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小说 > 正文

    【政府在农牧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

    时间:2019-05-19 03:18:2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发展现代农牧业,推进农牧业信息化是必由之路,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需要。甘肃省是我国农村贫困问题较为突出的省份之一,最直接的原因在于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生存环境严酷。而在农牧业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的现阶段,信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
      关键词:政府;农牧业;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30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0-0003-03
      早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就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并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本世纪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提出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1]。2006年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五年内建成全省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工程”,明确了甘肃省农牧业信息化建设的任务和目标[2]。201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科技部、商务部、文化部联合下发了《农业农村信息化行动计划(2010-2012年)》的通知,明确了农牧业信息化的概念“农业信息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应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应用过程。也是培育和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型生产力并使之促进农业发展,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3]。
      无论是组织生产经营,还是外出务工,都必须有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只有加强农业信息服务,才能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才能把农牧业生产和农村内部增收的文章做足,才能全方位的开辟农民增收的渠道和途径。
      1世界各国政府在农牧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现代化的农牧业逐渐向规模化、工厂化的方向发展,如何引导、规范农牧业的健康发展,世界各国政府都不约而同的将高科技投入到农牧业信息化的建设中。
      美国政府在农牧业发展上是运用高科技最多的国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美国农牧业信息化的投入结构是以政府投入为主,企业投入和农民投入为辅的多元化主体形式。建立了有效的行政管理系统,从联邦政府到各州、各县都十分重视在组织上加强对农业信息工作的协调与管理。同时颁布了多项农业法,对农牧业技术信息服务做到统一规范。这些措施保障了美国农牧业的稳定和发展。
      德国政府为了推进农牧业信息化的发展进行了以下工作:一是建立“网络连接学校”,培养掌握先进信息技术的人才。二是通过入股和长期贷款的方式支持信息技术的创新。三是鼓励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四是通过颁布《电信法》、《信息通信服务法》及《INFO2000》白皮书等法律,对在提供信息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作出防范措施。
      日本政府把国家的农牧业信息化作为一个整体,实施综合的推动政策,2000年7月,日本内阁设立了“情况通信技术(IT)战略本部”,由民间组织成立了“IT战略会议”,确定了农牧业的信息战略的重要性。在农牧业信息化投入方面,政府免费为农民提供信息媒体的基础设施,支持企业参与到农牧业信息化的建设,鼓励民间组织参与信息的推广和普及。设立法律条款规范农牧业信息化服务。
      2甘肃政府在农牧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近年来,甘肃各级农牧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两个“一号”文件精神和农业部《“十一五”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行动计划》,积极转变服务方向、服务内容和服务渠道,以体系建设、网络延伸、资源开发和信息发布为着力点,稳步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面向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无公害生产基地、特色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种养大户和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农业政策、新技术、新品种、农产品供求、生产资料价格等信息服务,在加快农产品流通,推进农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正发挥着积极作用。
      2.1建立健全农牧业信息服务体系
      为了确保甘肃农牧业信息化的实施,由省农牧厅牵头,粮食局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农牧厅计划处、市场处、甘肃省农业信息中心及甘肃省农药检定所、甘肃省兽药、饲料监察所等5个省级监管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同时,各市县也建立相应机构,开展相应工作。截至2010年,全省14个地级市农牧部门全部设有市场信息科或者信息中心,全省86个县(区)建立了信息中心或农牧信息互联网站,全省4 461个村镇建立了村级信息服务点。甘肃省已初步建立了农牧业信息服务体系,总体解决了农牧业信息化建设无专门机构、缺基本手段、人才数量少、队伍不稳定等问题;增强了市县农牧部门开展农业信息服务的意识和农民主动接受和利用信息的意识,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农牧信息化奠定了坚实的设施基础和组织保障。
      2.2创新农牧信息服务方式
      整合相关部门信息资源,合力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探索农业农村信息服务新模式。一是加强与中国移动甘肃公司合作,合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部门合作”的原则,与中国移动甘肃公司签订了《合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框架协议》。使县级信息服务平台功能更加完善,乡(镇)及省级以上重点批发市场设有信息服务站,70 %的行政村设有信息服务点,初步建立基层信息服务机构的长效运行机制,为推进全省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提供示范,积累经验。二是积极与甘肃省文化共享工程中心合作,促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2009年与甘肃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心签订信息资源共享合作协议。通过双方合作,能够实现科技文化信息资源与农业信息网络有机结合,使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更加丰富的科技文化大餐,为新农村建设增添新资源,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三是与省政府信息办合作,推进涉农信息资源建设。积极配合省信息办省政府多媒体信息卫星广播系统完成涉农信息资源建设方案,主要提供政策法规、生产技术、农产品市场、劳务输转、农用气象、企业推介及公共服务等8类信息。通过合作极大地丰富卫星广播系统的信息服务内容,增强系统服务基层政府、培训各级干部、服务广大农牧民的能力。
      2.3农牧信息人才队伍建设
      农牧业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建设,能不能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关键在于要有一支既熟悉农业工作,又熟悉IT技术的农牧业信息工作者。在建设过程中,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抓:一是队伍组建。全省已建立了一支6 280多人的信息员队伍。其中省农业信息中心45名,市县两级农牧部门配备了专兼职农业信息人员共235名,各乡镇级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中确定1~2名农业信息员。同时在农村信息服务的经纪人、农业中介组织、种养经营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村组干部中发展农村信息员6 000多名,并在全省500个农村中小学中建立了近3万名的信息服务小分队。二是培训人员。培训人员根据层层培训的原则,全省已举办各种级别的信息员培训班13期,培训信息员2 000多人。三是提升信息员素质。农村信息员在推进农村经济和农业新技术的同时,也要不断地提升其农业信息服务水平。
      3存在的问题
      尽管甘肃农牧业信息化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来说,甘肃的农牧业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3.1资金投入不足,农业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网络基础设施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甘肃农牧部门在农牧业信息化服务建设方面投入的专项资金只有发达省份(如河北、陕西、黑龙江等省)的20 %到30 %。虽然近几年甘肃省在农牧业网站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上仍然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3.1.1资金投入不平衡全省各市、县农业部门在农牧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都提出了规划和设想,但真正列入财政计划的很少。总体来说中东部农业发达地区投入大,中西部农业落后地区投入少,甚至有些市、县仍然是几人合用一台计算机,还有的乡、镇农业服务部门尚未配置计算机。
      3.1.2信息网络资源分布不平衡一是地区分布不平衡,农牧业网站建设,农业发达地区建立的多,欠发达地区少。二是部门分布不平衡,为政府部门服务的多,为农户、企业及农产品经营者少。三是城乡不平衡,城市分布多,农村少。四是信息服务内容不平衡,政府宣传信息多,服务农户与农村市场信息少。
      3.1.3农村地区对信息网络资金投入低甘肃省农村地区信息网络建设主要由政府投资,除了农牧业企业和少数种养大户由于经营需要,对市场信息需求量大,收入较高而购买计算机开通网络,绝大多数农户对网络信息认识不足,经济有限而缺乏投入。
      3.2农业信息资源利用率低
      甘肃农牧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率还很低。一方面农户对市场信息、实用新技术无强烈需求,另一方面农牧业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开发和充分利用。就“甘肃农业信息网”和“甘肃畜牧信息网”来讲,知道这两个网站的农户很少,主要是农牧业相关部门在使用。政府在农村信息点设立的信息站个别也被挪用为网吧使用,农户不知可以免费使用,也不知网络能带来什么帮助。据甘肃省农村网络工程检查报告显示,虽然全省农牧业部门都在建设农业网站,但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却没有提高,“死库”现象比较普遍,许多网站的内容严重滞后,个别内容不能打开。
      3.2.1农业信息来源渠道窄,信息的时效性差,信息范围窄虽然甘肃省现建有4 461个信息服务点,但相对于全省1 820万农业人口,相对于差异巨大的农村经济,农业信息来源窄,重复率高,宣传信息多,市场信息少,宏观信息多,分析决策信息少,转载信息多,加工信息少。
      3.2.2发布的供求信息不能满足市场需要虽然甘肃省的“甘肃农牧业信息网”上建立了两个供求信息栏目“网上展厅”和“一站通”,但主要以企业为主,个人用户少,个别信息资料不全,市场预警信息更是少之又少,难以满足市场信息的需求。
      3.2.3农牧业信息资源缺乏共享甘肃农牧业信息资源严重短缺,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农牧业与农村对农牧业信息的需求,另一方面与农牧业相关的政府部门各自独立,缺乏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对农牧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和加工。全省农牧网站各自为单位,缺乏连接体系,许多信息无法送到农户手中。结果是农业资源利用率和投入效益低。
      3.3农牧业信息服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队伍不健全
      “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一点就是农业信息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合理构建一支素质高的农业信息管理服务队伍,是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延伸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截止2010年,全省14个市(州),只有张掖市、陇南市、兰州市、金昌市、白银市、酒泉市6个市建立了农业信息中心;定西市、金昌市、天水市、兰州市、白银市、平凉市、陇南市、张掖市、酒泉市、武威市、庆阳市11个市级的农牧部门建立了信息网络平台;32个县建立了农业信息中心,81个县的农牧部门建立了县级信息网络平台;220个乡镇围绕基层农业信息服务建立了信息服务站。这些服务网点都需要大量的信息化人才,而我们的农牧业信息服务人才队伍大量缺乏,并且这类人才分布严重不平衡,越到基层问题越突出。全省6 280多人的信息建设队伍,其中乡、镇级别的信息员占到全省信息员的95 %。随着信息服务工作的深入,信息采集点的增加,各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农业复合型人才:即懂得计算机知识,又懂得农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在基层的信息采集点上问题越突出,信息服务队伍不稳定,信息人员不足,信息人员的知识结构不适应当前工作需要,素质偏低,缺乏对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和预测的能力。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甘肃农牧业信息化的进程。
      3.4加强农牧业信息服务意识
      农业信息服务工作复杂多变,政府在信息服务方面的调控手段也应随之变化,要不断转变观念,逐步形成服务型的政府。目前,甘肃农村经济落后,农村市场信息不发达,政府的信息服务意识不强,信息共享的观念还没有建立。调查发现,部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农业培训基地的农业知识结构落后,没有主动从网络上获取新的农业技术信息,部分市、县开通的“农民网吧”、“农技110”、“信息专栏”等信息服务方式,农户利用率低,广大农户和种养大户需要的信息,却很难得到。
      4政府在农牧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发展趋势
      随着农村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的不断创新,农牧业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深入,呈现出全方位、多主体的发展趋势。
      甘肃农牧业与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后,农牧部门的职能开始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提供信息服务成为其主要职能。建立多种信息服务系统和农牧业数据库,设立权威性的信息发布窗口,协调合作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各类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等主体的关系。信息需求上,逐步转变为以分析、加工信息为主。信息需求主体由各级政府扩展到涉农企业、农业合作组织、中介机构、农户等。
      支持各高校、科研所、公司企业参与到农牧业信息化建设中。引进竞争机制,鼓励民间组织推进和宣传农牧业信息化。颁布农牧业信息化的相关法律及各种规章制度,引导农牧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我国加入WTO后,农牧业和农村经济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国际农牧业的竞争中,农牧业信息化的战略地位显得尤其突出。而农牧业经营风险高、经营收益相对较低的现状,都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扶助,同时政府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信息服务环境,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开展面向农民的信息服务,逐步推进农牧业的信息服务的社会化。
      参考文献:
      [1]农业信息化建设[Z].农业部网站.2010.
      [2]范凤翠,李志宏,王桂英,等.国外主要国家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特点的比较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6):175-177.
      [3]卢丽娜.世界农业信息化进程及发展趋势[J].中国信息界.2007,(1):85-91.

    相关热词搜索: 农牧业 信息化 作用 政府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