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人性塑造【谈《埃及王子》中人性的塑造】

    时间:2019-04-12 03:24:0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 影片《埃及王子》在保留《出埃及记》的精神和价值的同时,对其进行了完美和成功的改编。影片十分细腻地展现了人物角色的情感:父子母子情、爱情和兄弟之情。这些处于激烈的情感冲突中的动画人物身上散发着人性的光芒,感人至深。
      关键词: 影片《埃及王子》 人性 爱
      影片《埃及王子》对原作《出埃及记》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改编,充实了大量具体的细节,改变了善恶分明的道德论调,赋予了片中人物更丰富细腻的情感内容,因此片中人物并不是概念化了的好人或坏人,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着鲜明的人性和个性的现实人。原作作为经典宗教文本,反复强调的是神性、神迹,以及人对神的意志的绝对服从。而改编后的影片将音乐、图画、镜头语言等有机结合,更加重视多角度展现人物心理,表达人物间细腻情感纠葛,凸显人物的人性力量。
      1.父子母子情
      原作中大部分叙述是耶和华的旨意,命令摩西该怎么做,阐明了耶和华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并不着重父母与子女的感情。父母与儿女之间、兄弟之间可以不相互爱,但是一定要爱上帝。文本中的人物性格单一,缺乏吸引力。而在影片中,具体生动又饱含思想的父母形象和这种俗世的父子母子情感让我们感动不已。
      影片将图画、音乐等元素完美结合,成功地生动再现了摩西出生这段情节,并在一些细节上进行了处理。在强悍的节奏中,一位犹太母亲带着自己的孩子们东奔西跑,躲避埃及士兵的追杀。一系列快速移动的画面加快了影片的节奏,扣人心弦。当他们跑到尼罗河旁时,影片的节奏立刻放慢,乐声舒缓悠扬,让人联想到尼罗河缓缓流动的水和母亲的无限柔情。影片节奏的这一变化,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艺术力量。在原作中失语的女性此时获得了话语权:“孩子,我唯一能留给你的就是生的希望。”“尼罗河啊,载着我的心肝宝贝。只有你知道他在哪自由自在地生活。大河,请你把他带到那里。”局部特写在刻画人物和揭示心理上也很有力。婴儿的手轻轻抓住母亲手指不放,然后在缓缓流淌的音乐中母亲的手指轻轻地从孩子的手间滑出,真切地表达了恋恋不舍的细腻情感,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一股母爱涌上心头。望着随波漂流的篮子,母亲流泪的特写镜头也令人难忘。微风吹动着长发,纱巾半遮着面,眉头紧锁,双眼噙着泪水,给眼睛蒙上一层细纱,然后一行眼泪从眼角滑落。
      摩西在《圣经》中是被法老的女儿救起的,而且被救起后就由王后抚养。但在影片中,婴儿被王后救起,并被赐名摩西,并以王子的身份一直居住在皇宫,与埃及法老和王后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这种养育之情就为摩西以后作出抉择增加了难度:是报答养父母,还是为救生父母而背叛养父母?埃及王后以一个柔美优雅的女性形象出现。身上披的薄薄的纱巾有着中国古代丝绸般细腻的透明感。看着痛苦忧郁的摩西,王后用甜美的声音安慰他:“你是我们的儿子,最重要的是我们爱你。这里才是你的家。”温馨的话语中流露出真切的母爱。两人紧紧拥抱的那段唯美感人:随着镜头逐渐拉远,画面总体布局慢慢呈现出来。在以冷清色为主调的惨淡背景上,位于画面中间的母子拥抱在一起,位于画面边缘的水面上的白天鹅仿佛安静地聆听着这对母子袒露心声。母子身后的一抹金黄色的暖光立刻驱散四周的寒气,象征着母爱犹如一缕阳光拨洒在心间。
      在《圣经》中法老被刻画成残酷无情的暴君,残杀异族民众,甚至迫害养子摩西。但影片明显削弱了对法老的批判力度,并多角度地丰富了这个形象,使之成为能够被观众理解和接受的人物。作为法老,他有责任和义务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的利益。建立帝国是一个君王的雄心壮志。“有时候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不得不牺牲少数人。”这句话诉说着一个统治者的无奈。此时,在黑暗的画面中逐渐显现一身白衣的法老,法老仿佛成为正义的使者,给黑暗带来光明,树立了一种高大的伟人形象。当雷明斯任命摩西为皇家建筑大臣时,他没有提出任何异议,默认了作为异族的摩西掌握一部分国家权力。在《圣经》中,摩西失手打死埃及监工后,为了躲避法老的杀害而逃往米甸地居住。而在影片中,他是选择自我放逐来暂时逃避无法面对的境况。因为对法老又爱又恨,所以才难以面对他和自己。摩西之梦是影片的华美片段,连续的跳切,镜头的翻转,造成怪异的维度混杂的印象,将摩西复杂的内心思想外化。在这些激烈冲突和痛苦挣扎中,人性的力量凸显出来。
      2.爱情
      《埃及王子》里撒泼拉的角色造型与动画片里的传统美女形象相差甚远,明显带有个性化特征。高额头、菱形眼睛、大鼻子、高颧骨,装束也很不雅观,甚至有点像野蛮人。出场时被戏弄的她凶狠而愤怒。她身上虽缺少传统女性的柔美和优雅,但极具个性和力量。被埃及祭司称为“娇嫩的沙漠之花”的她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身处逆境又富有生命力、执著追求自由的犹太人。“我不属于任何人。”体现了她极强的个人意识和女性意识。她拒绝作为一个物品被送给任何人,即使对方是埃及王子,她甚至敢用绳子鞭打雷明斯,展现了不羁的反叛个性和毫不向权贵妥协的气势,颇具现代女性风格。而这些都是《圣经》中未提起的。
      如果说叙述摩西听见神的呼唤,不惜一切拯救希伯来人,是突出他的神性的话,那么叙述他的爱情则更加突出他的人性魅力。在其间,他也在犹豫,做思想斗争,是和妻子呆在米甸安于平静舒适的日子,还是让妻子和自己一起四处颠簸,与埃及王室作斗争?影片对人物的表情刻画得很到位,外化了他的内心挣扎。《圣经》中只是简单地提道:“摩西甘心和那人同住,那人把他的女儿西坡拉给摩西为妻。”并未对撒泼拉这一女性做太多的描绘,没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可见《圣经》由于其宗教性,往往强调父权,贬低女性。女性地位低下,根本没有婚姻自主权,往往成为赠送的物品。并且《圣经》只描述摩西对神的意志的毫不犹豫的绝对服从,并未对他的内心进行任何细腻的描绘,人物形象过于僵硬。相比之下,改编后的影片增加的这些片段使情节丰富,人物形象更饱满,缓和了影片节奏,既增强了影片的商业性,又满足了观众的情感需求。
      3.兄弟之情
      “出埃及记”这一片名强调出埃及这一行为,而“埃及王子”这一片名更突出行为者,“人”。埃及王子不仅指带领希伯人出埃及的领袖摩西,还指埃及真正的王子雷明斯。《圣经》中未提到摩西和新法老的兄弟之情,而影片却对这段情感进行了大肆的渲染,加入了更多两兄弟的情感纠葛,两人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从小一起长大,从少年在埃及宫廷中亲密无间地快乐生活,到中年在红海边上生死决战;从为人子到为人父,从贪图玩乐到成为民族领袖,挑起民族命运的重担,两兄弟都在痛苦地成长着。在“深切的兄弟情谊”和“国家民族的不同利益”之间的剧烈冲突中,两个角色的人性魅力令影片引人入胜。
      《圣经》中的新法老被刻画成暴君,但在影片中却充满人情味。雷明斯是以一个好哥哥的形象出现的。兄弟赛马那段,随着镜头的飞动,壁画与人物形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如果不是因为摩西,两兄弟能一直能这样并驾齐驱,他们的功绩也必将刻在壁上。年少的摩西什么都不在乎,调皮捣蛋。每一次他胡闹,到头来总是哥哥承担责任。在摩西失手打死一名埃及监工慌乱跑掉后,雷明斯立刻驾着马车紧紧追上,拼命阻拦,真诚地恳求不要离开:“我会让大家忘掉这件事,我说什么没人会反对,我说你是无辜的。”摩西一句“再见了,哥哥。”表现了他的无奈。当摩西带着崇高的使命回到埃及时,兄弟相逢,雷明斯全然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真的是你吗?”兄弟微笑地拥抱,“见到你真高兴。”两名祭司提醒法老,摩西曾经对神明犯了重大罪行,并应判死刑。雷明斯用他的权力,要赦免摩西的一切罪行并昭告世人摩西是他们的兄弟,埃及的王子。摩西听后,显然是震惊了,愣住了,然后无奈地摇头。当摩西表明自己接受神的命令,要求法老释放希伯来人时,雷明斯表现出极端的轻蔑与不屑,紧紧搭在弟弟肩上的双手慢慢抬起,并立刻退后了几步。画面中两兄弟之间面对面地站着,之间横着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兄弟之情终究要让位于更崇高的民族之义。随着情境的不同,人物表情丰富变化,再加上强烈的色彩对比,极大地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
      4.结语
      《埃及王子》在保留原作精神的同时,对文本进行精心的改编,充分利用电影这一媒介,刻画出一个个生动具体的人物。影片对人物“情”的细腻刻画凸显了人物的个性之美和人性之美,让观众惊叹和感动不已。
      参考文献:
      [1]陈犀禾.电影改编理论问题[C].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8.
      [2]王志敏.现代电影美学体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马军英,曲春景.媒介:制约叙事内涵的重要因素[J].社会科学,2008,(10).
      [4]郭海洋.比较中寻找电影改编的可能[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8,(2).
      [5]辛香兰.梦工厂开山之作——埃及王子[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3,(2).

    相关热词搜索: 埃及 塑造 人性 王子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