委突出强化服务来打造党建工作品牌。打造“15分钟社区服务圈”。积极争取区直部门和社会力量的支持,下沉公共资源、聚集社会资源、激活群众资源,通过一站式服务大厅和辖区医疗、教育、商贸等各类社会资源,全力打造社区15分钟服务圈,构建“公共服务、社会服务、自我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城市社区服务体系,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促进社区和谐稳定。金阳新区碧海社区打造“15分钟服务圈”的做法还入选了中组部基层党组织书记社会管理创新培训班教材。打造社区服务“365”。全面梳理、整合社区党建资源,精心打造“社区服务365”平台,通过开通“心连心”党建微博、“365”服务热线电话,设立“面对面”群众工作室,建设“惠民通”手机短信平台,实行“AB角”工作制,建立社情民意快速受理、处理和回复机制,365天为社区群众提供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贴心服务。8月5日,《人民日报》要闻版对南明区开展社区服务“365”的情况进行了专题报道。设立“急难特事服务站”。针对群众反映强烈、急迫的疑难问题、历史遗留问题和事关社区发展大计的事项,社区专门设立急难特事服务站,实行首问负责制,采取带班领导和接待人员定人定岗接待、政策释疑、主动走访、落实反馈等方式,第一时间收集掌握相关情况、第一时间进行办理、第一时间进行反馈,做到件件有着落、项项有答复。

      八、配足配强力量,推进党务工作者队伍专职化。采取公推直选的方式,差额直选了31个新建社区党委书记。同时,区县为每个试点社区配备了1名长期从事党建、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委专职副书记,每个试点社区都成立了党群工作部,专抓社区党建工作,社区党建工作实现从兼职抓向专职抓的转变。南明区龙洞社区党委成立不到两个月,党委副书记就通过召开“大党委”会、党建工作协调会,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23家。此外,市、区(县)两级还借助“四帮四促”、“千名干部下基层定点挂帮”等活动,为每个社区都下派了1名机关熟悉党建工作的在职党员干部作为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社区党委抓好区域化党建工作,壮大了社区党建队伍,为有效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员保证。据统计,31个社区党委书记公推直选大会党员平均到会率在90%以上。97.1%的党员群众认为公推直选是一项有意义的改革,88.9%的党员群众对公推直选社区“当家人”方式表示满意。

      九、整合各方资源,推进阵地建设标准化。将社区办公场所建设纳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市规划。采取政府购置或划拨方式,为社区配备必要的办公服务用房和办公设备,由市、区级财政投入予以保障。如乌当区、开阳县、息烽县均新购置超过850平方米的办公服务场地,配置了必要的办公设施,且外部环境整洁、标识统一,内部区域清晰、安全方便。对新建小区、新开发区和旧城改造小区,按照“新建住宅小区开发商要按每50户提供10平方米社区办公用房”的要求,督促开发商无偿提供社区办公用房,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三同步”,确保社区服务中心办公用房面积不低于800平方米。如金阳新区协调开发商无偿为世纪城社区建设了100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为金华园、逸景、新世界3个新型社区提供了26000余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同时,积极协调整合驻区单位资源,与驻区单位党组织联建共建,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充实社区居民议事和活动场所,实现利用效益的最大化。如,华阳电工有限公司党委无偿提供2000多平方米的房屋给小河区瑞华社区建综合活动中心,向辖区居民和驻区单位职工家属“双向开放”,受到居民和驻区单位职工家属好评。目前,全市31个新型社区办公服务场所面积平均978平方米,服务大厅面积平均达到100平方米。

      十、纳入财政预算,推进经费保障制度化。区(市、县)从社区工作需要出发,通过调整预算和拨付渠道,认真落实好社区工作经费,在保障每个社区人头经费和办公经费的基础上,把社区人员经费、工作经费、公益事业专项经费优先纳入财政预算并形成正常的增长机制,为每个试点社区每年安排100-200万元公益事业专项经费,按时足额拨付到位,确保社区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在较高层次上实现“有钱办事”。同时,加大公共服务购买力度,扶持相关社会组织承接社区各类公共服务,降低公共服务成本,探索建立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经费保障机制。如,清镇市在财力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为每个社区每年安排了100万元的公益事业专项经费。金阳新区在保障社区工作人员及办公经费的同时,为每个试点社区安排了200万元公益事业专项经费。

      初步成效

      通过改革管理模式,有效落实“六联”、“十化”措施,进一步加强了社区党的建设,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辖区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联建共建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格局,提高了区域化党建工作水平,新型社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和维护稳定的功能得到加强。

      一是社区服务功能得到提升。新成立的社区服务中心不再承担经济发展任务,全部精力用在社区管理服务工作上。公共服务人力、物力及资源下沉到社区后,推行“首问负责、一站办结”服务模式,开设便民利民服务窗口,集中开展各类党务政务服务。社区引进医院、银行、农贸市场等企事业单位进驻,打造“15分钟社区服务圈”,设置“24小时服务电话”,开办社区网站详细介绍服务种类,尽量让群众少跑或不跑冤枉路,让党和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一竿子插到底”,从而更加贴近基层、更加方便群众。社区多元化服务的开展,提高了办事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改革之后更加便民,给居民带来了实惠。

      二是社区凝聚功能得到增强。通过实行区域化治理,社区和驻社区单位突破隶属关系和行业局限,畅通沟通渠道,架起共同为民服务的桥梁,有效增强了社区对驻区单位的凝聚力,增强了驻区单位党员、职工的社区主人翁意识,形成了共驻共建的工作合力。通过开展公推直选,发扬了基层民主,提升了群众对社区组织和干部的公认度。通过建立社区工作通报、班子成员联系基层和定期走访等制度,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通过建立社区议事机制,增强了居委会自治功能,拓宽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渠道,群众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做到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的事大家办,增强了社区的感召力和影响力。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把党员群众凝聚起来,增强了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是社区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社区服务平台的搭建,使得层级减少,管理实现了扁平化,党的方针政策以最快速度传达到基层群众,工作在第一时间得到推动和落实。社区领导机制的扁平化,让管理“触角”直接扎根基层,“嗅觉”更灵敏,反映更快捷,及时解决基层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提高了社区管理水平。社区党委加强对各类组织的领导、组织和协调,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得到有效落实。《居民公约》的制订和执行,群众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从过去的被动式管理变为互动式管理和主动式服务,提高了自我管理水平。

      四是社区和谐稳定得到保障。通过改革,建强了社区干部队伍,与过去的居委会相比,社区干部维护稳定的意识更强、能力更强,维稳工作抓得更好。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把各类矛盾问题消除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居民议事平台,积极引导居民理性表达诉求,自觉依法办事,各种利益纠纷得到妥善处理。切实加强社区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加大“硬件”投入力度,努力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社区防范机制和防控网络,切实维护社区和谐稳定。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社区内刑事和治安案件发案率呈下降趋势,群众安全感明显上升。

      社会反响

      通过开展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得到纵深推进,社区服务更优质、凝聚更有力、管理更科学、社会更和谐,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得到了中央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得到了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2010年9月,中组部通过《全国基层组织建设情况通报》,对贵阳市开展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进行了重点研究。2010年12月,市委组织部在试点社区开展了问卷调查,随机发放了调查问卷5552份,对社区“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情况”、“社区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情况”、“社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情况”及“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情况”进行民意调查,接受调查的党员群众对四项指标认为“好和较好”的分别占92.85%、92.19%、92.80%和89.51%。有的网民在“百姓--书记市长交流台”给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军发帖子说:“李书记,不能只在小河、金阳搞改革,希望我们这里也开展,让我们都享受一下改革的便利,分享一下贵阳发展的蛋糕”。社区工作人员老吴在网上感言:“作为从街道转到新社区工作的人员,从不理解到理解,从消极对待到积极工作,改革的一点一滴,让我深感市委的良苦用心,增强了我自己的宗旨意识、服务意识,体现了自身的价值,为能全程参与贵阳的改革而高兴”。有网友评论“虽然改革触及到了原来街道办部分人员的利益,但为了我们广大老百姓,贵阳市委英明决策,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深思熟虑、超前谋划、科学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们打心里感谢党委政府,感谢那些为改革做出贡献的人们”。2011年4月1日,《人民日报》1版刊载了《贵阳精简层级服务升级》。2011年7月,改革试点中新成立的金阳新区碧海社区党委获得了2011年“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11年6月25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栏目和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同步播出节目,专题介绍了贵阳市开展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情况,在全国引起了一定的反响。浙江舟山市、内蒙古包头市、重庆巴南区、山西太原市、安徽安庆市迎江区、安徽芜湖市镜湖区、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等地先后到贵阳市考察改革试点和区域化党建工作。

    天津滨海新区:在学习中思考创新,在创新中深化学习

      一、背景与起因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也是中国邻近内陆国家的重要出海口。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常住人口240万。2010年5月,滨海新区实施了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工程。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工作大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和市委、区委精神为学习内容,以提高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学习型党组织体验中心为载体,以“创先争优”、“互比互看”活动为推动手段,着力探索滨海新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新途径新经验。

      二、做法与经过

      滨海新区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过程,概括起来说,就是探索一个模式、推动两个创新、打造三个品牌。一个模式:就是按照“学习→思考→创新”三位一体的思路,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体验中心,传播学习型新理念;
    选择7个不同类型的19个单位进行试点,抓点带面,分步推动;
    建立考评体系,搭建活动载体,建立刚性制度,努力探索一条 “能实行、能复制、能推广”的富有新区特色的创建之路。两个创新:一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创新实践,开展科学发展观进家庭、进生活、进社会,体现在行动上的“三进一体现”活动,用“三字经”、“千字文”等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将科学发展观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的表述出来,使之能口口相传、易于接受、便于普及;
    二是推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实施“五大员”助推“排头兵”工程,建立4000人“理论政策讲解员、十大战役服务员、社情民意通讯员、和谐社会指导员、乡风文明监督员”思想政治工作者“五大员”队伍,通过面对面、一对一的思想政治工作,解疑释惑、统一思想、化解矛盾、凝心聚力,实现党员与党组织、群众与政府的零距离。三个品牌:一是每年4月23日-5月5日,举办“滨海学习节”;
    二是举办“滨海大讲堂”之名家讲堂、高层论坛、基层课堂;
    三是开展“滨海精神”表述语征集活动和主题实践活动。

      一是坚持标准规范。滨海新区注重建立健全学习管理制度、学习激励机制和学习考评体系,及时总结提炼各级党组织在学习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新做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使各项制度相互衔接,形成完整配套的制度体系。创建之初,在实施方案中提出了明确的创建规范:有科学的建设目标和创建规划;
    牢固树立“学习→思考→创新”的理念,形成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建立各类学习组织;
    学习内容丰富多彩,运用团队学习、分享经验等形式开展学习,激发党员的学习热情;
    改善思维方式,形成系统思考,养成调查研究的习惯,勇于解放思想和先行先试;
    建立创建约束激励机制、工作推进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实现了创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
    实行扁平化管理,保障广大党员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形成目标同向、决策同定、工作同步、责任同担的团队组织,着力打造滨海新区党的科学建设、科学管理、科学发展的新模式新途径新经验,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二是抓好典型引路。滨海新区选择新区机关、功能区、镇街、国有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学校、农村等7个不同类型单位的党组织作为试点,加强对试点单位的指导和帮扶,及时总结试点单位的先进经验,并通过简报、现场会等形式广泛宣传、积极推广,努力形成了一系列可借鉴、可参考、可复制的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做法和经验,做到一个示范点形成一个工作亮点,真正发挥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发现、培育、推出一批特色鲜明、成效明显的学习型党组织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集中宣传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每年开展评比表彰工作,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标杆作用和辐射效应,做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努力营造出先进党组织和个人示范引领和全体党员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带动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会的创建工作。

      三是建立目标体系。滨海新区提出了五年建设规划和阶段实施步骤,有序开展创建工作。第一阶段(2010年-2011年)为宣传发动、打牢基础阶段。充分利用各类宣传手段,普及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组织理论,营造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浓厚氛围;
    建立组织领导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和要求,形成浓郁的组织学习氛围;
    制定长远规划和阶段性方案,探索建立党员学习管理的目标制度体系。第二阶段(2013年-2014年)为探索模式、全面建设阶段。创新学习方式方法,形成团队学习模式;
    运用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和发展;
    加大对党员的教育培训力度,使全体党员干部改善学习、革新思维、创新行动,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能力;
    完善科学适用的学习制度,建立起学习长效机制,形成完整配套的制度体系;
    探索各级党组织扁平化管理模式。第三阶段(2013年-2014年)为创新发展、提升水平阶段。建立起完备的制度体系,形成全方位、广覆盖的学习网络,普遍形成团队学习、互动式学习、反思式学习、研究式学习、共享式学习等新的组织学习方式。实现组织管理的扁平化,全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学习力、创新力、凝聚力、战斗力普遍增强,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供可靠的思想基础、智力支持和组织保障。

      四是完善刚性制度。首先,建立健全团队学习制度。认真落实中心组学习制度,严格规范党员集体学习制度,两级党委学习中心组每月开展不同主题的集体学习活动,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不断加强学习,切实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
    其次,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培训制度,科学安排业务培训、理论培训以及党员干部、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处级以上干部的培训学时;
    第三,建立健全调查研究制度。局处级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每年不少于75天,每年撰写1至2篇调研报告。鼓励其他党员干部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
    第四,建立健全主题教育制度。结合本单位和个人工作实际,探索形成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运用重大节日纪念日等组织党员干部学习的工作机制;
    第五,建立健全党员个人自学制度。新区广大党员干部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强化日常学习和管理,激发党员个人学习的内在动力;
    第六,建立健全学习考核制度。制定了《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细则》,把学习考核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综合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形成注重学习的用人导向;
    第七,建立健全述学评学奖学制度。结合工作实际,强化对学习的督促检查,探索建立领导干部述学评学制度。建立不同形式的奖学制度,组织开展评比表彰活动;
    第八,建立健全创建工作考评制度。研究制定了《创建学习型党组织考评体系》,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坚持多样性、整合性和实效性原则,对党员干部分层次、分批次进行集中轮训,激活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

      五是构筑长效平台。滨海新区始终把“终身学习、持续改进、持续创新”作为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基本方针,贴近形势需要、贴近党员需求、贴近群众期盼,打造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学习平台。重点抓好“五个平台”建设:一是知识更新平台。通过分期分批组织干部参加专题研修培训、广泛开展“月读二书”活动、定期向领导干部推荐学习书目等多种方式为各级干部更新知识、优化结构创造条件;
    二是交流互动平台。通过开办高端论坛和社区课堂,邀请著名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同志针对不同部门、不同职责的干部开展党建、金融、公共管理、社会建设等方面的专题性学习研讨,提供高层次、多视角、宽领域的互动平台。三是特色学习平台。通过开展学习节、学习周、学习日和特色实践活动,将学习作为一项制度融入市民生活,成为新区的“文化名片”,打造了个性化、品牌化的学习交流平台;
    四是媒体交互平台。大力推广普及学习型党组织体验中心,开办学习型党组织网站,开通了“网上课堂”、“网上党校”,成立了学习型党组织研究会,创办“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简报”,通过多种阵地和信息网络技术手段,提高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信息化水平;
    五是干部培训平台。各基层党支部普遍建立的专用学习室,增添现代化学习设施,购买各类学习资料,完善党员会议室、党员活动中心、党员电化教育活动室、电子阅览室或远程教育室等学习场所的建设,加强党员干部对学习的关注度与参与度,增强学习的持续性。通过构筑学习长效平台,确保滨海新区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有部署、有检查、有推进、有创新、有成果。

    三、成效与反响

      滨海新区通过扎扎实实的创建工作,真正使创建活动体现出新区特色、新区水平、新区亮点,取得了把握发展大势、强化主动作为,深入谋划思考、创新思路举措,联系工作实际、助推科学发展的明显成效。学习型党组织体验中心自2010年9月份建成后,便吸引了众多的目光,每天都有来自滨海新区乃至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带着问题慕名前来,体验学习型党组织的真谛与魅力,对体验中心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宣部《中央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简报、中国政研会《工作简报》作了专题推介,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政府门户网站等各大媒体都作了专题报道。

      在滨海新区打好开发开放攻坚战中,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需要破解的难题很多,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带着工作中的难题来到体验中心,希望通过“学习→思考→创新”三位一体的实际演练,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良好氛围。在学习、思考之后,拿出更多的创新之举和破解之招。在学习体验中,通过引导党员干部结合滨海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层次探究,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更加主动地融入新区发展大局,进一步增强各级党组织破解难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在实现开发开放的过程中实现“学习型新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体验中心,已成为党委(工委、党组)中心组团队学习的演练平台,基层党员干部学习体验的施训基地,在促进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2010年10月,滨海新区区委宣传部、区文广局、区教育局联合举办了滨海新区科学发展观“三进一体现”征文活动,要求创作作品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涵盖全篇,突出滨海特点,内容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和业余作者表现了很高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纷纷踊跃投稿。征文活动受到全市乃至全国的关注,上万人参加了征文活动。

      滨海新区区委宣传部按照“理论专家认可、体现新区特点、符合语言规律、群众乐于接受”的原则,组织由滨海新区中小学语文教师、农民诗人、乡土作家等组成的创作团队,修改遴选出3个版本的《滨海新区科学发展观“三进一体现”三字经(初形本)》。经过市委宣传部、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南开大学、天津科大、天津文联的著名理论专家、著名作家、著名语言学家5次分头、5次集中讨论提炼、再度创作,形成了800字的《滨海新区科学发展观“三进一体现”三字经(试行本)》,开始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于景森率领创作团队,又进行了3次修改,形成了504字的《滨海新区科学发展观“三进一体现”三字经》。

      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天津市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的“要坚持不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滨海新区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按照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要求,充分运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生动实践,搞好理论宣传和普及,打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要求,滨海新区区委宣传部把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创新实践,作为滨海新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内容,在天津碱厂退休职工、汉沽青年干部培训班、杭州道街福州道社区等12个社区、塘沽一中、实验小学、汉沽少年宫、汉沽河西一小、汉沽一幼中开展了滨海新区科学发展观进家庭、进学校、进社会、体现在行动上的“三进一体现”试点活动,用“三字经”这一大众化语言形式,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基本要求通俗易懂的表述出来,使之能口口相传、易于接受、便于普及、教育人民。这项活动经过3个月的试点,效果很好。有的家长说:“很多年没有对孩子们进行价值观方面教育的诵读歌谣了,这次编的三字经很适合孩子传唱,我们拿到后,家长讲、孩子念,全家人都受教育。”不少社区居民说:“你们新区编的《三字经》内容朴实,形式新颖,使我们对新区更加热爱,对发展更有信心了”。

      用“三字经”这一大众化语言形式,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通俗地表述出来,达到让新区百姓人人能理解、人人能记住、人人都实践的目的--这是天津滨海新区在创新中深化学习的可贵探索。此外,他们还不断丰富学习载体,创办了《学习型党组织》区委机关刊,成立了学习型党组织研究会,开办专题网站,并举办了“滨海学习节”、征集“滨海精神”表述语等活动,促进了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向纵深开展。

      四、探讨与评论

      滨海新区区委从创建活动伊始就深刻认识到,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是全力打好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攻坚战、取得“十大战役”全面胜利的重要保证,是提高滨海新区党的执政能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只有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才能随时学习掌握大变革中的国内外发展大势,将会使新区科学发展位居前列;
    只有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才能系统思考新区各项事业“能实行、能复制、能推广”的发展思路和模式;
    也只有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才能开拓创新新区党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创造新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新局面。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市委提出的关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和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有力的制度措施,按照“学习→思考→创新”三位一体的创建思路,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不断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为争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排头兵提供了坚强保证。

    杭州市创新党组织领导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模式

      近年来,杭州市根据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城市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实际,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群众、增进和谐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党组织领导、上下联动、区域协同、党员和群众参与,符合基层实际、体现服务为先、具有杭州特色的“片组户民情联系、区域化统筹服务”工作模式,实现了管理服务的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取得了“暖民心、聚民心、稳民心”的良好效果。

      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方位覆盖的服务管理组织网络

      规模宏大、组织严密、覆盖广泛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党丰富的组织资源,在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和城市化快速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新行业、新领域不断涌现,杭州以创建发展强、党建强“双品牌”示范为抓手,着力向新领域覆盖、向新组织覆盖、向新群体覆盖,构建全覆盖的组织体系,夯实社会服务管理的组织基础。

      杭州全市通过园区党建、楼宇党建、市场党建,已经实现了12个省级以上开发区、23个文创园区、10个人才创业园区、57个工业功能区、212个千万元以上地税商务楼宇、163个亿元以上交易额专业市场的党组织全覆盖;
    通过条块结合的方法,已组建律师、注册会计师、劳动保障、道路运输、出租车、机动车维修、驾培、民营企业和个体劳动者、建设行业、建设评估等10个行业协会党委,覆盖各类社会中介组织近5000家、从业人员28万人;
    通过实施流动党员“安家工程”,近5年共找到流动党员1.6万多名,组建了流动党员党组织330多个。同时,还结合全市42.2万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工作,组建了1700余个退管小组党支部,使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有党员的基层单位。

      建立渗透到社会末梢的“片组户民情联系”服务管理责任体系

      准确掌握民情是管理服务的前提,党员广泛参与是服务管理的基础,落实党组织和党员的责任是服务管理的保证。近年来,杭州积极探索“联系无缝隙、管理无盲点、服务无遗漏”的“片组户民情联系”机制。

      建立基本架构。以小区、楼幢、巷弄为基础,以100—200户家庭划分“片”,由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担任片长;
    以30—50户家庭为一“组”,由社区工作者、支部书记、退管小组党支部书记等担任组长;
    按照每人10户左右确定联系“户”,由社区干部、居民组长以及党员骨干具体联系。全市共划分15007个片、59540个组,联系居民家庭182.98万户。

      强化党员责任。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每月到联系的片、组走访不少于4次,入户不少于10家;
    担任片长的社区干部每月入户不少于15家;
    联系“户”的党员建立一户一档的走访台账,随时入户走访,做到家庭成员思想动态、就业状况、劳动技能、收入支出、迫切需求“五清楚”。

      完善工作机制。下发民情联系卡、建立住户档案、编印民情小报、开通民情服务热线,搭建“一卡、一档、一报、一线” 的“四个一”服务联系平台;
    明确“问题收集、立案流转、限时办结、回访督查、综合测评”流程,建立“全员定责、排查定级、应急定制、办结定时、考核定绩”办事解难制度;
    通过集中检查、实地暗访、随机走访、入户调查等形式,建立督促检查机制。

      创设上下结合、多元互动、资源共享的区域化服务管理统筹格局

      社会基层问题的特殊性、复杂性、多变性,决定了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管理中要以系统的思维、统筹的方法,重视借助各种社会力量,整合各类社会组织资源。杭州市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整合凝聚各类资源的核心和枢纽作用,积极引导和组织各种社会力量和各类组织资源共同参与社会管理,探索建立服务管理的区域统筹机制。

      统筹区域组织资源。推广党建共建工作代表会议制度、党建共建联合会等做法,完善基层党建工作联建共建机制,推行驻区单位党组织、驻区机关党员双重管理,理顺社区党组织与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的关系,增强基层党组织对驻区单位、在职党员的整合功能,统筹开展区域内服务管理工作。

      统筹区域人才资源。根据区域资源,以街道干部、辖区党员、居民代表、楼道组长、志愿者为基础,吸收驻区力量,组建公共服务团队;
    按照专业特长,组织驻区单位医生、护士、行政执法人员、计生协管员、外口协管员、助老协理员、保安员、律师、教师、文艺工作者,组成“十员”专业服务团队;
    针对居民需求,组建“和事佬服务队”、“功能性服务小组”、“姐妹帮扶队”等个性化服务团队。目前,全市共组建了21426个服务团队,参加党员干部人数达21.2万人。

      统筹区域服务资源。建立健全街道(社区)组织和驻区单位相结合、无偿服务和低偿服务相结合、社会化和产业化相结合的街道(社区)服务体系,实现服务全覆盖;
    提高组织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的综合利用效益,建成集党员活动、便民服务、文化宣传、信息传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党员活动中心、办事服务大厅、社区党员之家;
    整合帮扶救助审批系统、“96345”服务平台、社区“12345”信访系统、数字城管系统等政务系统资源,有针对性地开设行政审批代理、就业培训、政策法律咨询、民事纠纷调解等服务项目,为广大群众提供“一体化”服务。

      完善契合群众意愿、反应灵动快捷的服务管理运行模式

      “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现代社会管理理念,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适应人民群众的生存条件、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服务需求等发生的变化,研究和把握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工作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增强群众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增强党建工作渗透力。

      杭州市在基层社会管理实践中,大力推广居民大会、居民议事会、党员议事会、居民听证会、社区恳谈会等做法,建立充分反映和表达居民利益诉求的民主协商机制。

      把传统手段与现代媒体相结合、入户宣传与收集意见相结合、主动宣传与答疑解惑相结合,以“诉求聆听室”、“社区恳谈会”、“温情港湾”、“热线电话”、“政民互动网站”、“社区网站”、“社区微博”等为载体,构建沟通顺畅、资讯共享的信息交互机制。

      创设“66810”为民服务法、“党员会客厅”、“15分钟党员服务圈”、“五星级服务”、“服务百姓档案”、“党员奉献积分卡”、24小时呼叫系统等,形成全天候、多元化、个性化、便民惠民的精细服务机制。

      广泛开展记民情日记、定期民情分析等活动,准确了解、掌握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采取政策解释、情绪调节、心结打开、纠纷调解等方式,提前介入干预,建立矛盾化解机制。

      通过社区工作评议会和社区事务报告会等形式,将组织考查、群众评议作为基层党组织与党员的常规考核方式,将“片组户”联系服务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述职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机关干部、社区党员实绩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建立内外并行的评价监督机制。

      健全条块综合支撑、功能集成共振的服务管理保障机制

      强有力的党建保障,是保证社会管理任务落实、增强社会管理实效的基础。近年来,杭州市高度重视基层党建保障工作,为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提供坚强支撑和创造有利条件。

      在市、区、街道三个层面建立了社会工作党委,在社区建立公共服务工作站,形成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三位一体”、交叉任职、合署办公的社区管理新体制。将小区业委会以及物业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吸收进入社区党委班子,同时安排优秀的社区党员进入小区业委会班子,建立由社区党委、小区业委会、开发商、物业公司组成的“四位一体”的业委会选举机制、议事协商机制,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化解物业管理矛盾方面的领导核心作用。

      把社区作为培养基层干部的重要阵地,市委把每年的10月23日确定为“社工节”;
    去年以来,全市从街道(乡镇)和社区(村)选拔了副处(科)级干部54名;
    市本级连续8年对全体社区书记、主任进行集中培训,目前已有1455名社区干部取得“社工师”证书。

      坚持重点下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按照每个社区党委6万、党总支5万、党支部4万元的标准落实党建工作经费,按照每名党员50元的标准落实活动经费,加强社区党员服务中心、远程教育站点、社区配套用房、党建活动室建设,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保障改善民生的能力

    东莞:党代表工作室构建模式

      一、产生背景

      2008年,中央、省委先后下发《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暂行条例》(中发〔2008〕8号)、《广东省各级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实施办法》(粤发〔2008〕12号),要求全面实行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东莞市为更好地落实党代表任期制,在充分学习借鉴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经验和其它地方党代表工作室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改革和创新,于2010年6月在全省率先设立了覆盖全市市直机关、镇村(社区)、“两新”组织的619个党代表工作室,建立了全新的组织设置和管理模式。

      二、主要做法

      东莞市委以行政区划和行业系统来原则来建立党代表工作室,将全市419名市党代表、5554名镇(街道)党代表都安排进驻一个党代表工作室、所有市级领导党代表都分到各个镇(街道)机关党代表工作室接见群众,促进党代表在任期内履职尽责、联系服务群众进入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崭新实践阶段。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统一工作主题。东莞党代表工作室主要围绕“知党情、听民意、促和谐”的主题,重点发挥三方面作用。“知党情”,就是使党代表工作室成为宣传宣讲党的方针政策的阵地,了解掌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的窗口,传递反映党员群众意见建议的通道。“听民意”,就是以党代表工作室为平台,通过主动深入基层,以谈心、谈话为主要方式,“零距离”倾听党员群众的心声,了解党员群众的真实想法,有针对性做好党员群众思想工作。“促和谐”,就是让党员群众有话找党代表诉说,有事找党代表商量,把党代表工作室建成“党群连心桥”,增强党员群众对党组织的信赖感,提高对党组织工作的满意度,以促进党内和谐带动社会和谐。

      (二)设置全面覆盖。目前,全市共设党代表工作室616个(2012年根据行政区划变化和实际需要进行了调整),覆盖了全市所有市直机关、镇(街道)机关、村(社区)、“两新”组织和产业园区,分为五类。一是市直机关党代表工作室1个、政法系统党代表工作室1个;
    二是镇(街道)机关党代表工作室32个;
    三是村(社区)党代表工作室579个;
    四是市直管企业党代表工作室1个、市直管社会组织党代表工作室1个;
    五是松山湖党代表工作室。在设置选点上,党代表工作室一般设在党员群众集中居住区、公共活动场所、行政服务中心或群众办事大厅的一楼,方便党代表接见联系党员群众、有利于党代表开展活动。

      (三)代表全部参与。根据选举产生、结对帮扶、包片驻村、工作关系等原则,将全市419名市党代表和5554名镇(街道)党代表全部安排进驻到各个党代表工作室,实现代表全参与。按照选举产生地原则,31名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的市级领导党代表带头进驻各相应镇(街道)机关党代表工作开展接见党员群众工作。

      (四)全面规范运作。为明确党代表工作室功能职责,确保规范运作,我们建立了“六项工作流程”。一是定期开放。党代表工作室每周定期开放一次,每次开放时间为两个小时左右。开放时间一般安排周一至周日晚上,周六、周日公休日的上午或下午。二是轮流接见。工作室实行党代表轮流驻室接见党员群众。每次一般安排1名党代表参加接见,人数多的工作室也可以同时安排2名党代表参加。三是走访调研。党代表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走访工作室所在辖区的党员群众,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向党组织传递基层党员群众的心声,并为党组织决策提供有用参考。四是远程受理。开通了网络党代表工作室和电话专线,党代表在驻室工作时,可登录网络查看网民提交的登记表,或接听党员群众来电,并依照有关程序受理党员群众的来访,及时转交有关部门协调处理。五是联络服务。每个党代表工作室配备1至2名兼职联络员,主要负责做好工作室的日常工作,安排若干名党员志愿者,为工作室提供服务。六是跟踪反馈。党代表工作室对党员群众反映的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分送有关部门办理,并将落实情况及时向党代表和党员群众反馈。

      (五)强化基础保障。为推进党代表工作室有效运作,我们从指导机构、人员配备、制度规范、硬件设施、运作经费上强化了“五个保障”:一是机构保障。市委组织部设立了党代表联络工作科,负责党代表工作室的指导联系,做好党代表工作室收集的党员群众意见建议的交办、跟踪落实、反馈等工作。二是队伍保障。建立和完善“1+3”保障模式,即建好党代表工作室“1个平台”和党代表、联络员、志愿者“3支队伍”。党代表队伍建设主要是加强对党代表队伍的业务培训,提高接见群众的技巧和方法;
    建好联络员队伍,全市驻室联络员达1323人。由村(社区)组织委员、大学生村官兼任驻村(社区)工作室联络员,镇(街道)组织办干部兼任驻镇(街道)机关工作室联络员,市直工委、市企业工委、市社会组织工委、市委政法委和松山湖工委的机关干部兼任联络员。各镇(街道)以党代表工作室为依托,以青年党员为主体,建立志愿者队伍,为党代表工作室提供义务服务。三是制度保障。建立日常工作制度。市委专门印发文件,详细规定全市党代表工作室运作模式,向每位代表印发了《东莞党代表工作手册》,并配发至所有工作室。建立回复反馈制度,党代表工作室对收集的意见建议进行分类、整理、汇总,确定承办单位,明确具体处理意见。联络员将承办情况通过适当方式及时向党代表、党员群众反馈。建立检查指导制度。党代表工作室接见党员群众的情况,定期汇总、报送。组织部门定期对党代表工作室运作情况进行检查指导,总结宣传好的经验做法,及时整改存在问题。四是硬件保障。设置相对独立的党代表工作室,实行一室多用,面积均在20平方米以上,并配备便于接待党员群众的基本设备,营造整洁简朴、温馨如家的环境。五是经费保障。市委按照每个党代表工作室1万元的标准,从市管党费中拨出619万元作为各个党代表工作室的专项经费,重点加强党代表工作室网络平台建设。

      三、成效反响

      目前,各个党代表工作室工作运转正常,效果突出,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东莞党代表工作室建设经验得到了中央组织部和汪洋书记、李玉妹部长等省委领导的高度评价,中央组织部组织局李其森副巡视员、李玉妹部长都亲临东莞党代表工作室参观指导。第473期中央创先争优活动简报对东莞党代表工作室建设经验作了专题介绍。东莞党代表工作室建设经验先后被人民网、中新网、网易以及南方日报、广州日报、新快报等数十家国内和省级媒体多次专题报道,在百度网中被收为“百度百科”词条。2011年,“东莞党代表工作室构建模式”被评为全省组织工作十大品牌。

      (一)实现党群对话的重要社会平台。党代表具备群众性、代表性,享有建议权、监督权,开展群众工作具有天然优势。设立党代表工作室,立足于在重构党与社会群众关系的进程中,发挥党代表党情收集、民意整合、利益传达和协调等职责作用,以更加主动、平等、直接、开放的姿态,搭建起了实现党群对话的社会平台。一是便捷对话的“通道”。党代表工作室的建立,使代表职权“前移”,“无障碍”直面群众,为“零距离”沟通创造了便利条件。既让党代表拥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工作场所,也让普通党员群众感受到“党就在身边”,随时都可以“有话向党说、有事找党帮”。二是平视对话的“站台”。党代表作为党员群众的“代言人”的角色出现在工作室,还原了“代表”的实质内涵,完成“代表”形象塑造,更容易与基层党员群众形成平等交流关系。东莞市党代表、东城同沙社区书记谢淦祺对此深有感触:“许多群众都说,来工作室与我聊天相比平常去我办公室谈话,少了拘谨,多了放松,少了隔阂,多了亲近,成了真正朋友。”三是上下对话的“枢纽”。借助党代表工作室,党员群众的诉求可以直达党的核心部门,并向上级党组织及其相关职能部门传达,党代表工作室成为是党组织联系党员群众,实现上下对话的“启动阀门”和“传导中枢”。以设在市图书馆内的东莞市直机关党代表工作室为例,开放之初主要是少数机关党员干部、家住附近的社会群众前来,后来逐步扩大到周边镇街,甚至一些路过东莞、来莞探亲访友的外省市群众乃至国外友人也慕名而来,前来与党代表对话交流的人数不断增多,范围不断扩大。

      (二)汇聚民智民力的新型承接载体。党代表工作室在汇聚民智民力方面显示了独特的“承载接纳”优势。首先,意见收集有专人。通过党代表工作室,由全体党代表“专人”经常性收集全党和全社会的意见建议,党代表闭会期间行使权利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其次,意见受理有专责。党代表按依托党代表工作室这个平台,通过电话约谈、网上交流、走访慰问等形式,了解社情民意,听取党员的意见、群众的诉求,形成按照登记、接谈、受理、交办等专责制度。第三,意见回应有专办。党代表工作室收集的意见和建议,能迅速得到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和回应。一年多来,市直部门对党代表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基本做到回复落实,部分还能较好解决一些遗留的疑难问题。目前,全市党代表工作室共收到党员群众意见建议7442条,其中建议类4924条,占66.17%;
    反映问题的2518条,已反馈回复的2483条,意见建议交办回复率达98.6%。

      (三)做好群众工作的广阔实践基地。党代表工作室因其基础设施、规章制度、人力关系等软硬件的综合配套,为党代表开展群众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实践舞台和“集训地”。一是集约的工作“阵地”。工作室作为党代表开展群众工作的专门“阵地”,使党代表任期内履行职权进入了具体的运作过程,使党代表联系群众有了政策依据和操作指南,群众工作脱离了涣散的“自发”的状态,而成为一项高度程序化、规范化的专项工作。二是自律的实践“课堂”。党代表定期接见党员群众和办理意见建议过程中,要求对党的方针政策的领悟能力、对党委政府工作的透彻理解、对党代表工作制度的熟悉掌握并学会与群众经常打交道,这就促使党代表必须自觉自律,通过“岗位实践”来强化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三是前置的服务“窗口”。党代表工作室不仅成为党代表固定化的“现场办公”场所,还为他们走进群众、深入群众提供了一个前置“窗口”,鼓励和推动党代表采取体验式、私访式和私谈式等多种方式开展调研。据统计,至今为止市、镇两级党代表共走访慰问7280次,接受电话咨询3840次,网上交流1232次。

      (四)促进和谐共融的有效保障措施。从制度设计角度讲,促进社会和谐共融是建立党代表工作室的最终目的所在。实践证明,党代表工作室在推进社会管理工作、保障和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中确实是大有可为的,并使“共产党为人民办实事”的宗旨日益形象化、具体化。一是化解矛盾的“防洪堤”。党代表近距离接见党员群众,加强了党组织和党员、党员和群众之间的沟通、对话、协调,引导党员和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合法诉求,在防止社会矛盾激化中起到一种“填石固堤”的作用。如我市一名在公安局工作的党代表在驻村工作室值班期间,听到4名群众反映本村通讯微波信号发射塔影响村民身体健康的问题,利用所在工作单位的优势,及时联系安排有关通信技术部门进行实地检测并得到无害结果,之后又组织召开了党员群众座谈会,向全体村民通报情况并做了相应解释工作,使一起容易引起信访上访的事件预先得到化解。目前,我市到工作室来访的党员群众40.45%属于倾述谈心之类,党代表工作室在疏导群众思想情绪方面的作用逐步显现。二是协调利益的“润滑剂”。党代表工作室面向社会、面向群众全面开放,驻室党代表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利益诉求和意见表达,这种开放自由的沟通、协调本身就是利益冲突的释放与纾解。据了解,到村(社区)党代表工作室的党员群众反映的问题主要涉及劳动就业以及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社会治安、社会保障、环境交通等,其中70%以上意见得到了协调解决。三是纾解民困的“暖心巢”。因为党代表工作室能够主动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使群众感受到了主体地位的提升,感受到党代表是为群众说话的。不少经来访者多种渠道、多次反映仍没有获得应有重视或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在党代表工作室受理转办后,不同程度地得到改进甚至解决。比如,党代表工作室收集交办的关于东莞大道地下通道电梯设置、玉兰大剧院节目安排、部分路段治安整治等20多项意见建议,已被相关部门采纳落实,切实维护了党员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公共诉求。

    山东高密:推行“党员奉献积分制”加强农村党员量化管理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长效机制,激发党员增强光荣感和责任感,保持先进性内在活力。近年来,我们立足高密市实际,探索推行“党员奉献积分制”管理模式,激励农村党员在引领发展、服务惠民中作表率、当先锋,逐步摸索出了一条对农村党员实行“量化”管理、激励农村党员创先争优的新路子。

      一、背景与起因

      高密市共有960个行政村(居),923个农村党支部,35095名农村党员,占全市党员总数的69.8%。随着形势的发展,农村党员管理方式单一、缺乏实效性等问题逐渐暴露,突出表现在“三个难”上:一是组织活动难。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村党员的从业岗位发生很大变化,定期召集开会的传统方式,无法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党员的合理需求。二是发挥作用难。部分农村党员“只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宗旨意识淡薄,自我要求不高,难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三是考核激励难。农村党员大都是“三村五里”的熟人,考核评议时往往“凭印象、看面子、顾感情”,缺乏一个“可比较、好操作、能检验”的考评标准,随意性较大,挫伤了部分党员的积极性。

      农村党员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保持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骨干力量和生力军。前些年,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党员群众工作能力,我们开展了“干部下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村居党组织书记群众工作集中教育”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使很多农村党员提升了素质和能力,但是农村党员参加组织活动的积极性不强、完成组织分配工作的主动性不高、党员考评工作的实效性不佳等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要使农村党员队伍管理走上规范化,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工作思路,采取有效方法,使党员平时能看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出来,危急时刻能冲上去,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锻造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强堡垒和骨干力量。为此,从2010年3月份开始,我们在柴沟镇选取了柴沟村、朱公村、东注沟村、逄戈庄村等11个党建基础比较好的村进行试点推行了“党员奉献积分制”管理考核办法,激活了党员队伍建设的“一池春水”。2011年,我们认真总结柴沟镇党委的试点经验,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制定《农村党员奉献积分制管理办法》,及时将这一做法在全市进行了总结推广,为全市农村党员统一定标尺,使农村党员队伍管理更为直观具体,推进了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精细化和科学化。

      二、主要做法

      一是科学确定积分内容。积分主要包括日常积分、增分和减分三部分。日常积分为100分,重点突出党员日常管理和履职情况,包括党员参加“三会一课”、缴纳党费、承诺践诺等10个方面。增加积分主要是评价党员在服务群众、维护稳定、落实支部工作部署等方面办实事、做好事情况,由各支部根据党员实际贡献,每项记5-10分,积分上不封顶。扣减分主要是针对党员违法违纪、侵害群众利益、搞封建迷信或歪风邪气、扰乱村庄秩序等情况,每项给予5-10分的减分。

      二是规范积分考评方法。各村党支部成立积分考评小组,为每个党员制作创先争优奉献积分卡,定期为党员记录积分。积分方法主要有三种:日常积分考核,由各村积分考评小组根据党员日常履职记录,每季度1次直接考核积分;
    党员申报积分,由党员将自己办实事、做好事情况向党支部报告,村积分考评小组进行核实后,每半年1次按标准予以积分;
    民主评议减分,每年召开一次由全体党员和群众代表参加的民主评议党员会议,对评议结果较差的,对照有关规定逐项给予减分,直至减完本人得分为止。党员全年积分经本人确认后,由考评小组在党务公开栏内进行公示。

      三是搭建党员奉献平台。在农村广泛组织开展“我为党旗添光彩”、“共产党员家庭挂牌”、“包村联户”、“党员义务奉献日”、“一个党员一面旗”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创先争优,为奉献积分创造条件。实行镇、村党组织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责任述职制度,每年进行一次实地检查和述职评议,引导党组织书记强化管党意识,抓好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最大限度地减少扣分因素。

      四是强化积分结果运用。明确规定,农村党员全年积分在100 分以上的,才能享有评先树优资格。连续三年积分在140分以上的,优先推荐为村“两委”后备干部、村委会下属组织负责人和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全年积分在50 分以下的,由村党支部对其进行诫勉谈话;
    连续两年积分在50 分以下的,由村党支部报上级党委批准同意后,作为不合格党员进行处理。预备党员年内积分达不到100分的,延期转正。

      三、成效与反响

      “党员奉献积分制”使党员成了“主角”,党组织有了“标尺”,组织生活有了“准则”,也如同一面镜子,提醒党员时刻保持本色,奋勇争先,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开启了一条新思路。《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新华社《山东参考》、《山东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争做齐鲁先锋活动简报》、《农村大众》、潍坊新闻、《潍坊日报》、《潍坊基层党建动态》等媒体报刊进行了宣传推介,中组部组织二局领导专程到我市对此进行实地调研,充分肯定了我市这一做法。

      (一)党员管理日趋规范。《党员奉献积分制管理办法》实施后,各党支部改进和完善了民主评议党员、流动党员管理、办事程序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推动了党组织规范化运行、党员精细化管理。党员参加“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积极性明显提高,人数明显增多,外出流动党员也主动向党支部定期汇报思想、工作情况,并及时告知联系地址和联系电话;
    说实话、办实事、反映实情的主动性不断增强,参与效果较过去有很大改善。党员奉献积分卡为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提供了最真实、最可靠的依据。今年的村“两委”换届选举,当选的2762名村党支部成员积分均在140分以上,村“两委”换届成功率达99.9%。

      (二)为民服务热情更加高涨。积分卡成为了工作“助推器”,党员之间互相监督、相互追赶,主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柴沟镇柴沟村党员积极为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短短半天时间,就捐款3000多元,带动全村群众捐款6000多元。据统计,活动开展以来,全镇党员自觉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10多万元,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120多个,帮助群众新上加工、养殖等项目32个,协助解决资金2000多万元。夏庄镇张二村土地置换挂钩项目中,村内党员带头,群众响应,11天拆除了48户248间旧房屋,拆旧房,建新房,既改善了群众居住条件,又复垦出了64亩土地。

    (三)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引导党员发挥作用,带头解决遇到的各类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建设、农业产业、社会稳定等重点工作全面开展,促进路域治理、美国白蛾防控、重点信访案件等急难任务有效解决。活动开展以来,共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7120多个,新上加工、养殖等项目93个,协调解决资金1.6亿多元。

    贵州毕节:建设发展型党组织 助力试验区科学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奋力推进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毕节市在总结试验区23年党建工作的基础上,按照“一轴四轮一基石”的总体思路,在全市开展建设发展型党组织工作,提高了全市党建工作和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推动了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一、提出建设发展型党组织的背景与起因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切实增强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能力,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贵州省毕节市提出建设发展型党组织,是使全市各级党组织自觉遵循党的建设规律,更加强化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意识,在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的同时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一)建设发展型党组织是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对新形势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新要求,并强调指出:“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千条、一万条,但归结起来就是“科学发展”。毕节试验区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中地区”,建设发展型党组织,是立足于试验区“近期作示范、长远探路子”的功能定位,从探寻党的建设科学路径的角度,对下解决问题、对上回答问题,实现推动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两者一体互动。

      (二)建设发展型党组织是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长效机制。创先争优活动必须围绕科学发展中心任务来开展。建设发展型党组织,就是更加突出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着力培育“创先、争优、奋进、和谐”的发展型党组织文化,把党的建设融入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形成党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的长效机制,让创先争优成为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共同的价值追求,成为一种常态。

      (三)建设发展型党组织是毕节试验区23年党建工作的总结深化。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体现了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理念和本质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讲,试验区是科学发展观的早期萌芽和发祥之地,是科学发展的先行试点。最先探索建设发展型党组织,是践行使命的自觉表现,是从党建工作视角入手进行改革试验的创新产物。毕节试验区20多年来党的建设的主要经验,就是围绕“三大主题”、围绕科学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引领发展,坚持和谐共生推进发展,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发展,坚持改革创新加快发展。提出建设发展型党组织,是对这些既有经验的总结和深化。

      (四)建设发展型党组织体现了我们党新时期的执政要求。发展是文明传承之途、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建设发展型党组织,就是把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为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共同目标,准确把握党的建设规律,不断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理念、拓宽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使党的建设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上充分发挥作用,在发展中推进党组织自身建设。

      二、建设发展型党组织的实践探索

      贵州省毕节市建设发展型党组织的总体思路是:“一轴四轮一基石”,即以“十二看十二比”选好发展型干部、配强发展型领导班子为“轴心”,以优化集聚发展型人才、培育发展型党组织文化、建立健全发展型机制、夯实发展型基层基础为“四轮”,以“开展‘八学八增’行动、提升科学发展能力”为“基石”,采取项目化管理、课题式研究、专题化推进的方式,不断加强建设发展型党组织的实践。

      (一)注重建设发展型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着力树立风清气正的“毕节形象”。毕节试验区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按照建设“团结、务实、勤奋、廉洁”领导班子的要求,把推动发展、推动加速发展、推动科学发展作为各级党员干部最大的“德”、首要的“才”,围绕“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提出了选人用人“十二看十二比”具体标准,形成了考察、考核和使用干部的机制体系,着力打造“想发展、会发展,有激情、敢担当,讲认真、重落实,顾大局、讲团结”的发展型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使其结构更优、活力更足、发展功能更强。在县乡换届中,组织提名的2632名候选人100%高票或满票当选,班子结构配备100%符合要求。6092名县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3579名乡级人大代表参加“一个知晓率、三个满意度”测评,结果均为100%或100分,严肃换届纪律工作获全国专项特色工作奖。

      (二)注重培育发展型党组织文化,着力塑造奋进和谐的“毕节精神”。着力在全市各级党组织中培育“创先、争优、奋进、和谐”的发展型党组织文化,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抓机遇就是抓发展、敢创新才能快发展、大开放推动大发展、好思路推进好发展、奋力干才会促发展的发展型思想;
    以“三个建设年”和“四帮四促”活动、“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进万家门、解万家难、帮万家富、暖万家心”、“千名干部抓项目,全力实现开门红”活动等为载体,锤炼发展型作风;
    开展“做毕节试验区人、为试验区添光彩”系列活动,在全市广大党员、群众中弘扬“践行使命、勇于探索、艰苦奋斗、拼搏争先”的新阶段毕节试验区精神,砥砺发展型精神。“工作创一流、目标争第一”已成为工作要求,“白加黑”、“五加二”已成为工作常态。正是这种党组织文化,贵州力帆时骏振兴集团二期技改项目30天征地1400亩,10天拆迁200多户,仅历时15个月时间在毕节经济开发区建成了“全国一流、西南第一”,年产31万辆重轻微卡载货汽车生产基地,创造了工业发展的“毕节速度”。在发展型文化的引领下,毕节市荣获了2011中国最佳投资城市和中国2011年最具成长竞争力城市的荣誉称号,正在成为国内外客商投资兴业的“热土”。

      (三)注重夯实发展型基层基础,着力探索创先争优的“毕节模式”。一是在机关事业单位实施“服务先锋”工程,推动机关单位转变作风、服务企业、服务基层、解决难题。深入开展以“千个机关支部结对、万名机关党员帮扶”活动,党建扶贫和生态文明家园创建活动和集团帮扶活动,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如,大方县由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县委常委挂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由县委书记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星宿乡松树村2011年人均年收入达5000元,比上年增加1000多元。二是在企业和社会组织实施“创业先锋”工程,深入开展组织建设、规范管理、党员承诺、评先选优“四进园区”活动,切实加强国有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在1786家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了党组织,实现应建尽建,其中单独建立党组织的企业269个。三是在农村党组织实施“带富先锋”工程,设立了586个片区产业党工委,推动产业发展。支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探索试行村党组织书记专职化,建立村干部报酬及办公经费保障和正常增长机制,注重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和返乡青年中发展党员,组织15360名农村党员带动9.8万多名群众致富。如,威宁县迤那镇通过组织带头抓产业、党员示范创实业、党群携手富家业“三业”并举,强力推进发展型党组织建设,助推脱贫攻坚提速冲刺,2011年全镇6158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四是在城市社区实施“和谐先锋”工程,探索建立了城市社区网格化社会管理机制,在132个城镇社区建立管理网格450多个,强化社区服务功能,促进社区和谐。五是在“四区”(工区、矿区、库区、林区)实施“维稳先锋”工程,突出提升“四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抓产业、谋发展、促致富、保稳定的能力水平,着力构建平安和谐“四区”。六是在学校实施“育人先锋工程”,深入开展了“一校一面旗”、“一师一楷模”、“一生一风采”主题活动,着力解决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城市中小学大班制等问题。

      (四)注重集聚发展型人才,着力形成支撑跨越的“毕节高地”。整合资源、广开渠道,大力实施“重点产业人才支撑、专业人才知识更新、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人才创业计划”“五大计划”,努力凝聚适应发展要求的发展型人才队伍。通过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即:引进和培养博士研究生100名、硕士研究生1000名、急需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10000名),2011年已引进博士10名、硕士100余名,正面向全国公开招募大学生志愿者1000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特岗教师、大学生村官和乡镇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10000名。把服务工业园区发展作为建设发展型党组织的突破口,已成功引进5名博士到毕节市工业园区工作,柔性引进“候鸟式”人才36名为工业园区服务;
    建立试验区硕博联谊会,开展“硕博沙龙”、“财智沙龙”系列活动,搭建人才沟通交流平台;
    组织市内职业技术院校为园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1500多人。

      (五)注重健全发展型工作机制,着力创造追比赶超的“毕节速度”。健全完善以“双考双评双挂钩”动态跟踪考核管理机制为核心的发展型机制。去年以来,共有723名工作实绩突出的同志得到提拔重用,335名落实执行不力的干部被黄色预警、诫勉谈话等组织处理,有4名推荐票靠前拟提拔使用的副县级干部因为工作实绩增比进位不明显而暂缓提拔。配套建立“创先争优扛红旗,增比进位促跨越”推进机制,采取“一月一通报、一季一点评、半年一小结、年终一奖惩”,对前三名授流动红旗表扬加分,后三位进行约谈诫勉或组织处理。目前,已对10名县级领导干部实施了黄色预警,授予县(区)党政领导流动红旗263面。通过建立发展型实绩考核机制,真正打破了工作上“大家都差不多”、发展结果“你好我好大家好”、使用干部“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旧有平衡,让干部在工作中去比,用实绩来赛,使全市上下在平衡与不平衡的良性转换中形成比、学、赶、超的发展态势,在增比进位中提速推进新一轮改革发展。

      (六)注重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增强发展本领,着力实施能力转型的“毕节行动”。把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提升干部发展能力作为建设发展型党组织的“基石”,作为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的动力工程向纵深推进。2011年以来,全市立足服务“三化同步”,探索开展了“领导干部注重学经济政策,增强谋划经济发展的本领;
    机关干部注重学经济理论,增强服务经济发展的本领;
    乡镇干部注重学经济管理,增强领导经济发展的本领;
    执法干部注重学经济法规,增强保障经济发展的本领;
    村级干部注重学经济常识,增强推动经济发展的本领;
    企业人才注重学经济运营,增强促进经济发展的本领;
    专业人才注重学经济技术,增强支持经济发展的本领;
    农村党员注重学经济技能,增强带领经济发展的本领”的干部教育培训“八学八增”行动,大力提升干部发展能力。目前,通过实施“51551”干部大培训,市级层面共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34期,培训干部1000余人。市县乡三级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一月一专题”以及远程教育等途径和方式,共组织各级各类干部培训2.4万余人次。

      三、领导关注和新闻媒体、党建专家的反映

      (一)领导关注。在建设发展型党组织的实践中,凝聚发展型人才、推进非公党建、加强基层党建、选配发展型干部和班子等一些信息、简报得到了省委栗战书书记的关注,共7次作出了批示肯定。中央组织部原副部长、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淞同志到毕节考察工作时指出:“毕节试验区建设发展型党组织工作,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解决了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两张皮’的问题,把自身发展与推动科学发展结合起来了”。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孙永春在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暨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毕节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建设发展型党组织符合毕节发展的实际,符合基层组织建设的实际”。

      (二)新闻媒体反映。建设发展型党组织的各项工作,引起了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香港《文汇报》等省内外各大媒体的关注,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简报等不同形式对全市发展型党组织建设的相关工作宣传报道了1100余次。《中央创先争优活动简报》第1742期对毕节试验区《探索建设发展型党组织 推进创先争优常态化》作了转发。人民日报、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共刊载了3条稿子,在贵州日报有3个头版头条和3个专版进行了报道。

      (三)党建专家评议。发展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受到中央组织部、中央党校、人民日报、上海组织人事报以及其它省内外媒体的知名党建专家一致肯定。

      中组部党建所副巡视员赵湘江认为:“毕节市委提出建设发展型党组织,是对党的建设进行探索和创新,体现了毕节市委忧党爱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符合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要求,向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迈出了重要一步!”

      中央党校党建部副主任戴焰军说:“毕节建设发展型党组织,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解了一个‘扣’,使党的自身建设的发展跟党所领导的工作发展两者互动。”

      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李俊伟认为:“建设发展型党组织,围绕试验区“三大主题”践行科学发展观,折射出“中国模式”的内核(中国模式,即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组织建设来推进各个方面全面发展;
    其内核是通过加强党的建设促进科学发展)。”

      《人民日报》贵州分社社长龚金星的观点:“发展型党组织概念的提出,为试验区科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毕节在党建上有了新的实践载体,有了新的理论提升,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贵州省党史办主任徐静认为:“建设发展型党组织,它是历史演进的必然,不是我们突然在断层上出现的一个观点,相对革命党而言,执政党使命更多的是发展,这是一种历史逻辑的必然结果。”

      四、建设发展型党组织的几点启示

      (一)探索了组织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载体。建设发展型党组织着力于解决当前组织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有效应对党在新形势下面临的“四个考验”和“四个危险”,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毕节试验区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形化和具体化,是试验区围绕科学发展推动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特色和载体。

      (二)形成了党组织自身科学发展与引领科学发展的良性互动。建设发展型党组织,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紧扣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指导思想上紧贴中心工作,在党建活动上服务中心工作,在考核评价上突出中心工作,推进了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有机结合,促使各级党组织在领导和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同时,不断推进自身科学发展。

      (三)找到了组织工作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框架,集合了组织工作各项要素。建设发展型党组织的“一轴四轮一基石”框架,涵盖了干部工作、基层组织工作、人才工作、考核工作、干部教育培训等组织工作要素,把发展型党组织建设横向贯穿到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有效整合了各种组织资源,充分发挥组织工作的整体效应,使组织工作各要素之间衔接更加紧密,探索新时期组织工作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框架,凝聚了抓党建促跨越的内生动力。

      (四)实现了党的执政规律与毕节试验区发展要求的有机结合。建设发展型党组织致力于适应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在推动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找准自身建设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探索政党建设的科学路径,对下解决问题、对上回答问题,实现推动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两者一体互动。具有走出毕节、走出贵州、走向全国的普遍价值和意义

    浙江温岭:积极探索“城郊型”街道党员代表会议制度

    一、背景与起因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乡镇改为街道的数量越来越多。名称虽然改了,但因为街道大多地处城乡接合部,属于“城郊型”,辖区人口绝大部分仍是农民,事实上,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所履行的工作职责和所负担的功能,与乡镇相差无几。而街道作为县(市)派出机构,不像乡镇一样有党代会、人代会,每年的重大事项难以向党员代表报告,民主决策的渠道不畅,往往造成街道“拍脑袋办事,群众却不讨好”的尴尬局面。为充分发挥街道党员代表参与议事、决策、监督的作用,从2006年开始,温岭市借鉴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代会常任制的做法,在5个街道全面试行党员代表会议制度。目前,温岭市街道党员代表会议制度日趋成熟完善,党员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保障。省委组织部认为,该制度弥补了我国街道没有党代会和人代会这一制度设计上的缺陷,是党员代表大会制度的进一步拓展、丰富和完善。

    二、做法与经过

    自2006年开始,温岭市对“城郊型”街道党员代表会议制度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其主要做法是:

    1、推行街道党员代表常任制度。在代表的产生方式上,规定代表名额原则上以40名为基数,每50名党员增加1名代表计算,由街道党工委将名额分配到所属党支部选举产生街道党员代表。在代表职责上,明确街道党员代表履行听取和审议街道党工委、纪工委的工作报告,参与重大问题的讨论和决策;
    选举出席上级党的代表大会代表;
    收集所在选举单位党员的意见要求;
    对街道党工委委员、纪工委领导班子进行民主测评等七项职责。在日常管理上,试行街道党员代表辞职制,当党员代表因职务变动、工作调动等原因发生变动时,按原产生方式相应调整。

    2、建立街道党员代表年会制度。街道党员代表会议原则上每年召开一次,一般安排在每年年初。党员代表会议年会一般由街道党工委召集并主持,必须有二分之一以上应到会代表参加方能举行。年会决定重要事项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实行一人一票的表决制度,采取无记名投票或举手表决的方式进行,以超过应到代表的半数赞成为通过。年会的主要任务一般为选举出席上级党的代表大会的代表、听取和讨论街道党工委、纪工委的年度工作报告、对街道党工委、纪工委班子进行民主测评等。为丰富年会内容,强化年会功能,一些街道还对年会的职能进行了积极探索。如城北街道在召开2010年党员代表会议时,还嫁接了人代会的议程,邀请村居主任到席,听取办事处的全年重点工作说明,弥补了街道没有“人代会”的不足。

    3、实行街道党员代表民主恳谈制度。将党内民主恳谈列入街道党员代表会议日程,发挥街道党员代表参与议事、决策、监督等方面的作用,畅通党内意见诉求渠道,保障党员代表权利充分行使。如城北街道党工委在党员代表会议期间,组织55名党员代表以自愿报名的形式,围绕街道党工委和纪工委工作报告,分“和谐村居建设”、“建设清洁家园、提升城市品位”、“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三个议题广泛征求党员代表的意见建议,供决策参考。截止目前,5个街道累计召开各类党员代表民主恳谈会21次,督促落实党员代表提案207件,收集各类意见建议187个。

    4、完善街道党员代表活动制度。党员代表活动采取按代表组和个人的形式,通过代表调研、党员代表结对联系、党员代表组活动,经常性发挥党员代表的作用,实现代表活动的经常化、规范化。2006年开始,该市先后在太平、城东、城北3个街道设立“党代表工作室”,统一安排街道党员代表轮流到工作室接待来访群众,这不仅让街道党员代表有了长期固定的服务场所,还对街道党员代表的履职、服务、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规范,使街道党员代表普遍感到有事想、有活干、受重视,代表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和履职意识大大提高。目前,5个街道“党代表工作室”累计接受群众咨询133 件,听取意见建议94条,劝阻上访16起,答复党员群众问题135个。

    三、成效与反响

    通过近五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该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有效弥补了街道没有党代会和人代会这一制度设计上的缺陷。作为近年来城市化大力推进过程中的产物,温岭市现有的5个街道都是典型的“城郊型”街道,其辖区人口绝大部分仍是农民,事实上,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所履行的工作职责和所承担的功能与乡镇相差无几。而街道作为县(市)派出机构,没有党代会、人代会,每年的重大事项难以向党员代表报告,民主决策的渠道不够通畅。街道党员代表会议常任制度的实行为街道党员代表直接参与、监督街道重大事务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充分保障了党员的主体地位。实行街道党员代表会议常任制后,党员代表在任期内也能像乡镇党代表一样,听街道工作汇报,发表自己的看法,扩大了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让代表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主人”。党员代表莫海波在主动报名参加“和谐村居建设”民主恳谈会后,一边忙村里的大小事务,一边积极履行好党员代表的职责,不仅进村入户听取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还撰写了《对“和谐村居”建设的几点意见》一文,赢得了众多代表的称赞。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得到强化是街道党员代表共同的体会。三是提高了党工委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和合理性。推行街道党员代表会议常任制度,明确街道的重大事项必须向党员代表通报、说明,形成决议,特别是引入党员代表民主恳谈制度,许多来自各行各业的街道党员代表、党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议题,他们提出的问题及研究的解决办法,对完善决策起到了很重要的参谋作用。城北街道党工委书记朱明连说,“党员代表们议大事特别认真,提意见也不留情面,这样的场面既让人感动,有时也让人挂不住脸。”四是进一步丰富了监督的途径和形式,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长期以来,对地方党委班子及其成员进行监督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街道的领导班子不经过选举,直接由县(市)任命的特点相比于其它乡镇领导干部,其监督的形式更少。在推行街道党员代表会议常任制度条件下,通过街道党工委、纪工委和办事处向代表通报工作、两委班子民主测评等制度,让代表能够介入从决策到执行的权力运行的全过程中,即时对街道党工委和领导干部的行为进行监督,进一步丰富了监督的途径和形式。同时,还可以促使街道领导干部转变工作作风,“眼睛向下”,倾听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的呼声,及时解决基层碰到的突出问题,化解矛盾,提高办事效率。横塘村党支部书记吴正康说,“理由千条万条,莫过于群众利益至上。有了党员代表的全程议事、监督,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的工作作风明显变好了,决策民主了,做了许多让群众得实惠的好事。如农房改造、社会治安、环境整治等工作,大多搞得有声有色,群众比较满意。”

    四、探讨与评论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相继提出“扩大在市县进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试点”、“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图的党内民主制度”。

    我们台州市在探索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目前已经在市、县和乡镇全面推行了党代会常任制,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党代会常任制制度体系,也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快速推进,在我国的二、三线城市,乡镇改为街道的数量越来越多。据统计,目前,台州市街道已增至41个,其中温岭市共有5个。在街道职能的过渡时期,辖区内的村还没有过渡到居,辖区人口绝大部分仍是农民,这些“城郊型”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所履行的工作职责和所负担的功能,也与乡镇相差无几。但在制度设计上,街道是派出机关,不像乡镇一样有党代会、人代会,每年的重大事项难以向党员代表报告,民主决策的渠道不畅,往往造成街道“拍脑袋办事,群众却不讨好”的尴尬局面。如何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与制度创新,建立健全街道党员代表会议制度,保障和发展基层党内民主,是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项重大而又全新的课题。

    因此,我们在借鉴党代会常任制度和党员代表会议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城郊型”街道的职能特点,设计了“街道党员代表会议常任制度”。它既是对党代会常任制理论的发展,又是对党内民主政治建设理论的探索,是一种崭新的制度创新。它不仅为街道党员代表直接参与、监督街道重大事务提供了制度保障,更弥补了我国街道没有党代会和人代会这一制度设计上的缺陷,进一步拓展、丰富和完善了党员代表会议制度。

    中远船务:破解农民工党建难题的重要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民工源源不断地加入工人阶级队伍,成为新型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产业工人划时代的整体性更新,加强农民工的党建工作,建立适应这一群体的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已成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崭新课题。中远船务农民工党建模式, 为破解农民工党建难题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一、背景与起因:为企发展、为民服务、为党分忧

      “十一五”末,我国农民工达2.42亿人。伴随着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变革、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局限和现代化的专业知识的缺乏,当代农民工成为被边缘化的弱势群体,在工作、生活、待遇以及子女教育等各方面权益保障缺失,直接导致新形势下的群众不满情绪、局部城乡混乱甚至党的执政基础等一系列严重社会问题。农民工问题的破解,成为党和国家长期以来关注的热点,农民工党建成为新时期迫切需要加强研究探索的重点课题,成为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的重要命题。

      以大型船舶和海洋工程建造、改装及修理为主业的中远船务,是中远集团旗下的核心子公司,拥有农民工员工近5万人,占总数的76%,承担着企业90%以上的生产任务,与中远船务血脉相连,荣辱共担,是中远船务名副其实的主力军。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从来都是统一的。为全面加强农民工党建工作,中远船务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阶级基础为使命,以打造“百年中远”为目标,在认真学习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流动党员管理有关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在全党率先提出了“以‘属企化’深化‘属地化’,构建四方组织协调联动网络化农民工党建新格局”的理论(简称“属企化”理论)得到了全国党建研究会、中组部党建研究所、中央党校等多位全国著名党建专家的充分肯定。

      二、做法与经过:以“属企化”理论求解农民工党建难题

      (一)“属企化”理论的依据、原则和内涵

      “属企化”理论探索的基本依据是党内法规。坚持 6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党章》和党规既定原则;
    二是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原则;
    三是坚持协调联动,共享共建原则;
    四是坚持以“属企化”深化“属地化”原则;
    五是坚持现代企业制度相融原则;
    六是坚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原则。内涵体现在四个方面。

      “属企化”的新概念。“属企化”不改变企业党组织隶属地方党组织的关系,而是根据企业相对封闭独立的生产环境,把农民工党建与发包方企业党建紧密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农民工党建管理难的问题,是“属地化”的深化、强化和优化。

      “四方组织”的新含义。一是流出地党组织。指农民工党员原党组织关系所在地的地方党组织。负责党员组织关系的转出或《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发放和查验,党员证明信的出具等工作,了解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就业和生活等情况,及时向外出流动党员通报党组织的重要情况,通知外出流动党员按规定参加党内选举等重要活动,了解预备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与流入地党组织协商,按规定做好预备党员转正工作。二是流入地党组织。指农民工党员离开原组织关系所在地后,其新的事实劳动关系所在地的地方党组织。流入地党组织按“属地化”管理原则在管理好发包方企业党组织的同时,将分承包方企业的党建工作纳入该组织管理,将“属企化”作为流动党员“属地化”管理方式的具体体现。三是流入地发包方企业党组织。与分承包方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党委(总支、支部)。在党组织“双重”管理的原则下,按照最有利于生产、有利于发挥分承包方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探索党建新机制的原则,具体承担“属企化”管理的全面党建工作。四是流入地分承包方企业党组织。承担企业发包工程和项目的分承包方企业党组织。要按照“属企化”要求,在发包方企业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努力做好农民工党组织的建设和农民工党员的管理工作。

      “协调联动”的新机制。“四方组织”围绕“农民工党员、党组织的管理、教育和发展”这一中心工作建立协调联动关系,从而为“网络化农民工党建新格局”提供协调联动所需要的制度保障。

      “网络化格局”的新局面。“网络化”的概念准确地体现了农民工党建涉及多方组织、流动变化、纵横交错的特点。新格局,是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的组织体系结构。

      (二)“属企化”理论的科学方法和实践

      “属企化”理论的科学方法。一是《新兴产业工人党建“四方组织”协调联动管理办法(试行)》重在阐释“四方组织”如何协调联动,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明确了涉及农民工党建各方组织之间的关系,突出了责任主体,旨在解决“谁来抓,怎样协调联动抓农民工党建工作”的问题。二是《中远船务分承包方(施工队)党组织管理办法(试行)》是如何加强农民工党组织建设的具体管理办法,旨在解决流入地企业如何建立农民工党组织、加强组织管理的问题,解决“组织建设难、农民工党员找组织难”的问题。三是《中远船务分承包方(施工队)党员管理办法(试行)》是如何加强农民工党员管理的具体办法。重点突出农民工党员培养、发展、管理工作,旨在解决“农民工党员培养发展难、组织管理难”的问题。(为了体现尊重,中远船务把农民工的身份定义为“新兴产业工人”,对内统称“分承包方员工”)

      “属企化”理论的具体实践。中远船务党委积极履行央企的政治责任和社会使命,认真落实中远集团魏家福董事长、党组书记“进了中远门,就是中远人”和马泽华总经理“加强农民工管理工作”的指示精神,将农民工党建列为重点工作,以创先争优活动为主线,以外包管理科学化为途径,以党建凝聚力工程为动力,注重以人为本,注重统筹兼顾,注重协调联动,注重长效机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实效和阶段性成果。目前,中远船务394家分承包方(施工队)中首批亮明身份和发展的党员319人,建立了4个分承包方联合党部支、26个分承包方(施工队)支部,建立了101个分承包方工会,40个农民工团组织。54名优秀农民工入党,有111人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有152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一是生活上关心。大规模启动“农民工民生工程”,到目前已建成21栋农民工公寓楼,并投资建立了各种文体活动场所;
    二是工作上关怀。中远船务外包管理科学化系列政策实施后,农民工收入逐步提高;
    三是文化上感召。组织农民工观世博、看亚运、开展红色旅游等,举办农民工广泛参与的庆祝中远成立50周年“红歌传唱·激情传递·使命传承”青年歌手大赛,举办以农民工为主题的“在中远旗帜下,在和煦春风里”文艺晚会等;
    四是政治上依靠。企业党委书记亲自兼任农民工党总支书记等举措,大力培养发展农民工党员,让曾经“边缘化”的农民工圆了多年的入党梦想。2010和2011年“七一”连续两次在南湖红船和“一大”会址为农民工举行隆重的入党仪式。目前,有38名农民工开始担任党支部书记、委员职务。

      三、成效与反响:转化党的政治优势为企业科学发展的优势

      一是促进了企业的中心工作。“提速提效”是由船舶修理改装向造船和海工制造转型的中远船务面临的首要问题。农民工党建工作从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促进了农民工队伍的稳定,调动了农民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010年中远船务造船提速提效成果显著,完成了38艘船的建造任务;
    各海工项目安全优质地完成了工程节点计划;
    在世界先进的海洋工程平台制造和急、难、险、重的各项任务中,农民工党员创先争优、率先垂范,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保持了企业的稳定和谐。通过加强农民工党建工作,既促进了中远船务外包管理工作,同时也提高了分承包方企业的管理水平,更好地保障了农民工的权益。2007年,中远船务荣获CCTV2006年度雇主调查“农民工员工满意雇主”大奖。2010年末,中远船务系统没有出现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没有出现农民工上访等问题,企业更加稳定和谐。尤为突出的是:往年受“回流难”困扰的中远船务,在今年春节后全国性“用工荒”进一步加剧的形势下,但中远船务的农民工却迅速回流,劳动力需求计划完成率超95%。

      三是推动了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农民工党建工作悄然改变着农民工的思想、行为和工作生活,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各项活动中来,并展现了非凡的才艺和智慧。全国“金锚奖”获得者、大连中远船务门座起重机司机、农民工党员杨传承,为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见义勇为与歹徒搏斗,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为农民工党建增光添彩;
    分承包方企业负责人对农民工党建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主动加强党组织建设,凝聚力和感召力进一步增强,调动了农民工创先争优的积极性。

      四是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外包管理工作一直是国内船舶修造企业的难点,也是企业管理的“短板”。一方面,中远船务从思想上和组织上加强了对农民工的管理,加大了对农民工的服务和关怀力度,为农民工提供了成长成才的机会,农民工在工作生活和思想精神方面找到了“归属”;
    另一方面,农民工与企业共成长的愿望更加强烈,在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的同时,自己也“转型升级”为优秀的新兴产业工人和管理者。农民工党建工作激发了农民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开创了企业与农民工的良性互动、和谐共赢的局面,从整体上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探讨与评论:“十个深”谱写农民工党建实践新篇章

      抓农民工党建是一个“先行后知,知难行易,知行合一”的探索实践过程。今年年初,中远船务党委与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联合成立了“农民工党建研究课题组”,对中远船务在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中有效推进党建工作的典型案例进行多维度的研究分析,并进一步确定了“十个深”的工作方针。一是深掏口袋。结合外包管理科学化“两个等级管理办法”的推进和“三下三上”目标,建立激励制度,鼓励农民工流动党员主动亮出身份;
    二是深建组织。贯彻落实农民工党建的“三个管理办法”,规范支部管理,彻底解决“有党员无组织”和“有组织无人管”的问题;
    三是深入服务。完善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联动共管体制,进一步拓展服务手段;
    四是深抓发展。深化“双培”机制,把农民工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农民工党员培养成骨干,增强党建活力;
    五是深筑阵地。完善已有的14个计800多平米的党员活动中心阵地建设和优化工作,把党员活动中心建成支部活动、党员交流、开展学习的重要阵地;
    六是深训骨干。继续深化完善新兴产业工人党员骨干培训工作,切实在思想理论、党性修养、综合素养等方面取得实效;
    七是深研理论。紧密结合最新政策导向和企业实际,加深“属企化”理论研究,在指导性、针对性、实用性上继续深化;
    八是深探方法。根据四方组织的功能特点,重点推进“三个管理办法”的贯彻实施;
    九是深感责任。要以国有企业和基层党建主体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党为国为社会分忧;
    十是深心实践。要在生动鲜活的具体实践中不断深化细化优化农民工党建工作,推动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实施“五位一体”民主治村模式

      克什克腾旗位于内蒙古赤峰市西北部,总面积20673平方公里,辖13个苏木乡镇,总人口25.6万人。全旗共有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124个,农牧民党员6033人。近年来,克旗针对部分嘎查村“两委”职责不清、合力不强,嘎查村级事务管理不规范、决策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全面推行以一套办法、二制考核、三务公开、四会议事、五步监督为主要内容的“五位一体”民主治村模式,巩固了党在农村牧区的执政基础,促进了全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背景与起因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嘎查村级组织建设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党中央明确提出,“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要适应农村牧区发展形势,巩固党在农村牧区的执政基础,提高党在农村牧区的执政能力,就必须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克旗积极推行以党支部为核心的“五位一体”民主治村模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党的需要。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高度重视农村牧区工作,连续八年下发了中央1号文件,特别是在农村牧区民主政治建设、构建村民自治架构、基层民主推进上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嘎查村一级在基层政权的地位、基层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出来。一些嘎查村级班子由于制度缺失,管理混乱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群众意见大,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基层的和谐稳定存在严重隐患,上级党委对此非常关注。全面推行嘎查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维护基层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巩固党的执政之基的迫切需要。

      (二)县乡的需要。中国自古就有“皇权”不下县的传统,总结朝代兴替之规律,其中一条就是失去了对广大农村牧区的有效管理。当今的农村牧区由于税费改革、村官直选、转移支付,割断了传统的县乡对嘎查村的直接控制,村民自治给了嘎查村级组织更大的自由裁量权,个别嘎查村把村民自治演化为村委会自治或村主任自治;
    有些嘎查村成为针扎不进去、水泼不进去的“独立王国”;
    甚至有些嘎查村被宗族黑恶势力把持,这些不是村民自治制度的问题,而是配套制度以及制度跟进上的问题。县乡如何找到有效监督管理嘎查村级组织的抓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所在。嘎查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正是适应了这种需要,使嘎查村级政权运行有了明确方向和严格程序,使嘎查村干部的行为有了规范性的要求,并置于群众和各级组织监督之下,这也就找到了实现嘎查村有效治理的途径。

      (三)嘎查村的需要。健全制度、公开程序、阳光操作,使村官有了“行动指南”。一大批怀着对农牧民深厚感情、几十年如一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默默无闻的村官由于缺少规范的制度,付出很多,得到的认可却很少,有的甚至被误解为“不图利、不起早”,这些村干部也想通过一种制度规范,给群众一个明白,还自己一个清白,轻装上阵,理直气壮地、大胆地开展工作。营造风清气正、心情舒畅、上下一心的发展环境,也是嘎查村级组织和有为村官的迫切要求。

      (四)群众的需要。近年来,电视、广播、互联网等信息传播媒体不断深入农村牧区生活的各个层面,嘎查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使农牧民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农牧民对嘎查村务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关乎到自己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上,其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和行为尤为突出。农牧民民主管理意识的觉醒,参与管理愿望的强烈,使得过去那种少数人说了算,甚至采用愚民政策的方式,已经行不通了。全面推行嘎查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工作,被充分尊重并行使好自己的民主权力,是群众的迫切愿望和需求。

      二、做法与经过

      克旗采取“试点先行、逐步拓展”的工作思路,2008年在经棚镇13个村开展了“五位一体”民主治村模式试点工作,较好地促进了村级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2009年年初,在全旗124个嘎查村全面推行。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全旗嘎查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套办法。旗委本着务实、管用、有效的原则,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克什克腾旗嘎查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共十章、47条,为规范嘎查村级组织行为、实现民主治村提供依据。一是规范嘎查村级组织管理。明确界定了嘎查村“两委”班子的关系和各自职责权限,嘎查村党组织处于领导核心地位,领导、支持和保障嘎查村委会依照宪法和法律开展村民自治活动,做到统揽但不包办;
    嘎查村委会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主动地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做到自治但不单干。同时,规范了党员大会、嘎查村民代表会议、团代会、妇代会等工作程序和行为,保证嘎查村级组织在党组织领导下按照规定和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二是规范嘎查村干部管理。对嘎查村干部的任职条件、职数、培训、工资来源、考核、诫勉、调整与罢免进行了规范。三是规范党员管理。对嘎查村党员发展、党员活动、党组织关系等事项进行了规范,实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注重对党员的日常管理和动态管理。四是规范农牧民管理。对嘎查村规民约的制定依据、涉及内容、遵循原则进行了规范,引导群众顾全大局、严格依法办事,实现嘎查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为增强嘎查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的知晓度和实用性,组织苏木乡镇逐户发放了《嘎查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工作手册》,逐村制定了规范化管理流程图版,将低保申请、土地承包流转等24项与群众密切相关的事项细化上墙,为干部群众依法办事提供了依据。

      二制考核。通过对“两委”班子及成员实行捆绑式考核,使其形成利益共同体。一是嘎查村“两委”班子年度创业承诺制考核。采取苏木乡镇党委考核与述职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嘎查村“两委”班子及其成员进行综合考评,按嘎查村干部考核得分的百分比兑现嘎查村干部工资。同时,将嘎查村干部年度综合考评得分的平均值定为嘎查村班子的年末综合考评分值,作为奖优罚劣的依据。二是嘎查村“两委”班子成员任期目标责任制考核。采取任职前向广大群众公开竞诺,年末和届末向广大群众公开述职的方式,对嘎查村“两委”班子成员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考核。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对连续3年考核被评为“优秀”的嘎查村干部在给予一定物质奖励的同时,作为推选苏木乡镇事业干部的后备人选;
    对连续2年考核被评为“基本称职”或当年考核被评为“不称职”的嘎查村干部,进行诫勉谈话;
    对连续2年被评为“不称职”的嘎查村干部,其职务自行终止。

      三务公开。对党务、村务和财务实行全程公开,提高嘎查村级组织各项工作的透明度。一是规范公开形式。除利用公示栏、广播、会议等形式进行公开外,积极探索通过邀请群众代表列席嘎查村“两委”会议、嘎查村民代表民主听证、质询等方式,拓宽公开渠道。二是规范公开内容。对嘎查村“两委”任期目标及完成情况、重大决策事项、嘎查村“两委”民主评议情况、支农惠农政策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重点问题及办理情况都必须进行公开。三是规范公开时限。根据公开的内容分为长期、定期和随时三种形式进行公开。对于长期性的内容,采取以纸质形式或制度上墙等方式进行长期公开;
    对于阶段性的工作,利用公开栏进行定期公开;
    对于临时性、动态性和常规性的工作进行及时公开。

      四会议事。在嘎查村务管理上,采取“四会议事”的形式,确保决策科学民主。一是嘎查村党支部会议提议,对嘎查村民、嘎查村级组织的提案,由嘎查村党支部委员会提出初步实施意见和方案。二是嘎查村“两委”联席会议商议,对嘎查村党支部的提议进行商议论证。三是党员大会审议,把嘎查村“两委”商议的意见交党员大会审议表决。四是嘎查村民会议或嘎查村民代表会议决议,把审议意见交嘎查村民会议或嘎查村民代表会议讨论表决,决定后由嘎查村民委员会组织实施,如适合“契约化”管理,则由契约双方当事人按约定组织实施。

      五步监督。充分发挥苏木乡镇党委和嘎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通过“五步监督”扎实推进嘎查村民主化进程。第一步,事前过程监督。嘎查村务监督委员会列席“两委”联席会议和党员大会,对商议和审议事项的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第二步,审核监督。对党员大会审议通过的事项,嘎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形成报告,报苏木乡镇党委政府论证审批。第三步,决策监督。嘎查村务监督委员会对嘎查村民大会或嘎查村民代表大会表决的事项进行全程监督。第四步,备案监督。嘎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对嘎查村民大会或嘎查村民代表大会决议事项,经嘎查村务监督委员会审签后,报苏木乡镇党委政府备案。第五步,结果监督。在嘎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下,嘎查村委会或契约双方当事人严格按照决议的要求组织实施。实施结束后,由嘎查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签字盖章,向苏木乡镇党委政府报告,并向嘎查村民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三、成效与反响

      通过推行“五位一体”民主治村模式,初步实现了“五个转变”。

      治理由人到法。过去人们总认为,选好一个人,就能管好一方民,带富一个村。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牧区利益分配格局不断调整和基层组织职能的转变,原来“谁是主官谁说了算”已不适应新形势下民主治村的要求,如果没有一套好的制度约束,“好人”可能也会办“坏事”;
    有了好的制度约束,想做“坏事”的人也只能做“好事”。过去由于嘎查村管理制度不科学、不完善,导致嘎查村务管理不民主、工作不透明、监督不到位,嘎查村干部工作随意性大,有的甚至为了一己之利不惜损害集体和群众的利益,造成群众意见大、矛盾纠纷多、上访不断,直接影响了农村牧区的发展和稳定。“一套办法”填补了这一空白,凡事都要按程序通过会议解决,真正做到了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权,变“主观随意”为“规范管理”,实现了治理由人到法的转变。红山子乡大浩来图村,过去因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缺少规范的制度约束,总认为“我是负责人,凡事我说的算”,致使权大于法,群众意见纷纷,各项工作难以开展,班子软弱涣散,被列入全旗的后进村行列。实施“一套办法”后,“两委”班子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依法办事、按章理事,通过推行村干部领办村级事务的“公开竞诺”服务模式,改变了村干部独断专行的作风,重新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当年实现了后进转化目标。旗委在第七届嘎查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严格落实“一套办法”,先定制度后换届,通过制定《嘎查村“两委”换届规范化管理办法》,使全旗124个嘎查村(居)“两委”顺利地完成换届工作。同时,出现了“两少三高”的效果,即贿选现象少,上届查处2起贿选案件,本次换届没有接到贿选举报案件;
    信访事件少,上届信访事件17件,本届信访事件8件,比上届下降52.9%;
    一次性成功率高,上届一次性成功率97.8%,本届一次性成功率达99.3%;
    嘎查村干部连任率高,上届连任率70.7%,本届连任率达76.3%;
    新选任的嘎查村干部文化程度高,上届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87.3%,本届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达95%。

      权力由争到合。以往对嘎查村干部管理松散,奖惩机制不够科学,村干部干好干坏一个样,工作积极性不高。“二制考核”对“两委”班子及其成员实行捆绑式考核,村干部考核分值决定“两委”班子考核结果,形成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链条,进一步提高了嘎查村“两委”班子及其成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协作意识,变“争权夺利”为“合作共事”,实现了权力由争到合的转变。经棚镇常善村过去村干部工资一直实行“大锅饭”,好坏一个样,村干部各干各的,互不相关,书记、主任遇到有利的事都争着做,遇到难办的事就推诿扯皮,导致“两委”班子长期处于瘫痪状态。执行“二制考核”后,通过对“两委”班子及其成员实行捆绑式考核,干部心往一处想,班子拧成一股绳,2010年各项工作都走在全镇的前头,步入了先进村的行列。

      工作由暗到明。过去个别嘎查村级事务不公开、不透明,少数人说的算,多数人不了解,群众疑虑重重。实施“三务公开”后,通过对嘎查村党务、村务和财务等重大事项全面公开,变“暗箱操作”为“阳光作业”,实现了工作由暗到明的转变。达来诺日镇哈达英格嘎查,过去虽然每年都为群众落实大量的项目和资金,解决了群众很多生产生活上的困难,但由于村务不公开,致使群众误解很深。实施“三务公开”后,该嘎查每月召开“三务公开”质询听证会,解答群众的疑问,接受群众的质询,有效地消除了群众的疑虑,使质询听证会成为干群“交心会”,极大地提高了“两委”班子的公信度。芝瑞镇兴华村对财务支出做到“四签一章一公开”,即村所有支出票据先由经手人注明用途签字后交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核签,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审签后加盖监督委员会专用章,并向全体村民进行公开,使财务公开成为村民信任的“阳光工程”,消除了村民的误解、减少了基层矛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决策由官到民。以往嘎查村级事务都由“两委”班子负责人做主决定,群众想参与没渠道、想管理没资格、想表达没机会、想监督没权力。“四会议事”规范了议事规则和议事程序,化解了群众参政议政积极性的高涨与参与渠道不畅之间的矛盾,变“为民做主”为“由民做主”,实现了决策由官到民的转变。宇宙地镇三地村,过去村务管理由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说了算,很多会议流于形式,导致村委会主任将11万元村集体土地补偿款挪作他用,不仅损害了集体和村民的利益,也严重影响了基层组织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通过实行“四会议事”,实现了还权于民,融洽了干群关系,改变了村“两委”的形象,提高了村“两委”的威信。同兴镇天合村原“两委”班子在村级事务决策上,很多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都不征求村民的意愿,导致群众在政治上不信任,工作上不支持,干群关系十分紧张,最终村书记、主任双双落选。新当选的“两委”班子严格执行“四会议事”民主决策程序,在农业综合开发、林权改革、活动场所改扩建、危房改造等村级重大事项上,真正做到群众的事情群众议、群众管,所有程序严谨规范,所有事项公开透明,村干部深得群众的尊重和支持,提高了村“两委”班子的公信度。

      监督由后到前。以前因为一些嘎查村级组织监督不到位,有的嘎查村级事务监督滞后或缺乏监督,导致有的嘎查村出了事再监督、再处理、再弥补,违法违纪事件时有发生,既损害了集体和群众的利益,也影响了嘎查村级各项事业的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克旗要求所有嘎查村都成立监督委员会,嘎查村所有重大事项从选题到决策、再到组织实施,都充分尊重了民意,变“事后监督”为“全程监督”,实现了监督由后到前的转变。巴彦查干嘎查以前由于村务监督监管不力,村级事务成为一笔“糊涂账”,群众对嘎查干部误解很深,导致矛盾纠纷频发,上访事件不断。苏木党委适时成立了嘎查村务监督委员会,通过“五步监督”,实现了监督程序规范,监督事项公开,监督结果透明,消除了干群之间的隔阂,提升了“两委”班子的凝聚力。

      四、探讨与评论

      “五位一体”民主治村模式的五个方面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按照理清关系、强化考核、推行公开、规范程序、加强监督等五个环节有序推进,既互为补充,又互相促进。

      “一套办法”是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基础。实现民主治村,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作为“五位一体”民主治村模式的核心内容,“一套办法”融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于一体,突出嘎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依据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形成了嘎查村级组织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责任体系,增强了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意识。

      “二制考核”是实现规范化管理的手段。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是引导、鞭策、激励嘎查村干部发挥作用的有效方式。通过实施“二制考核”,给嘎查村干部加压力、添动力,增强了嘎查村“两委”班子的合力,从根本上解决了嘎查村干部“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激发了嘎查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务公开”是实现规范化管理的根本。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只有让嘎查村级事务在阳光下运行,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通过采取“三务公开”,对嘎查村级事务真公开、全公开、常公开,有力地保障了嘎查村民对嘎查村“三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四会议事”是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关键。规范严谨的议事决策程序,是保障群众积极参与嘎查村级事务、实现民主治村的重要途径。“四会议事”环环相扣,形成了“要办什么群众提、想办什么‘两委’议、能办什么党员审、怎么去办群众定、办的怎样群众评”的科学民主议事程序,搭建了群众参与嘎查村级事务管理的平台,保障了基层决策的民主化。

      “五步监督”是实现规范化管理的保障。只有严格监督,才能确保嘎查村级事务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五步监督”的实施,充分发挥了嘎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强化了对嘎查村级公共权力的监督制约,实现了嘎查村级事务管理与监督分离,形成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互相制约又互相协调的嘎查村级权力运行机制,为实现嘎查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提供了保障。

      五、重要资料附录

      “五位一体”民主治村模式,先后被人民网、中央7套、内蒙古日报社、赤峰日报社等多家新闻媒体予以报道,并在中央党校《党建导刊》、《现代领导》、《内蒙古党建通报》、《基层党建工作成果汇编》、《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与实践》、《新编基层党务实用全书》上刊发。这一模式,引起了自治区党委和市委领导的高度关注,多次开展了专题调研,并在2011年末获得赤峰市组织工作优秀成果奖。

    江苏南通:创建“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启动党建信息化新征程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四中全会上指出,要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江苏省南通市准确把握精神实质,将党的建设与社会管理两大创新工程叠加推进,创建了全国首家“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为全市村、社区搭建了1834个“网上公共服务中心”,全力提升基层党建信息化水平。南通市委组织部因“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建设成效显著,被评为2010年度中国农业信息服务先进单位。新华社、中组部内刊、《新华日报》等多家报刊媒体和百余家国内外网站对南通市“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进行了宣传报道。

      一、背景与起因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加强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基层党组织是社会管理的具体领导者、组织者和承担者,责任重大、责无旁贷。探索建立“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社会管理,对于进一步巩固加强基层党组织的网络阵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创建“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是提升现代化建设水平的有力保障。中央在“十二五”规划中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目前,我国农村仍然存在农业发展不平衡、涉农信息不畅通、村务管理相对薄弱等问题,成为提升现代化建设水平的制约因素。南通市以“三服务、两满意”为目标创建“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通过数字化平台将“三农”信息发布、村级民主管理、村民参政议事等功能统筹整合,为村级党组织提供网上招商引资的载体,给农村种养殖大户、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电子商务营销平台,使党建网络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为农民群众了解熟悉网络营销提供示范借鉴,帮助其不断增强创业致富能力,自觉投身到南通“一中心三城市”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来。

      (二)创建“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是推进组织工作科学化的重要手段。2011年12月,李源潮部长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强调,要深刻认识和把握组织工作内在规律,努力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组织工作科学化需要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党组织建设、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提高群众工作水平,打好网络主动仗。南通市在全面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基础上,通过“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为每个村、社区建立“网上公共服务中心”,实现网络中心与实体中心功能对接。通过这项举措,能够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影响力和满意度,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

      (三)创建“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务实举措。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具体要求。网站、论坛、博客、微博等新媒体力量的发展,对在信息化条件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可以说,困难与发展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南通市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市、重点典型培育城市,有必要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为全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可学、可干、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市委组织部牵头创建“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能够发挥组织部门选干部、配班子、抓基层、打基础的优势,调动各方资源统筹共建,强化理解力、执行力和保障力,保证平台建设真正提高效率、发挥作用、取得实效。

      二、做法与经过

      南通市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和社区互联网、广电网双网全覆盖的基础上,以市为单位建立“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网站,为县、镇、村三级建立网页站点,打通市、县、镇、村纵向之间和村与村、社区与社区、村与社区横向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建立起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一)科学设置功能。市委组织部构建了贯通“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的网络框架,开设了四十多个基本栏目,体现了四大特色功能。一是“网上公共服务中心”。整合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远程便民服务,向基层干部群众“一网式”提供。二是“农村产业在线联盟”。设置招商引资、供求信息、乡村特产等栏目,集中信息资源,畅通购销渠道。三是“村务电子管理系统”。开辟民情日志、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栏目,引导群众参与基层民主管理。四是“致富信息高速公路”。建立涉农教育网络资源库,开辟走进百家名村、兴村三十六策、咨询答疑等栏目,方便农民共享致富信息。

      (二)凝聚各方力量。市委组织部牵头负责工程建设,与劳动、农业、科技等二十多个单位协商合作,建立“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共建共享工作机制。市委组织部明确村级党组织书记为“网上发言人”、大学生村官为工程具体责任人。各县(市)区委组织部从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中择优聘请志愿者为技术指导员,整合中小学校计算机老师作为日常技术巡视员,全面指导工程技术问题,为工程建设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三)加强市县联动。全市多次召开“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建设推进会,强调统一思想,明确工作要求和建设步骤,强力组织推进;
    下发《南通市“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确定了市级平台、网络服务器由市委组织部统一设置管理,县、镇、村三级网页站点由县(市)区委组织部具体负责建设的工作分工。经过半年时间,全市共建成1834个“网上公共服务中心”,实现了村、社区全覆盖。

      (四)突出指导培训。市委组织部组织力量定期深入基层一线了解情况,把握节奏,掌握质量,解决存在问题。全市共举办近三十场“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建设培训班,统一印发了《管理员操作说明》,对大学生村官开展了专题辅导,使各管理员明确相关操作步骤和要求。在资料搜集、材料审核、文字录入等过程中,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工作人员坚持巡回辅导,及时答疑解惑,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快、质量高。

      三、成效与反响

      南通市在建成“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后,将完善平台功能与开展网络党建活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在宣传教育、强村富民、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

      (一)打造“宣传教育平台”,全面增强教育培训实际效果。突出“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党建品牌特色,强化基层党员干部的主体地位,有效扩大了党建网络受众群体,提高了宣传教育效果。

      1.创设特色培训新载体。在“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开办“江海田园大讲坛”空中课堂,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通过党建网络集中轮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邀请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代表走进演播室宣讲工作经验,摄制《基层党建工作法18讲》课件在网上展播,教育引导全市基层党组织书记发挥“领头雁”作用,深化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平台开设“特色专题”品牌栏目,展播《创先争优成果展》、《大学生村官艺术团汇演》、《百部红色经典电影》等专题课件,为党员干部提供丰富多样的选学课程菜单。

      2.创建教学管理新模式。针对基层党组织集中教育,建立教育培训“双百点监测”体系。从“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随机抽取100个村和社区,通过网页公布的站点电话号码,通话查核活动情况。活动结束后,要求所有村级站点在2天内上传活动现场全景照片、情况报告和学员心得文章,再随机抽取100个村、社区网页进行查核,结果向全市通报。针对党员自主学习,实施党员教育“一村一品”工程,通过平台为全市所有村、社区都建立了个性化网络教学资源库,开发了站点学分考核管理系统1.0,进行学分制管理,做到学用活动因地制宜,一天一课,灵活机动。

      3.开辟教育服务新途径。市委组织部与新华社江苏分社合作组建“三农”信息员队伍,建立“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和《农信通手机报》信息共享机制,编发“党课教育”、“农业科技”、“农村商贸”等短信课件,定期发送给党员群众,受到普遍欢迎。

      (二)打造“强村富民平台”,全面提升党员群众创业能力。发挥党建网络覆盖面广、信息及时的优势,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网上对接和线下帮扶活动,努力促成网络信息和教育成果转化富民。市委组织部通过“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参加国家商务部“‘诚信兴商·一县一品’风采展”活动,申报的南通3个县(市)综合得票数在全国参评的60个县(市)中名列前三。

      1.整合农村商贸信息。畅通基层信息上传路径,组织大学生村官直接在村级页面审核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提供最新动态数据;
    设立顶层信息集散中心,将所有网页的1.7万余条农产品信息分类整合,建立数据库集中管理,发布海量信息。2011年6月以来,市委组织部通过“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与国家商务部共同举办了夏、冬两季“全国农产品网上购销对接会”,面向全国发布了9000余条本地农产品销售信息,推介了全市155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2.引导农业科学发展。将“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与全市120多个农业示范基地互动对接,开展了“万名党员创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基层党员带头创业、带民创业的本领。2011年11月,针对海安县3亿斤大白菜滞销的情况,市委组织部积极与国家商务部合作,通过“新农村商网”、“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为海安县菜农举办了专场营销会,与长三角地区大型超市对接,促销大白菜1000多吨,为农民解决了燃眉之急;
    发布农产品价格分析和预警提示,引导农民科学种菜。

      3.拓宽农民致富渠道。为保证“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建设取得实效,市委组织部与市商务局合作,依托大学生村官组建了“商贸代理员”队伍,开展了“群众事务网上代理”活动,帮助参加对接会的农户寻找买家,牵线搭桥。“群众事务网上代理”工作建立了考核评价体系,对工作成效突出的代理员给予一定的奖励,促进形成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目前,全市共有468起订单对接成功,营业额达4000万元,涌现“网络鸡王”季小东等134个农民创业致富典型。

      (三)打造“社会管理平台”,全面拓展网络信息服务功能。强化平台的社会管理作用,使之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和基层党组织远程工作、远程服务的综合平台,进一步提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水平。

      1.多途径增强管理功能。将“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建设工程纳入党的建设“三级联创”目标考核体系,加强平台管理。市委组织部以“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为载体,与市委政法委、综治办共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与市商务局共同实施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与市文化局、财政局共同实施文化共享工程,与市科协共同开展在职人员学历教育培训,与市关工委共同开展青少年道德建设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平台作用。

      2.全方位提供网上服务。在“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开发了“江海田园信息地图”和“千村名片”系统,把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的科技、农业、法律、民生等百项网上便民服务都整合进来,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六个不出村”延伸为“百项不出户”。通过“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可以查询全市任何一个村、社区的基本情况,也可以点点鼠标就得到各级党委、政府部门提供的在线服务和援助。

      3.宽领域公开党务信息。在所有的村级平台设置“书记信箱”、“村长信箱”,发布通知公告,公示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土地流转、资金收支等党务、村务、财务重要内容,畅通村民诉求和参与民主政治的渠道。目前,“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点击率达65万人次,发布各村动态信息6.6万条、镇村公示信息6.7万条,村官风采信息1.3万条、民情日志3万篇等。开展网上学习、网上选举、网上测评等基层组织活动436次,增强了网络党建的实效性。

      四、探讨与评论

      李源潮部长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群众满意作为根本标准,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创建“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必须紧贴群众需要,与构建深化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相结合,与构建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相结合,才能具有旺盛持久的生命力。

      一要把握时代脉搏。信息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趋势。要主动将党建信息化建设融入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进程,探索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增强平台功能的途径。通过加强与广电部门、通信公司等合作,逐步建立电视频道、iTV平台、手机终端、平板电脑终端等延伸载体,开设党建网络论坛、博客、微博等延伸栏目,着力将平台打造成为多领域、立体式的党建信息化网络,不断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二要扣紧党建主题。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容,以新媒体传播、信息化管理为手段,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把平台建设成为弘扬新时期党员干部道德风范的实践载体,着力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的精、气、神。要完善网络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把服务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引导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贯穿网络党建活动始终,推动建立“网络党支部”,扩大基层党组织在网上的覆盖面。

      三要贴近基层实际。要建立健全党员干部通过平台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探索以平台为载体在党员干部中开展民意代言、事务代办、便民代理活动,帮群众反映诉求、帮群众解决问题、帮群众兴办实事,形成全覆盖的为民服务网络。要把平台建设成为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干部群众的恳谈室,引导党员干部通过平台进一步眼观基层、心系群众,融洽党群干群关系,真正做到科学发展向上攀登、联系群众向下扎根

    上海奉贤:立足“四个新型” 发挥“三大作用”

      奉贤区位于上海市南部,因相传孔子弟子言偃来境讲学,后人为敬奉贤人而得名。“十二五”期间,奉贤区委全面推进“三化两建设”,即重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加强社会建设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现代农业发展为实现“三化两建设”提供重要支撑。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大大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了农户与合作社的双赢,满足了农业、农村、农民日益发展的需求,对奉贤“三农”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背景与动因

      目前,全区合作社已处于战略提升期,开展合作社党建为合作社健康发展提供组织保障,是基层党组织建设一个现实而又意义深远的课题。首先,抓合作社党建就是抓发展,有利于推进农业增效。合作社集中了大量农民、土地、资金等农业生产要素,在加快技术推广、加强食品安全、打造农业品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大大促进了农业增效。但我们发现,合作社发展存在缺乏资金和技术、组织规模偏小等问题。而抓合作社党建有利于增强其发展动力,帮助其整合内部各种资源,协调各类利益关系,凝聚各方积极力量,为合作社的发展所用。其次,抓合作社党建就是抓民生,有利于带动农民致富。合作社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农业风险等方式,为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我们发现,存在部分农民缺乏合作知识、不知如何组织、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加强合作社党建工作,有利于引导、教育农民加入合作社,有利于组织党员能手带领社员群众共同致富,有利于教育、引导、监督领办人依法运作、诚信经营、按章办事。第三,抓合作社党建就是抓创新,有利于形成农村党建工作新模式。随着农业生产能力和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民合作经济已经上升为村级经济的重要组成力量,并且打破了传统的农村基层组织架构,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带来难题。加强合作社党建,有利于适应传统农村基层组织架构的变化,创新和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发挥专业领域党组织和党员服务发展的作用,改变党建工作条块分割传统状况,探索和形成适合当前我区“三农”发展的党建工作新模式,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已成为农村生产力最活跃的领域,所以也应成为我区基层党建创新的重点。开展合作社党建工作,可以解决以下问题:一是不断扩大党建工作的覆盖面。随着不同行业迅速聚成完整的产业链,党的基层组织覆盖出现了新的空白点,有针对性的党建工作机制尚未形成,合作社党员发挥业务技能专长、发挥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的载体比较缺乏。这就迫切需要在合作社产业链上建立基层党组织,为产业化发展提供个性化、特色化服务,增强和提升党建工作有效性,推动合作社更快更好发展。二是不断探索和创新多样化的党建模式。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使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农民的生活方式呈现多样性。合作社涉足行业多,类型各异,领办主体也各不一样。这就决定了合作社党建不能搞“一刀切”,而是要探索多样化的党建模式。针对合作社的不同类型,如何构建多样化党建模式,不同党建模式有何不同的工作要求,不同党建模式又需要何种政策创新与机制创新,是摆在当前需要探索解决的问题。三是不断建立健全党建工作的持续性机制。合作社发展十分迅速,许多合作社已突破村域的行政界限,跨村经营、跨镇经营乃至跨区经营比较普遍,有的产业链条甚至延伸至外省市,而且有的合作社已朝着合作联社的联合化方向发展,并成为今后合作社发展的主要方向。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工作不能再按已有模式进行,而要大胆创新、分类指导,加强行业党建,改变党建工作条块分割的传统状况,重点突破跨区域、跨省市的合作社党建工作的难点,使合作社党建工作不受地域限制,在推进合作社做大做强、联合发展中体现出生命力与持续性。

      二、做法和措施

      按照“党建社建一体发展、属地属业齐抓共管、服务引导有机融合”的原则,深入开展以“让党旗在合作社飘扬”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积极构建“四个新型”,实现统分结合、产业联动、功能再造和多元融合,推进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推进合作社行业党建。

      1、加强行业党建,构建产业联动的新型管理网络。一是构建区级协调指导体制。由区委组织部、区农委党委、工商奉贤分局党委、区科委(科协)党组和涉及镇(开发区)党委作为奉贤区合作社党建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加强对合作社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二是建立行业党建管理平台。建立合作社行业党工委,行业党工委下属成立行业党建指导办公室并与区农联会合署办公,构建“行业协会+党建指导站+事业站所”模式,对加强合作社行业党建的研究和具体指导。建立党建关口前置制度,在合作社申报的同时,摸清涉及党建工作各类情况;
    在评选示范合作社、审批扶持项目等各类政策时,把合作社党建工作开展情况作为重要依据之一。三是拓展镇(开发区)社会党委职能。将分管农业的党员副镇长、农业服务中心党员负责人、合作社指导办主任或党组织书记充实进入镇(开发区)社会党委,加强对合作社党建工作领导和指导。

      2、推进属地党建,构建统分结合的新型党组织体系。一是单独组建。对由生产和经营大户领办、规模较大、运行比较稳定、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合作社,应当组建独立的合作社党组织,特别是符合条件的市、区两级示范合作社。二是联合组建。规模较小的且社员中正式党员不足3名的合作社,应与本村内或镇(开发区)域内行业相近、性质相同的其他合作社组建联合党支部,并在每一合作社中设立一个党小组。三是挂靠组建。由龙头企业领办,自身不具备组建条件的,采取挂靠组建,将合作社党员组织关系挂靠到龙头企业党组织,并按照合作社类型或生产基地成立党小组。四是建立党小组。由村干部领办的合作社,应组建合作社党小组,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党小组活动。五是行业统建。健全行业主管部门党建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合作联社建立党组织,组织关系按照实际情况隶属,强化行业主管部门党建指导职责。此外,对不具备组建条件的,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积极开展党的活动。

      3、强化服务为先,构建党建功能再造的新型服务机制。一是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凝聚合作社带头人和社员群众,引导和监督合作社依法经营、规范管理,确保合作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壮大。二是发挥党组织的资源整合优势。整合农业资金、资产、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为合作社经营发展出谋划策、主动服务,帮助解决合作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三是发挥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加强宣传,引导农民加入合作社,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产品质量,打造品牌,降低生产成本和风险,提高农民收入。四是发挥党组织的监督职能。指导和督促合作社依法制定完善合作社章程,建立健全理事会、监事会等内部职能机构,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保障社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

      4、整合各类资源,构建多元融合的新型资源支撑平台。一是业务指导。有针对性地推进区农委职能科室、事业单位党组织或党小组与合作社党组织,技术党员骨干与合作社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党建联建活动,实现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双促进”。二是行业扶持。整合政策、技术、人才、信息、市场、品牌等各类资源,推动产业相近、产业链明显的各类合作社走向联合,实现强强联手、做大做强。三是经费支持。对合作社党组织,镇、村党组织要在活动经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对规模较大的合作社党组织可参照《公司法》关于党的经费提留的规定,依法落实党建经费。四是阵地保障。利用村党组织“一室两点”(党员活动室、党员服务点、远程教育点)优势,为合作社党员活动提供场所和设施,实现资源共享。

      三、主要成效

      截至目前,全区共成立310家合作社,涉及种类多、产业分布广,基本覆盖了农业生产各个领域。规模化程度较高,注册资本总额2.53亿元,总资产2.67亿元,入股股金2.61亿元,入股成员2.06万户,入股和带动农户近9万户,占全区农户总数近70%。2010年合作社实现农产品销售额18.6亿元,占全区农业销售额的50%左右。在实践过程中,合作社党建对助推合作社发展作用越发凸显,在推动发展、协调关系、集聚人才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推动发展就是围绕合作社的发展开展党建工作,以党建工作实效助推合作社的发展,实现两个“引领”。一是引领合作社发展。如华日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发展,面临2000万元的发展瓶颈,党支部发动党员协助合作社开展调研分析,达成通过提高农产品质量抢占高端市场的共识。党员主动承担田间档案记录和质量监管的核心工作,目前合作社年销售额达到6000多万元。二是引领农民致富。如墩头草莓种植合作社党建工作指导员与种植户开展结对帮带,帮助种植户开展反季大棚草莓种植,并给予技术支持,一些社员单此就年增收万余元。

    协调关系就是通过党建工作建立合作社和农民的联系纽带,与政府、社会等各方面的联系平台,实现三个“增强”。一是增强合作社的公信力。如华翔牲畜养殖合作社主要从事医学用羊的饲养,在建立之初,很多村民对此项目没有信心,对入社抱有疑虑。党支部成立后,党员积极向村民宣传合作社的发展前景,帮助入社村民掌握养殖技术,合作社得到越来越多村民的支持。二是增强合作社内部的凝聚力。如悦龙果蔬种植合作社在2011年因使用不成熟的技术导致200亩西瓜苗全面枯死,6月中旬的暴雨又导致500亩西瓜淹没,种植户损失惨重,情绪激动,合作社面临支离破碎。党支部书记带领党员走到矛盾第一线,平复他们的情绪,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三是增强外部资源的整合力。如姚堂食用菌种植合作社通过党小组结对市、区有关职能部门党组织的方式,获取了技术、资金、人才的支持,使合作社走上规模化、机械化发展的道路。

      集聚人才就是通过发挥党的人才工作优势,把致富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发展为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技术骨干和致富带头人,培养、关心、壮大人才队伍,为合作社科学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金汇镇先后引进17名“三支一扶”大学生进入8个合作社,目前,“三支一扶”大学生中有5名中共党员,其余12名中已有8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密缘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在其所在村党组织的关心帮助下,自觉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经常为社员上门指导技术,手把手教授果树栽培嫁接技术,并庄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四、探索和启示

      把“让党旗在合作社飘扬”作为合作社党组织和党员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主题,明确组织运行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群众反映好的党组织“四个好”要求,以及带头敬业爱岗、带头先学先用、带头技术服务、带头创新突破、带头遵纪守法的党员“五带头”要求,以经常性、常态化的创先争优活动激活合作社的内生动力,搭建“三大平台”确保合作社党建生命力和持续性。一是搭建培训平台。紧密联系行业发展和行业党员队伍实际,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诚信意识、提高技能水平、增强综合能力为重点,结合业务工作,分类举办合作社党组织书记培训、党员技能骨干培训、田头学校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二是搭建帮带承诺平台。建立党员帮扶承诺制,结合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载体,让党员向群众作出帮扶承诺,为群众提供技术咨询、市场信息、政策法规等服务,帮助群众共同致富。三是搭建评选表彰平台。按照行业类别,制定行业标准,每年评选一批先进合作社党务工作者、先进党员理事长、行业党员示范户,真正把党员先进性体现在兴产业、助发展上。

    福州市全面推广“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 着力提升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福州市位于福建东部,闽江下游,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建省会城市,素有“温泉古都、有福之州”之称;
    常住人口711万人,其中城区人口292万人;
    共有街道43个、社区475个(城市社区298个),社区党员7.62万名。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福州市鼓楼区军门社区时指出,“社区党组织要为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多作贡献”。福州市委始终牢记胡锦涛总书记的重托,顺应群众百姓的新期待,从城市社区工作实际出发,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以推进社区“三有一化”建设为抓手,以改革创新精神大力加强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探索形成了“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即:一个核心、三支队伍、五个机制)。该模式得到广大群众普遍认可,受到中组部的充分肯定,目前已在福州全市475个社区全面推开,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要求在全省城市社区推广“135”模式。

    一、背景与起因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城市化的大背景下,社区建设主体更加多元,社会管理任务更加繁重,群众服务需求更加突出,如何形成新的目标导向,最大限度地促进社区文明和谐,成为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源于对这一课题的回应,福州市开始认真思索,在新形势下,社区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做好什么?面对变化,社区党组织如何作为、党建如何开展、如何有效服务居民?2009年11月,福州市在全国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了题为《建立健全三个机制 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的典型经验发言,提交了初步思考与实践的成果。但是,探索没有终点、创新不能止步,福州市顺应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创新社会管理的新要求,在总结以往社区党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又大胆探索以党建工作区域化带动社会管理创新的新途径,形成了“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并在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二、主要做法

    1、强化一个核心,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覆盖。推动城市工作重心下移,强化社区党组织在区域化党建格局中的核心地位。一是抓点上达标升级。巩固“一社区一支部”,及时将具备条件的社区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或党委,并在城市新区、城郊结合部的新建居民区同步建立党组织。同时,以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军门社区为标杆,深入开展“学军门、争优秀”活动。二是抓纵向到底延伸。推行“社区建党委(党总支)、小区建党支部、楼院建党小组”的“三级核心网络”做法,在全市建立社区党委(党总支)255个,小区党支部637个,楼栋党小组12 91个,使每一个社区党员都能参加组织活动并发挥作用。三是抓横向到边覆盖。发挥社区党组织主导作用,推进党组织和辖区商务楼宇、行业协会等7大城市经济社会组织多样衔接,形成了互联共建的党建网络。

    2、建设“三支队伍”,壮大社区服务骨干力量。采取组织选配和社会配置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带头引领、先锋模范和志愿服务作用。一是建设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探索打造“社区工作者-社区党组织书记-事业编制社区党组织书记-街道副职”的人才“成长链”,实施“千名大学生服务在社区计划”和“社区工作者素质提升工程”,推进以社区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的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建设。全市公开选聘事业编制社区党组织书记111名,招聘690名大学生社区工作者,4157名社区工作者取得岗位资格证书。二是建设履责化的党员队伍。加强对区域内在职人员、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流动人员中党员的教育管理。搭建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广泛开展社区工作者党员挂牌上岗、承诺践诺,以及“两新”组织党员“讲诚信、重感恩、比奉献”等活动。三是建设社会化的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我为社区建设作贡献”和“助业、助医、助老、助困、助学”等服务活动,使志愿服务成为社区居民的自觉行动。目前,全市共拥有各类志愿者队伍3000多支30多万人,志愿服务已拓展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3、健全“五项机制”,激发社区建设内生动力。围绕“五在社区”(美在社区、爱在社区、乐在社区、安在社区、和在社区)目标,建立健全五项工作机制,凝心聚力建设社区群众的幸福家园。一是健全共同参与组织机制。健全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主导,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党建领导机制。全市街道、社区两级普遍实行了大党(工)委兼职委员制度,全市90%以上的单位与驻地社区党组织签订契约式共驻共建协议。二是健全民主管理监督机制。推广社区党组织书记公推直选,社区居委会成员实行直接选举和户代表选举的比例超过1/3。健全社区居务公开、党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完善以社区居民会议、社区党员大会、党员议事会和重大事项听证会、社情民意恳谈会、社区工作质询评议会为重点的民主议事监督制度,保证了社区居民对社区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三是健全基本建设保障机制。实施社区活动场所达标工程,形成以财政投入为主、党费补助、社会支持、社区自我补充的经费保障机制,全市71.7%的社区活动场所面积达200平方米以上。四是健全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突出服务民生需求和困难群体,创新“三必访”、“十分钟服务圈”、“爱心超市”、“四点钟学校”等服务模式,打造长效服务品牌。健全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网络,与市民服务中心、劳动就业指导站等服务平台对接,实现公共服务网络在社区的全覆盖。五是健全党建责任落实机制。按照“书记抓、抓书记”的要求,建立健全社区党建工作目标管理、督查指导和考核评价制度,综合运用经常性督查、随机抽查、满意度调查、民主测评、推优排队等方式,树立抓实抓好社区党建工作的良好导向。

    三、实践成效

    “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从制度设计上解决了“机构谁来协调”、“工作开展依靠谁”、“管理服务功能如何增强”的问题,激活了转型期的城市“细胞”,带动了社区社会管理创新。

    一是社区组织架构由“小共建”向“大覆盖”转变。“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突破了“单位党建”的局限,按照地域、区域集聚开展党建工作,有效解决了社区当前党组织条块分割、资源分散等问题,使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的关系由松散型变为紧密型。目前,福州全市共有1237名党员干部担任了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推动形成了社区与辖区单位“党建共商、服务共做、资源共享、难题共解、文明共创”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二是资源整合由“内循环”向“外循环”转变。传统的社区党建工作格局,管理上条块分割,资源上难以共享,优势上难以互补。“135”工作模式,有效整合了区域内各类行政组织、经济组织、群众组织、社会组织资源,促进了人才、经费、场地、信息等各种资源的统筹共享,实现了党建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从根本上解决了社区党组织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的问题。

    三是党员服务和管理由“分散式”向“集约式”转变。“1 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通过实施分类服务和管理,组织开展驻社区、爱社区、奉献社区、带动社区活动,使辖区党员增强了党员意识,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真正实现了管好自己的、管住外来的、管活驻区的、辐射空白的党员管理目标。近两年来,全市有6.7万名在职党员到居住社区登记并参加党员奉献日、党员责任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活动,有8731名流动党员主动亮出身份、并认领了政策宣传员、民意调查员等社区“义务十大员”岗位。

    四是社区管理服务由“被动型”向“自觉型”转变。“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促进了党务与居务的有机融合,使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在部署上相呼应、管理上相衔接、活动上相渗透、成效上相促进。社区党组织主动作为,为驻区单位和居民提供服务、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党员群众的信任和支持。驻区单位和居民也由局外人变成热心人,共同关注社区事务,积极投身社区建设,促进了社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目前全市文明和谐社区面达9 O%以上,涌现出军门、庆城等一大批全国、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四、经验启示

    启示之一:必须坚持实施固本强基这一先锋工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为,关系党的根基是否牢固,关系党的生机活力。福州市委通过抓好组织覆盖、带头人队伍、活动载体、场所阵地建设,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进一步提升了社区党建的科学化水平。同时,立足社区实际,突出实践特色,着力让社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创有目标,争有方向,在推动社区社会管理创新中充分发挥关键作用。实践表明,只有大力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并真正把创先争优作为经常性的实践活动,才能使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更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更好,从而为推动社区管理创新、创建文明和谐社区提供政治动力和组织保证。

    启示之二:必须坚持服务人民群众这一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做好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福州市委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从解决社区居民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民生问题入手,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拓展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为群众真心实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实现了“美在社区、爱在社区、乐在社区、安在社区、和在社区”。实践表明,只有把服务群众作为第一职责,努力把党的工作贯穿到社区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才能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真正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转化为管理服务优势。

    启示之三:必须坚持尊重社区居民这一自治主体。社区是居民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公共事务,实现自我管理和服务的平台。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能不能做得好,关键是要围绕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来推进工作。福州市委引导居民增强“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并充分发扬民主,完善居民自治,实现“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的事大家办”,让居民真正成为社区的建设者、管理者和受益者。实践表明,只有尊重居民在社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保障居民享有的自治权利,才能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集中凝聚居民的智慧和力量,把社区建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启示之四:必须坚持弘扬改革创新这一时代精神。改革创新是提升社区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强社区社会管理的重要法宝。福州市委坚持从社区党建和社区管理工作实际出发,鼓励基层创新实践,通过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思路、总结新经验,进一步创新了社区党建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参与机制,推动了社区各项工作实现了新突破。实践表明,只有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社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并以此引领和带动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才能顺应社区群众的意愿和期待,使社区的生机和活力得到持续增强。

    【篇3】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例文集合(四)

    第四届全国评酒会

            第四届全国评酒会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主持,协调轻工、商业、农牧渔业部进行的。这次评酒会是按照酒类专业组分期召开的。


    黄酒、葡萄酒评选于1983年6月23-29日在江苏连云港市举行。聘请了对名葡萄酒全国评委,18名黄酒全国评委,根据评选标准和办法评出全国名酒7种,其中黄酒2种,葡萄酒5种;
    优质酒15种,其中黄酒5种,葡萄酒10。


    白酒评选会于1984年5月7-16日在山西太原召开。


    评选会有24个省、市、自治区选送了148种酒样参加评比,共评出全国名酒13种,优质酒 27种。


    第四届全国啤酒、果酒、配制酒评选会于1985年5月在山东青岛举行。各省、市、自治区及有关主管部门共推荐样品91种,其中啤酒 37种、果酒力种、配制酒23种。评出了全国名酒6种,其中啤酒3种,配制酒3种;
    全国优质酒24种,其中啤酒5种,果酒12种,配制酒7种。



    第四届全国评酒会全国评酒委员名单

    葡萄酒评委名单:


    王秋芳 女 北京酿酒总厂 工程师
    陈泽义 男 烟台张裕葡萄酒公司
    刘 犁 男 江苏省食品发酵所 工程师
    魏永田(已故)男 吉林省轻工业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王荣瑞 男 沈阳市酿酒厂 工程师
    郭玉振 男 黑龙江省一面坡葡萄酒厂 工程师
    刘翔鸣 男 河南民权葡萄酒厂 工程师
    韩 荣 男 河北张家口市长城酿酒公司
    付光采 男 安徽省肖县葡萄酒厂
    丁建民 男 天津市果酒厂
    康荣宦 男 吉林省通化葡萄酒公司 工程师
    刘文邦 男 安徽省轻工厅食品工业公司 助 工
    王俊玉 男 内蒙轻工科研所 工程师
    李素慧 女 北京葡萄酒厂 工程师
    薛备忠 男 天津食品进出口公司
    王好德 男 青岛葡萄酒厂 助工
    许子才 男 河南省仪封园艺场酒厂 助工
    曾纵野 男 黑龙江商学院 副教授

    黄酒评委名单:


    王阿牛 男 浙江绍兴酒厂 技师
    蒋贻泽 男 江苏省轻工厅 工程师
    张延玉 男 辽宁大连酒厂
    毛照显 男 上海淀山湖酒厂
    刘木生 男 江西南昌酒厂
    施炳祖 男 北京酿酒总厂 工程师
    邱维汉(已故)男 江苏丹阳酒厂
    袁探久 男 山东即墨老酒厂
    何运林 男 广东兴宁酒厂 工程师
    林善享 男 福建福州第一酒厂
    白希智 男 陕西西安酒厂 工程师
    陈靖显 男 浙江杭州酒厂
    刘久年 男 贵州贵阳市花溪酒厂 工程师
    徐复鑫 男 江西九江封缸酒厂
    苏荣江 男 福建龙岩酒厂
    赵文明 男 吉林省轻工业厅 工程师
    朱传声 男 浙江省烟酒糖业公司
    徐呈祥 男 无锡轻工学院讲师

    白酒评酒委员名单:


    金凤兰 女 河北省三河县酒厂
    刘洪晃 男 辽宁省食品工业研究所 工程师
    梁邦昌 男 江苏省洋河酒厂 工程师
    张武举 男 吉林省榆树县造酒厂 助工
    洪永凯 男 黑龙江省玉泉酒厂 工程师
    周复茂 男 山东省蓬莱县酒厂 工程师
    夏义雄 男 广西桂林饮料厂 工程师
    鲍沛生 男 湖南省常德市酿酒公司 工程师
    徐占成 男 四川省绵竹酒厂 助工
    王 岳 男 河北省永清县酒厂 技术员
    武庆尉 男 内蒙喀喇沁旗乃杯酒厂 助工
    季克良 男 贵州省茅台酒厂 工程师
    祝志荣 男 湖北省武汉酒厂 助工
    何云龙 男 北京市昌平县酒厂 工程师
    张国强 男 安徽省淮北市酒厂 技术员
    李大信 男 陕西省西凤酒厂 工程师
    白希智 男 陕西省西安市酒厂 工程师
    栗永清 男 黑龙江省肇东县酒厂 工程师
    贾翘彦 男 贵州省遵义董酒厂 工程师
    李祖功 男 新疆农四师七十二团 工程师
    潘维符 男 辽宁省抚顺市酿酒厂 工程师
    范仲仁 男 内蒙古轻工业公司 工程师
    张建有 男 河南省伊川杜康酒厂 工程师
    景学镇 男 湖北省宜昌市酒厂 工程师
    邢明月 男 河南省宝丰酒厂 技师
    蔡凌云(已故)男 安徽省酿酒工业公司 技师
    王福之 男 天津市酿酒厂
    陈继才 男 河南省温县农场酒厂 技师
    杨万春 男 甘肃省徽县酒厂 工程师
    曲学塾 男 山东省索镇酒厂 工程师

    啤酒评委名单:


    袁 琰 重庆啤酒厂
    何文玲 轻工业部食品发酵工业研究
    崔家骥 浙江杭州啤酒厂
    郭刚锋 广东广州啤酒厂
    南岱光 北京五星啤酒厂
    于洪千 河北承德市啤酒厂
    周敬明 武汉市啤酒厂
    王泉石 北京啤酒厂
    叶开明 安徽铜陵啤酒厂
    陈喜文 吉林长春市啤酒厂
    李广钊 江苏徐州酿酒总厂
    刘正德 山东青岛啤酒厂
    秦 武 安徽怀远啤酒厂
    杜和德 四川梁平啤酒厂
    胡 蒿 大连啤酒厂
    高志明 陕西宝鸡饮料啤酒厂
    刘聚吾 河南开封啤酒厂
    李绍敏 山东济南啤酒厂
    马春华 哈尔滨市新农啤酒厂
    徐同兴 上海市上海啤酒厂
    李改珠 内蒙呼和浩特市啤酒厂
    容尚谦 安徽合肥啤酒厂
    任 义 辽宁营口市专卖事业管理局

    果酒评委名单:


    陈泽义 山东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
    彭德华 河北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
    王荣瑞 沈阳市酿酒厂
    方桂兰 四川万县市果酒厂
    刘文邦 安徽省轻工业厅酿酒工业公司
    陈珊朵 上海中国酿酒厂
    成泽加 湖北凉山酒厂
    王作仁 山东蓬莱酒厂
    刘犁江 苏省食品发酵研究所
    郭玉振 黑龙江一面坡葡萄酒厂
    陈肖兴 山东烟台香按酒厂。


    武庆尉 内蒙喀喇旗乃杯酒厂
    沈祥坤 河南省食品研究所
    李华敏 四川灌县茅梨啤酒厂
    严升杰 河北秦皇岛市昌黎葡萄酒厂
    高维强 天津市葡萄酿酒公司
    金俊济 吉林长白山葡萄酒厂
    李素慧 北京葡萄酒厂
    宋叔尔 湖南澄县酒厂
    鲍明镜 山西太原清徐露酒厂
    田雅丽 河北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
    配制酒评委名单:

    周恰庭 湖北潜江园林青酒厂
    自镇江 北京东郊葡萄酒厂
    武少青 吉林长春春城酿酒厂
    姚应泰 河南郑州葡萄酒厂
    徐晓践 黑龙江哈尔滨市酒精二厂
    王永福 山西杏花村汾酒厂
    孙德铁 山东青岛葡萄酒厂
    颜文灿 广东阳春县酿酒厂
    李兰台 天津市果酒厂
    许传清 安徽金寨县经委
    王恭堂 山东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
    高 军 黑龙江哈尔滨市酒精一厂
    任乐田(已故) 山西杏花村汾酒厂
    陈靖显 浙江杭州酒厂
    郎春梅 山西杏花村汾酒厂
    高美书 北京葡萄酒厂
    黄书声 河南尉氏县鹿岗酒厂

    第四届全国评酒会专家业务组名单

    白酒专家业务组名单

    组长:周恒刚 男 高级工程师 河北省廊坊地区轻工局副局长

    副组长:沈恰方 男 高级工程师 江苏省食品发酵研究所
    曾纵野 男 副教授黑龙江省商学院

    成员:沈宇光 男 工程师 辽宁省沈阳市浑河酒厂
    曹述舜(已故)男 工程师 贵州省轻工业厅科研所所长
    高月明 男 副总工程师 黑龙江省轻工业厅食品工业公司科长
    叶贤佐 男 技师 四川省宜宾地区名曲酒公司副科长

    啤酒专家业务组名单

    组长:齐志道(已故)男 高级工程师 北京酿酒总厂
    副组长:吴赓永 男 高级工程师 青岛饮料进出口公司
    组员:王世彦 男 工程师 上海益民啤酒厂
    王文忠 男 工程师 轻工部食品发酵研究所
    郑松茂 男 工程师 辽宁大连啤酒厂

    果酒、配制酒专家业务组名单

    组长:王秋芳 女 工程师 北京酿酒总厂
    副组长:曾纵野 男 副教授 商业部食品酿造研究所
    组员:魏和田(已故)男 高级工程师 吉林省轻工业厅情报中心
    邵宁华 女 山东农业大学
    桂祖发 男 科长 工程师 上海中国酿酒厂

    第四届全国评酒会获奖产品名单

    葡萄酒获奖名单

    金质奖:


    葵花牌烟台红葡萄酒 山东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
    丰收牌中国红葡萄酒 北京东郊葡萄酒厂
    葵花牌烟台味美思 山东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
    长城牌干白葡萄酒 河北沙城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
    王朝牌半干白葡萄酒 天津中法合营葡萄酒有限公司

    银质奖:


    丰收牌桂花陈酒 北京葡萄酒厂
    葵花牌青岛白葡萄酒 青岛葡萄酒厂
    红梅牌中国通化葡萄酒 吉林通化葡萄酒公司
    长白山牌长白山葡萄酒 吉林长白山葡萄酒厂
    长城牌白葡萄酒 河南民权葡萄酒厂
    长城牌半干白葡萄酒 河南民权葡萄酒厂
    奖杯牌半干白葡萄酒 江苏丰县葡萄酒厂
    双喜牌干白葡萄酒 安徽萧县葡萄酒罐头联合公司
    花果山牌金梅牌半干白葡萄酒 江苏连云港市葡萄酒厂
    风船牌天津陈酿酒 天津市果酒厂

    黄酒获奖名单

    金质奖:


    塔牌绍兴加饭酒 绍兴酿酒总厂
    新罗泉牌沉缸酒 福建龙岩酒厂

    银质奖:


    金枫牌特加饭黄酒 上海枫泽酒厂
    鼓山牌福建老酒 福州市第一酒厂
    古越龙山牌绍兴元红酒 绍兴酿酒总厂
    江海牌黄酒 大连酒厂
    丹阳牌封缸酒 江苏丹阳酒厂

    白酒获奖名单

    金质奖:


    飞天牌茅台酒 贵州茅台酒厂
    古井亭牌、长城牌汾酒 山西杏花村汾酒厂
    交杯牌五粮液牌五粮液 四川宜宾五粮液酒厂
    羊禾牌洋河大曲 江苏洋河酒厂
    剑南春牌剑南春 四川绵竹酒厂
    古井牌古井贡酒 安徽古井贡酒厂
    董牌董酒 贵州遵义董酒厂
    西凤牌西凤酒 陕西西凤酒厂
    沪州牌沪州老窖特曲 四川沪州曲酒厂
    全兴牌全兴大曲 四川成都酒厂
    双沟牌双沟大曲 江苏双沟酒厂
    黄鹤楼牌特制黄鹤楼酒 武汉酒厂
    郎泉牌郎酒 四川古苗县郎酒厂

    银质奖

    武陵牌武陵酒 湖南常德武陵酒厂
    龙滨牌特酿龙滨酒 哈尔滨市龙滨酒厂
    宝丰牌宝丰酒 河南宝丰酒厂
    叙府牌叙府大曲 四川宜宾市曲酒厂
    德山牌德山大曲 湖南常德市德山大曲酒厂
    洲阳河牌淑阳河小曲 湖南侧阳县酒厂
    湘山牌湘山酒 广西全州湘山酒厂
    象山牌桂林三花酒 广西桂林饮料厂
    双沟牌双沟特液 江苏双沟酒厂
    羊禾牌低度洋河大曲酒 江苏洋河酒厂
    津牌津酒 天津酿酒厂
    张弓牌张弓大曲 河南张弓酒厂
    迎春牌迎春酒 河北廊坊市酿酒厂
    凌川牌凌川白酒 辽宁凌川酒厂
    江海牌老窖酒 大连酒厂
    麓台牌六曲香 山西祁县酒厂
    凌塔牌凌塔白酒 辽宁朝阳酒厂
    胜洪牌老白干酒 哈尔滨白酒厂
    龙泉春牌龙泉春 吉林辽源市龙泉酒厂
    向阳牌陈曲 内蒙古赤峰市制酒厂
    燕潮酪牌燕潮酩 河北三河县燕郊酒厂
    金州牌金州曲酒 辽宁金州酒厂
    白云边牌白云边酒 湖北白云边酒厂
    珠江桥牌豉味玉冰烧 广东石湾酒厂
    坊子牌坊子白酒 山东坊子酒厂
    西陵峡牌西陵特曲 湖北宜昌市酒厂
    红梅牌中国玉泉酒 黑龙江阿城玉泉酒厂

    啤酒获奖名单

    金质奖:


    青岛牌青岛啤酒 青岛啤酒厂
    丰收牌北京特制啤酒 北京啤酒厂
    天鹅牌十二度特制 上海啤酒上海啤酒厂

    银质奖:


    西湖牌特制西湖啤酒 杭州啤酒厂
    上海牌十二度上海啤酒 上海华光啤酒厂
    天鹅牌普通上海啤酒 上海啤酒厂
    雪花牌雪花啤酒 辽宁沈阳啤酒厂
    五星牌五星啤酒 北京双合盛五星啤酒厂

    果酒获奖名单

    银质奖:


    红梅牌紫梅酒 黑龙江尚志县一面坡葡萄酒厂
    红梅牌香梅酒 黑龙江尚志县一面坡葡萄酒厂
    向阳牌五味子酒 吉林长白山葡萄酒厂
    三杯牌沈阳山植酒 沈阳市酿酒厂
    花果山牌山植酒 江苏连云港市葡萄酒厂
    龙泉牌山枣蜜酒 大连市龙泉酒厂
    红梅牌中国熊岳苹果酒 辽宁熊岳果酒厂
    双鱼牌中国橙酒 四川万县地区果酒厂
    渠江牌优质红桔酒 四川渠江果酒厂
    都江堰牌中华猕猴桃酒 四川灌县茅梨酒厂
    兴安岭牌特制红豆酒 内蒙古牙克石酿酒厂
    风船牌桂花酒 天津市果酒厂

    配制酒获奖名单

    金质奖:


    葵花牌金奖白兰 山东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
    古井亭牌、长城牌竹叶青酒 山西杏花村汾酒厂
    园林青牌园林青酒 湖北园林青酒厂

    银质奖:


    丰收牌莲花白酒 北京葡萄酒厂
    嘉宾牌嘉宾酒 天津市果酒厂
    古井亭牌玫瑰汾酒 山西杏花村汾酒厂
    金星牌玫瑰露酒 天津外贸食品加工厂
    红海牌参茸灵酒 长春市春城酿酒厂
    向阳牌人参露酒 吉林通化葡萄酒公司
    中亚牌至宝三鞭酒 山东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