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医学影像及检验探讨肠扭转“漩涡征”螺旋CT诊断价值|肠扭转漩涡征

    时间:2019-05-21 03:32:4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肠扭转是指一段肠袢沿肠系膜长轴旋转而形成的闭袢性肠梗阻,由于同时有肠系膜血管受压,故常呈绞窄性肠梗阻[1]。肠扭转是肠梗阻的常见原因之一,是一种严重的急腹症,术前及时准确的诊断,对患者正确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CT是检查肠扭转的重要方法之一,作者回顾性总结分析10例肠扭转病例,其旨在于探讨肠扭转的早期CT表现,认识肠扭转的各种CT征象,提高CT诊断肠扭转的正确率,从而为临床及时、正确的治疗提供重要影像诊断。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搜集我院有完整资料的肠扭转病例10例,全部有完整螺旋CT检查资料并且经手术证实,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7岁。1例男性老年患者为乙状结肠扭转,有慢性便秘病史。所有患者就诊时主要症状有不同程度持续性阵发性腹痛、腹胀及频繁呕吐,6例患者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体查患者腹部压痛点相对固定。腹透显示腹部肠管不同程度扩张伴不均匀液气平面,然后行CT扫描检查。
      1.2 检查方法:设备采用飞利浦CT Brilliance 16排螺旋CT机,全部病例行CT平时,其中6例增强扫描,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进行静脉团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浓度30g/100ml),注射速率3.5ml/s,总量100ml行全腹部扫描。平扫及增强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下缘,层厚3mm,层距1.5mm,扫描条件120KV,130MA,扫描数据传递到计算机工作站,进行重组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组法(MPR),重建出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多平面图像,进行图像多方位观察。常规采用腹窗观察,窗宽300~400,窗位405~0HU,适当调节窗宽、窗位,观察“漩涡征”、肠系膜结构及其血管。
      2.结果
      本组病例小肠360°扭转4例,小肠180~270°扭转5例,乙状结肠360°扭转1例。9病例不同程度出现肠管、肠系膜及其血管“漩涡征”增强扫描加血管重建病例可见血管“漩涡征”。其中2例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点周围肠管围绕盘聚而成,CT表现呈“漩涡征”。4例肠壁“靶征”,1例乙状结肠扭转近端肠管扩张积液,其邻近“漩涡征”边缘出现“鸟嘴征”。10病例有不同程度肠管扩张及液气面,8例出现腹水。手术中发现扭转肠壁不同程度水肿增厚,肠系膜静脉血管扩张,肠缺血表现,2例肠扭转并发绞窄性肠梗阻,局部肠管缺血坏死征象。7病例主要病因是肠系膜过长导致肠扭转。
      3.讨论
      肠扭转好发部位为相对游离的小肠、盲肠和乙状结肠[1]。肠扭转是一种常见的较严重肠梗阻,常可在短时间内发生肠绞窄、坏死、易发生休克,死亡率较高[2]。X线平片检查肠扭转可以出现空、回肠换位,“假肿瘤征”,“C形征”,“S形征”,“8字征”,“马蹄征”,肠腔扩张积气伴液气平面,但上述征象有假阳性的存在,无法明确扭转部位。螺旋CT在明确诊断肠扭转、分析肠扭转的原因、寻找梗阻点具有明显优越性[3]。总结本组10病例的螺旋CT征象,7病例不同程度出现“漩涡征”,综合上述分析腹部CT扫描“漩涡征”是诊断肠扭转的特征性CT征象。“漩涡征”是指小肠肠袢及其系膜血管以肠系膜上动脉根部为中心轴盘绕集聚形成“漩涡”状团块[4]。病理基础包括:①小肠肠管漩涡;②肠系膜漩涡;③肠系膜血管为主漩涡,可以由二个以上组成或单个构成。其CT表现为多个条带状影围绕一个中心结构呈漩涡状排列,形成一软组织团块影。本组7例小肠扭转病例中显示“漩涡征”由小肠肠管和肠系膜内组织及其血管组织构成的有4例,2例由小肠肠管和肠系膜血管为主构成,1例主要由肠系膜组织所构成。CT平扫图像可见不同程度“漩涡征”。“漩涡征”显示不明显时,必须采用螺旋CT多平面重组法行矢状面、冠状面重组并适当调节窗宽、窗位,此征象可以清楚显示。增强CT扫描能够明显提高“漩涡征”的CT征象,行肠系膜血管重建高密度投影,能够清楚显示血管扭曲形成“漩涡征”。在肠旋转不良伴有中肠扭转时“漩涡征”更具特征性表现,其扭转点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扭转位置相对较高而固定,位于胰头下方肠系膜根部[5]。一般肠扭转点无固定部位,扭转位置多见于中下腹部。结合本组病例分析,因旋转不良所致的中肠扭转与一般性肠扭转鉴别不难。肠扭转参与构成“漩涡征”的局部肠壁塌陷和扭转的肠袢较少伴有肠管粘连,仅有系膜组织及乙状结肠扭转或发病时扭转程度较轻、可复性肠扭转等因素时“漩涡征”可显示不明显甚至未能显示,1例肠系膜构成为主轻度扭转,周围肠管淤积扩张,未显示“漩涡征”。网膜扭转CT征象是含有纤维和脂肪的网膜褶襞向“肿块”(扭转处)呈放射状汇聚,类似小肠扭转时系膜的改变[6]。当“漩涡征”以网系膜组织构成为主时,采用常规腹窗观察可能不易显示网系膜结构,可采用适当调低窗位观察网系膜结构,有利于“漩涡征”显示。
      结合螺旋CT增强扫描及血管重建可以了解血管扭转、血管性梗塞,肠系膜血管血流障碍情况,肠扭转可造成局部肠壁血供障碍,可导致局部肠缺血,乃至肠坏死。本组病例肠扭转时均有不同程度出现肠管缺血和血液回流障碍,使肠管充血水肿,梗阻段肠壁呈环形增厚,并且出现粘膜下层水肿呈分层改变,而构成“靶征”。增强CT显示梗阻段肠壁强化程度减弱或强化时间延迟。肠壁水肿、渗出及血流障碍等出现腹水。综合上述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组(MRP)CT图像发现“漩涡征”应考虑有肠扭转,“漩涡征”的出现对肠扭转定性、定位、范围及肠系膜血管情况诊断有重要价值。
      肠扭转与单纯性肠梗阻的鉴别诊断。肠扭转不仅有肠管走行改变,还伴有肠系膜组织及其伴行血管走向的异常,肠扭转的同时该段肠管及其肠系膜组织内的血管也必然扭转,而单纯性肠梗阻应该显示该段肠系膜及其系膜血管受牵连扭曲,并且局部肠壁水肿增厚,但其肠管段系膜血管未发生扭转,因此诊断肠扭转的同时不仅要有肠管走行改变及扭转征象,还有其伴行血管走向异常、扭转。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吴肇汉,主编.第6版.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82-483.
      [2] 李银业,李宜杰,窦斌,等.肠扭转CT诊断(附16例分析).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8(1):34-36.
      [3] 包迎伟,纪建松,傅立平,等.螺旋CT对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放射学实践,2010,25(1):79-81.
      [4] 纪建松,王祖飞,徐兆龙,等.肠扭转的CT表现.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11):1185-1187.
      [5] 程建敏,郑祥武,虞志康,等.肠旋转不良拌中肠扭转的CT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2):136-138.
      [6] 周康荣,主编.腹部CT.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
      

    相关热词搜索: 漩涡 扭转 螺旋 诊断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