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找准矛盾点才能化解产教融合难题

    时间:2022-09-28 16:15:0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产教融合”提出已久,但落实成效并不显著。产业与教育,在融合中有哪些主要矛盾点?简言之,集中在产权保护、风险分担、点面合作、问题导向、互益组织五个方面。显然,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政府不能缺位。政府要从政策、制度、措施上,把脉产业与教育各主体聚焦的矛盾点,衔接好多方的沟通机制,为平衡各方利益提供有效协同。唯有此,才能推动“产教融合”走向深入。

    “产教融合”,很多研究者将视角集聚于“产业”和“教育”两个方面,以至于在落实中,两者的矛盾点依然无法有效解决,制约产教深度融合。国家出台一系列深化产教融合的政策,特別是当下中国经济转型进入关键期,对于“产业”主体和“教育”主体而言,都应该深入解读“产教融合”的实质内涵。过去,“产教融合”被认为是职业教育的发展使命,事实上,产业界同样也需要担当应有的角色使命。由此,从客观上对“产教融合”内在矛盾点进行解析,为勾勒互赢互利的“产教融合”新图景创造条件。

    一、“产教融合”中“产”与“教”的内涵解析

    从字面意义来看,“产教融合”的主体分别是“产业”和“教育”。产业有产业的特征,教育有教育的特征,两者在运行机制、发展模式、行为准则等方面存在截然不同的差异性。

    (一)“产”的内涵

    对于“产业”,其基本内涵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突出市场性。产业面对的是市场,市场在产业运行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各产业主体在市场机制下,要通过优化产业系统内部的资源配置关系来做到“趋利避害”。也就是说产业主体在运行中更强调“最低的运行成本”“更高的产业收益”。二是突出营利性目标。产业系统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唯有强调“利润”,才能确保产业可持续发展。所谓的“利润”,就是要围绕“营利”来整合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以经济利益作为产业变革的重要价值取向。三是崇尚“效率优先”。所谓的“效率”,表现为特定时间内,产出与投入的比率。作为产业主体的各行业各企业,都要将企业“效率”作为企业运营的根本任务,通过提升运营效率来获得更高“利润”和“收益”。四是强调“创新驱动力”。产业在市场分工中除了“逐利”“高效率”外,还要强调创新,通过创新来优化生产要素,来完善生产条件,来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五是产业强调“以企业为组织单元”,在内部维持着“服从”与“被服从”的组织关系。现代企业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企业拥有自身财产权,企业在参与社会竞争中,通过制造有使用价值的商品来获得社会财富。

    (二)“教”的内涵

    对于“教”,通常称为“教育系统”。教育系统在运行机制上以政府为主导,既要做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还要突出教育的公共服务功能。因此,其内涵如下:一是双重职能。既要保障全民义务教育,体现教育的公共性,还要注重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体现效率与公平。二是讲究育人导向。教育的基本职能就是“育人”,通过学科教学、技能获得、德育提升,为个体人力资本增值。三是崇尚“公平”的行为准则。对于每个学生,受教育权是平等的。教育系统在响应政府指导中,要建立广泛多元的公平保障机制,让每个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四是教育改革强调“互动性”。教育系统具有复杂性,涉及的资源多、范围广,每一项改革都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能否达成。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构成等方面,需要教育系统与社会良性互动,才能确保改革有序展开。五是体现以“学校为组织单元”,在学校组织中,学生、教师、教学设施等的有效整合,才能提升教育效能。另外,在教师招聘、管理、薪酬制度建设上要遵循事业单位的相关要求。

    二、“产教融合”集中体现的矛盾点

    (一)产权保护

    产业系统,以市场为大环境,遵循市场机制,强调资源配置。政府作为宏观经济调控者,在推动“产教融合”中需要明晰合作的方式、内容、期限、载体等等。显然,教育系统因自身性质的特殊性,在产教融合中往往积极性很高,但产业主体却因市场机制的影响,表现出被动性。产权本身需要界定和保护。市场机制下,产权的交易以社会分工、资源配置来完成。但对于企业,产权交易的目标在于追求利润,在于提升运行效率。教育机构在产教融合中也应该以“准市场主体”身份进行产权交易,双方都要在产权保护下才能达到深度合作。

    (二)风险分担

    同样,“产教融合”中,产业追求“营利”,教育强调“育人”,两者的目标不同,导致合作“裂隙”。比如在产教合作的项目中,企业的动机是扩大生产、获取利润,而学校更多的是考量培育人才,并不是为了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现代学徒制、科研成果转化等,企业聚焦中短期利润,院校追求长期育人,导致合作“错位”。为此,要想化解“营利”与“育人”矛盾,就要明晰风险分担机制。通过产权保护,明确各自合法权益,再利用风险分担机制,细化各自责任和义务。在面对市场风险时,企业和院校都应该明确各自的责任承担机制,才能为深度合作奠定基础。

    (三)点面合作

    产教融合中的企业将效率作为合作的初衷,特别是中小企业,迫切需要获得资本积累,对中短期利润更关注,在资源配置上更希望快速获得利润。相反,院校在考量合作时,不仅要满足企业需求,更要关注机会公平。以“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为例,校企在合作中只有表现“优秀”的学生,才能进入名企,而大部分学生只能进入普通企业。这种基于“选拔”机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产生“溢出效应”,对院校而言,合作缺乏成长性。所以说产业要追求“效率”,院校要兼顾“公平”,在合作中不能仅限于“点对点”合作,更要拓宽“面对面”合作。从合作项目中实现系统级、要素级的深度合作。比如企业在与院校合作时,企业要参与院校课程设计与开发,要参与校内教学、企业实训指导,激活双方的参与性,才能让双方都受益。

    (四)问题导向

    产教融合,产业与教育存在“错位”问题。产业追求利润、高效率,更倾向于对技术、市场、管理进行变革来获取竞争力。这种创新更贴近市场环境,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但对于教育系统,创新的关键是基于院校资源、平台、师资水平,倾向于内部改革,忽视对市场的关注。由此,产教融合“错位”难题愈演愈烈。要想化解“错位”问题,就要立足产业与院校间的矛盾点,从具体、真实的问题入手。企业有自身的运行逻辑,院校也有自身的运作机制。通过产业与教育“互动”改革来促进院校科技创新成果快速有效地移植到产业中,为产业带来利润。比如在院校课程改革中,引入产业一线岗位知识、岗位技能,让学生参与企业实践。在科研领域,院校要参与企业科研选题,并结合企业实际展开科技创新,赋能企业创新。73C036E2-2D7E-4789-9FDC-BE24A1F9EBD6

    (五)互益组织

    产教融合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双赢”,对于企业、院校,都要能够获得自身利益。企业本身具有灵活的市场分工与角色,通过产品、服务来赢得竞争优势。同时,企业自负盈亏,内部以雇主和雇员关系为主,各利益主体具有经济依附关系。但院校是事业单位,由政府部门决定准入与退出机制。教育资源的配置在于发挥特定的社会公共服务功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因此,通过建立“互益组织”,如行业协会等社团组织,以确保企业与院校在合作中能够化解分歧,发挥各自优势,促进深度融合。在产教融合中,由政府、行业组织、企业、院校、社区等单位参与“互益组织”,来协调产教融合中的问题,汇集来自产业、教育的各类诉求,通过协商方式来达成共识。

    三、对“产教融合”协同机制的构建创想

    “产教融合”在实施中,矛盾点是客观存在的,只有解决这些矛盾点,才能更好地发挥“产教融合”的优势,才能推进职教改革走向深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搭建产业与教育互促互助平台,做好资源互通

    事实上,针对“产教融合”中的难题,资源融通不畅是关键难点。产业系统与教育系统,两者优势资源无法协同,导致融合受阻。产业系统有厂房、有设备、有员工、有材料等生产性资料,教育系统有人才、有技术、有科研成果等先进资料。两者在产权保护、风险分担机制下,可以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达到互融互利互赢目标。为此,“互益组织”的建立,好比是在产业与教育之间搭建了衔接平台,企业通过分析市场需求,研判自身生产体系,为高校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帮助院校的科研成果进行快速转化。教育系统通过整合高层次科研人才,依托职业技能培训,为企业提供人才、技术支撑,帮助企业构建人才库。

    (二)深化人力供给与需求协调,做好产教协商

    人力资本是产教融合的核心要素,高职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科研人员,以及教学和社会服务能力占据优势,可以满足企业人才培训、人力资源供给需求。企业通过产教融合,参与院校人才培养,定期组织溝通与交流,从企业战略、技术改造、生产环境、市场定位、竞争优势等方面,挖掘院校核心要素,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水平。比如在员工招聘上,与院校合作,共同商讨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在科技创新上,企业与院校科研部门合作,共同攻关,增强企业科技发展力。

    (三)组建产业、教育共同体,实现利益融合

    打造“产业与教育共同体”,依托产权保护、风险分担机制,对双方合作的内容、方式、时间、利益等细节进行平等协商和明确,让各自从合作中都能获得各自的“利益”,促进双方共赢。比如在项目化合作方案中,企业和院校围绕共同的合作项目,先由政府参与,明确双方的利益共同点、分歧点,共同点是合作的基础,分歧点是化解产教融合的关键。通过引入校企对话机制,就项目实施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协商。具体而言,针对校内教学、企业实训的任务分配,在校内,教师与企业技师展开合作,共同参与制定教学方案、实践实训内容,企业技师要参与校内施教,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考核评价。在科研项目合作中,院校利用人才、技术、科研优势,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科技创新需求,从人才、资源互补中共同完成科技攻关项目,实现科研成果在企业的转化,为企业创新提供有力支撑。企业参与“校企共同体”,在校内参与人才培养,在企业,院校师资参与企业科技攻关,各自都获得了“利益”,也为产教融合提供了保障。

    (四)明晰共同愿景,共筑合作通道

    “产教融合”对于企业和院校都是有利的,两者的深度互融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一方面,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教育与产业对接,发挥教育服务经济的作用。另一方面,产业参与教育,借力教育资源,充实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产教融合”中,学生能够深入企业,了解职业特点,能够在真实的实训情境中培养必备的专业素能,提高就业竞争力。企业在产教融合中,让企业能够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提升企业的社会效益。院校在产教融合中,弥补了教育育人资源的不足,特别是能够对接产业需求,让人才培养更精准。

    四、结语

    产教融合,要化解利益分歧。产业逐利、讲究效益,而教育体现公共、公平。两者在协同上要对“利益”进行重新协商。通过建立利益平衡机制,满足各方诉求,发挥政府的中介、指导、协同作用,激活产业、教育主体积极性,才能为产教融合铺平道路。

    (陈渝,硕士,任职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讲师,研究方向:通信与信息系统。)73C036E2-2D7E-4789-9FDC-BE24A1F9EBD6

    猜你喜欢 产教院校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求知导刊(2022年5期)2022-05-23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22年2期)2022-04-21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经济研究导刊(2022年9期)2022-04-19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刚柔并济小资CHIC!ELEGANCE(2021年12期)2021-04-19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15期)2021-04-13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9期)2021-04-13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0年8期)2020-08-28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山西教育·招考(2019年12期)2019-09-10
    相关热词搜索: 找准 化解 难题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