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计量自动化系统线损管理的应用]线损采集计量会议

    时间:2019-05-19 03:17:2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结合计量自动化系统和四分线损的特点,探讨了计量自动化的线损管理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四分线损;计量;自动化;线损率   中图分类号:TB9 文献标识码:A
      1 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
      1.1 低压集抄系统
      低压集抄系统具有系统设置、校时、用户电表数统计、通信流量统计、与营销系统和负荷管理系统接口、远程抄表、远程停送电、线损分析、台区监测、异常报警、重点用户分析等11项功能。前5项功能主要为系统自身服务,后6项功能直接应用于营销服务工作。
      1.2 大用户负荷管理系统
      实现数据自动采集的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为电量结算提供准确依据。具有计量装置监测功能,能够远程监测计量装置运行信息,分析计量故障、窃电等信息,及时发现用户异常用电,对负荷控制、供电质量监测发挥积极作用,实现各大用户计量点分时电量统计、负荷分析、线损统计与分析等,大大提高用电监测及负荷管理水平。
      1.3 配变监测计量系统
      系统将通讯、电量采集、变压器在线监测和异常报警等多种功能集于一体,对配变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同时配合低压集抄系统,在相同的时间段内分别对配变总表和低压集抄用户进行抄录,比较后得出线损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用电,从而降低配变台区线损,另外,还可以防止窃电,加强设备安全监视、预防事故,提高运行管理和经济运行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1.4 厂站电能计量遥测系统
      厂站电能计量遥测系统可以完成发电厂、变电站电能量的自动遥抄,实现对负荷管理、母线平衡的动态监控、线损分析统计以及各级电网电量的统计、计算和考核。
      2 计量自动化系统线损管理在本地区的实施情况
      在计量自动化系统线损统计分析模块未建成时,我分局原来的线损“四分”管理主要是依托线损营销系统开展的。由于营销系统中,线损四分数据是以月度为周期统计分析,在分析和处理线损率异常原因时,难以发现线损异常的确切时间、难以锁定导致异常的实际对象、难以分析导致异常的主要因素、处理线损异常的时效性不足。线损统计分析模块能够对各计量点的电能表表码和瞬时值实时采集数据,并按照线损四分的要求进行分压、分区、分线、分台区汇总统计,从而生成“四分”线损率实时统计数据,为真实反映全网线损情况提供了参考依据。
      在线损模块中,本地区仍存在局限性,一是还未完善计量一体化系统与营配一体化系统的数据接口工作,未能通过数据接口对客户增量档案数据进行自动建档;二是未能在计量自动化系统上实现线损全面自动化计算,我分局目前已经安装使用变电站遥测终端3台、负控终端965台,配变监测终端240台,覆盖率达到100%,终端采集电能表数据的准确率也达到100%,采集成功率达到95%以上,但居民低压集抄系统的建设相对滞后,覆盖率还未达到20%,因而在分台区线损上还不能实现线损计算自动化。
      3 线损问题分析及计量自动化运用
      计量自动化系统能够自动对各级电能表的电量进行计算,给线损分析打下牢固的数据基础。接着要考虑如何利用计量自动化系统的档案资料和电量计算结果去对线损进行逐级分析。而线损计算关键问题在于建立线损模型。
      3.1 线损问题
      一是抄表时间的差异。变电站线路考核表、专变用户、配变总表和低压户都不可能同时进行抄录电量数据,时间上的偏差造成线损波动,只能以估算方式去剔除抄表时间差异所带来的线损影响。
      二是日常营业工作中的漏抄、错抄、倍率错和用电户所属台区、线路是否正确等,直接影响线损计算结果。
      三是负荷调整不到位,导致部分变压器轻载运行,未能确保在最佳经济运行点运行,出现“大马拉小车”现状,使得变压器损耗较高,这是技术线损管理不善所造成的浪费。
      四是用户的无功补偿能力不够。从专变用户的电费数据分析,存在部分用户无功电量偏大,功率因数考核不达标,归究于用户没有无功补偿装置,有补偿装置的用户由于并未意识到无功补偿的作用或为了减少运行费用,未能及时检修并投入无功补偿,致使装置闲置损坏不能起到补偿作用,因此所需的无功电量只能通过线路提供,影响了电能质量,增大了线路电能量的损失。
      五是线损管理组织结构不合理。各职能部门的线损管理工作分工不明确,协调不到位,工作重点都专注于自己的日常工作中,线损管理工作没有作为日常范畴处理。现场的负荷调整与各系统的档案调整存在较大的时间差,针对我分局情况进行说明,现场的负荷调整已完成,但GIS系统上的电子化移交迟迟未完成,导致营销系统和计量自动化系统的数据出现偏差,线损计算必须有很大偏差,显然各部门没有统一的线损管理意识,未能发挥线损统畴作用,这是管理线损的一个误区。
      因此,必须提升现有线损管理水平,才能从本质上解决线损率较高的问题。
      3.2 线损模型
      四分线损管理中线损率计算公式相同,因此可以创建-个通用的线损计算模型。对于以往日常线损的计算,各级用户计量点的数据基本上是通过人工到现场去抄表,这种模式耗时费力、准确性差,而且漏抄和错抄等情况造成管理线损成分的加大。在计量自动化系统的数据库中,具备了各子系统准确的数据,这些电量数据为线损的计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于10 kV配电线路来说,普遍情况下,供电量是线路关口表的电量数据。售电量是该线路上专变用户及公变台区所安装的计量装置的电量数据。但实际的10 kV线路结构比较复杂,必须建立数学模型才能自动准确地计算出线损率数据。当一条线路的线损模型建立后,经常会出现线路上变压器的装拆、线路负荷迁移等结构调整的情况。所以,10 kV配网线路线损模型建立后,并不能作为通用,要设专人去随时维护,确保线损模型处于稳固状态。
      在线损管理中把要分析的具体线损目标作为线损分析对象,例如在分线管理模式下某条10kV馈线就是分线中的——个线损分析对象。线损分析对象是四分线损管理模型的一个实例。线损分析对象包括:名称、最高电压等级、容量、类别等属性。线损分析对象的输入和输出中包括计量点和子线损分析对象两类对象。子线损分析对象也是线损分析对象,相当于把一类计量点分组后加入到其他线损分析对象中。
      3.3 线损计算自动化
      要实现线损率的正确及实用化,计量自动化系统在线损统计功能上必须满足以下3个关键的要求:数据完整性;统计周期灵活性;模型正确性,这个要求是最关键也是最难达到的。以上的两个要求只是对纯技术方面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模型正确性却涉及了电力营销管理系统、配网GIS地理资源信息系统、SCADA实时调度系统等多方面的信息资源。
      及时跟踪用户档案的变更情况,新增用户、TA、TV的更改、电表轮换等信息必须及时在计量自动化系统中更新。否则用于计算的数据不是缺失就是错误的,计算结果失去指导性意义。对于10 kV配电网来说,一旦运行方式改变,就要跟随改变线路统计线损模型。所以,一条线路对应的模型不一定是唯一的,哪一个时段对应哪一种模型,要由系统主站保存下来,以便在月末或自定义的周期结束时按各种线损模型对应的时段自动进行统计线损计算。
      利用计量自动化线损管理功能应用于本地区的线损分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针对10KV线路F2湖美线原来线损率达到20%,首先已核准了该线路的用电客户资料档案,再经自动化抄表计算出该线路输入输出电量,剔除抄表时间因素,得出了初步结论后,有针对性对有异常的用电户进行逐户排查,发现了有1专变用户计量表出故障少计电量,导致线损偏差大,经处理后线损率下降至3%左右,此方法确定起了方便快捷筛查线损功效。但考虑到目前计量自动化系统、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和营配一体化系统的接口还未能同步,导致用电客户档案未能及时更新或出错,从而限制了计量自动化线损管理功能的全面应用。
      4 计量自动化线损管理的展望
      (1)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线损四分管理,为线损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计量自动化系统要通过中低压GIS台账的建立和营销用户的关联,特别是把设备台账的拓扑关系和准实时数据信息拓展到0.4 kV自然用户,真正实现线损分区、分压、分线和分台区的实时统计和分析,结合线损理论计算模块,将理论线损值与实际线损值的比较,不但为线损异常的处理和服务通知到户打下良好基础,而且为制订降损策略等精细化管理手段实施提供量化依据。
      (2)规范线损异常处理流程。由于计量自动化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电网的线损情况,当发现线损异常后,线损责任组长就要在计量自动化系统中发出线损异常电子传票,由于网络的实时性,减少了派发传单的时间,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查找原因,按规范化的流程进行检查和处理,减少了企业的经济损失。
      结语
      计量自动化系统线损管理功能正在不断完善中,对抽查线路的线损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实践运用进一步证实了计量自动化系统计算线损非常方便高效,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在GIS系统、营销管理系统和计量自动化系统能够形成一体化,线损统计分析才真正实现自动化管理。
      参考文献
      [1]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线损四分管理标准[S].2008年09月.
      [2]许芸,刘燕. 集中集成的线损综合分析系统及其应用[J].供用电,2008年,第5期.
      [3]梁异先.基于线损“四分”管理的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计算机,下半月版,2008年,第10期.
      [4]陈栋新,牛迎水.河南电网线损分析及降损对策[J].供用电,2008年,第1期.
      [5]朱周刚,朱红.电力线损管理探究.科技创新导报[N].2008年,第9期.
      [6]赵建保.利用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进行线损分析[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8年,第3期.
      [7]姜涛.电力系统降低线损技术[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年,第10期.

    相关热词搜索: 计量 自动化系统 线损 管理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