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小说 > 正文

    古人也善炒作齐桓公用茅草换黄金|齐桓公九合诸侯

    时间:2019-05-24 03:27:2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公元前656年春季,《春秋》记载是鲁僖公四年,中国大地即将爆发一场大规模的南北战争。以齐国为首,成员国包括鲁、宋、陈、卫、郑、曹的北方联盟军,大张旗鼓南下,讨伐南方第一大国,楚国。
      当时的盟军总司令是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总参谋长是齐国国相管仲。看着这阵势,南部的楚国心里有点发虚,派了使者去盟军阵营。管仲总参谋长说了一句天雷滚滚的话:“楚国恶意扣押自己国家的特产物资——茅草,造成特有原材料短缺,阴谋破坏祭神仪式,弄得周朝每次举行祭神大典的时候,没法过滤酒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威信一落千丈,盟军今天来,就是要愤怒地向你们讨回茅草,以让伟大的周天子能够顺利举行祭神仪式。”
      后来,惮于舆论和楚国的险峻地形,南北双方没有开战,齐楚两国签个和约就完事了。不过,这场战争却哄抬了一种商品的物价——白茅草。
      这种普通的草,在春秋时代据说可以通神。周朝王室祭祀神灵,要以白茅为工具,因为祭神祭祖先要有酒,但是怎么才能让神仙喝上酒呢?总不能像《西游记》一样,让神仙们踩着祥云下来喝酒吧,得有个中介工具,而白茅草就是这种中介工具。人们把酒淋到茅草上面,酒渗过茅草叶,然后洒落到地上或者神坛上,经过这一过滤,就当是神仙和祖先喝过酒了。
      也正是这么一道程序,让白茅身价百倍,宗教意义上的身价,导致经济意义上的身价抬高,以至于差点成为春秋时南北开火的借口。借着一根草,做政治军事上的炒作,做经济上的炒作,齐国的炒作功夫,算是做到家了。
      齐桓公时期除了炒作白茅草外,还炒作过其他物资。话说周王室混到春秋时代,面临一个财政上的难题:经费不足。这时候解决这个问题的担子给了齐国,齐桓公正为这事愁着,国务卿管仲出主意了:“这个容易,江淮一带有种草本植物学名叫茅草。我们请周朝天子派部队将这一块地段暂时控制起来,然后向各诸侯国发布消息说周朝要去泰山举办联大祭神会议,要参加会议的诸侯国,得自个带垫子来坐,会场不备凳。当然,这垫子有讲究,必须是用江淮之间的特产茅草织成的,进入会场前要严格检查垫子,不是规定的货,敬请离场。”
      此令一出,各诸侯国纷纷派人去江淮间取茅草织垫子,而到了茅草产地才发现,周朝的部队早在那里候着。要取茅草,行,拿黄金来。既然天下人都来取,价格也该贵点,一捆茅草就一百两黄金吧(其贾一束百金)。茅草比黄金还贵,三天之内,天下的黄金向周天子手里集中,周天子赚得钵满盆盈,也因此周王朝七年不用收“会费”(周天子七年不求贺献)。
      管仲是位具有国际战略眼光的经济专家,他为齐国制定的经济政策,不只是取得贸易顺差而已,而是把别人的经济命脉掐住。怎样才能牵着国际市场的鼻子走呢?就看你手里有什么货,并且这点货国际市场还少不了,但千万不要贱卖了它当人情,博取所谓的美名,而是要把它的效益炒作到最大化,把人家的黄金吸过来。
      在管仲的撺掇下,齐桓公下令集中全国力量砍柴煮海制盐,一面烧制一面储存,从头一年的十月到第二年的正月,国库里储存了三万六千钟食用盐。与此同时,齐国用行政命令禁止沿海居民私自制盐,杜绝政府以外的民间作坊生产食盐行为,集中一切生产优势,逼着盐价上涨。
      不久,盐价上涨了十倍。对于魏国、赵国、宋国、卫国这些国家而言,盐是战略物资,没它的话,全国人民都会浮肿,用盐量尤其大(国无盐则肿,守圉之国,用盐独甚)。齐国的高价盐流入别的国家,一下子换来一万一千斤黄金。
      齐桓公拿着这些黄金储备问管仲:“接下来咋办?”管仲又出了一个主意:凡是来纳贡的缴税的,都得用黄金,不是黄金不收,让黄金价格因此而往上蹿。齐国运用金价上涨而形成的强大经济势力,调控物价,控制物资流动(运金之重以衡万物),这才是真正运用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没有浪费齐国海滨盛产海盐的天然优势。
      齐桓公、管仲时的齐国在扩大常规部队、壮大军事力量的同时,还运用各种交易、金融法则,使本国的资源优势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应,从而获得黄金优势。在这个基础上,齐国再制定经济法则,随便炒作一根草、一块石头,都能大把大把赚黄金。
      编辑:黄俐

    相关热词搜索: 茅草 炒作 古人 黄金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