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天朝风范与胸襟】胸襟

    时间:2019-05-01 03:25:0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美国人在19世纪60年代希望打开朝鲜国门时,出于各种考虑,并没有无视中国作为“天朝上国”所享有的尊严和权利。然而,清廷出于自我中心主义价值考量,以为自己正在“追求富强”,心无旁骛,无暇他顾,答称朝鲜虽说是中国几百年来的番邦,但中国从来没有干涉朝鲜内政外交,“番邦自主”是中朝关系的原则。中国实际上放弃了宗主国应有责任,没有帮助美国进入朝鲜,更没有帮助朝鲜这个小兄弟放弃孤立,走向世界,依然让朝鲜成为“世界孤儿”,成为中国的小跟班。后世百年所谓东北亚问题,或许都能从清廷此一念之差中找到某些难以言说的信息。
      八户顺叔事件
      中国的放弃使美国人很失望,美国做了一番努力无果后,很长时间不再介入东北亚事务,朝鲜继续成为中国最稳固的屏障。
      然而问题在于,真正对朝鲜未来构成威胁,甚至可能会影响中国利益的并不是美国,而是日本。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朝鲜在地缘上的战略意义,使日朝之间必然会发生联系。对于这一点,清廷始终抱有一种敌意。清廷从来没有想过日朝即便友好,也并不一定会损害中国的利益。相反,清廷认为,日朝不能友好,不能亲密,否则就是对中国利益的伤害。这充分反映了清廷对国际事务的基本看法。大致上,清廷外交主导者只知道零和游戏,不知道共赢道理,更没有想到以传统中国“天下主义”去联络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重建亚洲新秩序。
      中国此时放弃对亚洲的责任,当然是因为自己面临着发展使命,要集中精力弥补先前数十年人为的耽搁。然而,与中国情形很不一样,亚洲小国日本却在发展的同时,试图担当起更多事情。根据改良派政论家王韬《日本宏光》一文,他的日本朋友八户顺叔认为,作为亚洲国家,日本不能脱离亚洲独自发展。在过去一千年,日本是中国文明的学生,但日本也是一个独立国家。日本与中国一样,有着自己的宗藩体制,朝鲜、琉球王国等,自古以来就与日本有着紧密关系,是日本的属国,与日本长时期维持着朝贡之礼。
      八户顺叔的说法代表了日本民间的一般看法,与中国说法大相径庭,因此当这个说法1867年通过王韬在《中外新闻》发布时,很自然地引起东北亚的震动,在中日朝政治高层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根据《中外新闻》透露,作为日本属国,朝鲜原本五年一朝贡,后因为日本内部动荡,朝鲜多年没有执行朝贡义务。现在日本内部逐渐统一,各路诸侯会京师,同议政,整武备,振国威,以征不庭,挥师朝鲜,只是时间问题。
      日本在发展之初确实向列国购买了八十多艘军舰,只是这些军事装备是否就是为讨伐朝鲜而购置,日本并没有宣布。现在,八户顺叔言之凿凿,虽然不是日本官方正式宣布,但无疑侵害了中国权益,中国政府在获悉这些情报后不能不强烈关注。
      天朝忧虑
      清廷不会认同八户顺叔这些说法,更不会认同日本对朝鲜享有宗主权。在清廷的历史记忆中,自明朝开始,日本就是中原王朝的麻烦制造者,多年来持续不断骚扰沿海地区的所谓“倭寇”,在清廷主政诸公眼里,主要就是日本人。只是由于日本长期内乱,诸侯割据,日本与中原王朝的朝贡关系已经废弛很久,因而清廷对八户顺叔这些说法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意思,其实不明就里,但也不好向日本直接发难。
      不过,由此清廷得出一个看法,日本向西方学习之后可能是中国的一个更大麻烦,可能会对中国的宗藩体制,特别是对朝鲜构成重大威胁。发展后的日本与英法等西方国家对朝鲜的期待可能很不一样,英法诸国对朝鲜不过希望传教,希望市场,日本则很可能觊觎朝鲜的土地。这在清廷看来是最危险的,也是最不能容忍的。清廷诸公的理由非常简单,就是不愿与日本接壤,希望让朝鲜继续充当中日之间的屏障。假如日本据有朝鲜,与中国为邻,那么中国将面临很多麻烦。日本“倭寇式”的剽悍必将据朝鲜为基地,直接威胁中国,中国的灾难不知伊于胡底。此后百年,中国几乎一直用这种眼光审视日本,这或许是东北亚困境的一个解释。
      1867年2月15日,总理衙门将日本方面的情报密报朝廷,提醒朝廷注意日本,注意东北亚的新动向。两天后,朝廷责成军机处通过礼部通知朝鲜国王,弄清楚日本人八户顺叔这些说法究竟是什么意思,朝鲜与日本是否建构了另外一层宗藩关系。由于中国与日本此时既不具有宗藩关系,也没有近代意义的外交关系,中国政府只能通过朝鲜去了解日本。
      八户顺叔的说法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日本政府战略决策,其实是很值得怀疑的。只是中国政府在大一统政治环境下不太理解他国民众对国际事务自由发言的情形,往往将来自民间的一切说法视为政府立场。清廷郑重其事的询问引起了朝鲜政府的重视,朝鲜国王此时根本无意疏远中国亲近日本,因而在回复清廷的文件中,强调《中外新闻》的传言是不可靠的,八户顺叔的说法更不可信。朝鲜与日本确曾有过不少联系,但朝鲜与日本从来没有什么宗藩关系,更不存在“五年一贡”的历史传统。朝鲜与日本的重大交往都向“上国”做过报告,从来没有想隐瞒。
      在向清廷解释的同时,朝鲜也向日本发函求证。朝鲜国王承认朝日交往两百年,关系大致稳定,讲信修好,始终无替,是近邻也是善邻,但绝无宗藩情事。朝鲜只有一个“上国”,那就是中国。
      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于同年6月5日作了回复,同意朝鲜国王的看法,以为日朝两国在过去两百年并无特别关系。至于八户顺叔的说法,德川庆喜以为日本正在变法,追求富强,因而引发各方面各种猜测,不足为奇,也不足为凭。很显然,德川庆喜不希望此时与朝鲜与中国闹僵,弄出什么不愉快。
      天朝胸襟的名与实
      八户顺叔事件很快平息了,但由此反映了清廷对日本近代走向的猜疑。这种猜疑在近代历史进程中持续不断,东亚困境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这种情形。1871年9月13日,北洋大臣李鸿章与日本使节伊达宗城经过艰难谈判,在天津达成《中日修好条规》十八条、《通商章程》三十三条,规定两国既经通好,必自相互关切,所有沿海各通商口岸,彼此均应指定处所,准听商民来往贸易。
      在权利分享方面,清廷显得很大度,但在涉及内政及番邦问题时,清廷又显得格外谨慎,甚至有防范过度意味。条约规定,中日两国所属邦土,也应以礼相待,不可稍有侵越。中日两国国情不同,政事禁令也有很大差别,中国无意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日本,日本也不能无端干涉中国,中日两国应该各自做主,彼此尊重,均不得代谋干预,强请开办。后来所谓“互不干涉内政”外交原则,或许能在这里找到思想的源头。
      1873年6月21日,日本使臣柳原前光到北京访问,庆贺同治帝亲政。柳原前光在与总理衙门大臣会谈时,非常希望中国准确确认中朝关系的性质及程度。日本关心的是:中国对朝鲜行使宗主国权力,那中国是否到了能为朝鲜行为负责的程度。换言之,日本的问题与当年美国一致,即假如中国是朝鲜“上国”,那中国能在多大程度上替朝鲜做主,承担责任?如果中国能替朝鲜承担责任,那么日本在与朝鲜交涉时一定充分尊重中国的意愿。反之,日本将与朝鲜按照近代国家的一般模式发展相互关系。
      朝鲜走向世界是历史大趋势,日本要与朝鲜相互交通也无法阻挡。面对日本使臣的询问,中国方面坦然重申先前向美国人宣布的主张:朝鲜是中国的属国,但其一切政令、禁令,中国向来不予过问。中国政府的这个回答在理论上是对的,只是在实际运作中,中国并没有真的这样想、这样做。
      当日朝遵循这些原则进行交往时,特别是当日朝两国于1876年2月26日按照此原则达成《江华条约》,建立新型外交关系时,中国政府甚不愉快,因为条约第一款在中国看来就是对宗主国权利的伤害:“朝鲜为自主之邦,保有与日本平等之权。嗣后两国欲表和亲,须彼此以同等之礼仪相待。从前有碍邦交之诸条规,应悉行革除,务必开拓宽裕弘通之法,以期双方永远安宁。”
      如果从现代国家意义上说,这个条约毫无问题,是两个主权国家之间的事情。然而如果将这个条约放在中日朝三国关系背景看,这个条约“朝鲜为自主之邦”的表述无疑侵犯了中国宗主国权利。
      中国在先前政策宣示中一再强调了朝鲜只是众多番邦中的一个番邦,朝鲜在内政外交诸多方面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利。现在日朝宣布“朝鲜为自主之邦”,为什么中国就表示不高兴呢?
      为此疑问,日朝两国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向中国政府咨询,希望中国能够给予更明白的解释。中国政府依然不愿明白说出,后来还是日本人慢慢领悟出,中国人说的“番邦自主”是两个概念,即内政、外交是自主的,但“天朝上国”的名义是必须随时谨记的。朝鲜可以享有外交、内政自主之“实”,但必须在“名”上注意照顾“天朝上国”宗主面子。至于怎样把握名与实的边界或边际,这就靠朝鲜及相关国家自己去体会了。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相关热词搜索: 天朝 胸襟 风范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