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小说 > 正文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_随风潜入夜的潜的意思

    时间:2019-04-29 03:28:2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也是诗教的国度。诗歌巨大的教化功能在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大致有三:一是对思想的塑造,使其进一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激发其民族的自豪感,树立其民族的自信心;可以强化共同的民族心理素质,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对思维的锻炼,诗歌适合青少年思维活跃、联想力、想象力丰富的年龄特征,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开发。三是对生活的助益,即加强语言修养并增加知识。
      【关键词】诗歌诗风诗教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很早就有了诗歌创作的理论和原则,从而形成了"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含蓄蕴藉"的诗风。同时,中国也是诗教的国度,远在二千五百年前就有了"兴观群怨"的总结。也可以说,诗歌不仅伴随着中华民族的生息和发展,而且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最精粹的载体;诗歌巨大的教化功能不仅在古代,而且在现今也是不可替代的。其在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从总体上来看大致有三:一是对思想的塑造,一是对思维的锻炼,一是对生活的助益。
      首先,古典诗歌以其浓厚的文化底蕴,有助于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塑造。通过对古典诗歌的欣赏,可以使其进一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激发其民族的自豪感,树立其民族的自信心;可以强化共同的民族心理素质,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是因为:
      一、古典诗歌是了解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窗口,是了解古代社会生活(特别是原始先民生活)的第一手资料,由此可以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摒弃民族虚无主义。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在其发展过程中,早于农业或与农业同时的狩猎时代在诗歌中就有反映:《吴越春秋》载的《弹歌》回忆了全部的狩猎过程,反映了渔猎时代的社会生活。而相传为伊耆氏的《蜡辞》,为舜的《祠田辞》,为淳于髡的《田者祝》都是通过诗歌形式来达到某种幻想的目的,带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反映了原始宗教的情况。由于年代的久远,史料的短缺,考古发现的不系统完整,以上的记载对研究原始先民的社会生活就显得弥足珍贵。
      从《诗经》开始,原始先民的生活就比较明朗起来,《大雅》中的《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等诗叙述了自周始祖后稷建国至武王灭商的全部历史。《周颂》中的《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等为我们提供了西周初年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童年史料。《楚辞•九歌》表现了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巫风盛行、民间祭祀时必使巫觋"作歌乐舞以乐诸神"的情况,充满了原始宗教意味,其风俗的重要性尤其由楚地的刘邦建汉并与黄河文化进一步融合之后显现出来。
      汉以降,诗歌以其独有的概括现实的优点,展现了时代的社会风貌。《汉乐府》的《长安有狭邪行》讽刺了卖官鬻爵的现实,《羽林郎》反映了官僚贵族、豪强恶霸对人民横加欺压的不法行为。曹操的《蒿里行》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北朝民歌《企喻歌》是各族人民大量死于战争的真实写照,《隔谷歌》反映了十六国时期兄和弟由于割据者的驱迫而处于互相攻杀的敌对地位。杜甫的《忆昔》描写了封建社会全盛时期的社会状况,《三吏》、《三别》则写出了安史之乱时社会的动荡不安。王安石的《河北民》写出了搜刮人民的血汗输送敌国,以致人民流离转徙和无食的地位;汪无量《醉歌》、《湖州歌》、《赵州歌》描绘了南宋覆亡、六宫北迁的历史;元好问《雁门道中书所见》反映了中国人民对蒙古统治者的愤懑;归庄《悲昆山》描写了人民遭屠杀的情况;龚自珍《咏史》揭露了在残酷的文学狱威胁之下一般文士埋头著书的庸俗状况。
      所有这些,都为我们认识古代社会和生活提供了生动的材料,是对历史的有机补充。
      二、使青少年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自然风貌、田园生活,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体会人与自然谐合的关系,增强环境意识。
      无论是曹操的《观沧海》,还是谢灵运的《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还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还是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无论是王维的《鹿柴》,还是杜甫的《望岳》;无论是韦应物的《滁州西涧》,还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无论是柳宗元的《江雪》,还是韩愈的《山石》;无论是柳永的《望江潮》,还是苏轼的《游金山寺》;无论是元好问的《游黄华山》还是王士祯的《碧云寺》,或雄美,或优美,或壮美,或柔美,或清新自然,或神韵天成,或新颖别致,或高绝出世,无不表现出对祖国山川风物的赞美,饱含着爱国主义激情。
      三、使青少年了解古代先进人物热爱祖国的高尚品格与追求正义和真理的坚贞精神,并以古代优秀人物为榜样,加强自身修养。
      《载驰》使我们仿佛可以直接听到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的充满战斗精神的声音,《离骚》抒发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平民意识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定,曹操的《短歌行》表现了统一天下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陶渊明的《和郭主簿》表现出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鲍照《代东武吟》写穷老还家报国无路的痛苦和为士卒请命的悲凉慷慨。李白《梦天姥吟留别》表现了酷爱自由、傲视权贵、追求解放的独特性格,杜甫《赴奉先咏怀》则表现了对人民的深深同情,白居易《新乐府》广泛反映了人民疾苦,并对人民的悲剧命运表示了关切和同情,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写他在射猎中所激发的要为国杀敌的壮志,岳飞《满江红》表现了对于个人功名富贵的轻视,对抗金胜利的信心以及发愤图强的精神,陆游《诉衷情》则充满了国耻未雪、生活安然、精神怡然的高尚。于谦《石灰吟》表达了甘愿为祖国人民利益而自我牺牲,夏完淳《舟中忆邵景说寄张子退》凭吊故国,悼念死者,更表现乐观的积极战斗精神,顾炎武《感事》写国家民族大事,表现建立功业,恢复故国的热烈希望。
      四、使青少年了解古人思乡、思亲、思友,送行赠别,表现热爱家乡、眷顾亲人,关爱友朋的优良传统和美好情怀。
      《君子于役》描写了女主人公倚门伫望归人的悲伤;而《东山》则写行人对家乡、亲人的怀念和问候,表达了人民要求过正常生活的愿望;《东光》的思乡的悲伤,《明月何皎皎》的夜不能寐,《凛凛岁之暮》的惆怅伤感,《结发为夫妻》的缠绵悱恻,《紫骝马歌》的悲哀绝望等无不表达对黩武战争的憎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王维《渭城曲》的悲怆,高适《别董大》的豪迈,岑参《白雪歌》的惜别,王之焕《凉州词》的哀怨,李白《赠汪伦》的神远,无不表现出友情的可贵和真挚。杜甫《月夜》的挚爱,孟郊《游子吟》的无私,欧阳修《踏莎行》游子的思亲,柳永《雨霖钤》的别绪离情,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对弟弟的思念,无一不表现对亲情的讴歌,对生活的热爱。
      五、使青少年了解古人,对战争离乱的憎恶和对国家安定的渴求,表现热爱和平的思想和保卫国家的献身精神。
      《国风》中《式微》、《击鼓》、《陟岵》、《扬之水》反映了兵役、徭役破坏了正常的生活和家庭生活,给人民带来了重大痛苦;《秦风》中《无衣》表达了共同御侮的要求和战斗热情,是人民争取和平生活和爱祖国精神的进一步表现。《战城南》揭露了兵役制度的黑暗;曹植的《白马篇》塑造了为国立功不惜牺牲的志士形象;王昌龄《出塞》表达士兵希望边防巩固,获得和平的愿望;张渭《代北州老翁答》述战争兵役给人民带来破产与流亡,杜甫《兵车行》抨击了穷兵黩武致使人民流血破产的罪恶行径,白居易《西凉伎》写中唐时代国境日蹙的形势和爱国深情;苏舜钦《庆州败》抒发了保卫祖国的雄心壮志;范仲淹《渔家傲》表现了边防战士的忧国之心;张维屏《三元里》揭露了统治者妥协投降的同时,歌颂了广东人民英勇的抗敌斗争。
      六、使青少年了解古人对苛政的揭露和批判,对民生疾苦的描写与同情,表现人民的反抗精神,具有强烈的战斗和人民性。
      《七月》反映当时奴隶的充满血泪的生活,显示了阶级生活不合理;《伐檀》以鲜明的事实启发被剥削者的阶级意识和觉醒;《硕鼠》表达了强烈的反抗精神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相鼠》表现了人民的巨大愤恨和对统治者清醒的认识。汉乐府《妇病行》叙写了残酷的剥削下父子不能相保的悲剧;《东门行》揭示了人民必然走向反抗的斗争历程;《陌上桑》歌颂了反抗荒淫无耻的五马太守的罗敷;《陇上歌》歌颂了反抗匈奴刘曜压迫而壮烈牺牲的陈安。白居易《采地黄者》反映了农民牛马不如的生活,元稹《田间词》揭露了官军的横暴,李绅《悯农》表达了对农民痛苦的同情,杜荀鹤《山中寡妇》表现了对封建剥削的讽刺。梅尧臣《田家语》对人民遭受的赋税、徭役、天灾人祸发出了悲愤的控诉,王令《梦蝗》表现对广大人民的同情和对豪门的无比憎恨,苏轼的《荔枝叹》抨击了"争新买宠"的当朝权贵。元曲中关汉卿的《窦娥冤》、《蝴蝶梦》等歌颂了人民的反抗斗争,高秀《陈州粜米》塑造了反抗暴政的劳动人民形象,《哨遍•高祖还乡》反映了强烈的人民性,《石人谣》诉尽了百姓的心曲群众的反抗。申涵光《插稻谣》控诉了统治阶级丧尽天良,郑板桥《偶然作》反映了深刻的阶段矛盾,舒拉《杭州关纪事》描写了杭州关吏开箱倒箧、形同盗贼,彭兆荪《输租乐》描写官绅勾结、剥削农民,反映了尖锐的社会矛盾。
      其次,诗歌艺术是艺术桂冠的明珠。诗词的主要特点就是讲求意境、注重形象、诗画融合、诗乐结合,并且以其高度的概括性、深刻的哲理性、形象的艺术性、和谐的音乐性不但给人以形式的美感,而且给人以思维上的锻炼。诗歌的这种特点,尤其适合青少年思维活跃、联想力、想象力丰富的年龄特征,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开发。
      众所周知,人的左脑专司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则专司形象思维功能和综合功能,二者通过处于中间位置的结合胼胝而传递信息并交互作用。文明发展到16世纪以后,科技与艺术的隔膜乃至分道扬镳,尽管使得科学家和艺术家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光辉成就,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难以摆脱的困窘。英国大科学家牛顿患有神经过敏症,荷兰画家梵高则患有精神抑郁症,这些都是心理失衡的畸形表现。相反,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不仅给个体的科学家和艺术家带来福音和成就,而且使科学群体和艺术群体呈现新的前景。近些年来,许多科学家涉猎于艺术,许多艺术家也开始垂青于科学,其结果不仅有益于心灵的健康,而且也有助于事业的创新。正如李政道所言:"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她们都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普遍、永恒和富有意义。"
      由此可见,在当今科技竞争为主要手段的社会,有必要培养艺术和科学精通的人才。这样才有可能在各自领域创造其应有的光辉,才有可能培养出十六世纪以前的那种巨人式的全才。因此,诗歌在培养青少年成长方面就具有着无与伦比的重要性。
      其三,诗歌对青少年生活的助益。具体来说可以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加强语言修养,从而在社会交际中能够恰当地表现推销自己,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工作和职业并为之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孔子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可见诗对语言修养的重要。同时,古代贵族借诗言志,在外交场合尤其不能少。《左传》、《国语》记载外交上赋诗的事很多,有时只是酬酢,有时完全借诗句办交涉。例如《左传•文公十二年》载郑君与鲁君会于棐地,郑君这时要和晋国修好,希望鲁君为他到晋国说情,在宴会上郑大夫子家赋《小雅•鸿雁》诗,取第一章侯伯哀恤鳏寡,劬于野的意思,暗示需要鲁国哀恤代郑往晋关说,鲁大夫季文字答赋的诗是《小雅•四月》取首章行役逾时,思归祭祀的意思表示拒绝。子家又赋《庸风•载驰》第四章,取其小国有急难,盼望大国援助的意思,季文子又答赋《小雅•采薇》第四章,取其"岂敢定居"意,表示允许为郑国奔走。这一场交涉两方全借赋诗示意。此外历史上人们为了加强增进了解,增进友谊,也往往写诗赠别酬答,无疑诗歌的交际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趋频繁,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日趋繁多,语言交际更显得重要,诗歌教育也尤其显得迫切。
      二是诗歌除了交往作用以外,还有更广泛的用途。"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即除了增强思想修养,处理好与长辈和国家的关系外,还可以"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即增加知识。在当今时代,没有科学知识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诗歌的修养,无疑对青少年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作用。
      总之,没有诗歌的国度是没有希望的国度,没有诗教的民族同样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愿我们共同努力,使古典诗词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化功能,使中华民族永远矗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
      

    相关热词搜索: 随风 无声 潜入夜 润物细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