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小说 > 正文

    [气韵对字体形态的影响]气韵的表现形态

    时间:2019-04-08 03:13:3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从书法艺术中的“气”入手研究书法形态的成因,将有助于对书法艺术更深刻的认识,并力求在更深的层面上领悟传统书法精髓的独特魅力。中国书法的艺术精神集中体现在气韵境界的创造上,带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虔诚心和认同感,深入发现中国书法贯气和字体形态的密切关系,继续追寻在传统书法艺术的虚实转化中领悟物态天趣,以求更好的认识并掌握传统书法艺术造型之美。
      关键词:书法;气韵;书法贯气;字体形态;结构;意境空间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2
      在多元的当代艺术的文化背景下,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艺术,至今已有六千年的历史文化,其中蕴含着无尽的魅力与能量,有待后人去挖掘、去传承。所以肩负历史重担,用开放的思想、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理念来冲破成规,从书法艺术中的“气”入手研究书法形态的成因,将有助于对书法艺术更深刻的认识,并力求在更深的层面上领悟传统书法精髓的独特魅力。
      一、书法气韵的艺术价值之所在
      “气”的本质是“信息——能量——物质”的统一体,深入挖掘“气”与书法形态的微妙关系,从而为掌握书法结构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书法贯“气”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更显气韵之美。气韵贯通也称血脉连贯,是章法美的一个重要内容,唐代张怀瓘曾讲到:“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惟王子敬深明其旨,故行首之字,往往继前行之末。”意思即是说书法中单独的每个字都是一气呵成,气韵自在其中,自成一体的基础上,气韵相互贯通成一行、多行。书法艺术是线条艺术的视觉表达,自然要求线条的节奏变化不断丰富,线条运动构成单字——成为韵律节奏变化的一个结点,它本身构成一定的空间节奏模式;而空间节奏,准确的说,指的是被汉字笔画分割的空间所形成的面积、形状的变化,这是由个人的审美趣味、书写技巧、心理状态等所决定的。众人皆知的书法名家王献之更是高人一等,能为“一笔书”,他将书法气韵贯通这一章法美发挥到了极致,笔意连绵为人所赞叹。把气韵想象成一条无形的线,每一个字就如同一颗珍珠,用线把珍珠连缀起来成为完整的艺术品。气韵虽然无形,但从古今名家的书迹中,显然可以感觉到它实实在在的存在。
      影响气韵的因素很多:笔法上的瞻仰起伏、轻重徐疾和行笔走向;字体结构的向背聚散、欹正疏密、大小参差;章法上的左右呼应,上下承接和虚实安排等等。正如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所言:作书贵一气贯注。凡作一字,上下有承接,左右有呼应,打叠成一片,方为尽善尽美。即此退之数字,数行,数十行,总在精神团结不外散。书写空间自然成为气韵的载体,然而,书法作品中被分割的空间并不会产生流动感,如果说某些形状的空间(如带有突出锐角的块面)有一定的运动趋势,作品中复杂的分割早已把各种运动趋势相互抵消,空间的运动只有依靠线条运动的暗示;单字分立的空间只是在线条运动的引领下做跳跃式的行进,虽然也有特殊的情趣,毕竟缺乏畅通无阻、激流勇进的气势。不过在长篇书法中,相邻单字内外部空间融为一体,再也不会让人产生坑坑洼洼的感觉,它变成了畅通的合川,空间的流动和线条自身的流动叠加在一起,滔滔汩汩,混忙一气。虽然此刻节奏变化还不很强烈,但已经为前方奔腾跌宕的河段做好了一切准备。
      书法的章法精髓——“气”在当下的文化背景下,形式更加自由、内容十分开放、涉及范围逐渐兼容。首先书法中的“气”在物质层面上可以理解为:书写中要屏住一口气,落笔犹如高山坠石,力度非凡,迅猛无比,形态肆意;接着是行笔,顺势而下,接落笔的余力驰骋于平原,形态要求饱满、丰富;之后的末尾收笔十分重要,力挺回峰、藏龙卧虎,势态严谨,特别是在写具体的某一个字时要一气呵成才有气度,更显完整性;例如在小篆中,圆鼓鼓的墨迹随笔尖流淌于宣纸的空间之中,随气息变化产生形体变化;更有甚者,在唐代草书张旭的《千字文》残卷中:某些极度夸张的笔画具有特殊的分割和引带作用,笔画密度悬殊,空间并置灵活多变,而且作者常常把一个字的左右部分距离拉开,处理成不同密度,这使得作品气象开阔、气韵十足,空间节奏层次丰富。
      二、书法贯气和字体形态的关联性的思考
      中国书法不仅在书写层面上点画分明,而且在书法意境空间中追求断中有连、连中有断、连与断巧妙结合,这就是气脉贯通。特别是那富于节奏韵律的笔势和笔意,像一泓清泉倾斜于字里行间,时而舒缓,时而急促,时而流畅,时而停歇,用无声的旋律给人以美的感受,就是这样的艺术魅力。气韵的聚散直接关系到字体形态结构的疏密关系,打破了平均用气的平淡无奇,如楷书中的一些合体字,“鬓”、“孟”、“须”、“刻”等,分别是气韵上聚下散,或者上散下聚,有的是左散右聚,或者左聚右散,自然形成了气韵变化。至于行书、草书,气韵的聚散就更加强烈了。如黄庭坚的行草书,中心笔画屏气敛神,四周舒展神清气爽,气韵结构呈放射状,气势磅礴。郑板桥的书法更善于夸张对比,他的字体结构或密聚,或舒展,或窄长,或松宽,奇变百出,跌宕的气韵让人称奇。他们都是深刻懂得用“气”书写的大家。
      疏密对比给字体形态带来了无限张力,但万事讲求一个“度”,书法亦如此,和谐统一是书法遵循的重要美学原则。这就是要在气韵变化中追求协调一致,秩序井然,一团和气;要在气韵的强弱梯度中找到平衡点,做到心平气和。正如一位西方美学家所说:“没有组织的变化,没有设计的变化,就是混乱,就是丑陋。”中国画论中就常用“乱而不乱”、“无法中有法”、“不齐而齐”等经典论断,也就是“违而不犯”。然而 “度”的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参考媒介——书法轴线图,它可以简略而形象的反应出书法作品单个字内部、每组字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能据此方便地判断每件书法作品在气韵贯通方面的得失。正因如此,出来难以言说的“气”就这样清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轴线图解揭示的是书法内在的节奏和韵律:清新、雅致的书法作品,各行轴线接近于直线或平缓的曲线;奔放、激情的书法作品则各行轴线多由波动强烈的折现构成。轴线图几乎成为作品气韵、形态变化的指向标,成为书法爱好者品评书法作品的参照系,轴线图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支点。
      沈宗骞《笔法论》中说:“昔人谓笔力能扛鼎,言气之沉着也。凡下笔当以气为主,气到便是力到。”这正是前人对气的理解,具体到字体形态就要求单独的一个字具有适当的空间安排,追求“自得盈虚”;一行字“妙在相承起伏”,才能使行气连贯,真正获取书法贯气的艺术精髓。气韵产生力度,力度造就空间,空间容纳形态,其实气韵与形态应该是非理性的微妙关系,不可言喻。书法艺术中对线条结构的驾驭根本不以模仿为目的,而是追求一种得心应手、随遇而安的书写状态——唐代狂草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任何一片小小的空间,都必须根据周围的空间条件和精神状态而即兴处置,无论怎样出色的记忆在这里都无济于事,必须在全部空间的微妙变化和内心效应之间保持迅速而密切的联系,使得笔下流出的空间始终是准确气力的贯彻与膨胀。这一类作品席卷它所面临的一切。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中国书法的艺术精神集中体现在气韵境界的创造上,带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虔诚心和认同感,深入发现中国书法贯气和字体形态的密切关系,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追求虚实转化中领悟物态天趣,更好的认识并掌握书法造型之美。
      参考文献:
      [1]蓝铁郑朝.中国书法的艺术与技巧[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2]周伟.中国美术简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皮道坚.楚艺术史[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4]邱振中.笔法与章法[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相关热词搜索: 气韵 形态 字体 影响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