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背景下探寻农村中学历史教育的终极目标]山东省农村污水规划纲要

    时间:2019-05-24 03:23:1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在《教育规划纲要》中,把“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教育学生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提高到“战略主题”的地位。在2011年第2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温家宝总理在河北农村中学考察时强调,“农村是社会的基础,改造社会必须从改造农村着手,而改造广大农村,必须从发展农村教育入手”。这表明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帷幕在中国大地上已经拉开,我经常在思考,面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留守孩子中问题学生不断增多、高校大学生中农村孩子比例不断下降、大学生就业形式日趋严峻等不争的事实,我们历史教师应在农村中学的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服务人生,实现历史教育的终极目标,这既是历史教学的起点也是历史教育的终点。
      关键词:教育改革 农村中学 历史教育 关注社会 服务人生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123-02
      
      一、在历史教学中追求历史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农村社会的现实需要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一篇题为《农村教育决定中国未来》的报道中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村的发展对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农村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村教育决定中国未来”。
      在目前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潮中,我们该树立怎样的人才观和价值观?我经常在思考,作为历史教师,除了传授给学生历史知识外,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还得到些什么,正可谓“教师讲得起劲,学生背得卖力,考后忘个干净”,学习历史对他们到底有什么用?另外,在农村传统思想更是根深蒂固,古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等级观念,今有“进入大学是条龙,不入大学是条虫”的世俗偏见。这些思想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思想负担,这样的人才观、价值观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当农村的家庭为了供孩子读书而倾家荡产,到头来这些孩子还是加入到浩浩荡荡的农民工队伍时,如果他们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人才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就有可能不是回报社会,而是仇恨社会、报复社会、破坏社会。
      当前,农村的基础教育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加上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农村孩子在高校大学生中比例不断下降。在这样的形势下,农村基础教育着重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便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教学更应该回归现实关注人生,服务人生这个历史教育的终极目标,呵护孩子单纯而稚嫩的心灵,为学生在历史的课堂上盛上一碗心灵的鸡汤。
      二、在历史教学中把追求历史教育的终极目标放在突出位置
      由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在农村留下大量的留守儿童,寄宿学生的增加,有些农村中学为了迎合家长们的需求,纷纷实施了封闭管理,学生周一到校,直到周末才准离校,单凭学生书包里的一本历史教科书,怎么去落实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材中的活动探究等教学活动?校外实践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奢望。作为家长,把孩子送到“全封闭寄宿制管理学校”,认为这下就万事大吉了,只要自己在外面拼命挣钱,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家长们从心理上认为这就踏实了。但由于缺少情感上的交流,在农村社会衍生了一些问题家庭,在问题家庭中必然会产生问题孩子。这些孩子本身文化课基础就比较薄弱,僵化的历史教学模式助长了学生厌学的情绪。再加上农村中学硬件设施相对比较薄弱,没有丰富课外活动打发课余时间,整日在围墙和栅栏圈着的校园里,过着“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单调而枯燥的生活,造成学生的内心世界单一,性格孤僻,行为偏激、冷漠,甚至部分学生流落乡里,与不法分子同流合污,走上犯罪道路,危害社会。
      作为历史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历史学家,当然国家也不需要那么多历史学家。正如安徽省合肥市的一位校长坦言,“普通的薄弱的中学主要是培养合肥市的建设者,而培养重点尖端人才的是名校和重点校的事情”。不可否定他的话有一定的现实背景,古代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也只有七十二。历史教育就是“要为学生将来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要面向学生的未来,用本着为学生终生服务的态度,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因此历史教师应注重农村学生的实际探寻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历史消失的是时间,但历史智慧长存。通过学习历史,让学生感悟出对现实有用的东西,以古知今,服务人生。例如我在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时,通过联系新、旧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对比,旧中国是弱国无外交,国家主权任人宰割。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励精图治、开拓进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使我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尊重,让学生明白“尊严来自于实力”道理,进而联系学生自身,尽管同学们生活在贫困的农村,是农民的孩子,只要以后你们一步一个脚印,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总有一天,平凡的你们也一定会做出不平凡的事,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也会赢得别人的敬意和尊重。通过我的讲述,学生们的思想深受鼓舞。
      三、现实参与法是在农村中学历史教学中探寻历史教育终极目标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的策划、指导,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充满着激情去感受,带着理性去思考。大部分农村中学的学生基础本来就比较薄弱,对历史科本来也没有多大兴趣,对学生直白的进行思想说教有时会显得语言枯燥乏味,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这就需要老师把历史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带着激情去感受,理性的去分析。
      我们的灵魂是靠历史来塑造的,一个民族的教育不能急功近利、脱离中国国情和农村中学实际的教育。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教师,应该做学生人格的塑造者,学生思维的开发者,学生智慧的启迪者。片面、盲目追求高学历是一种不良倾向。据说在有人在描述安徽师范大学举办一场的高校生招聘会时,有这样的一句顺口溜 “博士生一走廊,硕士生一礼堂,本科生一操场”,这里姑且不谈这些高学历的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是否都是适应社会的真正人才,殊不知,历史上有许多发明家、科学家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一个缺失历史教育,缺乏人文精神民族必然是精神营养不良。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掘历史的内在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才观和价值观,关注社会,服务人生,这既是历史教学的起点也是历史教育的终点。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这给中国的农村社会带来许多新问题,同时也给农村中学的教育带来许多新的课题。作为农村中学的人文学科的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结合农村孩子的实际和突出历史的特点,让农村中学的孩子能充分感受到历史的本身魅力,感受到我们的历史教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费新俊《新课改下的农村中学教育现状分析与反思》
      [2] 蒋国华《对新一轮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几点希望》
      [3] 张汉林《由历史的本质反思历史教学》
      [4] 曹春华《现实参与教学法与现代历史教学》
      [5] 柳斌《关于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几个问题》
      [6] 潘光旦《人文学科必须东山再起》
      [7] 阎崇年《历史学科的功能“五说”》
      [8] 张玉法 《历史教育与人生》
      [9] 李荣茂《反思历史,明理启智》
      [10] 方万敏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关热词搜索: 教育 探寻 规划纲要 终极目标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