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文言文也能教出“现代范儿”_活出女王范儿

    时间:2019-05-11 03:27: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文言文阅读能力是高中生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也是高中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体会文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并从中汲取民族智慧。但因文白差异和古今价值观的不同,很多学生厌恶学习,教师也头疼教法。本文仅以李密《陈情表》的实践教学为例,说明文言文也能教出现代范儿。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陈情表》 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想
      《陈情表》是现行各套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必选经典篇目。语文社版教材将它编排在必修第一册第四单元“情动于衷而形于言”的第二篇。作者李密原侍蜀汉后主刘禅,因司马昭灭蜀,遂成亡国之臣。后晋武帝请其复官,但李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辞不赴命,又恐晋武帝猜忌,便上了这篇《陈情表》。
      本文主旨是向晋武帝申诉自己因同祖母“更相为命”而不能奉诏的苦衷。为达到“不仕”的目的,李密牢牢抓住对朝廷之“情”和对祖母之“义”大作文章。因此,诉些什么、如何诉就成了本文的重点。李密巧妙地先述个人身世之苦,突出母孙“更相为命”的悲戚之情,后写奉诏与侍亲的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抬出“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大旗,表明心迹,最后从年龄入手,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全文构思缜密,脉络清晰,出之于情,归之于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二、教学目标
      学习本文,要使学生了解“表”的基本知识,理解并掌握文中词语和句式的意义及用法,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掌握文章融情于事的表达方式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陈情技巧,这也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要能使学生理解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和中华民族“孝”的传统美德。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中国古时候有一个大臣,他不想当官,但又不能得罪皇帝,进退两难,他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帮忙想个解决的办法。(请学生讨论后给出具有说服力的理由或可行性方案,要有理有据,说服力强。)
      师:这位大臣究竟是如何解决难题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达人李密创作的史上最牛之请假条《陈情表》。
      (二)解题
      师:请大家看标题,思考:什么是“表”?“陈情”是什么意思?“情”在文中有几种含义?(要求学生参考书下注释理解文题含义。)
      (三)字词初解
      文言文的诵读非常重要,是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在初读课文时,教师除示范朗读外,还要指导学生诵读,要求学生注意读准字音,分清句读。学生初读一遍后,指导学生再读课文。这一遍,要求学生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汇总重点字词及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完成助学案。
      (四)整体感知
      疏通文意后,要求学生三读课文,小组讨论:李密为什么要向皇上“陈情”?陈的“情”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师:两情之间,李密进退两难,最终选择“愿乞终养”,他要如何博得皇上的同情和支持呢?他选择了一个最好的方式,就是后人所说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五)解析文本
      师:现在小组任选一段讨论,分析李密用什么情动人,用什么理名人。争取列出你小组讨论的这一段的情和理的线索,用最精炼的语句概括。同时说说这段中最让你感动,最打动你,最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按学生选择的段落顺序解析文本,先朗读该段课文,再进行文本分析。)
      在具体解析文本的过程中,要明确每段文本的重点内容:
      1. 研读第一段:
      在本段中,哪句话是李密陈述的总起?哪些语句表现了母孙二人“更相为命”?以“险畔”“闵凶”开头,倍述孤苦,作用是什么?
      师:这段内容,是陈情不仕的唯一事实根据,李密写得凄切尽情,使晋武帝对自己的恼怒峻责转为了同情怜悯。
      2. 研读第二段:
      本段分几个层次?李密是如何阐明事态严重、时间紧迫和自身处境狼狈的?目的何在?
      师:这段内容,是李密向晋武帝上表进退两难的窘迫之境,情辞悲切,动人心肺。同时,本段的文字充分表达了李密对朝廷的感恩戴德和自身的狼狈境遇,可见其语言的机智和得体。
      3. 研读第三段
      本段是从哪几个角度展开辞官养亲的?李密为何要扯起“孝”这面大旗?
      师:文章的前三段,从家庭不幸,祖母病情,朝廷优礼三方面叙自己“辞不赴命”的种种理由,为抒写“不能废远”的拳拳私情而伏笔。叙事之余,李密也巧妙借用抒情,将内心复杂的情感层层展开,从因“沐浴清化”而产生的感恩之情,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因“刘病日笃”而割舍不下的尽孝之情三个方面,倍陈尽孝之情才是中心。而忧惧之情和感恩之情,恰恰从正反两面突出了李密对祖母的深厚孝情。
      4. 研读第四段
      本段中哪句话是主旨?为什么说由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
      师:李密在叙之以事,动之以情的铺垫后,进一步晓之以理,委婉地提出了“愿乞终养”的愿望。并给出了先尽孝后尽忠的种种理由,并得出“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的解决方案,使得李密的请求合情合理、水到渠成。
      师:整篇文章,李密于事于情于理处处写得娓娓动人,最为突出的是其所陈之情,发于内心,出自肺腑,动人心魄,催人泪下,让晋武帝霁怒为怜,予以怀柔,最后终于恩准了李密之请。
      (六)综合评价
      师:我们比较细致的分析了文章,现在大家再通读一遍课文,思考下面几个问题(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1. 如果李密将文章的第一段和第三段调整位置,先讲理后讲情,还能不能达到之前的效果呢?
      2. 晋武帝最终为什么会答应李密“愿乞终养”的请求?
      3. 有史学家认为,李密之所以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不奉诏仕晋而寻找的借口。你是如何看待的?

    相关热词搜索: 也能 文言文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