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2022年度中国民间外交历史和现状分析

    时间:2022-08-13 14:20:0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中国民间外交历史和现状分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中国民间外交历史和现状分析

    中国民间外交的历史和现状分析5篇

    第1篇: 中国民间外交的历史和现状分析

    《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

    教学设计

    课题 中国民间美术

    单元课时 1课时 课型 鉴赏课 本课教学时 1课时

    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更多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觉经验,重视学生审美实践体验活动,将学科置于生活的原点及运用,以发展学生美术素养为中心,选择有利于学生形成核心素养和获取知识的方式进行教与学的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明确任务,以自主、合作和探究等学习方式获取知识和技能,并将其运用于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将知识内化为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中国民间美术作品欣赏,旨在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我国璀璨民间美术,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四大问题层层递进。通过介绍我国最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艺术样式,了解我国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通过欣赏课文图版中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来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

    我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素养联系在一起,在深刻理解教材、不改变教材课题的前提下,对教材进行挖掘、扩展和补充,进而超越教材的原有的内容。

    1.教材中有丰富的民间美术作品介绍和赏析,但大部分对我校的学生来说都比较陌生。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增加了学生都比较熟悉的一种当地民间美术“花圆子”。把地方美术文化资源加进教学内容当中,作为有利的补充,既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引发学生对本地区美术文化的关注和兴趣。让学生熟悉的面塑“花圆子”成为本节课教学内容的一条主线,进而引出中国民间美术的相关知识,进行探索学习。

    2.教材中关于民间美术样式种类的内容介绍比较多,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征,学生看看就能了解的内容就简化少讲或不讲。

    3.教材中多是传统民间美术的内容,适当扩展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适应现代生活需求的能力。

    学生分析

    从中学生身心发展来看,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知识和素养不断提高,且开始具有判断、辨别、分析问题和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民间美术的种类接触较少,对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的特征的知识了解也相对匮乏,亦对民间美术与民间习俗关系的了解知之甚少。

    教学目标

    图像识读素养

    1.学生能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以及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能以联系、比较的方式观看美术作品之间的异同关系,直觉地感受民间美术呈现的艺术特征,能够从材料、技法、风格等方面加以识别民间美术。

    美术表现素养

    2.学生能了解面塑的传统媒材与技术、现代媒材与技术,知道民间面塑的艺术语言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于创作面塑作品,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情感。

    审美态度素养

    3.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中国民间美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形成发现美、欣赏美、评品美、表现美的审美态度,体现较高的审美趣味。

    创新能力素养

     

    4.学生能运用形象思维,大胆想象,创作符合功能和审美要求的创意民间美术作品,并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意图和创意。

    文化理解素养

     

    5.学生能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能从文化角度观看和理解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内涵,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认识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特征,感受其独特魅力,形成对中国优秀民间美术文化的感情。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学生能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以及代表性样式,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

    学习难点 学生能理解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及内涵。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

    糯米面团7个(每组1个)保鲜膜包好,放在储物箱中。

    彩色面团每组一套(每组6色)揉好,包在自封袋中。

    面塑工具每组一套,镊子,剪刀,面塑工具,牙签,手油每组1瓶。

    糖水6份。

    柳框和民间美术品

    教材每组7本

    教师准备 

    教学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相关民间美术图片资料、课本等。

    学生准备 

    收集民间美术的相关资料并寻找收集一件身边的民间美术作品带入课堂。

    教学过程

     一、欣赏思考,激趣导入

    1.【课前准备】                                                                                      

    教室内布置部分民间美术作品,播放《喜洋洋》音乐,创设好氛围迎接学生进入美术教室。

    2.【设疑激趣】                                                                                      

    老师今天要给大家表演一项扬中的民间手艺,大家想不想看?

    教师展示手艺,学生观看花圆子的主要制作过程

    提示学生,注意观察,老师用了什么样的工具?是怎么做的?

     3.【出示课题】                                                                                

    每个小组分发一个成品的花圆子作品,给学生近距离欣赏。

    之后出示课件集中展示,同时提问:我们扬中称它为什么?漂亮吗?

    看来民间也有漂亮的美术作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引出并板书课题:中国民间美术

    二、强化动机,明确目标

    4.【出示目标】                                                                     

    我们本节课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探究学习。

    三、阅读教材,自我探究

    5.【探究概念】                                                                     

    (出示课件)

    首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自我探究,什么是民间美术?如何界定民间美术?

    6. 【概念应用】                                                                   

    那么下面我来就要来考考大家,看看你能不能界定民间美术。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说出理由。

    四、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7.【种类探究】                                                                   

    中国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用于美化生活,丰富民俗活动而创作的美术造型。各种民俗活动就是民间美术孕育和流传的土壤,下面请大家观看今年的一部贺岁片《过年好》的片段。

    (出示课件)

    观看时我考考你们的眼力,看看在中国过年的民俗活动中你能发现哪些民间美术作品?

    (出示课件)

    从影片中你看到了哪些民间美术作品?

    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民间美术作品?

    (板书:样式种类)

    下面小组交流下,你们说的这些样式,你能归类下吗?中国民间美术最具有代表性的样式可以分为哪几种?

    (出示课件)

    8【知识应用】                                                                     

    课前我们也收集了一些民间美术作品,每个学生挑选一件民间美术作品,看看你们能不能分辨它们的种类,根据老师说的类别,站起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五、交流互动,合作探究

    9.【特征探究】                                                                   

    很好,看来大家都能分清它们的样式种类了,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究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

    (出示课件)

    这可是这节课的重点哦,我们可以从这三个角度去探究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板书:造型,色彩,内涵)

    (出示课件)

     我们先来看看在造型上面有什么特征?

    (出示课件)

    小组讨论一下,它们造型的共同特征是~

    (出示课件)

     

    我们再从色彩上看看民间美术有什么特征?请大家做好准备,看看色彩上给我们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出示课件)

    它们色彩的共同特征是~

    (出示课件)

    接下来,我们再来民间美术有什么精神文化内涵。我们先来看看我们扬中的花圆子。

    为什么要做成寿桃状?

    为什么上面要做一个大牡丹?

    小结:很好,原来扬中的花圆子具有美好的的寓意性、象征性,来表达人们的美好祝福和愿望。板书(寓意性和象征性)

    那么大家想一想,这种送花圆子的习俗能够代代相传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10【寓意探究】                                                                                 

    对了,寓意性和象征性才是民间美术最主要的艺术特征。民间美术中还有很多图案都有它特定的精神文化内涵。

    (出示课件)

     你能说出下列图案都有哪些内涵吗?

    那么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实现美好精神内涵的呢?

    小结:人们常用熟悉的谐音、寓意的手法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吉祥幸福的渴求。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是不是带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11.【小结特征】                                                                   

    (出示课件)

    下面我们一起来小结一下,大家齐声回答

    六、艺术体验,实践探究

    12.【艺术实践】                                                                     

    光能理解还不够,下面我们一起来动手体验一下。

    (出示课件)

    老师刚才给你们看得都是寿桃的造型,你们是否能发挥也发挥一点浪漫的想象,做出其它有寓意的造型和装饰吗?

    结合中小学就学习过的泥塑和手工中的技法,小组合作一件扬中“花圆子”作品,体验和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并和大家分享。

    (播放《喜洋洋》音乐)

    13.【展示交流】                                                                   

    扬中花圆子都是用来送亲戚朋友表示祝福的用品,请第各小组的同学展示作品,并介绍你们作品的寓意。

     七、归纳小结,深化拓展

    14.【学生小结】                                                                     

    (出示课件)

    好,我们都来想一想,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哪些的收获。

    请学生小结。

     15.【结束语】                                                                                

    最后我们再来欣赏几件作品,看看民间美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看了这些作品,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谈感受

    教师小结:民间美术所蕴涵的拙朴的造型、古朴的色彩、文化内涵、传统艺术观念等,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希望今后我们能更多地关注民间美术,让民族文化在创新中大放异彩,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第2篇: 中国民间外交的历史和现状分析

    中国民间剪纸

    传递给后世一盏永远的启明灯

    认识中国民间剪纸

    剪纸的概念

    民间剪纸是民间艺术的一种,是古老民族创造与审美最本源的精气神韵。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汉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我国是发明纸的国家,也是剪纸艺术的发源地。民间剪纸往往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炼、概括自然形态,构成美丽的图案。后来也可通过染缬、华胜、吉州窑和定窑的装饰图案、皮影、蓝印花布、小品刺绣、绘画作品中见其略影。

    源起

    专家推断民间剪纸出现与宣帝时期(公元前73一前49年)。

    战国(公元前476一前221年),形成了剪纸艺术的前身。

    1河南辉县出土的银箔镂空刻花的弧形装饰物。②湖南长沙黄泥圹出土的晋代金片装饰物。刻制技术和艺术风格上,可以说是已经形成了剪纸艺术的前身。

    发展期

    北朝(公元386一534年),用纸剪成美丽的图案花纹。

    目前发现最早的剪纸实物,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时期(公元386一581年)五幅团花剪纸。南北朝对马团花、南北朝对猴团花、南北朝金银团花、南北朝菊花团花、南北朝八用形团花。

    唐代(公元618一907年)已将剪纸图案应用于其它工艺方面:

    ①1963年一1965年新疆吐鲁番出土的“人胜”剪纸。

    ②1973年西安出土的皮革帽子,图案是镂空花样。

    ③自汉至唐现了一种金银镶嵌技术工艺,是将刻镂的金银箔粘贴在漆器或铜镜的背面,经填漆磨干,在漆地上显出金光灿烂的花纹。河南省郑州出土的唐代金银平脱镜(直径36.2cm) 。

    ④现藏于日本正仓院唐代的“人胜”刻金箔。

    ⑤1951年湖南省长沙出土的汉代金箔刻花图样。

    唐与剪纸相关的文学记载

    崔道融所留传的诗中,有这样的词句:“欲剪宜春字,春寒人剪刀”这里所讲的“宜春帖子”,也就是现在人们所熟悉的“剪纸艺术作品”

    诗人李商隐《人曰》诗:“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也是写此。

    段成式《酉阳杂俎》说:“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纸为小蟠,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为春蝶,春胜以戏之。

    顶峰期

    宋代(公元960一1279年),剪纸的用处扩增。

    南宋已出现了专业民间剪纸艺人。有的将剪纸作为礼品的点缀,有的贴在窗上,有的装饰灯彩,还有的剪成所谓“龙虎”之类。有的善剪“诸家书字,有的专剪“诸色花样”。这时,皮影盛行,雕镂皮影的材料,除了动物的皮外,也有用厚纸制作的。

      宋代剪纸用于工艺装饰的一个重要创造,是吉州窑的瓷器,产品有茶盏和花瓶等,图案题材很多,有凤凰、梅花、枇杷和吉祥文字等,造型生动、活泼,它是作者在施釉过程中,贴上剪纸,入窑烧制而成的。

    现代民间蓝印花布,是用镂花纸板刮浆后仿染而呈现花纹的,这种印染工艺宋代已很普遍,山西省出土的南宋印花布便是一例。

    宋与剪纸相关的文学记载

     周密所著《志雅堂诗杂钞》中写有:“旧都天衔,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又中原有余承志者,每剪诸家书字,毕专门。其后有少年能于衣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极精工。”即是“开封”府,“剪花样”指的自然是“剪纸”。

      剪纸艺人有姓名可考的,除上面提到的余承志外,还订林文辉。广州建德县志云:“林文辉,字纲齐,剪纸为字,飞动如龙蛇,点差不差毫发,室人装潢成轴,易薪米以自给,人称之曰剪”杨诚齐集子里,也曾提到一位“剪字道人”,说他“取义山经年别远公诗,用青纸剪字,什米元章体逼真”。

    明代(公元1368一1644年),剪纸艺术的拓展和成就。

    明代的夹纱灯是很有名的。它是将剪纸夹在纱中。用烛光映出花纹,这是剪纸在日常生活中的又一应用,现在人们叫它“走马灯”。

    衰退期

    清代(公元1644一1911年),剪纸艺术逐渐不被人们重视。

    剪纸流传下来的很少,北京故宫博物院坤宁宫,室内顶棚和宫室两旁过道壁间均用白纸衬托出黑色龙凤双喜的剪纸图样。

    剪纸的用途:

    传统用途:

    ① 张贴用,即直接张贴于门窗、墙壁、灯彩、彩扎之上以为装饰。如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子、灯笼花、纸扎花、门笺;

    窗花:用于在贴窗户上作装饰的剪纸。北方为普遍,装饰图案有角花、折枝团花更有自由的各式适合花样,如动物、花草、人物,还有连续成套的戏文或传说故事窗花。适应不同形状的窗格作成不同的布置。有一种布置较特别,即跨越窗格的窗花,在山东民间称作“窗越”。

    喜花:婚嫁喜庆时装点各种器物用品和室内陈设用的剪纸。一般是将剪纸摆衬在茶具、皂盒、面盆等日用品上,有贴在梳妆镜上。喜花图案题材多是强调吉祥如意、喜气洋洋的寓意。色彩为大红。外形样式有圆形、方形、菱花形、桃形、石榴形等,配置以各种吉祥的纹样如龙凤、鸳鸯、喜鹊、花草、牡丹等。构图布局有“花中套花”的方法。

    门笺: 又称“挂笺”、“吊钱”、“红笺”、“喜笺”“门彩”、“斋牒”。一般用于门楣上或堂屋的二梁上。其样式多为锦旗形,天头大、两边宽,下作流苏。多以红纸刻成,也有其它颜色的或套色的。图案多作几何纹或嵌以人物、花卉、龙凤及吉祥文字的,如“普天同庆”、“国泰民安”、“连年有余”、“风调雨顺”、“金玉满堂”、“喜鹊登梅”、“福、禄、寿、喜、财”、“五业兴旺”等。张贴时或一张一字、或一张一个内容,成套悬挂,一般以贴五张为多。贴门笺除有印春除旧之意外,也有祈福驱邪之意。

    1摆衬用,即用于点缀礼品、嫁妆、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礼花、烛台花、斗香花、重阳旗;

    礼花:摆附在糕饼、寿面、鸡蛋等礼品上的剪纸。在广东潮州一带称作“糕饼花”、“果花”,浙江平阳一带称作“圈盆花”。礼花题材多取吉祥喜气的图案。在山东为庆贺生子的“喜蛋”上贴剪纸,或将蛋染红露出白色花纹。在福建农村互相馈赠寿礼用乌龟图案以象征长寿。有龟形糕饼,也有龟形剪纸。

    斗香花:一种套色剪纸,多用于祭祖祀神等民俗活动时的装饰用,旧时祭祀总要烧香,一般香作细条状,叫“线香”;
    也有粗条状并盘绕成各种花纹,其纹如篆字,旧称“香篆”。这种香篆均需覆斗形底座并有竹签支撑。在底座和撑架上便装点着彩色的剪纸,称“斗香花”。斗香花题材有人物和神仙(如八仙、和合、寿星)等吉祥图案。多以蜡光纸刻制,每套十张左右。

    2刺绣底样,用于衣饰、鞋帽、枕头。如鞋花、枕头花、帽花、围涎花、衣袖花、背带花;

    鞋花:用作布鞋鞋面刺绣底样的剪纸。其形式一般有三,一是剪成小团花或小散花,绣于鞋头,称“鞋头花”,二是适合着鞋面的形状剪成月牙形,称“鞋头花”,三是由鞋头花的两端延伸而至鞋帮,称“鞋帮花”。另外还有一种“鞋底花”,旧时多用于“寿鞋”。或绣于布袜底上。鞋花布局一般多疏朗,题材有花草、小鸟等。有的鞋花在局部剪开而不镂空,此称“暗刀”,是绣花时套针换色的依据所在。

    3印染用,即作为蓝印花布的印版,用于衣料,被面、门帘、包袱、围兜、头巾等。

    剪纸团花

    剪纸的一种布局格式。呈圆形花样、四面均齐。这种装饰格式在剪纸中尤能显示其优异性,由于纸张可折叠,如对角折叠二次、三次、四次不等,便可剪出四面均齐的团花。我国最早的剪纸实物,新疆出土的北朝时期剪纸,即为团花格式,如“对鸟团花”、“对猴团花”、“八角形团花”、“忍冬纹团花”、“菊花纹团花”。可见团花格式是剪纸中最为古老的格式。

    剪纸旗幡

    用于民俗活动中剪成旗幡形的剪纸。如民间重阳节时,以色纸剪成三角旗插在重阳糕上,非常好看。宋代浙江旧俗,如有病人,巫者执剪纸龙虎旗驱邪消灾。在丧礼中,送葬用的“花幡”也有用素纸剪成。剪纸花幡与佛教中引路菩萨所持幡状物相关;
    另在纪念逝者过周年时的斋事中也有剪纸而成的“招魂纸幡”,以及悬挂经堂梁上的“疏”(其形也类似于幡)。

    剪纸的寓意

    剪纸的历史悠久,题材广泛,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常见的剪纸题材和内容有如下几方面:

    ①借物喻意

         剪纸作品中常借动物、植物等形象表达特定的含义。

    例如,在中国龙是权利、威望的象征,但在剪纸中的龙常常与凤相结合,中国人常用“龙凤呈祥”表示对新人的祝福。“鱼跃龙门”象征着更上一层楼,改变自身命运和前途的飞跃。需要表达延年益寿的主题时,常借用松树、仙鹤、寿桃、寿星等图文。在传统剪纸作品中常用以下植物、动物、器具等借物喻意。

    植物类:
    石榴——象征多子多孙,多福多寿。
    桃子、万年青——象征长寿。
    松——象征长生不老,富贵延年。

    牡丹——富丽、大度、美艳,有王者风范,象征富贵显赫。
    月季——象征美好、幸福,含有“四季”和“长春”之意。
    兰花——象征俊雅高贵且内秀,含蓄柔美。
    荷花——洁美、幽雅宁静,比喻纯洁、善良、洁身自好。
    梅花——象征清高素洁、深沉、自信。
    百合——象征百事合心,百年好合。
    瓜果——象征子孙繁多,家族兴旺。

    动物类
    鹤——象征长寿。
    狮——象征威猛、霸气。
    凤凰——象征生活美满。
    孔雀——象征美好、爱情。
    喜鹊——象征喜庆
    蝴蝶——象征夫妇好合、情深意长和长寿(碟谐音耋)。
    蝙蝠——象征福(蝠谐音福)。
    人物类
    寿星——象征长寿。
    福星——象征福气。
    财神——象征财富。

    观音——象征生子赐福。
    合和二仙——象征婚姻好合。

    谐音取意
     用相同或相近词音寓意吉祥。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连年有余”,剪莲花和鱼(莲谐音连,鱼谐音余)。“喜上眉梢”。剪喜鹊和梅花(梅谐音眉)。

    专题示意
     传统剪纸在创作上常将借物、符号、谐音等寓意结合在一起表达不同的主题思想。

    表现吉祥如意主题
    如龙凤呈祥、大吉大利、喜鹊登梅、鱼跃龙门、五子登科、山羊开泰、一帆风顺、四季平安等等。

    表现延年益寿主题
     如松柏长青、鹿鹤同春、松鹤延年、寿比南山、八仙祝寿、麻姑献寿、福寿双全,南极仙翁等等。

    表现纳福招财主题
     如吉庆有余、连年有余、五谷丰登、招财进宝、福如东海、金玉满堂、和气生财等等。

    表现婚姻恋爱主题
    龙飞凤舞、花好月圆、花开并蒂、凤戏牡丹、和合如意、鹊桥相会、百年好合等等。


    表现祈子继嗣主题
     如麒麟送子、连生贵子、天仙送子、榴开百子、鸳鸯贵子、金钟扣蛙、莲花孕子、鼠登烛台、鼠吃南瓜等等。

    剪纸艺术与民俗节日的相互渗透

    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犹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长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实用性、审美性成为了符合民众心理需要的象征意义,逐渐成为和民俗节日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

    1年节习俗:过年,即阴历春节及民间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节日。大量的节日喜庆活动导致了民间剪纸的广泛应用。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厅堂居室剪纸拉花。大部分人家通过应用“梅兰竹菊、莲藕荷花、金鸡报晓、鱼跃龙门”等剪纸图案,以示预祝新年吉祥、办事如意、年年有余、四季平安迎春纳福等美好愿望。

    2婚嫁习俗:按瑞昌旧时的婚嫁习俗,提亲前媒人必然会找机会首先让女方向男方显露剪纸绣花的才艺。相中后,女方则会主动向男方赠予一双巧夺天工的绣花袜垫或布凉鞋,作为爱情信物。在瑞昌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好曲烧好酒,好米锻好粑、求亲要巧姐,玲胧会剪花”。婚嫁中一般常用的剪纸绣花内容有“蝴蝶戏金瓜,喜鹊采梅、牛郎织女、龙凤呈祥、鸳鸯戏水、观音送子、金童玉女、榴开百子”等等纹样,祈求百年好合、白头偕老、早生贵子、多子多福。

    3寿诞习俗:庆祝寿诞在瑞昌一直非常流行,一个人自从呱呱坠地时就开始了,先是庆出生、庆满月、庆周岁、庆十岁,然后从庆三十大寿以后,每十岁一大庆。每逢寿庆活动,“寿星”的衣、帽、鞋、寿堂、寿帐等,全靠剪纸作品进行装饰。其主要的剪纸绣花内容为麒麟送子、 鹤同春、松鹤延年、寿比南山、长命富贵、福寿双全等等。

    4丧葬习俗。老人的逝世,在瑞昌的习俗中属于“白喜事”。办这种喜事的涉及面不小,不仅牵动全村全族,往往还会惊动三亲六眷及生前好友。办理葬事的有关灵堂布置、灵屋仙鹤的制作,亡人的衣帽以及多种象征性的陪葬品等等,均促成了剪纸作品的大量应用。

    5巫术习俗:在瑞昌的历史上,也曾经是一个巫术盛行的地方,巫术活动一直延续至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中期。巫术活动是针对各种大的疾病而行的,其根本原因是由于过去的医学不发达所致。巫师事先吩咐艺人用纸剪些“纸人、纸船天车”或“中馗捉鬼、上山老虎、狮子扒球、天花娘娘”等等,然后,便通过巫师一边念咒,一边借助有关的剪纸作品进行要术,从而以达到所谓的为病灾者驱邪治病、化凶为吉。

    ⑥农事习俗:在诸多的农事中,一般都属纯生产活动,然而瑞昌却有两项活动与剪纸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一,每逢采摘新茶的季节,家家户户的女性村民几乎全部上山采茶,这一天,她们将着力的打扮自己,用亲手精制的各种剪纸绣花服饰进行“全副武装”。对于这种强度不大的体力劳动,村姑们当作一种难得的社交和娱乐机会,相互尽情的交谈、嬉戏及对歌赛歌。此时如有男人路过,她们就会用歌或笑来进行“挑衅”并着意显露自己最漂亮的一面,以便取得男人们的赞赏。

    其二是插秧,瑞昌有句习俗语:“大人望插秧,小孩望过年”,可见插田在农民心中的份量。插田在农村中采用互助的办法,与采茶略同,只不过这是男人的事。此时如有女性村民路过,男人们则会用插秧号子来取笑嬉骂她们。开秧们的时候,必须在田边插上若干束剪纸小花以示庆祝。

    剪纸的种类

    第一类:单色剪纸。

        就是用一种色纸来剪做的。又细分为

    (1)折剪类,即将纸折叠后剪,放开后可得一种图案或字型。

    (2)迭剪类,即将数张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后再依稿剪之,一次可得数张作品。

    第二类:复色剪纸,又称为彩色剪纸。

        是以数张彩纸分剪后剪拼贴成图;
    或以白纸依稿剪成,再染填上各种颜色;
    或先剪成主版,衬以白纸后再染填上各种颜色。细分可为:

    (1)衬色剪纸,衬色剪纸是以白色的底稿线条作为线条轮廓,选取的图案最好是阴刻剪纸、在其作品之下,衬以各种深红或深蓝颜色,让它们呈现黑白对比,或红白显明的效果。

    (2)套色剪纸,是剪纸艺术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表现方法,一般多采用已完成的阳刻主稿拼贴上所需要的各种色纸。一般主槁所使用的材料都采用较厚实的纸,或者绫缎、绒布等一些高级材料。而且颜色宜用深浓色,这样,套起来能得心应手。广东佛山一种“铜衬料”就是以金箔纸刻成主稿后,各部位分别衬以大红,湖蓝、草绿、中黄,显得富丽堂皇。 

    (3)分色剪纸,即分别用色纸剪成各部分形象,再依图样贴裱在衬纸上;
    或见各色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再依稿剪成,吻拼于衬纸上。

    (4)点色剪纸,点色剪纸也叫染色,在生宣纸剪刻好的成品上,用毛笔点上各种色彩。如果要好几层一起点染,色彩颜料中要加入少许酒料,便于颜色渗透。着色时,要注意一种颜色干后方可再上另一色,以免混淆串色。但是如果为了使两种颜色起渗化效果,染色时不必待一色干后再上另色,通常上第一次色半干时即上另色,才能达到渗化的效果。点色剪纸通常应采用阴刻法,便于大块面积留作染色用。点色剪纸色彩强烈,乡土味很浓,以中国河北蔚县的染色剪纸最为著名。

        中国浙江苍南(旧称平阳)的染色剪纸,在继承蔚县的传统点色基础上吸取了西洋水彩画中光和色的运用方法,为点色剪纸的创新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子。

    (5)填色剪纸,即先用黑色纸或深色纸剪出主版,裱贴在白纸上,再依稿填涂各种颜色;
    或用白纸剪成主题形象,裱贴后再填染所需颜色;
    也有先填色而后剪做的。

    中国民间剪纸三大流派

    三大流派:

    山东民间剪纸:

    山东民间剪纸从造型风格上大致可分两类。

    一类是渤海湾区域粗犷豪放的风格,与黄河流域其他省份的剪纸一脉相承。一类则是更有特点的山东胶东沿海地区以线为主,线面结合的精巧型剪纸,它似乎与山东汉代画像石细微繁缛的风格一脉相承,以其花样密集的装饰手段,使单纯爽快的外型更饱满丰富。

    山东胶东称手巧的女子为“伎俩人”,“伎俩人”不管出在哪个村,都是人们引以为荣的事。她们的花样子常常用烟火熏在土纸上到处流传,成为远近乡村剪花的样子。剪纸用途最多的是打扮窗户。胶东的窗户多是细长条形的格子,一般只能贴一些小的花,妇女们开发自己的创意,运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大的构图分割成条形剪出,再贴到窗上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画面。这种称为“窗越”的剪纸一般贴在“窗心”。另有“窗角花”、“窗旁花”以及悬挂在窗前会活动的“斗鸡花”等,构成了系列性的“棂间文化”。与节庆的居室布置相适应,剪纸还用于墙围及天顶仰棚的装饰,以及器皿的贴花。

    山东剪纸从古发展到今,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它独具有审美功能,因此,民间的“伎俩人”也就更加注重技巧的精熟。那若断若连的线条和细如蚊足的毛刺,往往叫人感到一种凡人难以达到的绝妙。

    安徽民间剪纸:

    安徽的民间剪纸较早地形成了行业性的艺人队伍,以其艺术商业的雏形状态替代了民众普遍的审美创造。

    但是,我向来以为匠人型剪纸作品的民间与否主要在于所面向服务的对象。如果是基于劳动者集体审美意识的普遍水准,又依附于民间美术的范畴。反之如果已在迎合贵族阶层的闲情逸趣而卖弄绝技的工艺之作,则是与皇宫中雇佣的御用匠人雕龙刻凤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没什么两样。安徽的“花匠”多属于前者,而阜阳的程建礼人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

    程建礼从小喜欢剪花,并跟祖母勤学,灵性极好,起初为村人义务剪花,后来把技艺作为谋生手段,挑起花担周游江湖,练出一身好手艺,口中唱着花歌,手中剪着妇女们点的花样。对于他来说,已不需要冥思苦想的经营构图,达到胸有成竹才开始动手。任何形状的纸片之中都已蕴藏着形象,只需要用手中的剪刀轻叩它的灵性之门。

    “三叉口”一幅尤其如此。概括的外形轮廊像是天然而成的几笔正在浸化着有浓墨,而略用心计剪出两只相对灼灼的眼睛,恰如其分地剪出“画眼”,也点准“戏眼”——黑暗中,两个互相搜寻着的人警觉的眼睛。

    扬州民间剪纸:

    扬州是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隋唐时期,人们就把剪纸作为一种乐趣,点缀和美化生活。说起来,这和隋炀帝杨广有一定关系。杨广当皇帝后,从大业元年(605年)开始营建扬州,至邗沟修竣,运河通航,便在这里大兴土木,广筑离宫别馆。他三下扬州,恣意游乐。

    在扬州城西的上林苑中,有全国各地的奇花异卉,宝兽珍禽,他每当夜间和宫女们游园,不张灯火,令人捕捉许多萤火虫送来,萤光漫山遍谷,照耀如同白昼。到了冬天,园苑中花树凋零,池水结冰,炀帝游兴不减,却令宫女们仿照民间剪纸,用彩锦剪为花、叶点缀枝条,挂于树上,并剪成荷花、菱芰、藕芡等物,去掉池中冰块、逐一布置水上,如同春夏之交艳丽景色,以赏心悦目。这种“萤苑”、“剪乐”,同那“迷楼”、“龙舟”一样,反映了隋炀帝奢侈荒唐的罪恶生活,但从剪彩为花这个侧面来看,却说明扬州剪纸的源远流长。

    在唐代,扬州已有剪纸迎春的风俗。立春之日,民间剪纸为花,又剪为春蝶、春钱、春胜,“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相观以为乐。唐诗人李商隐所写“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之句,称赞了剪纸之美为人们所喜爱。那时的剪纸还是具有迷信色彩。扬州民间剪纸人、纸马及纸钱等,就是用于祭奠鬼神的。大诗人杜甫在《彭衙行》诗中写有“暖汤濯我足,剪纸招吾魂”之句,就是这种民情风俗的反映。1980年春,扬州各界迎接“鉴真大师像”回故乡“探亲”,扬州艺人作了一套《鉴真大和尚》剪纸,赵朴初先生为之写“忆江南”词一首,中有“明月满城歌过海,神工剪纸与招魂”之句,爱引了千年风俗,以神来之笔,表达了故乡故国亲人对鉴真大师怀念之情。

    唐代造纸业兴盛,扬州有较大的造纸作坊,唐宋时已大量生产质量很高的贡纸。作为雄厚的物质条件,也促进了剪纸艺术的发展。扬州自古多奇花异卉,唐宋以来历代扬州的文章太守、诗人墨客,莫不寄情花木,装饰风雅,演出许多的事,写下多少名篇。这对剪纸表现的题材,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扬州剪纸向以花卉为主,确是千年传统的一个重要体现。

    民间艺术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扬州的民间刺绣就和剪纸有不解之缘。刺绣的图案先画出底样,剪成纸型,再粘贴在面料上,进行刺绣。这种方法在扬州延续了很久,直到现在民间刺绣还有沿用此法的。刺绣又叫绣花,以前扬州人一直称剪纸艺人为“剪花样子的”,就缘于这两种艺术的密切关系。

    清代扬州,由于江淮盐业的发展,带来城市的繁荣。盐商巨贾固然生活奢靡,市井民家也还讲究穿戴。居室之内大至门帘帐沿、被服枕套,小至镜袱香囊、绢帕笔袋,都以绣花为美。至于结婚做寿、年节喜庆,所用绣品花样更多。这些绣品以剪纸为底样。剪纸艺人用一把剪刀,几张素纸,凭着心灵手巧,剪出生动活泼、寓意吉祥的各式花样,因而扬州城内赖剪纸为生的民间艺人颇多。据传,嘉、道年间,著名艺人包钧就以一剪之巧而声名远扬。在包钧的剪下,花、鸟、鱼、蝶无不神形兼备,引人入胜,因有“神剪”之誉。时人对他的剪艺甚为赞赏,给以“任他二月春风好,剪出垂杨恐不如”的高度评价。

    工艺美术家-张永寿

    人物简介

      张永寿(1907年1月~1989年5月7日),剪纸艺人,工艺美术家。字颂椒。

    江苏扬州人。他从事剪纸60余年,创作了数千幅精巧绝伦的剪纸作品。[1]张永寿出生于剪纸世家,他的祖先皆以剪纸为业,传至其父历经4代。祖父张万国、父亲张金盛都是知名的剪纸艺人。张永寿和其父都是排行第三,父子俩先后以老张三麻子和小张三麻子的艺名为人称道。10岁随父学习剪纸,12岁以剪纸为生,奔走于镇江、南京、上海及苏北、皖南一带。20岁回扬州,在多子街设摊卖艺。其剪纸,精巧细腻,生动活泼,独具一格,名闻大江南北。1951年加入扬州市文联,从事专业剪纸工作。

    个人作品

      1954年,《张永寿剪纸集》出版。1956年调入扬州漆器玉石厂。1957年出席全国第一届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获轻工业部授予的“老艺人”称号。1959年,他的《百花齐放剪纸集》出版,郭沫若副委员长曾于1959年为张永寿的《百花齐放剪纸集》题诗“扬州艺人张永寿,剪出百花齐放来。请看剪下出春秋,顿使东风遍九垓”,高度评价了张永寿的剪纸艺术。1962年调扬州民间工艺社工作,并带徒传艺。1978、1979年先后出席江苏省和全国第二届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分别获工艺美术师职称和中国工艺美术家荣誉称号。其间,他的力作《百菊图》和《百蝶恋花图》相继出版。

      张永寿剪纸题材广泛,最擅长花卉,尤以剪菊传神。他年轻时酷爱菊花,每以菊花寄托精神,励志奋进。他常四出访菊,每见一个佳品,必观赏再三,流连忘返,他剪出的菊花,形神兼备,轻灵自如,各呈娇妍,如《麒麟角》头角峥嵘,昂扬可喜;
    《紫松针》锋芒些露,俏拔可人;
    《醉红妆》如美人酒后,不胜娇羞;
    《芙蓉面》似出水芙蓉,分外妩媚;
    《粉蝴蝶》颤颤然浑如蝶恋花心;
    《罗汉须》卷曲曲真似罗汉之心。

    人称剪花巧匠

    老人细细品味郭老的诗句,揣摩各种花卉的特征,捕捉最能体现诗意的形态,竟半年之功,为郭老的诗集配齐了一百零一幅剪纸。郭老对张永寿的剪纸给予了高度评价,亲笔题诗相赠,诗云: 

        扬州艺人张永寿,剪出百花齐放来。  

        请看剪下出春秋,顿使东风遍九垓。 

        这部由著名诗人和剪纸大师共同配合创作的诗画并茂的佳作,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张永寿对扬州剪纸的贡献,首先在于他继承和发展了扬州剪纸以表现花卉为主,剪中有画的传统。   

     

        他的《百菊图》、《百蝶恋花图》等作品,将这一传统发挥得淋漓尽致。《百菊图》从整体来看,是一部集剪菊之大全的皇皇画卷。从单幅作品来看,一百零一幅,在统一和谐的韵律中,又各自有着章法上的变化。那"麒麟角"顿角峥嵘,昂扬可喜;
    那"紫松针"锋芒毕露,俏拔可佳;
    "醉红妆"如美人酒后,不胜娇羞;
    "芙蓉面"似出水芙蕖,分外妩媚。 

        其它作品,如《松鹤》、《柳燕》、《苇下双鹅》、《鲤鱼荷花》、《丹凤朝阳》、《喜鹊登梅》、《金鱼水草》等花鸟剪纸,皆借景抒情,抒发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展示出明朗向上的自然情味,启人遐思,发人联想。 

     讲究以"形"传"神",是 张永寿剪纸的第二大特色。  

        他剪的菊花,不仅外形美,而且神韵足,呈现不同的个性:"浣纱"力现其"飘"、"柳线"强调其"奇"、"懒梳妆"夸张其"懒"、"万卷书"突出其"卷",真是巧夺神工,横生妙趣。要达到这种神形毕肖的境地,功夫在剪外。 

    其三,在剪纸技法上,老人积累了一套独特的经验。 

        比如剪飞鸟要从翅膀剪起,剪游鱼要从头部剪起,剪老虎要从后脚趾剪起,而剪花卉,则根据不同的花卉特点而异:象"罗汉须",初开时是直瓣,盛放时是就起卷,形成螺蛳圈,剪这种菊,要一瓣一瓣从里往外圈着剪,剪成后花瓣卷曲自如,才能组成一朵形象特殊、风味别具的菊花。

    剪纸大师——库淑兰

    2009-9-14 15:11:53 出处:陕西文化信息网

    库淑兰,陕西旬邑县赤道乡富村人,1920年出生。

    2004年12月19日,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库淑兰,静静的走了,就像森林里倒下了一棵大树,倒下依旧是一道风景,己无所谓生与死。库淑兰说她自己一生:“黑了明了,阴了晴了,吃了饱了,活了老了”。我说“来了走了”,已无所谓来与去,在今后的日子里,依旧有剪花装点我  

    库淑兰,陕西旬邑县赤道乡富村人,1920年出生。她的剪纸作品曾获中国民间艺术展大奖、金奖,在台湾举办过艺术研讨会,代表作品被法国、美国、德国、东南亚等国家收藏。1986年,她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杰出中国民间艺术大师”称号。一顶顶的桂冠,一项项的荣誉,仿佛这都是传统剪纸的重新恢复的灿烂与辉煌。但是其实这一切丝毫也没有改变剪纸继续走向衰亡的命运。


      库淑兰的作品,仍然保持了民间美术不追随模拟自然形象,而以观念造型的方式,形象稚拙而又鲜明,构图繁实而又单纯明快,色彩对比强烈而又协调适度。她善于用各种形象拼贴组合起来烘托主要人物形象,整体涉农信息服务大全感,节律感很强,使人透过这些浪漫的,乐观的,虚构的画面,便可看到作者纯真善良的心灵和惊人的艺术心智。



     

    库淑兰作品

      在生子种地、一年推着一年走的陕北农民当中,剪纸确实曾经是件很高雅、很艺术而且很有意思的事情。可如今不行了,传统剪纸被冷落了,很难再吸引人们的目光了。对于这一点,库淑兰就怎么也弄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面对生人,她随口编一套词就唱开了:“剪花大娘在外面,北京、上海都去遍,有我这剪花子大娘,有我这剪花子姑娘现。一把小剪子散出去,童子我剪花现。童子剪花实好看,剪下凤凰戏牡丹,剪下了鱼儿闹莲现,琴棋书画、八宝如意现。库淑兰这大娘现,剪花子实心实意剪现。”“剪花娘子是谁吗,剪花娘子是我。没有剪花娘子,没有这么大识事(场面)。今天花子剪好些,就是高兴些。今天花子剪不好,气得三天两天不吃饭。花子剪好些,吃了馍,喝凉水,心里都是高兴些。黑了这花子就剪不好,黑了就睡她床边现。总是起来几探现,趴着窗户往外看,月亮落了心就烦。我问这剪花大娘说,看她明天到底剪啥花现。剪花大娘说,我把我的人物让给你库淑兰,你的名誉太了。”
      看着这当年风光不再、人也衰老了的库淑兰,如此这般沉浸在自编自造的剪纸神话里难以自拔,听着她那梦呓似的念词,让人不得不为传统剪纸艺术的衰落而辛酸,而感慨万千。库淑兰反复提到、念念不忘的那个所谓“剪花娘子”,实际上是她为自己建立的一个虚幻的神话偶像。


      1937年一个春意融融的日子,黄土高原上广袤而死寂的黄色里正长出几点绿意,库淑兰嫁到了富村。黄土地上的富村其实并不富裕,贫困就象影子一样跟着她。为打发时日,库淑兰开始学剪纸。几十年间,她和村上其他姑娘婆姨一样,纸剪了几大车,就是少为人知。十年前的一天,他不慎失足,掉在十几米深的崖下昏了过去,几天几夜不省人事。家人开始为她准备后事。不想她一日醒来,精神蠼烁,口称自己就是“剪花娘子”。

    库淑兰作品

      从那以后,库淑兰的剪纸有如神助,一改过去风格,用光、用色精彩绝伦,剪花娘子的造型也屡屡出现在她的文案中。库淑兰的名声也很快大噪起来。这段神话般的往事近乎荒诞,但却几乎被所有认识库淑兰的人证实了。这荒诞故事的合理内核只能理解为库淑兰已把剪纸当作自己灵魂深处的神灵,当年因神灵有助而成功,如今也因神灵受世人冷落而伤心。这一年初夏,库淑兰剪纸在台湾出版了。看着自己的作品,库淑兰又梦呓般地唱开了:“青枝绿叶配牡丹,家里我就这么实可干。拾下金莲子叫喳喳,青枝绿叶红,姑娘爱我石榴情。姑娘把我叫到小房中,她一下脸红了。”她说出了书,自己心里喜得就象鸡毛翎子扫的一样。的确,和剪纸相比,出本印有剪纸的书在这村子里才像件大事情。库淑兰说,来看书的人,有不少是曾经数落过她剪纸的人,但出了书,她自然就什么过错也不会有了。看着书,库淑兰又想起了自己住过的窑洞,窑洞里贴满了剪纸,贴满了剪花娘子,贴满了她自己心中的神。她回到了十几年前住过的窑洞,一种昔日神明已去、今日剪纸无望、情伤于中、神伤于中的感觉充满心头。《流年》片尾响起了黄土地那古老、苍凉、粗放、原始的歌声,让人仿佛置身黄土高原,眼前莽莽苍苍,眼空无物,气荡肠回、思绪凝沉;
    又仿佛陡然回到了历史的深处,感受到一种苍凉,一种感伤,一种看着传统文化从弥留到死去时的那种揪心的感伤。

    《人文书 - 空书》剪纸, 玻璃, 金属固定螺丝
    2005
    990.6 x 396.2 x 297.2 cm

    形与影 I
    铁、油漆(唯一)
    2002
    1711 x 112 x 150 cm

    形与影
    铁、油漆(唯一)
    2002
    81 x 50 x 66 cm

    天安门畅想
    剪纸
    2000
    138.4 x 35.5 cm each

    和合诗
    剪纸
    2000
    226 x 66 cm, each

    《人文书》
    2002 - 2004
    43.8 x 33.7 x 1.3 cm each

    《山水书房》
    书, 书架, 装置
    2003
    300 x 900 x 600 cm

    《地方天圆》
    2007
    Cube 1: 102.7 x 99.7 x 99.7 cm, Sphere 1: 96.5 cm d.
    Cube 2: 60 x 55.9 x 55.9 cm, Sphere 2: 55.1 cm d.
    Cube 3: 33 x 30.8 x 30.8 cm, Sphere 3: 28.3 cm d.
    Prints: 89 x 99 cm

    《大平安》
    剪纸
    2000
    228.6 x 899.2 cm

    《人文书选页》
    剪纸, 玻璃器皿
    2004
    55.9 x 76.2 cm

    《人墙砖》
    2004
    152.4 x 100.3 cm (Brick 12 x 24 x 8 cm)

    前波画廊于十年前首次将吕胜中的作品介绍给美国收藏家,举办了展览《初次见面》。十年之后,我们将于2010年11月11日起举办展览《吕胜中:一晃十年》。1988年,吕胜中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吕胜中剪纸艺术展》中表明了自己对于剪纸这一民间传统艺术长期而深度的探索,而剪纸也从此成为他创作平面及立体作品的灵感源泉。

    1952年出生于山东省的吕胜中自孩童时期开始接触剪纸。儿时的他常常看母亲从一张张零碎的纸中剪出精巧的花儿来。八十年代时期,人们对于所有来自西方的东西都有着极大的热情,相比之下,他则潜心研究剪纸及其历史,并逐步意识到这项技术可以用于大型作品和装置作品中。从传统角度而言,剪纸大多用于装饰和象征。而对吕胜中而言,此项技术除了用于创作悦目的装饰品外,其本身还有着一种更为高深的意义。随着他的刻刀或剪刀切开纸张,他时刻留心正负形状间的关系。他的作品中任何东西都没有浪费,就连其他艺术家可能会丢掉的碎纸也被他用来完善创作的旋律。

    四肢张开、顶天立地的小红人一直在他的作品中出现。正如吕胜中10年前所说:“在世界各地的早期文明中都可以找到相似的形状。该形象作为最早的自画像及自我意识的最早证明,表现了各类早期文明中的一致性。”

    一部分早期的吕胜中剪纸作品都是经由事先精心设计,有着强烈的形式感,而其他一些作品则自发而随性。只需一些小纸片,吕胜中就可以开始即兴剪出作品。当纸都剪完了,他才把剪刀放在一边。长长的纸条飘下,呈现出一个奇幻梦境,在这梦境中,具象与抽象和谐共存。吕胜中为画廊的十周年纪念还特意创作了代表其性格中诗意一面的一组新作品。

    第3篇: 中国民间外交的历史和现状分析

    目 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1 民间借贷市场的概况 1

    1.1民间借贷市场的概念及产生的背景 1

    1.2民间借贷的主要形式 1

    1.3民间借贷的制度优势 2

    2 民间借贷市场的现状及发展 2

    2.1农村非正式金融的需求 2

    2.2 民间借贷市场的现状及问题 3

    3民间借贷市场的规范和引导 3

    3.1对民间借贷市场的正确引导 3

    3.2 促进民间借贷市场发展的对策 4

    3.3建立特色鲜明的监管制度 4

    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王群琳.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缺陷与创新[M].第1版.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张余文.中国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M].第1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3]马中富.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研究[M].第2版.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4]吴瑕,王凤.中国农业企业融资实战解析[M].第1版.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5]张庆亮.中国农村民营金融发展研究[M].第1版.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6]甘少浩,张亦春.中国农户金融支持问题研究[M].第1版.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7]张玉明.中小企业融资策略[M].第1版.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8]仝爱华,陈学妍.浅析我国民间金融的现状及发展政策[J].时代金融,2010,07:23-24

    [9]郭福春.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M].第1版.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10]张庆亮.体制转轨中的中国民间金融研究[M].第1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11]潘淑娟.多层次农村合作金融体系构建[M].第1版.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12]刘少波.我国目前的民间信用研究[N].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

    [13]李新.我国农村民间金融规范发展的路径选择[M].第1版.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中国民间借贷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分析

    摘要:我国的民间金融由来已久,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民间金融市场逐渐的发展壮大。民间借贷作为民间金融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农村比较普遍,规模较大,且形式多样。因此,民间借贷市场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民间借贷市场本身所具有的缺陷又大大的限制了其自身的发展。所以对民间借贷市场的规范与引导以及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具有重大的意义,针对农村金融需求构成分析当前民间借贷市场的发展现状及问题,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促进民间借贷市场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利率管制;金融监管;制度优势;非正规金融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完善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农村金融逐渐成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是,目前农村金融体制与农村金融需求还不相适应,在农村正规金融体系缺位的情况下,民间借贷市场以其产权优势、信息优势、交易成本优势以及内生性优势,在农村金融市场占据了主要份额,因此民间借贷市场的发展及其局限性会对农村的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规范民间借贷市场,引导民间借贷市场的健康发展就具有重大的建设性意义。本文从民间借贷市场的概况出发,了解民间借贷市场产生的背景,以及当前主要的民间借贷形式。从民间借贷市场的特点及制度优势来研究民间借贷市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从农村金融需求的构成分析,以及当前民间借贷市场的现状及问题的探究,进一步了解民间借贷市场的现状及发展。从政府层面出发,采取一系列的对策为民间借贷市场营造良好的生存条件和发展环境,对民间借贷市场进行引导和规范,促进民间借贷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4篇: 中国民间外交的历史和现状分析

    中國民間信仰

    1、 簡介

            中國民間信仰主要指俗神信仰,就是說,是非宗教信仰。這種信仰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而且比佛教信仰和道教信仰更具有民間的特色。中國民間的俗神信仰的一個典型特徵,就是把傳統信仰的神靈和各種宗教的神靈進行反復篩選、淘汰、組合,構成一個雜亂的神靈信仰體系。不問各路神靈的出身來歷,有靈就香火旺。這鮮明地反映了中國世俗信仰的多元性和功利性。

    中國民間信仰中的世俗神主要有自然神、職業神和人神。下面我們分別簡單介紹一下。

    2、 自然神

            所謂自然神,指的是自然現象被人格化之後升格為神。在中國民間信仰中有許多自然神,我們這裏主要介紹在中國古代比較有影響的幾個自然神。

    (1) 天崇拜與王母娘娘、玉皇大帝

            在中國,天是被當作一個實在的天體加以崇拜的,因而才有仰望青空,向“蒼天”拜祭的儀禮的源遠流長。至今在民間還尊稱“天公”、“天老爺”。

            玉皇大帝的崇拜也是民間信仰中具有普遍性的俗神信仰。在民間玉皇大帝為萬神之主至高的大帝,民間簡稱玉皇、玉帝。道教對玉帝的全稱是“吳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道教的最高神本來是元始天尊,但在民間信仰中玉皇大帝的地位遠超過了元始天尊,成為統轄天下眾神的至上神,以致使原有的道教最高天神逐漸都退居玉皇大帝臣下。

            王母娘娘神的崇拜也是中國最為廣泛的世俗神崇拜。王母娘娘又俗稱西王母,瑤池金母。民間的祀奉又眾多西王母傳說的影響。比如,傳說王母娘娘是一位雍容華貴的夫人,有一年七月七日,她把四顆蟠桃送給漢武帝,漢武帝吃了之後,覺得很好,想把核拿去種。王母娘娘說,這種蟠桃三千年結一次果,人間是無法種活的。又有傳說講,后羿曾向西王母求得蟠桃,那是長生不死之藥,被嫦娥偷吃了,升上月宮。這種種傳說使得民間更加信仰王母娘娘,認為她能夠賜福添壽。

    (2) 雷公、電母

            中國民間信仰最直接祟拜的天象,首先是雷。它那巨大的震響聲給人們帶來的恐懼,從遠古便引起了人們的畏敬。人們還把雷和天結合起來,認為雷聲是上天發怒的標誌。以後發展成上天用雷懲罰人間,對雷擊人與物,認為是天罰。在中國民間信仰中,善惡報應中的惡報,大多是由雷公來執行的。凡被雷擊中的住地、居所和牲畜,家人應避走、搬遷,同時舉行儀式祭雷。由於中國人對雷公的這種信仰,因此民間經常舉行雷神會、雷王祭等祭雷習俗,在漢族中較普遍地舉行雷祖生日的祭祀。

            民間信仰中的雷神龍身人頭,長著鳥喙、雞爪,背有翅翼,手持椎槌。由雷崇拜發展而來的對閃電的崇拜也是中國民間信仰天象的一大特色。中國民間信仰喜歡為神靈聯姻,因此,在民間信仰中,雷神與閃電神相依相伴,有雷公電母的說法。

    (3) 雨師與龍崇拜

            中國從原始農耕時代就對天降雨水有了直接的崇拜。數千年來的祈雨傳統就是對雨水崇拜的最好證明。在古代雨神被稱做“雨師”,是專司天上下雨或不下雨的神靈。實際上雨神沒有獨立成神,大多數只把它看做是天的一種職司。每逢天旱,人們便向天求雨。漢族人把龍當成掌管雨水的水神,向它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因此祈雨時祭龍王廟,抬龍王偶像出巡;
    有的地方還認為關帝也有司雨職能,因此求雨時要祭關帝廟或抬關帝神像出巡。求雨過程中有的還夾雜“喊皇天”的儀式,向天求雨,有的採取暴曬或鞭打龍王神像的方式,懲罰龍王。

            龍崇拜的另一個現象就是人們自喻為龍。人們把有才能、有本領的人比作龍。我國有一條成語,叫“望子成龍”,就是父母希望子女長大以後有出息的意思。連皇帝也自命為真龍天子。直到現在,中國人還自稱“龍的傳人”。

    (4) 媽祖

            談到海龍王,我們可以順便提一下作為海上保護神的媽祖信仰。媽祖原型是北宋福建莆田縣湄洲島上的一位名叫林默的普通婦女,生前為人治病,海上救人,有恩德於鄉里。林默去世後,據說她經常在海上顯靈救人,於是人們便立廟祭祀她。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北宋赴高麗使團在海上遇難,據說也是被林默所救,奏報朝廷,朝廷於是詔令賜予“順濟”為廟額,從此成為官定的海上保護神。南宋、元、明、清時,有加封天妃、天后、天上聖母等封號,媽祖廟和媽祖信仰便在北自天津、南到臺灣、南洋的沿海地區流行開了。人們在海上遇到風暴、海匪的時候,總是祈求媽祖保佑。

    (5) 河神

            古代官方祭祀的河神,主要有黃河、濟水、淮河、長江,稱作四瀆。據遠古傳說,黃河神叫馮夷,因渡河淹死,被天帝封為水神。水神曾化為白龍在水上遨遊,被后羿射瞎了左眼。當時的洛水之神是伏羲氏的女兒,名叫宓妃,是河神的妻子,與后羿還有一段私情。古代帝王封四瀆為侯伯,所以河神又稱河伯。據《史記》記載,西門豹當鄴令時,當地為河伯娶妻的風俗相當盛行。另外,各地區的江、河、湖、泉都有專職的水神主宰。

    (6) 后土與土地神

            從商周到明清,國家祭祀的地神為社稷,社是土神,而稷則是穀神。商周時代特別重視對社稷的祭祀,並把它看成是統治天下的象徵。後來歷代王朝都有社稷壇,是國家大典祭祀社稷的場所。與天帝合稱,叫皇天后土。漢代以後,除社稷外,后土也被歸入國家祭祀之列,民間也開始建后土祠。這樣,后土從社稷中獨立出來,被稱為“后土娘娘”。

            秦漢時期,不僅國家一級有社稷,縣一級也設立了縣社,各地有功德的地方官死後都被請進縣社。縣社以下還有里社和民社。西晉開始,地方的社慢慢演變為土地廟、土地神。各地的土地神多由有功於當地的人物來充當。宋代以後,土地神信仰開始盛行,俗稱土地爺爺、土地公公。民間幾乎每個村社都有土地廟,土地神被塑成一個鬚髮皆白、和藹可親的老翁形象。

    (7) 山神、東嶽大帝、碧霞元君

            在中國民間信仰中,每座山都有山神。在所有山神中,泰山神東嶽大帝可以說是最有名的山神。這是什麼原因呢?在古代傳統中,中國的五嶽是天下名山之首,包括東嶽泰山、中嶽嵩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和北嶽恒山,泰山是五嶽之首,古稱岱宗。由於這個原因,秦皇、漢武等許多帝王都曾到泰山封禪,祭告天地,彙報政績。唐玄宗封泰山為天齊王,宋真宗又封它為東嶽大帝,自此之後,各地開始建立天齊廟、東嶽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前,祭祀泰山神的東嶽廟遍及全國各地,每年農曆三月二十八為祭祀日。泰山以外,北京東嶽廟最為著名,是元明清朝廷舉行祭岱儀式的場所。

            東嶽大帝是泰山之神,是道教中的重要山神。但後來東嶽神卻被視為冥司之主,泰山也成了治鬼之府。這是為何呢?在秦漢以前,中國沒有天堂地獄的概念,只有赴黃泉的說法。自漢代以後,人們認為人死後魂歸泰山,泰山因而成了治鬼之府。東嶽大帝也成了主管幽冥十八層地獄及世人生死貴賤的幽冥之王。唐宋之後,東嶽大帝和佛教的地獄,道教的陰曹地府,再加上民間傳說,形成了中國民間信仰中的陰間地獄。佛教的六道輪迴中有地獄,它的統治者,即幽冥之王,就是閻王。唐朝時有十殿閻羅的說法。在道教中也有幽冥之王,叫酆都大帝,是天下鬼神之宗。酆都指的是四川東部長江北岸的酆都,現在叫做豐都。豐都城東北有座平都山,那就是中國著名的幽都,是道教中的閻王爺治鬼的陰曹地府。據《封神演義》講,東嶽大帝是商代大將黃飛虎,死後被姜子牙封為五嶽之首,執掌幽冥十八重地獄。山西蒲城縣柏山有一座典型的東嶽廟,全部建在地下,有完整的十八層地獄。最上一層是東嶽大帝黃飛虎,其次是十殿閻羅、六曹判官,各個怒目圓睜,形態逼真。地獄裏還有120個冤鬼在忍受著刀山、碾磨、剜眼、割舌、剖心、鋸切、油煎等各種酷刑,再現了中國神話中的地獄真相。這時候的東嶽大帝,與最初的泰山神,已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由於東嶽大帝職司的變化,現在坐鎮泰山頂的是碧霞祠的碧霞元君,全稱是天仙聖母碧霞元君。“元君”是道教對女仙的尊稱。碧霞元君在北方尤其華北最受崇拜,因為她的“老家”在山東泰山。關於碧霞元君的來歷有很多種說法,最普遍的觀點就是認為碧霞元君是東嶽大帝的女兒。傳說他們父女都住在泰山上,故碧霞元君又叫“泰山娘娘”。“泰”字在《易經·泰卦》內表示“天地交而萬物通”之意,故很多人附會認為是婦女生子之卦。於是人們就認為這位女神滋生萬物,主生育,所以民間又把她視為“送子娘娘”。由於中國人非常重視生育,所以泰山娘娘的香火越來越旺,超過了東嶽大帝,結果連東嶽廟也被搬到山下了。

    (8) 城隍廟與城隍爺

            在舊時的中國,可以看到許多城隍廟,裏面供著城隍老爺。每年,人們還會在特定的幾個時間內去拜祭城隍爺,趕廟會。那麼,城隍爺究竟是什麼人呢?它是怎樣逐漸發展而來的呢?

            古代傳說守護城池的神稱為城隍,它是神鬼世界中的一城之主,它的職權範圍相當於人世間的縣官老爺。道教把城隍當做“剪惡除凶,護國保邦”之神,說它能應人所請,旱時降雨,澇時放睛,保榖豐民足。城隍雖屬道教之神,但歷代帝王卻多重視它的作用,屢次給以加封。

            因為城隍爺是人們心目中的陰間長官,所以很多地方的城隍爺常以去世的英雄或名臣來充任。希望他們的英靈能和生前一樣護祐百姓,除暴安良。例如北京、杭州的城隍爺都是文天祥。最使人感興趣的是上海的城隍爺,近百年來,供奉在上海城隍廟大殿中的“三城隍”:
    霍光神主、秦裕伯和陳化成,都是大有來頭的名人。上海老城隍廟原為霍光神祠,供奉的是東漢名將霍光神主。上海建城隍廟,相沿成習,霍光成了上海資格最老的城隍爺。秦裕伯是元末明初河北大名人,曾在上海住過。傳說他是一個孝子,因為母親感歎從未見過金鑾殿,他就專門建了一座像金鑾殿的建築。後來被人告密,皇帝派員來查,他就連夜將殿改成金山神廟,躲過了一場災禍。清軍南下時,遭到上海地區人民的強烈抵抗,清軍將領原準備屠城。屠城前夜,清軍將領夢見了秦裕伯,秦裕伯警告他不准殺人,這才取消了屠城計畫。由於秦裕伯“顯靈”,救了上海百姓,故被列為城隍爺。使上海人真正頂禮膜拜的是第三位城隍爺。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市民從“陳公祠”中請出了1842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血染吳淞口、在吳淞炮臺戰死的江南提督陳化成的神像。當年被供奉在大殿後進的陳化成塑像,被民間雕塑家塑成滿面火紅、神采飛揚、目光炯炯、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這三尊城隍爺在“文革”中被“掃地出門”,不過現都已尊神歸位。

            無論是哪裏的城隍,還是何人為城隍,它都是這一城市的保護神。

    (9) 星辰崇拜

            中國古代民間也崇拜星辰,認為星辰具有神秘力量。中國各民族自古以來“天上一顆星,地上一個人”,就是說,地上每降生一個人,天上就多添一顆星,每死去一個人,天空就落下一顆星。在民間信仰中,天上眾星體的大小之分,亮度強弱之別與人間的生老病死、貧富貴賤、吉凶禍福有對應關係,於是又形成十分繁雜的星占、星忌等星相說。比如,民間把對各種形態的彗星俗稱為掃帚星,即意味著不吉利、有邪盜的災星。

    3、 職業神

            在民間信仰中還包括較大一部分行業職能神的崇拜,如手工業匠人等生產行業神或社會不同階層、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集團職業者崇拜的神,都屬於這種俗神,如舊時娼妓神、梨園神、商賈神、船業神等。當然,行業神中較多的都是祖師神,都是大工匠的人神崇拜,當不屬於俗神。

    (1) 生育神

            中國漢族民眾重生育,崇尚繁衍後代,傳統觀念中多子多孫多福壽佔有首要位量,因此對送子觀音及廣生娘娘、泰山娘娘或碧霞元君普遍崇拜。舊時,遍佈北方各地的娘娘廟、奶奶廟及觀音廟,幾乎都是民間求子的所在。碧霞元君原是道教女神,即東嶽大帝泰山玉女,被宋真宗封為碧霞元君,以後流傳在民間廣為奉祀,成為專司婦女生子,保護幼兒平安的大神。送子觀音之說,源於佛教觀世音菩薩。因原名太不易記,意譯為“觀世音”,取其觀世人苦難音聲而施以救助之意。到了明清時代,在救苦救難的職司中,民間突出了招財送子的內容,於是在觀音廟中多以求子為崇拜目的,改變了原佛教要旨,成為廣泛的俗信,稱為送子觀音。

    (2) 灶神

            灶神,也叫灶王爺,是民間供奉於灶頭的神,傳說他掌管全家的生死福禍,並隨時錄人功過,一年一度上天稟告玉皇。上天將根據人所犯罪行的大小定罰,大罪減壽三百日,小罪減壽一百日。舊時民間有祭灶的活動,其實就是為了達到避禍的目的賄賂、收買這位元灶王爺。由於灶神是每年臘月二十四日上天,正月初一五更回來,所以臘月二十三日被定為謝灶日,這一天,有的人將酒糟抹在灶門口,好讓灶王爺醉酒,無法彙報真實情況;
    有的則給灶王爺吃糖,讓他的嘴變甜;
    有的拿年糕貼到灶後面的灶神像的嘴上,讓他說不出話來。

    (3) 福、祿、壽、喜、財神崇拜

            在中國民間信仰中把對福、祿、壽、財的祝願對象幾乎都幻想成為神,成為世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崇拜神靈。

            福神,是民間祈福的崇拜物件。最早源於福星,所以到現在民間還有“福星高照”的祝願語。福星原指木星,後來轉為幻想的人格神。道教原有“三官”神信仰,即所謂天宮、地宮、水宮三神。傳說天宮賜福,地宮赦罪,水宮解厄。舊時各地有三宮殿,享用香火,漸漸轉為民間普及的福神信仰,天官賜福也廣泛傳誦為民間吉祥祝詞。福字就變為家家戶戶祈福的標誌,每年春節都要在大門口上倒貼一張寫有“福”字紅紙,意思是“福到(倒)了”。由於蝙蝠的蝠與福字諧音,所以民間還有以蝙蝠表示福的習俗。所謂五福臨門就是以五個蝙蝠的圖形為標誌。

            祿神,是民間崇拜的專司功名的神,又稱祿星神。最早指二十八星宿神中北方七宿中的斗魁六星,這個星被古代星相說列為吉星,主大貴,所以道教尊此星神為主司祿位功名,適應了古代士人科舉的追求。這個星又稱魁星,屬北方文昌宮諸星,又稱文昌星、文曲星,傳說玉皇大帝命令此神掌管文昌宮和人間祿位,從此成為天下讀書人追求功名祿位時最崇奉的神,各地都建有文昌廟。

            壽星,是民間信仰中祈願長壽而崇拜的神,主司人間壽命。壽星是指二十八星宿中的南極老人星。在傳統信仰中,壽星神禿頂白鬚,額高頭長,耳大身短,手扶一根高過頭的曲杖,是民間最普及的世俗神之一。以前各家各戶都供奉壽神,成為祝願的—種象徵。

            財神崇拜也是最普遍的世俗神信仰之一。明代傳說招財進寶利市之神是趙公元帥,即趙公明。此神下屬有四神,即招寶天尊曹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這班神靈都是專司錢財珍寶的神,以趙公明為主財大神。明清兩代財神廟香火極盛。商賈百姓年年都要迎祭財神。財神的形象為黑面多鬚,手執鋼鞭,跨下黑虎,一副武將裝束。因此,在民間又俗稱為“武財神”。在崇拜趙公元帥同時,民間還崇拜文財神,即財帛星君或增福財神,和福神的天官相似,文官紅袍裝束,面善慈祥、五綹長鬚。另外,傳說關雲長管過兵馬站,長於算數,而且講信用、重義氣,故為商家所崇祀,一般商家以關公為他們的守護神,關公同時被視為招財進寶的財神爺。

            民間信奉的財神至今不衰。傳說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所以過了年初一,接下來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接財神——在財神生日到來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辦酒席,為財神賀辰。初五接財神,趙公元帥最受尊拜。許多商店、住宅都供奉他的木版印刷神像,神像面似鍋底,手執鋼鞭,身騎黑虎,極其威武。正月初五,各商店開市,一大早就敲鑼打鼓放爆竹,迎接財神。信奉關帝聖君的商家,在正月初五要為關公供上牲醴,鳴放爆竹,燒金紙膜拜,求關聖帝君保佑一年財運亨通。

    (4) 門神

            門神是中國民間最受信仰、最受歡迎的神祗之一。在民間諸神之中,門神歷史之久、流傳之廣、種類之多,是其他神所不及的。最初的門神,是兩個用桃木雕成的神像,這是傳說中會捉鬼餵虎的神荼和郁壘的化身。二千多年來,門神的形象多變,繼最初的神荼、郁壘之後,又出現了專門吃鬼斬鬼的門神鍾馗。以後又陸續把著名的隋唐武將秦瓊、尉遲恭等人當作門神。這叫武將門神。武將門神通常貼在臨街的大門上,為了鎮住惡魔或災星從大門外進入,故所供的門神多手持兵器。如: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爪、鐺棍槊棒、拐子、流星等。為滿足人們升官發財、多子多福、福壽延年的需求,後來又相繼出現眾多的文官門神和祈福門神。祈福門神並非門戶的保護者,只是為祈福而用,中心人物為賜福天官。也有劉海戲金蟾,招財童子小財神。供奉、張貼者的家庭多為商界人物,希望從祈福門神那兒得到功名利祿。經歷代變遷,門神已成為多功能的保護神,具有驅邪魔、衛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功能,成為最受歡迎的民間俗神之一,歷久不衰,至今仍盛。如果按照起源來劃分,那麼財神可以歸為我們下面所要介紹的人神一類,而門神屬於自然神,我們按其功能將這些神歸入職業神一類。也有些學者另闢一類,將福、祿、壽、喜、財、門神等歸入社會神。

    (5) 其他

            中國古代的許多行會都要祭祀自己的職業神,如鐵匠行要祭老君、鑄造業祭祀“爐神聖母”,金銀鋪還舉行“財神會”。世俗信仰的職業神還有木匠行的魯班、醫藥行的孫思邈、紡織行的黃道婆等等。但中國老百姓一般把他們看作是某種行業的祖師爺,神靈的色彩並不濃厚。

    4、 人神

            中國民間不但信仰神,也相信鬼。民間之所以相信人死後會變成神或鬼,是因為人們相信人死後靈魂不滅。秦漢以前,中國沒有天堂地獄的概念,人們對鬼神的去向不十分明確,只是模糊地認為神住在天上,鬼遊蕩在世間,或入黃泉。所以,中國民間不僅重視祭祀自己的列祖列宗,祭祀黃帝、炎帝,還要為許多為百姓做事的地方官立祠祭祀,讓他們死後靈魂有個歸宿。但這種祭祀還算不上俗神崇拜。將英雄作為神來祭拜的,在中國民間並不多,主要是岳飛和關羽。對岳飛的神化自南宋就開始了,現在杭州西湖邊上的岳王廟,就是南宋嘉定年間修建的。不過中國民間信仰中最普遍的人神是關羽。

    (1) 關羽

            關羽,字雲長,是三國蜀漢大將。東漢末年,關羽跟從劉備起兵,並與劉備和張飛在桃園結義。有一次劉備被曹操打敗,關羽被俘後,雖頗受曹操厚待,並被封為漢壽亭侯,但他依然“身在曹營心在漢”,最後歸返劉備。關羽以其“忠”、“義”的操行為後人所景仰,並加以神化,尊之為“關公”、“關帝”。舊時候,中國幾乎村村都有關帝廟,日本、南洋也有。明清時期僅北京城內的關帝廟就達100多座。直到今天,在華北不少地區的廣大農村中都建有“關帝廟”。前面說過,關羽也被一些商家信奉為財神爺。

            自古以來,名臣大將被祀奉為神的,以關羽最為顯赫,上至帝王,下至婦孺,無不敬畏。關羽最早被神化是在隋朝。在關羽的家鄉解縣在隋朝開皇年間就建了關帝廟。以後,道教、朝廷、民間,都參與了神化關羽的過程。明神宗萬曆二十二年(1597年),關羽被封為“帝”,後來又被敕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成為儒、佛、道三教共尊的帝君大神。清順治九年,關羽又被封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由於朝廷也崇拜關羽,因此,關帝廟香火之盛,罕有其比。每年五月十三日和九月十三日,各地定期舉行民間賽會,準備儀仗、旌旗、鎧甲、大刀、赤兔馬,扮演成關羽的形象。

    (2) 黃大仙

            香港的黃大仙廟香火鼎盛,每逢農曆初一、十五都有善男信女前來拜祭,春節期間,進香者更加潮湧,絡繹不絕。

            那麼,黃大仙究竟是何人,他又是怎樣成“仙”的呢?黃大仙生於東晉時期,即公元328年,原名黃初平,是浙江金華人。他自幼家貧,八歲開始牧羊。相傳他十五歲那年,在外出牧羊途中被一位仙翁帶至赤松山金華洞的石室中修煉,自此超凡脫俗,潛心修道,鑽研丹藥,四十年不食人間煙火,終於理悟修道玄機,修得法道。黃初平離家出走之後,他的哥哥黃初起為了尋找弟弟,到處打聽下落,後來遇到一位道士,道士告訴他說:“金華山中有一牧羊兒,不知是否是初平。”黃初起就來到了金華山,在金華洞找到了容顏未改的黃初平。兄弟相見,黃初起問及當年羊群的下落,黃初平在山上大叫“羊起”,滿山白石應聲而起,變成千萬隻羊,這就是在民間廣為流傳的黃大仙“叱石成羊”的故事。黃初起這才知道弟弟已得道成仙,於是要求跟著學道。從此他也不食人間煙火,僅服食松籽茯苓。久而久之,兄弟倆都成了神仙,稱為二皇君(或二仙)。

            黃大仙擅長煉丹和醫術,得道之後在民間懲惡除奸,勸善揚善,贈醫施藥,有求必應,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後人為紀念大仙的“普濟勸善、有求必應”,在黃大仙羽化之地——金華北山“洞天福地——雙龍洞”左側建立起金華觀。這就是最早的黃大仙廟。

            現在,黃大仙廟分佈在世界各地,香港、南洋、美國、廣州和南海西樵都有。

    5、 結束語

            民間信仰自從人類文化開始以來,即已普遍地發生在各個民族之間。古代中國人之所以信仰我們剛才所介紹的神明,主要是為了疏解心中的困擾、家庭和社會的糾紛、以及自然環境的折磨。古代人在一時間無法以人的體能、智慧所能解決的情況下,唯有訴求於神明的指引,以期獲得援助、救濟和保佑。

    第5篇: 中国民间外交的历史和现状分析

    目 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1 民间借贷市场的概况 1

    1.1民间借贷市场的概念及产生的背景 1

    1.2民间借贷的主要形式 1

    1.3民间借贷的制度优势 2

    2 民间借贷市场的现状及发展 2

    2.1农村非正式金融的需求 2

    2.2 民间借贷市场的现状及问题 3

    3民间借贷市场的规范和引导 3

    3.1对民间借贷市场的正确引导 3

    3.2 促进民间借贷市场发展的对策 4

    3.3建立特色鲜明的监管制度 4

    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王群琳.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缺陷与创新[M].第1版.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张余文.中国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M].第1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3]马中富.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研究[M].第2版.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4]吴瑕,王凤.中国农业企业融资实战解析[M].第1版.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5]张庆亮.中国农村民营金融发展研究[M].第1版.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6]甘少浩,张亦春.中国农户金融支持问题研究[M].第1版.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7]张玉明.中小企业融资策略[M].第1版.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8]仝爱华,陈学妍.浅析我国民间金融的现状及发展政策[J].时代金融,2010,07:23-24

    [9]郭福春.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M].第1版.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10]张庆亮.体制转轨中的中国民间金融研究[M].第1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11]潘淑娟.多层次农村合作金融体系构建[M].第1版.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12]刘少波.我国目前的民间信用研究[N].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

    [13]李新.我国农村民间金融规范发展的路径选择[M].第1版.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中国民间借贷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分析

    摘要:我国的民间金融由来已久,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民间金融市场逐渐的发展壮大。民间借贷作为民间金融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农村比较普遍,规模较大,且形式多样。因此,民间借贷市场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民间借贷市场本身所具有的缺陷又大大的限制了其自身的发展。所以对民间借贷市场的规范与引导以及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具有重大的意义,针对农村金融需求构成分析当前民间借贷市场的发展现状及问题,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促进民间借贷市场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利率管制;金融监管;制度优势;非正规金融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完善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农村金融逐渐成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是,目前农村金融体制与农村金融需求还不相适应,在农村正规金融体系缺位的情况下,民间借贷市场以其产权优势、信息优势、交易成本优势以及内生性优势,在农村金融市场占据了主要份额,因此民间借贷市场的发展及其局限性会对农村的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规范民间借贷市场,引导民间借贷市场的健康发展就具有重大的建设性意义。本文从民间借贷市场的概况出发,了解民间借贷市场产生的背景,以及当前主要的民间借贷形式。从民间借贷市场的特点及制度优势来研究民间借贷市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从农村金融需求的构成分析,以及当前民间借贷市场的现状及问题的探究,进一步了解民间借贷市场的现状及发展。从政府层面出发,采取一系列的对策为民间借贷市场营造良好的生存条件和发展环境,对民间借贷市场进行引导和规范,促进民间借贷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1 民间借贷市场的概况

    经历了50多年的改革、发展、探索,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在与“三农”经济发展的互动下,可把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分为正规金融体系和非正规金融体系两个部分。其中非正规金融体系在目前还占据着主要位置,常以多种民间融资形式构成,民间借贷作为民间金融的主要形式之一,它的发展对于农村经济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1民间借贷市场的概念及产生的背景

    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借贷。民间借贷融资是一种直接融资渠道,是民间资本的一种投资渠道。

    需求诱致民间借贷市场的存在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形成对农村金融的旺盛需求[1],20世纪80年代在农村实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农户替代集体成为独立的财产所有者或生产经营者,农民的生成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的金融需求旺盛,但是农村的正规金融体系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这为农村民间借贷市场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国家对金融的垄断控制是我国民间借贷产生的基本制度性原因。所有制形式多元化孕育出一批新的资金需求主体,是民间借贷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2]。从供给的角度来看,民间的资金供给能力的增强及其越来越明显的趋利性,为民间借贷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动力。农村正规金融体系的缺位也为民间借贷的发展供了发展空间。从农村经济主体的贷款需求特征来看,正规金融部门很难满足他们的贷款需求,而民间借贷因其具有灵活性等特点能够满足农户贷款需求的季节性、临时性等特点,为农村的金融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载体[3]。

    1.2民间借贷的主要形式

    目前我国民间借贷的种类主要包括四种:(1)低利率的互助式借贷,也就是民间常见的“帮困济贫”,融资主要为自然人,融资双方关系密切,融资主要用于应付短期生活急需,融资规模小且大多不计利息或利息低微。(2)利率水平较高的信用贷款,融资主体主要是个体及民营中小企业,以关系、信誉为基础,多用于生产性周转需要。(3)不规范的中介贷款,包括借助于正规中介机构的融资行为和以非正规中介组织为依托进行民间借贷。(4)变相的企业内部集资,由于目前国内缺乏系统、正规、运作成熟的创业投资基金,许多中小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常以“保证金”、职工集资、合股经营、吸纳外地资金入股等形式直接从民间筹集资金,用于维持和扩大生产经营规模[4]。

    1.3民间借贷的制度优势

    国内外的实践表明,民间借贷市场并没有随着农村正规金融体系的发展而自行消失,即使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民间借贷市场仍然有存在的空间,这表明民间借贷必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从农村非正式金融的运行特点来看。其业务范围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与农村地方经济关联性强、贷款额度以中小规模为主、服务对象和金融需求的复杂性、经营目标追求的单一性等等。正是这些明显的特点决定了民间借贷具有十分突出的制度优势,主要体现在:(1)产权优势:一般来说,民间借贷的产权是没有行政介入的纯经济权利,它是建立在资金贷出者私有产权基础上的[5]。民间借贷的产权界定十分清晰,主要由参加非正式金融的个体私有财产来进行贷放,所获得的收益归私有产权的所有者。同时,农村非正式金融的产权结构能够为经营管理提供合理有效的制度保证,以可能建立合理的决策程序和灵活的经营管理体制。(2)信息优势:总所周知,金融交易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信息不对称,为了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金融风险,往往一方面强调财务报表等易于传递的“硬信息”搜集,另一方面采用抵押、担保等方式。但是这些成熟的做法在农村非正式金融中并不能很好的应用,因此,农村非正规金融的运行必须进行信息获取方式的创新,即主要依赖农民或农村企业等借贷主体的“软信息”。民间借贷在发展过程中基本具备了获取并处理“软信息”的能力,这就保证了其金融交易的持续进行。(3)交易成本优势:任何一种农村金融的运作都必须考虑成本问题。一般来说,金融活动中的交易成本的高低受信息完备程度的影响较大,要想降低交易成本必然要考虑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与农村正式金融相比,民间借贷适应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以及农民、农村企业等主体的具体情况,因而运作成本比较低。民间借贷还省却了严格的贷款审查制度、资信调查、繁琐的贷款手续、职工工资、金融基础设施、金融交易引发的相关费用、监管费用等,运营成本也比正规金融低。(4)内生性优势:从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来看,民间借贷是在农村社会经济的自然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是农村社会经济自身的发展内生出的金融需求并经过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形成的,是典型的内生行金融制度。目前我国既有的农村金融是由政府根据自己的偏好从外部移植的金融模式演变而成,是典型的外生行金融制度,这就必然导致既有的农村正式金融无法更好的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民间借贷市场的作用和功能反而更加强大,体现了农村非正式金融的内生性优势。

    2 民间借贷市场的现状及发展2.1农村非正式金融的需求

    在利率管制下,实际利率高于均衡利率,如图1所示,S、D分别代表信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曲线,若不存在利率管制,两者相交决定的均衡利率为I。而在利率管制下,实际利率为I1,I1低于I,这时的资金需求量为QD,资金供给量为QS,资金短缺QSQD。在这种情况下,民间借贷的需求就很大。因此利率管制下的资金供求缺口需要非正式金融来弥补[6]。

    利率 D S

    I

    I1

    QS Q1 QD 资金

    图1:利率管制下信贷资金的供求曲线

    注:本图参考:王群琳.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缺陷与创新,288

    随着中国农村的城镇化、工业化以及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科技化的发展趋势日益加快,在一些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已经显现出了新的农村金融需求的多元化、规模化、有效性的发展趋势。

    2.2 民间借贷市场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民间借贷日益发展壮大,在形式、规模上都较从前有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民间借贷在形式上多种多样,主要有:私人间借贷、合会、合作性小额信贷、农民资金互助组等,借贷形式灵活、手续方便,可以很好的满足中小企业的需要。私人借贷出现了新变化,借贷金额扩大,生产性借贷增加,“友情借贷”减少,“资金价格”形成[7]。民间融资增长快,融资规模巨大,融资主体多元化,但是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2)民间借贷规模日益扩大,有资料显示,现在农村民间借贷规模已经超过了正规的信贷规模,而且每年以很快的速度增长。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的调查数据,农民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得的借款占全部借款渠道的比重不到1/3,当前农户取得借款的主要渠道是民间私人贷款。据表1可知农户借贷资金的主要来源构成;

    表1: 1995-1999年农户借贷资金来源构成(单位:%)

    时间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银行、信用社贷款 24.23 25.42 23.94 20.65 24.43

    合作基金会贷款 5.52 3.46 2.91 3.42 3.48

    私人借款 67.75 69.27 70.38 74.29 69.41

    其他 2.50 1.86 2.78 1.64 2.68

    注:数据来源于温铁军.农户信用与民间借贷研究:农户信用与民间借贷课题主报告

    根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系统对31个省市自治区2万多名农户的跟踪调查显示,农户借款中,历年所占比例最高的都是私人贷款,民间借贷在农村中是占据主要地位的。(3)民间借贷利率较高并且具有弹性,农村民间借款利率总水平高于银行同档次贷款利率,与此同时,民间借款利率又具有较大的弹性,具体每笔借贷的利率水平又与借款人的信誉、期限等因素密切相关。民间借贷利率弹性很好的反映了农村资金供求状况和民间借贷的风险性。

    民间借贷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和农村中的具体情况,正在逐步发展壮大,而且不断的创新。创新的民间融资方法——个人委托贷款,所谓个人委托贷款,即银行做中介,为民间贷款的双方牵线搭桥,由个人委托人提供基金,银行作为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贷款的业务[8]。个人委托贷款开辟了一条利用民间资本的渠道,对启动民间投资的积极作用显而易见,不仅能够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还可以实现投资人、银行和地方政府的多赢。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尤其是民间金融机构,通过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成熟的产品技术,提高了当地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程度和运行效率,当地“三农”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有效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

    3民间借贷市场的规范和引导

    农村非正规金融的产生与壮大,一方面弥补正规金融的不足,对农户融资、农村经济增长、甚至农村金融市场完善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它的存在又会扭曲国家宏观调控正策,扰乱金融及社会秩序等负面影响。因此,应该对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进行有效的诱导和规范。正确认识农村民间金融的地位,针对不同形式的农村民间金融类型采取针对性措施,对条件成熟的农村民间金融组织适时的使其逐步正规化。

    3.1对民间借贷市场的正确引导

    由于民间借贷的产生于发展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及历史文化背景,所以在其进行意识的规范过程中,要注意诱导和规范的基本原则。在长期的探索中,不断的累积经验,其基本规则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原则:(1)疏堵结合原则,对于我国的民间借贷而言,它的存在和发展的深刻历史根源,对其并不能实行简单的取缔了事,而是应该倡导“疏堵结合”原则,以扬其长避其短。所谓“疏”就是制定完备的法律和政策,对其经营基本原则做出明确规定;
    所谓“堵”就是堵住非正规金融活动的负面影响,严厉打击“黑色金融”。抑制纯属诈骗性质、扰乱经济金融秩序的非正规金融活动。(2)区别处理原则,我国地域辽阔,更重要的是区域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民进借贷市场在各个区域的经济地位和作用不同,担负的功能差异也比较大,同时,民间借贷市场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市场,因此对其进行规范治理时,不能忽视本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要结合当地的实际特征制定相应的疏导措施。(3)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举原则,民间借贷产生和发展除了其自身所具备的制度优势,另一方面也与农村正规金融制度设计上的不足有关,因此导致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现象。民间借贷具有信息优势,利用灵活的激励约束机制确保较高还款率,但其资金规模有限,不能很好的满足农户信贷需求。所以,在对民间借贷市场进行诱导和规范的同时,也应该对正规金融制度进行调整,以更好的满足农户的借贷需求。(4)监管与创新平衡原则,相对于正规金融来讲,民间借贷的经营透明度较低,金融监管的有效性较低,容易积累金融风险。因此民间借贷的发展应与金融有效监管同步进行[9]。

    3.2 促进民间借贷市场发展的对策

    民间借贷以其独特的优势弥补了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不足,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解决个人、企业生产及其资金急需,弥补金融信贷机构的不足,缓解了农村市场对资金的大量需求,加速社会资金流动和利用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0]。但是民间借贷自身所具有的缺陷如:组织自发性和盲目性特征明显,内部管理制度不规范,相应的风险管理与约束机制不健全等加大了运营风险,影响了其健康发展。因此对规范民间借贷市场的健康发展就有重大的建设性意义。首先,应该放松管制,放松金融管制是农村金融制度供求均衡的基本前提。外部条件看,民间借贷市场的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诱因在于农村客观存在的资金供求矛盾;
    从改革的长期视角看,有效解决农户融资困境,应该放松农村金融市场准入的“门槛”,并且使这种“门槛”能适应本地区的经济社会等特征,发挥民间借贷的比较优势,让非正规农村金融浮出“地下”[11]。其次,应该优化民间借贷市场发展的政策环境,非正规金融发展需要以市场规则进行运作,并要从金融政策方面为民间借贷创造市场环境,由于非正规金融经营范围和空间的有限性,相应的贷款风险不能在更大的空间得以转移和分散,所以从政策层面上要积极探索民间借贷风险的分散机制。在政策设计上可以从借贷两方面来考虑,积极发展非正规金融活动的服务中介,发展非正规金融借贷行业协会,为借贷双方提供咨询和指导,加强民间借贷的行业自律管理和借贷机构自身管理;
    鼓励非正规金融组织按股份结成区域性借贷联盟,以增强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并建立健全的借贷联盟组织的各项规则和运作机制。

    3.3建立特色鲜明的监管制度

    一般来说,金融监管是针对正规金融而言的,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机制以及运行模式。

    但是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也需要一定特色鲜明的、合适的监管制度,这种监管模式应该是较为宏观的层次,适应农村非正式金融独特的运行机制,几乎不涉及微观层次具体非正式金融的运作。对民间借贷的金融监管只需要对农村非正式金融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监管即可。农村非正式金融作为一种草根金融制度安排,受地缘、人缘和血缘关系的影响较大,在民间借贷市场中所形成的信任关系、无借贷凭证、友情借贷,“父债子偿,子债父偿”等等已经深入农村经济社会内部[12],成为非正式金融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事实上,这样一些非正式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发挥着监管作用,不需要正式的见管制度来取代。因此,农村非正式金融的监管更多关注和监管影响大、较为宏观的问题。通过健全金融立法,促进农村民间金融的合法化,实行金融约束,优化民间金融的发展空间,建立行业自律组合,实现自我监督自我保护;
    完善担保制度,分散贷款风险,建立资信评估制度,强化外部监督[13]。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监管不是将全部农村非正规金融纳入监管框架,只有部分农村非正式金融有可能转变为正式金融,对其监管要加强,绝大多数农村非正式金融只能以非正式金融长期存在。所以,农村非正式金融的监管重点应该放在非正式金融整体运行情况、利率高低、非法金融活动、金融欺诈、洗钱、高利贷等等,同时还需要引入司法手段加强打击力度。

    总的来说,通过对民间借贷市场的引导与规范,采取各种合适的措施促进其健康有序的发展,不仅可以更好的发挥民间借贷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还对社会的稳定与金融体系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所以,在农村正规金融缺位的情况下,健全与发展民间借贷市场以弥补正规农村金融体系的不足就显得尤为迫切。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