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中印关系论文2000字(精选文档)

    时间:2022-10-01 17:10:0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印关系论文2000字(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中印关系论文2000字(精选文档)

    中印关系论文2000字6篇

    【篇1】中印关系论文2000字

    浅谈中印关系

    学生:
    许政

    学号:
    20142296

    专业:
    工业工程系

    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2014年11月


    浅谈中印关系摘要

    长久以来,中国龙和印度象的关系一直是世界关注的焦点。如今,友好是两国关系的主流。但两国关系中存在的互信不足问题仍不时浮现,对两国关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领土问题和经济发展的问题上争论不休。两国都是人口大国,都有被侵略的血泪史。但在发展过程中,两国关系始终处于冷淡状态。除了领土争端,除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竞争,两个应该多一些合作,少一些猜疑。在相互需要,相互戒备;
    相互合作,相互竞争中找到平衡点,只有这样,中印关系才能迎来转暖的曙光。

    领土争端

    边界问题是困扰中印关系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最大问题,其所以难以解决是因为它并非一个单纯的领土问题,还涉及到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和人民感情等问题。而中印领土问题在本质上,其实也是殖民者遗留下来的问题。东段边界问题源自英属印度时期。清末民初,英国乘中国内乱之际划“麦克马洪线”,吞并西藏南部的疆域。这个地域中国大陆称之为藏南。在印度独立之后,中印双方就这个地区的主权谁属未能达到共识。于1960年代初期更爆发中印战争。该战争更加激发了两国的不信任感和两国人们敌对感。致使以后30几年,中印关系一直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下。知道90年代才趋于缓和。近十年来,经过多年谈判,双方多次不欢而散,中国强烈要求印度把藏南地区还给中国,中国坚决不承认藏南地区属印度一部份。而印度也坚决不承认藏南地区为中国的领土。

    对于领土问题,搁置争议比战争解决好,解决问题比搁置争议好,而早解决比晚解决好。当今,有些人不懂得理性思考狂热地鼓吹战争,主张用战争的方式一了百了,其实,这只是大脑简单的人的一种臆想。

    等中国强大起来用武力夺回吗?或者使用其他办法逼迫印度交出那些领土吗?须知,“和平发展”、同周边国家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是我国长远的基本国策,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不得已而采取的“谋略”。它反映的是我国外交方针的本质,是我国社会性质的必然延伸。因此,主张中印问题和平解决绝对是最理想的解决方式。是国家领导人通过考量做出的正确的选择。

    我们应该看到中印之间的交流力度正在加大,自今年九月习近平同莫迪会谈后,双方军政互访越来越频繁。会谈时提出的“在边界问题上,双方要继续通过友好协商,寻求公平合理、双方均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在边界问题最终解决前,共同管控好争议,维护好边境地区和平安宁,不使边界问题影响两国关系发展。”我认为,在领土问题无法马上解决的情况下,是最为合理的方案。

    经济竞争

    毋庸置疑,两国同样作为崛起中的大国。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有竞争。印度在1991年实施经济改革开放起步虽晚但成果显著。摆脱了独立后30年的低速增长,创造了“印度奇迹”让我们不得不正视印度这个对手。但我们要看到的是中印贸易2000年后获得了较快的增长从1991年的2.65亿元,上升到2001年的35.96亿美元。虽然印度目前只是中国的第十五大的贸易伙伴,但中印的经济之间的确有许多可以互补的地方。中国的经济规模是印度的两倍多,发展速度也比印度快,我们的民族品牌不如人家多,不如人家硬。印度在科技创新这方面,是走在了我们的前面的。中国虽然有一些世界500强企业,但大多是国企,而印度许多IT企业,是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敬佩的。但是,就前不久小米手机进军印度所取的空前反响来看中国的品牌还是有竞争力的。

    面向未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19日在新德里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为印培养技术人员,中方增开朝圣路线,早日解决边界问题,对恐怖主义零容忍。特别是领土问题,联合声明称双方就中印边界问题交换了意见,重申致力于从两国关系总体利益出发,寻求一个公平合理、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双方认为,中印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是双边关系发展和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在边界问题最终解决前,双方将共同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心得

    习总书记曾说过“中印两国,人口加起来有25亿多。中印一个声音说话,全世界都会倾听;
    中印携手合作,全世界都会关注。中印两国应该加强在全球事务中的战略协作,继承和发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主权平等、公平正义、共同安全,坚持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包容互鉴,维护两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希望中印两国能携手共进,相信总有一天印度会重震17世纪莫卧儿帝国的雄风,当然 更希望中国在本世纪再现千年前的大唐的开平盛。

    【篇2】中印关系论文2000字

    中印关系分析

    一、中印两国关系发展的历史回顾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山水相依的邻邦,l950年4月l同两国正式建交,印度是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但是,由于英印政府时期留下的历史遗留问题和两国的国家战略利益的不同,使后来的中印两国关系的发展走过了曲折道路。从建交到现在,两国关系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

    1.中印关系的蜜月时期(20世纪50年代)

    1949年12月30同,印度尼赫鲁政府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于1950年4月l同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印度是第一个予以承认,第二个与新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中印两国关系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印建交后,两国关系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尤其是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配合与合作。印度坚决主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合法席位。1954年6月,两国领导人对国际和国内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磋商,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中,提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上,中印两国为推动亚非团结反帝而共同努力。在会议期间中印两国经常接触交谈,共同为万隆会议的成功做出了贡献。通过这次会议扩大了两国的国际影响力,提高了国际地位。之后,1956年和1958年中印两国的军事代表团也分别相互访问。可以说,50年代是中印关系最好的时期,被称之为中印关系史上的“蜜月”时期。

    2.中印关系的矛盾和对抗时期(20世纪60年初一70年代中期)

    20世纪50年代末,中印关系晴转多云,两个阴影笼罩在两国关系之上,即西藏问题和边界问题。在西藏问题上,印度政府从建国以来就企图继承英印政府时期在西藏的特权,并使西藏成为中印之间的“缓冲国"。印度政府不顾两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公然表示支持西藏独立,明目张胆地干涉中国内政。对此,中国政府理所当然的表示强烈愤慨和谴责。从此,两国关系开始公开破裂。直到1976年,虽然,中印两国之间虽仍保持外交关系,但已名存实亡。两国之间的正常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来往已经停滞,进入了一个“冰冷”时期。

    3.中印关系的恢复时期(20世纪70年代中期一80年代后期)

    中印边界战争之后,中印关系进入了长期的僵冷状态,给两国关系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十几年的僵冷对抗,使中印两国感到不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于是开始寻求改善关系。但是,由于印度方面的原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中印关系仍然在低水平状态徘徊。首先,中印间的经贸水平仍然很低。1989年,两国之问的贸易额只有1.48亿美元。其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罩,两国的外交活动仍停留于较低的水平,而且进展缓慢,还不时受到阻碍和干扰。其问两国外长互访只有一次,直至1988年才有印度总理访问中国。

    4.中印关系的曲折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一现在)

    80年代后期,印度国内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冲击下,印度加快改善对华关系的步伐,但由于印度的大国追求和冷战思维的影响,中印关系没有凯歌进行,而是跌宕起伏,在曲折中发展。进入21世纪,中印关系逐渐走向成熟。2005年4月9日-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印度进行了访问,双方在三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第一,充分从战略和全局上认识中印友好的重大意义;
    第二,挖掘潜力,扩大合作,共同发展;
    第三,确立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的原则。从此,两国关系步入了战略合作的新阶段。2006年l1月,胡锦涛主席对印度进行了国事访问。双方通过会谈,两国领导人达成了将中印关系提升到新水平的“十项战略”,签署了10多个合作文件。随着中印两国总理的成功互访以及胡锦涛主席对印度的成功访问,中印关系实现了跳跃性的发展,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进一步密切,保持了稳定高速发展的势头。

    二、当前中印两国的合作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印度自90年初把重点放在发展经济上并实施经济改革以来,其经济增长率连续增长,两国经济快速发展不仅为对方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而且为发展两国的经贸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亚洲的两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不仅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是他们的共同点,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两国在政治、安全、外交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出现了新的局面。

    【篇3】中印关系论文2000字

    中印关系的历史: 中国与印度两国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分西、中、东3段。西段约600公里,中段约450公里,东段约650公里。作为金砖四国的两个大国,有着这么长的边界的两个邻居势必无法相安无事的长久下去。

    友好阶段:印度曾是第一个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政府也给予了热情的回报。在抗美援朝最为激烈的1951年,毛泽东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亲自出席印度驻华大使的国庆招待会。

    反目阶段:好景不长,1951年之后,印度不断蚕食我国领土,并在1962年,印度总统尼赫鲁向印度军队下达了“将中国军队赶出去”的命令,中印边界战争全面爆发。

    矛盾不断阶段:虽然中印战争中印度彻底失败,但是中国单方面停战后印度又重新强占中国领土,并向美国靠拢。以致后来中印关系一直存在不和谐的因素。

    直至2003年6月23日,瓦杰帕伊总理访华期间,印度政府首次公开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重申不允许西藏人在印度进行反华政治活动,为重开对话开创了新的起点。

    中印关系的现状: 在政治上:两国近年来友好关系不断深化,双方领导人互访不断。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也越来越多。中印都主张世界多极化,在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促进南南合作等许多重大问题上持有相同或相近的立场。两国对维护亚洲和平、稳定与繁荣都负有重要责任。此外,两国民间交往也在快速增长。在军事和安全领域:两国间近年来的合作有了突破性进展。

    【篇4】中印关系论文2000字


    1 对中印关系发展的历史回顾

    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中印关系的友好时期。

    第二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中印关系的低潮时期。

    第三阶段为1976年到1988年,中印关系的缓和时期。

    第四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中印关系的升温时期。

    第五阶段为20世纪90代中后期,中印关系继续发展的时期。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双边贸易额的年增长率一般均为两位数,1990年贸易额2.6亿多元,增幅近80%以上。



    2 中印关系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印关系稳步发展。进入21世纪后,双方就安全观问题达成一致,重申彼此互不构成威胁,并采取多种“建立信任措施”,双边关系走出“冷和平”的阴影,开始了“热合作”的进程。

    第一,高层互访和接触比较频繁。2000年五六月间,印度总统访问中国,使得一度遭到挫折的中印关系重新转上正确的轨道。2003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成功访华,两国领导人签订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双方确定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签订了《关于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等重要文件。2006年两国部长级互访持续不断,其中包括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农业部长杜青林和印度国防部长穆克吉、科技部长赛巴尔等。特别值得指出的是,2006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印度进行了成功的访问。

    第二,经贸关系发展迅速。2004—2006年,中印双边贸易规模持续突破100亿美元和200亿美元大关。2007年双边贸易额为386.5亿美元,同比增长55.5%。2010年1月19日,“中国—印度经贸合作论坛”在北京召开,最近两年,中印两国双边贸易额翻一番,突破了500亿美元,双向投资增长了10倍。中国已成为印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印度是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

    第三,多边合作与协调明显加强。中印在当前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问题上有着相似或相同的立场,双方都主张多极世界,反对单极霸权,反对以人权为借口干涉他国内政。在多哈回合谈判中,中印与其他一些国家一道,努力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3 中印双边改善关系意义重大

    第一,改善中印双边关系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当今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问题,步入21世纪的中国走出与印度这一人口最多邻邦的“冷和平”状态,符合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潮流,有助于推动本地区的一体化,从而实现这一地区各个国家的地区利益。目前,两国人民都在努力建设自己的国家,抓住机遇进行各项改革和经济建设,都致力于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和平。可见,顺应时代潮流,加强两国间的合作交往是大势所趋。




    第二,改善中印双边关系是中国国内发展的要求。当前,中国要发展,有两个紧迫的任务:一是完善自身;二是稳定周边。稳定周边是完善自身所需的外在保障。不难看出,突破中印关系发展的瓶颈有诸多效用,直接可以作用到中亚地区、中国的新疆和西藏两地,从而缓解周边安全和内部稳定的压力,有助于我们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

    第三,改善中印双边关系有助于实现两国各自战略目标。中国面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维护国家主权、实现国家统一的重大历史使命。中国的和平发展需要广交朋友,得到包括印度在内的国际社会广大成员的支持与合作。印度为了实现经济振兴、国家稳定和大国抱负,也需要中国、南亚邻国和国际社会的合作。

    第四,两国关系的改善对中国崛起和大国外交作用重大。南亚次大陆是世界三个区域性的“热点群”之一,人口密集,社会问题突出,具有潜在的“爆炸性”。中国外交遵循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原则,也向世人宣告了“安邻、睦邻、富邻”的外交方针。中国能否在改善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上有所作为,能否给世界上近1/3的人口营造和平交往的环境,能否对这一地区的发展稳定起到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所应有的推动作用,是对中国上述外交政策的考验。如果做得好,会令世人和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以及中国负责任的大国的形象,有一个新的认识。



    4 我国在印度外交策略转变过程中的对策建议

    第一,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明确定位,促进和解。一是明确思想上的定位,把印度作为长期的合作伙伴来对待,扎扎实实地深化和加强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二是明确政策上的定位,把印度作为一个从地区性大国向世界大国迈进的国家来看待,给予其相应的大国地位;三是明确发展上的定位,本着互利双赢的精神,友好协商,让步合作,把竞争的方向引到良性发展上,把竞争的危害化解到最小。

    (2加强交流,增进友好。我们应把与印度国内的非官方交流作为政府外交的有益补充,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拓宽与印度国内社会各阶层的接触面,大力开展民间交流活动,增强信任度,推动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

    第二,找准并巩固中印战略合作点。战略合作点是我国与印度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关键环节。找准两国之间的战略合作点,有利于两国政府顺利展开合作;进一步巩固战略合作点,有利于深化两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互利双赢,深化经贸合作。两国政府发展战略的一致性,给两国深化经贸合作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因此,加强经贸往来是我国与印度深化合作的基础。

    (2协调磋商,推动政治合作。政治合作是我国与印度政府开展一切合作的基础,也是两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点。

    (3扩大交往,寻求新的合作。笔者认为当前加强能源合作,是我国与印度政府深入发展友好关系的新战略合作点。

    第三,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历史遗留问题是殖民主义给中华民族和印度民族带来的不幸。它埋下了冲突的祸根,造成了我国与印度的长期不和,但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却又是加深信任、改善关系、全面合作的良好契机。



    (1落实协定,推进边界谈判。我国与印度的边界全长1700多千米,涉及争议地区总面积达12.5万平方千米,目前,印度控制了争议地区9万多平方千米、约2/3的面积。当前,迅速地、一劳永逸地解决边界问题的条件还不成熟,我们还必须继续加强谈判磋商,为彻底解决边界问题创造良好的政治契机。

    (2突出重点,解决西藏问题。正确对待“西藏问题”是中印关系良好发展的基础。

    第四,营建良好的国际关系。良好的国际关系,有利的国际环境,是我国与印度深入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必要外部条件。当前,要注意理顺、引导和处理好中巴印、中俄印、中美印三组战略关系。

    我们相信,随着双方政治互信、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强,有着“东方巨龙”之称的中国和有着“南亚大象”之称的印度必将创造出共同繁荣的景象,必将为两国24亿人民带来巨大的福祉,也必将为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也必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篇5】中印关系论文2000字

    《形势与政策》作业论文

    中印关系

    ——对2011年中印关系的展望
    姓名:田飒飒学号:B08060116班级:B080601辅导老师:杨宗泽完成日期:2011-5-29


    中印当下关系
    中印关系对中国、印度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6月16日)胡锦涛主席已经跟印度总理辛格会面了,当前中印关系里我们最需要防止的就是挑拨离间。这几年来拉拢印度是美国、日本和欧盟在这个地区的重中之重,挑拨离间是他们36计中最重要的一计。举个例子,在一个印度洋沿岸国家,我们帮助他们建了一个港口,完全是基础建设,包括商业上的运作,当然也有商业利益,马上就有人大肆宣传中国要搞军事基地、建海军基地,其目的是要遏制印度。法国在阿联酋要搞军事基地,它是真的建军事基地,却没有一家媒体报道。印度跟我们搞军事演习不报道,跟美国、日本一搞,矛头就指向中国。媒体的挑拨是很厉害的。因此我觉得要十分注意。印度总理跟胡主席会面讲得非常清楚,印度把发展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摆在最重要的地位,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绝不允许任何人在印度领土上从事反华政治活动。
    中印关系是非常复杂的。用三个“C”来代表,就是竞争、合作、挑战。中国看重的是合作,更多的希望与印度在国际区域和双边层面开展坦诚的合作与对话。但反观印度,在三个“C”当中,竞争是他比较强的心态,但这可以理解,印度2007年GDP才超过1万亿美元,在长期的竞争趋势中中国仍然占有优势。相对来说实力较弱的一方希望跟实力较强的一方竞争,这是可以鼓励的,只要不以损害对方的利益为原则我们都鼓励。印度也主张跟中国的合作,但在这些方面之外,中印其实是有存在冲突的可能的,比如在西藏问题上。印度在印度洋上的一些举动对中国也并不是一个善意的信号,中印关系是非常复杂的概念。关于印度在中印边界增兵问题,已经有相当长的铺垫了,直到去年的时候印度总理、外长先后去了中国的藏民地区,今年印度总理又一次去这个地区。也就是说,印度从2007年、2008年以来对中印领土边境的态度正在日趋强势,这次动员了6万军队,两个山地步兵师的实力进驻藏民地区,在离中国最近的印度最大的空军军事基地部署最新的战斗机。
    这样做有三点原因:第一,印度要强化对争议领土的控制,这种实际控制是为他将来在中印边境谈判当中采取更强硬的态度做准备。第二,印度和美国同为民主国家,存在“天然”关系。对于中美两国的接近,印度是颇具戒心的,因此不能排除其采取制衡中国的做法,以使相应的地缘战略态势有所改善。第三,在解决金融危机这个问题上,印度能对美国做的贡献并不很大。但在美国主导的全球政治安全秩序下,印度却能通过遏制中国给美国帮大忙。所以印度出于国家利益方面的考量在这个问题上采取一些主动性的行动,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做法显然会伤害到中印双边关系。从1998年低谷到现在,中印关系这10年间的恢复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如果因为这件事情导致其倒退,是很遗憾的,希望印度能认识到自己的单边行动不可能只有单边的后果。
    6月16日下午在外交部举行的例行记者招待会上,发言人秦刚在回答有关记者提问的中印边界问题时表示,发展中印全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促进中印之间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是中印两国领导人和政府达成的共识,也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在处理中印边界有关问题上,中方立场一贯明确,希望中印双方要共同努力认真落实两国之间达成的共识,维护两国边界地区的和平、安定,从而为两国边界问题的公平、合理解决创造有利条件,也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对2011年中印关系的展望

    对2011年中印关系的展望,可以用温家宝总理不久前访问印度期间,在参观泰戈尔国际学校时亲自在黑板上写的四个大字来表述:中印友好。在新的一年里,中印友好将有新的发展。首脑互访定期化首先,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将在2011年访华。这表明不久前温家宝总理访印时双方决定建立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定期互访机制已付诸实施,对增进中印友好有重大意义。辛格总理和温家宝总理一样,将成为在总理任期内两次访问对方国家的领导人。应该说,这些年来,中印两国领导人的会晤还是较多的。据辛格总理说,他2004年担任总理以来,已会见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共约20次。但从过去情况看,两国领导人的互访有所不足。从1988年印度总理拉吉夫访华从而恢复了两国最高领导人互访算起,到2010年止,中国总理访印大约每6年1次,印度总理访华也大约每6年1次;
    中国国家主席访印大约每10年1次,印度总统访华大约每9年1次。今后两国最高领导人的互访将会增加,这对加强两国友好关系和增进互信有重要的作用。以最近温家宝总理访印为例,他在访问期间不仅同印度领导人举行了富有成果的会谈,而且同政界、工商界、文化界、青少年等进行了广泛的接触。随同他访问的中国企业家有300多人,在印度签订了价值近200亿美元的40多项经贸合作协议。访问是十分成功的。友好交流和合作全面发展
    中印是两个相邻的大国,加强民间交流对增进相互了解十分重要。双方已确定2011年为“中印交流年”,鼓励两国社会团体、青年、媒体、学者、智库、艺术家和文化界人士开展更大规模的交流。双方已同意今后五年内继续开展两国青年互访活动,中方将邀请500名印度各界靑年于2011年访华。从2010年的情况看,在中国放映的一些印度电影和中国电视台播出的印度电视剧受到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2011年中方可继续引进。目前瑜伽在中国受到不少民众特别是年轻人的欢迎。温家宝总理在访印期间谈到,他家中就有两人在练。印度是瑜伽之乡,可以派教练来中国,协助提高中国瑜伽的水平。
    在2011年,中印两国在教育方面的交流和合作也会进一步发展。印度中等教育中央委员会已决定从下一个学期(2011年4月起将汉语作为外语列入印度学校课程。中方将在汉语教师培训和汉语教学材料方面提供支持。更多的印度学生学会汉语,对中印两国的友好交流会有重大的作用,是十分可喜的。双方并将共同设立中印优秀大学生交流项目,考虑商定相互承认学历学位的协议,以加强和推动两国校际交流和学生交流。
    近年来中印经贸关系的迅猛发展是中印关系的一大亮点。2010年中印贸易将可能达到60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印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在最近温家宝总理访印期间,双方又确立了2015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的新目标。从过去几年中印贸易增长的速度看,实现这一目标是可能的。但毕竟目前两国的贸易额基数已比较大,进一步增长需要探索和开拓新的商品领域。特别是近年来在中印贸易中,印度的贸易逆差逐年增加,到2009年已达170亿美元。印方在中印贸易中发生逆差的根本原因,是两国发展模式和经济结构存在的差异。中国是制造业发达的出口导向模式;
    印度是内需驱动的发展模式,制造业相对落后。因此,中国产品在印度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针对这一问题,中方已承诺为印方信息技术产品、药品和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便利。2011年印度这些产品将会以一定规模进入中国。在经济合作方面,双方将重点拓展在基础设施、环保、信息技术、电信、投资、财经等领域的合作。2011年印度将继续成为中国海外承包工程最大的市

    场之一。
    随着新兴国家的崛起,中印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也不断发展和加强。2011年金砖四国第三次首脑会议将在中国举行,四国并已决定邀请南非参加,金砖四国(BRIC)将改名为金砖国家(BRICS),其国际地位将进一步提高。由于2010年印度当选为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2011年中印两国在安理会的合作将会加强。在中印两国共同参加的G20、东亚峰会、亚欧会议、上海合作组织、中-俄-印合作机制和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内,双方将扩大合作。作为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印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合作也非常重要。增进互信需继续努力
    从以上情况看,2011年中印友好将继续是两国关系的主流。但两国关系中存在的互信不足问题仍会不时浮现,对两国关系造成一定的影响。
    中印互信不足主要的表现是:在印度,近年来“中国威胁论”又有所抬头。中印互信不足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既有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也有某些现实的因素,是比较复杂的。
    首先是中印边界问题未能取得突破。自2003年以来,中印两国政府的特别代表已举行了多轮谈判,两国在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印时签订了关于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从而为双方实现边界问题的最终解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实现最终解决还有相当的难度。温家宝总理在最近访印期间的讲话中指出:“中印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只有真诚互信、锲而不舍,才能最终找出公平、合理、为双方所接受的方案。”由于中印边界问题在短期内尚难于解决,而在印度,1962年的中印边境冲突的阴影尚未完全消除,印方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对中方仍有较大的疑虑。
    其次是中印经济差距有所扩大。近年来,中印两国的经济发展都较快,但中国的发展速度高于印度,使中印两国的经济差距有所扩大。印度一向具有较强烈的同中国竞争的心理,对这种形势看来有些忧虑。第三是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随着中印关系的发展,地缘政治因素对两国关系的影响已逐步减少,但这方面的因素仍有一定程度的作用。印方对中国同巴基斯坦等印度邻国关系的某些方面仍有疑虑。从中方看,它对印度同美国、日本等国的军事与安全合作也有其关切。
    以上这些因素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交织在一起,情况比较复杂,解决有相当的难度,需要时间,需要耐心,并应防止对中印关系的全局做出错误的判断。同时双方对互信不足这一问题应给予高度的重视,为增进互信做出更大的努力。双方将继续推进边界问题特别代表谈判进程,并致力于从政治和战略高度出发,积极寻求公平合理和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在边界问题解决之前,双方将根据已签署的协议,共同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在最近温家宝总理访印期间,双方同意建立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
    此外,双方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的重大问题上采取更多的积极行动,给予支持,这将能充分体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现实意义,对增进互信有重大的作用。总的来看,中印关系已逐渐趋向成熟,这是十分可贵的。今后,随着中印两国的友好关系的不断发展,两国关系中存在的一些不稳定因素将有望进一步消除,使两国的互信不断加强。对于中印关系的前景,人们可以持比较乐观的态度。

    【篇6】中印关系论文2000字



    不破裂的竞争与有选择的合作


    时隔五年之后,温家宝再次访印。在这片创造过辉煌文明的国度上,温家宝公开表示,人们时常谈到中印两国之间的“龙象之争”,“我不同意这种看法。中印两国是合作伙伴,不是竞争对手。”,中印两国具有互补性,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然而新德里的态度恐怕不是那么肯定,很多印度精英对于印度向竞争力极强的中国企业进一步开放市场忧心忡忡。他们认为,中国对印度的贸易逆差就像是悬在印度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威胁着印度。

    《印度时报》16日就发表文章“紧跟龙的步伐”,用巨大的篇幅详尽的表达了印度人对中印贸易不平衡的严重关切。印度人认为,如果中国愿意,中国完全可能固化中印贸易结构不平衡的现状,保持对印贸易的优势地位,而这显然是印度所不愿看到的。

    新德里希望北京能够取消非关税贸易壁垒,因为印度人认为这些壁垒阻碍了印度企业在中国的发展,新德里还希望中国向印度进一步开放市场。然而,中国同样有理由对印度的保护主义提出异议。印度隔三差五的对中国商品征收反倾销税显然令北京恼怒不已。

    但是,作为两个新兴的经济体,中印之间的确存在很多互补性。《华尔街日报》15日就发表文章“温家宝到印为印度带来发展良机”。

    文章指出,印度对中国处处设防使它从长远来看将要成为输家。文章还举例说道,对于印度的电力行业来说,中国设备的价格要比当地产部件便宜20%至25%。对电信企业来说,如果从中国之外获取零部件,投入成本也会增加15%至20%。

    文章还认为,新德里可以借鉴中国企业在建筑和基础实施领域的经验来推动国内迫切需要的发展,而中国也可以成为印度高附加值产品如信息技术和医药品的一个巨大市场。

    对于温家宝的此次访问,文章评论道:“中印两国在温家宝此次访问期间能走得有多远,目前还很难说。但至少,新德里可以利用此次会晤搭建起一些桥梁来增进两国间的贸易。面对中国带来的机会,扭头离去是不明智的。”

    本次访印,温家宝不仅率领了由近400名企业老总组成的商界代表团(据报道,其规模超过了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以及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访印带来的大型代表团。)还向中印商界领袖承诺,中国将向印度制药、服务、食品和IT企业进一步开放市场,帮助扭转中国在两国双边贸易中不断扩大的顺差。这足以显示出中国欲改变中印经贸现状的意愿,问题在于印度能否改变其保守主义立场。

    从目前来看,要印度大幅改变其保守主义立场显然有些勉为其难了。在温家宝访印之前,中国曾呼吁两国达成一项自由贸易协定,来缩小中国对印度的贸易顺差,然而,印度官员却暗示,印度总理辛格在与温家宝会谈时将不大可能谈到自贸协议。自贸协议的达成看样子只能是“镜花水月”。

    今年是中印建交60周年。60年来,中印关系经历了风风雨雨,道途坎坷。单从整个2010年来看,中印关系就可谓一波三折。

    年初5月,印度总统普拉蒂巴.帕蒂尔高调访华,庆祝中印建交60周年,中印关系达到一个高潮。然而好景不长,8月底,印度媒体大肆渲染中国拒签一名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将军来华,并宣布终止与中国军方的交流活动。

    此后,印度外长克里希纳又宣称印度密切关注中国在印度洋的动向,并考虑采用多管齐下的战略,以应对中国“干涉”某些对印度来说至关重要的问题。



    紧接着,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宣称,北京正在南亚扩大势力范围,谋求资源和地缘政治影响力,印度应当准备好应对中国新的自负行为以及在南亚谋求立足之地的渴望。

    10月底,辛格高调开启东亚之旅,继续深化与日本、越南等国的关系。在此期间,印度与日本达成经济伙伴协定,商讨核能合作,并宣布从今年开始,两军将在印度洋和日本海上进行海军演习,同时就防务和安全问题展开常规的高级别会谈。而此前,印度国防部长曾访问过韩国。

    此外,印度与东盟的关系日趋走进,并与东盟签署自贸协议。虽然印度与东盟关系的深化会为中印在东盟提供一个相互接触与了解的舞台,然而这样说法实在是难以让人信服,恐怕竞争、排斥成份大大多于合作成份。

    印度在中国周边地区的种种举动显然令中国充满疑虑,而印度同样也对中国与缅甸、孟加拉国以及斯里兰卡,当然更包括巴基斯坦,发展关系深感不安。毫无疑问,中印战略影响区域的重叠将会给两国关系带来令人不安的地缘政治后果。

    11月初,美国总统奥巴马高调访印,并宣布支持印度入常,印美战略关系逐步重归快车道,北京完全有理由对此感到担忧。而印度对于中巴近年来不断加强的战略关系同样深感不安。


    中印在这些问题上的分歧,反映了中印关系的复杂性与脆弱性。复杂性体现在中印关系中涉及的问题很多,层面很广,并且双方还并未在一些核心问题上达成共识。脆弱性体现在中印还未建立起有效的政治互信,并以制度化机制来加以保障。

    因此,温家宝此次的访印之旅将不会大幅改善中印关系不冷不热的现状,中印之间的矛盾与纷争仍将不时跃诸报端,同时合作与妥协也将并进。概言之,不破裂的竞争与有选择的合作将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印关系的发展轨迹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