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陕西乾陵遗址展示方式探究

    时间:2022-09-28 10:10:0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乾陵是一座唐代帝王陵墓,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两位皇帝的合葬墓。该陵墓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位于乾陵东南方的陪葬墓永泰公主墓处建立了乾陵博物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较为简单的遗址展览与展示方式已略显“力不从心”,其单一的游览路线、被动的参观体验、低端的旅游纪念品等都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因此,基于大遗址保护的原真性、完整性等基本原则,分析乾陵遗址当前展示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一定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乾陵;展示设计;大遗址保护

    1995年,全国文物工作会议提出“大型文化遗址”概念,沉埋于历史长河的庞大文化遗址被纳入保护视野。2005年起,国家正式设立大遗址保护专项资金,投入20亿元启动大遗址保护工程。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完成100处重要大遗址总体保护规划纲要,正式启动100处重要大遗址的保护工作。基于此,乾陵遗址更显示出宏观规划方面的些许不足。本文尝试在遗址或大遗址展示设计的范畴内分析乾陵遗址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大遗址展示设计的概念

    大遗址具有遗存丰富、历史信息量大、现存景观宏伟,且年代久远、地域广阔、类型众多、结构复杂等特点。大遗址展示通常需要遵循真实性与完整性的原则。其中,真实性主要有原始的、原创的、非复制的、非仿造的等方面的意味。在世界遗产保护领域内,关于真实性的比较详细的解释可参照《奈良真实性文件》的第13款:“想要多方位地评价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其先决条件是认识和理解遗产产生之初及其随后形成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意义和信息来源。真实性包括:遗产的形式与设计,材料与实质,利用与作用,传统与技术,位置与环境,精神与感受。有关真实性详实信息的获得和利用,需要充分地了解一项具体文化遗产独特的艺术、历史、社会和科学层面的价值。”

    依照大遗址的定位和概念,其展示方案首先也应以满足遗址保护功能为前提的保护型展示为佳。然而在当今文化产业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传统的大遗址展示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自身实现产业化经营的需求,因此对新时代的大遗址展示设计,我们应当转变观念,重新认识对其展示的意义和价值。笔者认为,文化产业背景下大遗址展示设计应是在力保大遗址保护的真实性、完整性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展示形式,高效、迅速地传递大遗址及其相关历史文化信息,并为促进这些信息的有效接受而进行的空间规划、平面布置、灯光控制、视觉传达等综合性设计。它是一种在贴合观众审美情趣的同时追求商业、休闲、娱乐一体化,对观众心理、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的表现型展示。

    二、当前乾陵遗址展示的类型

    真实性(Authenticity)与完整性(Integrity)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两个重要原则,其对国际遗产保护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大遗址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对其的展示自然也应当遵循这两个原则。目前,乾陵遗址的保护和展示方式主要有三种。

    (一)遗址公园展示

    遗址公园是目前较为普遍的一种遗址保护与展示模式。整体性的规划设计使遗址得到了较好的保护,而且公园的建设也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为当地的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这一展示模式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但这一保护形式在日本被称为“国营公园”,如比较著名的有国营飞鸟历史公园、国营吉野里历史公园,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我国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我国,遗址公园这一概念被引入始于2000年国家文物局批复的《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目前,因为乾陵遗址的主陵区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所以展示方式也顺势而为,打造了由司马神道、八棱柱石华表、鸵鸟石屏、三出阙等构成的占地“周八十里”的大型遗址公园。陵区内植被茂密,主陵曲径通幽,为参观的游客提供了十分舒适的环境。神道两旁神兽、翁仲石刻依次排列,残损部分完整保留,仅对局部进行适当的保护性修复,使其完全展现千年前的沧桑感和真实感,如图1和图2所示。

    (二)遗址局部保护性展示

    对大遗址局部进行保护性展示在国内许多大遗址展示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乾陵陪葬遗址在局部的展示设计上采用多种建设方式,如平整墓道地面、引入人工光源、在建筑结构上部覆砖加顶等,有效淡化了新增建筑构件与原有环境的冲突,保持了陪葬墓原有的历史环境风貌和自然景观(图3)。另外,为了更好地保护陪葬遗址中墓道旁的珍贵壁画,采用整体迁移的方法,将壁画整体存入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博物馆内专设唐代墓室壁画展厅,模仿墓道结构放置壁画,并使用特种玻璃保护,在准确的温度、湿度控制下,使陪葬墓遗址的局部遗迹达到很好的展示效果。如懿德太子墓墓道东西两壁上的《阙楼图仪仗图》、章怀太子墓墓道西壁《马球图》等。

    (三)遗址博物馆展示

    遗址博物馆是博物馆类型中的一个分支,其建造目的就是保护大遗址内的出土文物并向人们展示(图4)。与一般博物馆不同的是,遗址博物馆可以以遗址区为博物馆本身而不用新建。基于此,遗址博物馆可以分为遗址遗留类和新建两种类型。遗址遗留类博物馆在设计规划时,大多是直接利用历史遗留而建,其遗留本身就成为遗址展示。而新建遗址博物馆则一般是对遗址内出土的具有较高价值的文物加以收藏,它既是对文物本身的一种保护,也有利于游客观赏。乾陵博物馆就是在唐陵陪葬墓的遗址上建立的,属于遗址遗留类博物馆。为了妥善保护墓地,加强对乾陵及其陪葬墓出土文物的保护和研究,推动乾陵文物工作的发展,相关单位在墓葬发掘的基础上成立了乾陵文物保护管理所,以它为代表的陵墓博物馆构成了乾陵遗址博物馆的主体。

    三、乾陵遗址展示存在的不足

    大遗址展示中需要展出的“展品”体量、规模巨大,而且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如果这些“展品”离开原本依附的环境,那么大遗址本身就会失去真实性,甚至会没有了存在的意义。即使能够完全复原出“展品”,也依旧会影响到游客对大遗址原有历史价值的判断,观赏价值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例如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对丹铎神庙的展示便是失败的例子。丹铎神庙原本坐落于埃及,其修建的年代正处于埃及被古罗马皇帝奥古斯都·恺撒统治的时期。由于每年尼罗河涨水时它都会被淹没,于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决定帮助埃及政府把这座神庙搬离尼罗河。随后埃及政府為了表示感谢,索性将它当作礼物送给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为此,博物馆内专门空出了一间大厅用来展示这座神庙,并通过在其周围种植棕榈、修建水池、制作兽首人身雕像等方式来模拟真实神庙周围的景观。然而,脱离了真实环境的神庙,无论在博物馆内如何营造景观环境,与原有遗址现场相比仍存在着巨大差距,其在博物馆中的展示充其量只能是古埃及文明“破碎的展示”而已。

    乾陵遗址中也存在相似失败的展示案例,如陪葬墓墓道壁画的整体迁移不仅破坏了遗址的完整性,还在时空维度中割裂了壁画与原址的关联,使遗址的真实性大打折扣。由于真迹全部整体迁移至陕西历史博物馆负一层进行保护性展示,因此墓道两壁的壁画则用复制品代替,复制水平也较真迹差异较大,影响展示效果,并会混淆参观者的审美认知,使其错误理解唐代的绘画水平。另外,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中,该遗址壁画真迹与其他墓室壁画同馆展出,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中割裂了与遗址的密切联系,因此容易降低参观者的对画面与原空间位置的识别,产生“文不对题”的印象。

    另外,乾陵遗址的整体性也由于某些道路规划问题遭到了破坏。大遗址的完整性是指某个大遗址内所包含的各类考古遗迹,同时包括在遗址范围内我们所能观察到的山川、植被、地形等有形物体,乃至遗址氛围——空间视觉效果、置身其中的心灵感受、当地民众固有生产生活状态等内在的神韵。遗址应当尽可能保持自身组织成分和结构的完整,及其与所在环境的和谐与完整。乾陵遗址主陵中除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外,还有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等17个陪葬墓,陵园规模极其宏大。然而调查发现,遗址内皇陵展示区与周边陪葬墓展示区的距离较远,各陪葬墓展示区之间布局也较为分散,其间又缺少统一的导视标志引导,并有各自独立的购票、讲解等参观系统,这些使得遗址传达的信息混乱,让多数参观者不知参观重点,在观念中割裂了陪葬墓与皇陵之间的联系,认为乾陵遗址仅是一座合葬两帝王的陵墓,而与周边陪葬墓群无关,从而不能较好地了解乾陵遗址的整体概况,更无法理解完整的唐代丧葬制度。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保护大遗址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展示设计中的多维性,从而可以很好地提高展示效果,提升大遗址的观赏价值。通常人们观赏展品时是通过空间位置的不断移动、视角的不断转换,由远及近、从左到右、自上而下地游历于展品之中,若能在具有强烈流动性的展示环境中使游客利用视觉、听觉、触觉来观看、触摸甚至品尝展品,则能使其对展示活动的认知和感受在三维空间的体验的基础上加上时间而产生第四维的综合效应。因此,环境、展品、观众、时间作为展示设计的基本要素,它们之间的组合关系即已表明展示设计具有体验性、参与性、信息多样性等多维的性质。乾陵遗址的展示设计也一样,应当设计出鼓励参观者体验和参与遗址的公共休闲空间,利用丰富可信的展板、广告设计等平面图像,新颖别致的空间造型,加上音响、灯光、摄影、影视录像等多样的信息载体,给观众提供全方位、最富价值的大遗址历史文化信息。例如:陪葬墓墓室壁画就可以采用激光投影等技术,将原有真迹图像直接投放于墙面,减少参观者认知信息的错位;利用VR、AR等技术,复原无字碑碑亭等建筑,使观众在尽情尽兴的观赏享受之中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达到育人、感人、说服人的目的。

    另外,还需要对遗址的周边环境展示进行规划和整治,将乾陵遗址和周边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保护并展示。2005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在西安召开的第15届大会上通过的《西安宣言》中,重申了文物建筑和原生态环境之间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建议世界各国加强对古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区域周边环境的保护。因此,遗址展示的对象——自然环境、地形地貌、人类居所、生活遗物等都应被纳入展示设计规划的范畴,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保护设施落后、环境风貌差、自然和人为损害严重等问题。此外,乾陵遗址的品牌建设也应早日提上日程。在参观者心中树立乾陵遗址品牌形象是实现其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拥有一套统一、优秀的视觉形象设计是提高大遗址品牌的认知度、美誉度的基本前提,以此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大遗址文化产业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燕,权东计.国内外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研究综述[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6-20.

    [2]喻学才.遗址论[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45-49.

    [3]张成渝,谢凝高.世纪之交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J].人文地理,2002(1):4-7.

    [4]梁乔,梁华.遗址博物馆:遗址展示空间意象创造[J].四川建筑,2002(2):46-48.

    [5]黄建成.空间展示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魏长增.展示设计[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7]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4.

    [8]胡家宁,项建华,蔡薇.展示空间设计与工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石鹏,西安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丝绸之路美术史。

    猜你喜欢 展示设计 模型制作在展示课程中的应用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12期)2017-01-18博物馆展示设计的逻辑特征艺术与设计·理论(2016年11期)2017-01-13体验式展示在电器品牌终端的设计应用艺术与设计·理论(2016年12期)2017-01-13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运用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年20期)2016-12-21基于市场经济下的陈列设计研究中国市场(2016年31期)2016-12-19科技馆展示设计的思路与创新科技创新导报(2016年20期)2016-12-14基于服装橱窗静态展示设计研究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11期)2016-12-13现代展示场景设计中视觉元素的应用研究中国市场(2016年32期)2016-12-06基于市场经济的陈列设计研究中国市场(2016年32期)2016-12-06探究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家居用品展示设计的意义戏剧之家(2016年7期)2016-05-10
    相关热词搜索: 陕西 遗址 探究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