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湖湘哲学_论先秦辩证哲学与湖湘帛画审美之关系

    时间:2019-05-12 03:23:5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先秦时期的哲学著作《易经》《老子》包含着丰富的辩证哲学思想,战国至秦汉时期湖湘帛画审美深受其影响。湘楚先民结合自己在战国至秦汉的生活现实,创造性地把这种哲学思想运用到帛画的构图、造型和色彩等艺术处理之中,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创造与审美旨趣。
      先秦辩证哲学湖湘帛画审美
      在湖湘文化早期阶段,长沙帛画一枝独秀,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长沙先后发掘战国西汉时期的帛画14幅,占全国发现的楚汉帛画的半数以上①。值得注意的是帛画出土的同时,墓中还出土了专讲阴阳家思想的“术数”帛书、帛书《老子》、帛书《周易》。帛书的发现,特别是马王堆汉墓帛画、帛书《周易》《老子》同处一墓的特殊现象,有力地证明了先秦辩证哲学思想在战国中后期即在长沙流行。本文试图用先秦《周易》《老子》的阴阳二元辩证思想来探讨长沙楚汉帛画蕴含的美学意义,同时揭示先秦辩证思想对湖湘审美的深刻影响。
      
      一
      
      《周易》又称《易经》,是西周时期流行的卜筮之书,经孔子及其后学的修订,发展成为先秦时期的重要哲学著作。通观《易经》,我们知道其主要哲学思想表现为阴阳二元辩证思想。如《易经》中的阴阳二爻及其组成的卦象“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②,无所不包。《易经》中的阴阳指的是事物的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的两个方面,它们构成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如“乾”和“坤”两卦就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贯穿《易经》全篇。如《易经》六十四卦中除了乾、坤等八个卦外,其余均为两两相对的“综卦”。如《晋》之于《明夷》,前者火在地上,明出地上,吉;而后者火在地下,明入地中,灾。综卦阐明和揭示着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体现的就是阴阳二元辩证哲学思想。总之,《易经》就是用阴阳二爻的排列组合喻示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万物万象,用二元辩证的方式揭示着万事万物内部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属性,其两两对应,又相互依存,在彼消此长、此进彼退中保持着动态平衡。战国以降,《易经》中这种阴阳二元辩证思想融入楚人原有的灵动浪漫的审美观念之中,对楚人的艺术创造与审美观念,特别是对长沙的帛画创造与审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为春秋晚期道家创始人老子的传世之作,阴阳二元辩证观点是其最为知名的思想。首先,老子的哲学本体“道”是二元辩证的。《老子》认为天下事物都是由“道”而派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但是“道”本身却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具有正反两面的哲学本体,故“反者道之动”,“正复为奇,善复为妖”。其次,由道所生的万事万物也是二元对立统一的。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无”为基础。再次,《老子》关于哲学本体道的对立统一和具体事物本身的“有”与“无”的统一,又可以抽象为“阴阳”为统领的二元对立统一。故《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③“有无相生,难易相成”,④这里出现的二元对立统一指涉到阴与阳、有与无、难与易等。事实上,老子正是试图用这样的二元对立统一来类分世界,在《老子》中,两两配列的二元对立统一多达近百出,如天地、有无、虚实、辱宠、枉直、洼盈、敝新、吉凶、抑举等,这其中,有些对应多次出现,所以有人说“老子的哲学是对称哲学”⑤。老子的二元对立统一哲学思想,不仅讲对立,而且讲统一,讲对立的双方的相互转化。如“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物壮则老”⑥。总之,老子阐述了阴阳、有无、美丑等二元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反映出春秋时期人们对于自然与社会规律的认识水准。据《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云:“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老子是楚国人,楚国文化是老子思想的肥沃土壤,反过来,他的思想又从哲学的高度影响着楚人的思维方式与艺术创造和审美理念。
      
      二
      
      以长沙帛画为例,《易经》《老子》的阴阳二元辩证思想从以下三个方面影响着楚人的艺术创造与审美理念。
      (一)楚人对“两”“对”“双”等并置形式的执著与迷恋,体现了阴阳二元辩证思想的影响。长沙出土的帛画,这种现象颇为明显。如马王堆1号汉墓T形帛画,画面物体多为成双结对出现,如帛画上段有双龙、双奔兽、双飞鹤、双豹、双司阍;中段有双飞龙、双鸟、双豹等;下段有双龟、双鸱、双兽和双鲸。马王堆3号汉墓T形帛画的结构也颇为相似,画面图形亦大多成双成对出现。《太一将行图》虽残缺不齐,但亦可见绘有双龙,中间四人也两两成对。长沙帛画的这种对“两”“对”“双”结构的迷恋,与楚地其他地方发现的文物呈现出高度的一致。如楚地出土的“彩绘龙凤纹木雕漆豆”附有双耳,“楚王酓章镈”顶部饰双龙,“彩绘羽觞”饰以双耳、对凤等。无论是楚长沙帛画,还是楚国其他文物,其中呈现的“两”“对”“双”图形或事物,如果上升到哲学高度去认识与理解,可以看到《周易》《老子》阴阳二元辩证哲学思想的影响,或者是这种哲学观念在审美文化中的再现。
      (二)楚人对于对称式造型的热衷和平稳均衡之感的追求,体现了阴阳二元辩证思想的影响。长沙出土的两幅马王堆汉墓T形帛画都采用了端庄平稳的对称式构图,画面均以缠结的双龙为中心,向上、下同时发展形成对称均衡的大结构。以1号墓T形帛画为例,画面图形以帛画宽度的中线为对称轴呈左右对称分布,是一种典型的对称式构图。如上段天界的飞龙、奔兽、天门、司阍等,都是两两左右相对,大小、形状、动态甚至色彩都几乎完全一致,中段的华盖与翼鸟,下段的长龙、帷幔、人首鸟身像、豹、龟、鸱、鲸等也都是左右并置的完全对称状态。而对于一些不对称构图的帛画,楚人也做了一些颇具智慧的艺术处理,力求画面达到一种平稳均衡之感。如《人物御龙帛画》的构图虽不对称,但对称造型的舆盖和首尾翘成“U”字形的飞龙,却有一种均衡对称之美,而龙尾的仙鹤更是巧妙地起到了平衡画面的作用。又如《人物龙凤帛画》,其画面构图虽自由随意,但龙凤与人物,一向左靠,一向右退,形成一种反向的张力,使画面呈现平衡稳定之态。“多言数穷,不如守中”⑦,长沙帛画中这些对称式结构和对画面平衡的细节处理,使画面出现一种阴阳平衡之态,反映出楚人万变守其中、阴阳协调合一的阴阳辩证审美思想,也是《易经》《老子》阴阳二元辩证思想在艺术创造中的具体阐释与运用。
      (三)楚人对于红黑色彩的偏爱和强对比组色的运用,也体现了阴阳二元辩证思想的影响。楚人崇拜火神祝融,因此在颜色上崇拜红色,偏爱红色。红色在楚艺术创作中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普泛性,大凡器物的装饰,红色几无例外都是首选主调。观察楚人的艺术作品,我们不难发现红与黑永远是相伴出现,以楚漆器彩绘为例,黑色为底,红色为图,黑色总是做红色的陪衬而运用。如果说,尚“红”是源于楚人尊祖崇火的民族心理,那么衬“黑”却可以说是楚人审美表达中阴阳辩证思想的显现。在楚人眼里,赤为火的颜色,象征南方,系生命之色,而黑色则是指北方,红黑二色有阴阳调和之意。同时,红黑二色,一为有彩色系,一为无彩色系,二者组合在一起对比分明,恰如事物的阴阳两面,而二者互为图地,图地又可互相转换,有如阴阳互抱,互相转化,二色的搭配运用蕴含着楚人审美中的阴阳辩证思想。如在长沙帛画中,马王堆汉墓T形帛画、《太一将行图》以及《导引图》等的色彩都是以红黑色的对比为主要基调。另外,除了对红黑二色对比基调的偏爱外,楚人还常用红与蓝、黑与白等对比强烈的色彩装饰帛画。如马王堆1号汉墓T形帛画,扶桑为蓝,九阳为赤,穿璧的双龙一为火龙、一为青龙,而上部的飞龙颈为白,身为黑。又如《人物龙凤帛画》左上方的龙凤采用的是单线白描,下方的人物头、领、衣裙采用的是黑色平涂,整体观之,帛画上下一白一黑,对比分明。这白色与黑色,一虚一实,蓝色与红色,一冷一暖,不仅体现了强烈的对比效果,而且体现了“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互抱”的阴阳辩证思想。
      综上所述,帛书《周易》《老子》在楚墓的出现,证明了易老学说在楚地的盛行,而长沙帛画中成对的图案造型和对称式构图处理以及色彩的特殊运用等透射出楚人审美中的阴阳辩证思想。
      
      三
      
      春秋战国时期,在楚文化区流行着《易经》,并诞生了《老子》。在实际生活中,这两家阴阳二元辩证哲学思想深入楚人心灵深处,楚人的贵族生活中的礼器、楚人日常生活中的漆器、楚人死后陪葬的帛画等,楚人的一生从起点至终点,无不贯穿着阴阳二元辩证的美学思想,那么,《易经》《老子》为什么会对楚人的文化生活产生如此深的影响,以至于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呢?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三点值得探讨。
      (一)崇高王权的追求与阴阳对称的中心意识
      楚自周初年立国江汉以来,就一直有着少见的王权意识。楚国的建立者熊绎在周成王驾崩后公然封子为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子男之国的身份公然与周天子分庭抗礼的第一人。《史记·楚世家》记载,楚熊通时公然对周王室称:“成王举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蛮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熊通自称王,是为楚武王。至春秋时期,楚庄王更是兵出洛邑,问周室鼎之轻重,公然挑战王权。这一系列事件的出现不是偶然,它反映出自西周至春秋周天子地位不断衰微的趋势,同时反映出楚人强烈的王权意识。然而这种王权除了向中原的天子讨要以外,自身也有一个不断加强的过程。王权的最大特点就是崇高、威严、绝对、独断,这一特点表现在审美观念上就是突出中心,强化中心,树立中心的绝对地位。阴阳二元辩证思想虽然讲二元的对立与统一,但是这种对立与统一是有中心的对立统一,如老子讲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三”其实就是二元对立的那个中心轴线,就是一分为二的那个中心节点,有了节点就可以一分为二,万物就是在不断的一分为二的过程中产生的。这一突出中心的二元辩证思想,正好契合了楚人独尊王权的要求。因此,楚人祭祀活动的礼器、楚人的日常生活用器、楚人的墓葬中的冥器都有强烈的“对”“双”“俩”的刻意追求,其实这些美的追求折射出的正是对于王权的企求。
      (二)礼制主流意识的发展与蛮夷观念的改革
      孔子说:春秋时期是“礼崩乐坏”的时代,其实这只是对于周天子的王权而言是“崩坏”,而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则是礼的下移与普及。至战国、秦汉时期,礼不仅没有崩坏,反而在社会上得到更为广泛的普及。楚国长期是作为蛮夷而存在的,是不懂中原礼仪的落后国家,而很长一段时期楚人甚至自甘落后,熊渠就自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⑧楚武王熊通也说“我蛮夷也”⑨。随着社会的进步,礼制文化的不断下移,这种自甘于蛮夷的落后文化与大国霸权的谋求是不一致的。因此,楚人要在未来的社会中谋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必须要去除蛮夷形象,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在这样的语境下,楚人的文化代表人物李耳,及其哲学著作《老子》就自然地提到了日程之上,而《易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原文化的精髓,这部著作从本质上看与《老子》哲学又颇有关联。总之,在礼制主流意识的不断发展中,在摒弃蛮夷文化的进程中,《老子》与《易经》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楚文化的重要经典,并深深地影响着楚文化区的艺术创造与审美旨趣。
      (三)五德始终与周、秦、汉的火水崇拜
      从历史上看,秦汉是一个五德始终学说非常流行的时代。按这一学说,周为火德,秦灭周,当以水德胜,按照周易八卦的理论,坎居北方,代表水,色尚黑。所以秦更黄河为德水,天下百姓为“黔首”,黔为黑色。汉朝建立后,自以为以土德胜秦水德,故色尚黄,不久,又认为秦朝短暂而亡,不能入德,称为“闰德”,因之汉不承秦德,而是汉绍尧后,得火德,色尚赤。这样看来,周、秦、汉三个历史时期官方倡导的主色调其实都是在红色与黑色之间徘徊。按照《易经》与《老子》的理论,水火是一对阴阳二元的矛盾体,它们之间相依相存,相克相生。总之,政治上火德与水德崇拜,色彩上的红色与黑色的顶礼,与《易经》《老子》的理论暗相契合,它们深深地影响了楚人的审美思想,因之,红纹黑地的图案在楚地的帛画、漆器艺术中就得以频繁出现。
      总之,包含先秦时期辩证哲学思想的《易经》《老子》二部哲学著作在战国至秦汉时期的湘楚十分流行,湘楚先民结合自己在战国至秦汉的生活现实,创造性地把这种哲学思想运用到帛画艺术和其他艺术作品的创作中,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创造与审美旨趣,使湘楚艺术打上了浓郁的地方印记,进而让人们在千百年后依然感受其永恒的艺术魅力。
      注释:
      ①刘晓路.中国帛画[M].深圳:中国书店出版社,1994:5.
      ②周易正义·卷7(系辞上)/十三经注疏(上)[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77.
      ③老子道德经·第42章/百子全书(第五册)[M].长沙:岳麓书社,1993:4500.
      ④老子道德经·第2章/百子全书(第五册)[M].长沙:岳麓书社,1993:4413.
      ⑤修平.老板与老子的对话[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2
      ⑥老子道德经·第30章/百子全书(第五册)[M].长沙:岳麓书社,1993:4430
      ⑦老子·第5章/百子全书(第五册)[M].长沙:岳麓书社,1993:4415.
      ⑧⑨史记·卷40(楚世家)[M].北京:中华书局,1982:1692,1695.
      作者单位:长沙学院艺术系
      (责任编辑:曹宁)

    相关热词搜索: 帛画 先秦 审美 哲学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