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小说 > 正文

    古诗鉴赏专题羁旅诗讲与练【古诗阅读之羁旅诗】

    时间:2019-03-09 03:27:5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羁旅诗通常表现了诗人客居他乡的艰难,漂泊不定的辛苦,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这些情感是人类亘古相通的,容易引起共鸣,所以羁旅诗大多浅显易懂,符合《考试说明》上“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要求,因此羁旅诗备受命题人的青睐。
      鉴赏羁旅诗可以从以下几点切入:
      1.把握情感类别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等。
      ③抒发独居他乡,不为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之情。如柳中庸的《征人怨》等。
      2.挖掘关键字词
      羁旅诗中有一些关键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这是鉴赏的切入点。如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词人思想感情”的关键;如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和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都写于特殊的节日。
      3.留心四种意象
      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望月怀远”,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鸿雁传书”,如韦应物的《闻雁》和赵嘏的《寒塘》;“折柳送别”,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杜鹃啼血”,如晏几道的《鹧鸪天》等。这些意象都具有独特的抒发情感的作用。
      4.注意两种手法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还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用春光融融来反衬客居思归的情感。
      ②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阅读训练一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请分析诗人当时的心境。
      2.诗评家认为这首诗妙在后两句,请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简要分析。
      3.《全唐诗》录入此诗时,“落”写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字好,还是“在”字好?
      
      阅读训练二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这首诗首联中“凄清”二字有什么作用?
      2.试分析颔联这两句诗的妙处。
      3.颈联“紫菊”“红莲”对表现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
      4.尾联抒写了诗人怎样的胸怀?
      
      阅读训练三
      南乡子
      李王旬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这首词所要表现的主旨是什么?
      2.这首词的上阕主要是写景,请简述这样写的作用。
      3.“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阅读训练四
      蟾宫曲・九日[注]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望远的习俗。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这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写的一首被后人称为“清而且丽”的散曲。你认为这首元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请简要分析。
      2.“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渲染怎样的气氛?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的描写是否与主题有关?
      
      阅读训练五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特别推崇首联的“偏惊物候新”一句。诗人所“惊”的是什么?“惊”字与全诗有什么关系?
      2.诗歌抒发了什么感情?诗人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训练六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箫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下面对诗中的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心惊”中“客”指登临之人。
      B.“三边曙色动危旌”一句中,“危”是“颓危、将倾”的意思。
      C.“沙场烽火连胡月”一句中,“烽火”一词表明战事是由外敌入侵而引起的。
      D.“投笔吏”用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请长缨”则是用终军请缨的典故。
      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登临燕台遥望蓟门,以“心惊”感受引出下文对战场的刻画。
      B.“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来渲染了战斗场面的宏伟背景。
      C.“海畔云山”描写出蓟门地势的险峻,“拥”字则烘托出蓟门的坚如磐石。
      D.全诗着力运笔勾勒出山川形胜,极言河山之壮美,并欲以此激发人们的抗敌热情。
      3.结合全诗,从写景抒情的角度谈一谈“望”字在全诗的地位和作用。
      
      阅读训练七
      诉衷情
      晏几道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这首词写景极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2.简要分析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训练八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下面对诗句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对偶、互文的修辞方法,写旅途所见大江两岸景色,“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之感,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同样是写两岸景色,其中“两岸阔”与“潮平”,“一帆悬”与“风正”均有因果关系。“风正”是风大的意思。
      C.颈联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景中含情,景中出理。
      D.尾联写泊舟后的思乡感受,与首联呼应。
      2.“潮平两岸阔”中“阔”这个字表现出了怎样的一幅情景?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话脍炙人口,请简要分析。
      
      阅读训练九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词人描绘此景的目的是什么?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两句,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3.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古诗阅读之羁旅诗》
      阅读训练一:
      1.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望月苦思,心境颇为凄凉。
      2.后两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用委婉的问句来表达,这样便饱含言外之意:“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
      3.“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在”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
      阅读训练二:
      1.诗中“凄清”二字既属客观,也属主观,秋意的清冷,衬托出心境的凄凉,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2.“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耳闻目见动静结合,独具匠心。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做了饶有情韵的烘托,选景典型,韵味清远。
      3.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移情于物,不仅形象传神,而且使人不禁生发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而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令人想起“采菊东篱下”,油然而起归隐之心。
      4.尾联表现了毅然归去的决心: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
      阅读训练三:
      1.离愁别恨(或思乡之愁,或离恨)。
      2.借景抒情,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出思乡之情。
      3.潮退了,天色晚了,思乡而不得归,更突出强调了思乡之情。
      阅读训练四:
      1.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来看,本文的主题应为重阳佳节,倦客思家,所以“倦客思家”应为揭示主题的句子。
      2.“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渲染了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
      3.“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发白的凄凉,告诫游子不再留念他乡,而要“倦思”故乡。
      阅读训练五:
      1.让诗人“惊”的是春来江南万象更新的景色。“惊”字是全诗的诗眼,不仅领起中间四句所写春景,还从眼前景带出故园思,景色越美越动归心,着落在“闻歌古调”而“沾襟”上,使全诗充满了宦游人怀乡之情。
      2.归思(思念家乡的感情)。颔联、颈联借景抒情,尾联直抒胸臆。
      阅读训练六:
      1.B(危,高耸)
      2.D(不是“极言河山之壮美,并欲以此激发人们的抗敌热情”,而是借对壮阔战斗场景的描绘表达自己渴望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3.“望”在全诗领起所见:寒光、积雪、曙色、危旌、烽火等物象,渲染了战斗景象气势之盛;全诗行文,由望中所见,生望中所感(“心惊”之感受,“论功”之壮志),情景交融,使诗人由望而感,渴望建功立业的抒发水到渠成。
      阅读训练七:
      1.先写花点明时令,远景近景结合,写树上红叶、鸿雁碧天充分体现季节特征。描写树叶夹杂的疏黄,浓淡相宜,格调优美,而且注意了动静结合,如流水、碧天、远村、红树。
      2.词人登高望远,面对自己仕途生涯的不如意,感叹前路茫茫,难以把握。
      阅读训练八:
      1.B(“两岸景色”应为“江上景色”,“风正”是风从正面吹来)
      2.“阔”既写出了长江水波激荡,江面广阔浩渺,又写出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3.诗人用“生”“入”二字,将景物拟人化,使之富有生机,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阅读训练九:
      1.前三句描绘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它是为词中的主角“杜鹃”的出场作铺垫。(或景语皆情语,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心境作铺垫)
      2.衬托。好处是以“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
      3.表达了词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相关热词搜索: 古诗 羁旅 阅读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