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以学生为主体,有效开发与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时间:2019-04-12 03:22:3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建立了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提出了“课程资源”这个重要概念,它一方面强调教育要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将师生的生活和经验纳入教学体系,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强调教育要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体系的共同构建者,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共同构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其课程资源,把握课程特点,以学定教,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提出的问题成为生动的课程资源,走课程资源校本化之路,对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资源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基本理念。
      课程资源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着力强调的新理念之一,并且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水平,也就是课程资源的适切程度,如果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成果。可以说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水平。课程资源开发问题解决的如何将直接影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广和普及。我认为,课程资源是指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主体在开发与实施课程的过程中可资利用的资源系统,它是课程开发与实施所必备的支持和保障系统。
      课程资源可分为两类:第一,根据课程资源开发的层面不同分为国家、地方、校本、生本课程资源;第二,依据课程资源的表现形态不同分为物力与人力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与学习资源、教学资源是一种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交叉的关系,同时它们又都属于教育资源的范围。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则仅指形成教学内容的直接资源。所谓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质上就是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课程,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特点有:广域性(全面而广泛。三条线:自然、社会、自我);动态性(活动内容、方式、空间);开放性(对资源选择的差异因人、因活动场所、活动主题、活动目标的不同而不同);生成性(在原有课程资源的选择与利用过程中,产生新的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它的类型有:存在的形态(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空间的分布(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信息化资源);存在方式(显性课程资源、隐性课程资源);功能特点(素材性课程资源、条件性课程资源)。人力资源中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主要的资源、校内师资是最好的资源,校外人才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物力资源指自然界中的资源,即本乡本土的动植物、山川河流、矿产等自然物质;社会资源:家乡富有特色的工农业、服务业、旅游业和名、特、优产品,地方特色的文化生活、风俗习惯、方言土语人文景观和社会管理服务机构、网络信息资源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应遵循四个原则:优先性原则,成本低的资源优先开发、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资源优先开发;针对性原则,针对资源的差异灵活开发,针对地区、学校特色开发利用课程资源,针对学生特点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整合的原则,资源内容的整合:各种资源都要尽可能协调开发利用。校内外资源整合、人力与物力资源整合;整体性原则,分年级确定目标和内容要求,体现整体性、序列性。防止内容相同、目标相近重复开发。总之,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自主开发、因地制宜、开放与共享的原则及适应社会发展、促进人的发展、代表先进文化发展和高效能性原则,课程资源的开发具有课程人力资源型与课程物力资源型等开发路线,这需要我们从整体上建构一个合理的课程资源开发模式,以这个模式统整课程资源开发的各个环节,保证开发的顺利进行。
      二、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优化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得以进行,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缺乏课程意识,加上学科课程的内容有严密的知识结构体系,教学有相关的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所以对课程资源的进一步开发要求不高,造成教师对教材的依赖性。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课程标准、没有教科书,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课程意识,善于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根据学生发展的具体实际和课程资源的条件有效地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首先,要有课程资源的意识,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从功能特点上可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从空间上可划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条件性资源不足,校外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水平偏低。而其中最关键的是教师课程理论水平较低,课程资源的意识淡薄,不善于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造成课程资源的浪费。为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要加强教师课程理论的学习,强化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丰富的课程资源,如学校优秀的文化传统、现有的校园文化、悠久的历史、办学特色;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地方史、人物志、文化遗产)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气候、水土、物产等);开发和利用信息化的课程资源等,从中生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更好的条件。其次要注意优化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增强其实施效果。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水平,直接影响其实施的质量。为了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更好地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标,在活动主题设计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更多地关注学生,包括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倾向、生活经验和发展需要。因为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只有立足于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才能使活动的设计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确定活动主题,同一主题的活动可让不同年级在不同程度和不同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展开,形成某个主题的活动系列等;二是活动主题应具有探究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在进行活动设计时,必须在考虑学生的实际和课程资源条件的基础上进行活动设计,使其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有利于活动的具体操作,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三、积极利用开发的课程资源开展系列活动。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的发展。”让初中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产生兴趣是综合实践活动成功的关键,而利用身边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初中各科教学由于多种原因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严重扼杀了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导致多数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我认为,充分开发和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摒弃教材专制是关键。其实,教师学生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并对课程资源结构功能的发挥起决定性的作用。若能充分利用校内外和生活中现有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将学生身边熟悉的社会生活、人文知识、自然风物开发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激发他们学习和探究的兴趣,教学必然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方面,教师的任务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引导学生探究身边的事物,鼓励学生走进社区,参与社会实践,了解周边环境,探究人文社科知识,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我在任教综合实践活动课时,曾利用身边资源、学校周边社区环境和家用电器使用等设计了下面的一些课程:《校园环保调查》、《校园周边环境调查》、《校园绿化情况统计》、《江南水乡旅游资源调查》、《社区居民家用电器节电调查》、《社区居民业余娱乐生活调研》、《社区社会公德调查》、《“遵守交通规则、珍惜生命”宣传制作》等。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内容与别的不同,它强调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以教材的教学为中心,内容显得狭窄,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综合实践活动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贴近生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它既能全面反映学生已有知识的综合运用,促使全面素质的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既让学生感受到书本上各种知识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又加强了学生实际知识运用的能力训练,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实实在在。
      四、开发资源优势,鼓励自主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实行创新的教学方法,着重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传统的课堂授课常常以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思路为中心,学生则被动接受或被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则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只是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社区和周边的人文环境、自然风物的自主选择,结合学生的知识程度开展社会实践、知识探究等综合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己定学习内容、自己设计安排调查计划、学生自我活动、学生自我归纳总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实践能力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我在组织学生进行《社区居民社会公德调查》一课时,活动的各个环节均由学生各个小组自行设计、自行组织。
      五、以学定教,让学生的问题成为生动的课程资源。
      数年前,在上海,我国的一位特级教师为来访的美国教育考察团出示了一节公开课后,美国专家问:“这节课老师问问题,学生答问题,既然老师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这堂课还有上的必要吗?”由这个故事我得到一个启示:让学生提出问题,结合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最好的课程资源。
      1.让现实生活问题产生真实的驱动效应。
      这里所说的问题来自于学生真实生活的真实问题,而不是在老师设置的虚拟的情境中学生找到的假设问题。比如,我们常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交通、火灾、地震等安全教育,经常会有种种的假设,但学生往往下意识地觉得这事不可能发生,所以,他们与老师的交流只在虚拟的层面。一位老师抓住了在课间玩游戏的两个同学撞破头的问题,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上开发了“课间十分钟应该做什么”的内容。其实许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都是从问题中来的,比如某学校的家长反映不放心孩子独自放学回家、经常请假接送的问题,再比如某学校门前马路上小坂云集、门庭若市严重影响了学生饮食卫生的问题,学生放学戴黄帽子上路遵守交通安全的问题等,在这里,一个个真实的问题使学生活动具有真实的任务,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明确的目的,这样的内容使学生意识到他们活动的真实价值。问题是支持学生积极投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去的一个强大的内驱力。所以,在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时,我们不妨把眼光投向学生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现其中蕴藏丰富的问题,并从这些来自于学生生活的问题出发,把他们的问题成为课程资源,去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课程成为解决学生生活实际问题的需要。
      2.跟着问题走,而不是跟着老师走。
      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涉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各个领域、运用综合实践活动的各种活动方式,分析与经历问题的过程将是课程的扩展点。比如从遵守交通规则这个问题入手,我们可以指导他们去做访问、调查。也有些学生会提出:“学校的活动场地,设施安全是否合适?有些学生会想在课间的安全问题?有哪些适合课间的活动,我们能为课间设计活动吗?这些活动我们怎么在学校推广?”等问题,将带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进入不同的学习领域,运用各种方法,各取所需。学生就会跟着问题走,而不是跟着老师走。
      3.只要我努力,我能行。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从一开始问题的提出、方案的实施到成果的展示,学生们既分工又合作;既动脑又动手;既发现又创造;既广泛收集信息,又独自处理信息;既从生活中提出问题,又综合运用所学的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意识,从实践中获得的体验胜过课堂上、书本上的千言万语。假如是在教师情境创设条件下产生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结果也是虚拟的,是没有真实的成就感的。如果从真实的问题出发,学生真实地感受解决问题的迫切性,通过他们的努力,能够将自己的成果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就会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体验到解决问题的现实效应带给他们成功的喜悦。如果学生经过综合实践活动之后所获得的合理化建议能被采纳,学生的成果服务于社会,学生的设计被运用于他们的生活中,学生的呼声就会得到各方面的回应,我想这种成功一定会促进学生的发展,让他们深深感受到:只要我努力,我能行。学生的价值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在此都会得到肯定。   六、走课程资源校本化之路。
      所谓课程资源校本化,是指优化组合学校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研究和分析地方和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性特色。显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走校本化之路,这是一项“双赢”的工作。一则学校可在校本化基地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研究,这是其他学校所无法仿效的;二来学生家长可以校外辅导员的身份参与教学工作,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对学生的成长非常有利。课程资源校本化的实施是有条件的,首先必须明确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与目标,明确课程开发的目的性。其次,要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收集,调查地方和社区的物质、文化资源,如水土、气候、植被、地区的社会因素、文化遗产等,收集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文献资料,引导学生收集、处理信息。最后,要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的整理,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可以联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将收集的资料编制成相关文字资料,并提出有实践价值的问题供学生参考,另一方面可以编制活动指导手册。综合实践活动虽不需要体系化的学科课程性的教材,但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提供一些活动的指导手册或资料索引。在认识的基础上确定“校本化”的基本思路,以“实践教育”为指导,张扬学校个性化;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丰富实践活动内容;以课题研究为动力,推进校本课程建设。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更应注意把握活动的方向,适时地构建课程方案,及时地调整活动的进程。方案的编撰,应遵循教师实地考察—学生实地感知—师生自主选题—初步形成方案—实践修正方案这一流程,注重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方式简便易行、操作安全可靠、费用低廉等原则。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许多纷繁复杂的问题,可在这些问题中并非每个问题一开始都能成为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主题,如何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转化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是值得我们探究的。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乃至社会的共同努力,学校要承担起整个课程框架的构建任务,教师要做好局部的课题开发工作。从根本上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取决于学校领导的开发意识和教师的开发利用能力,也离不开多方面的配合和支持。只要充分开发利用社会生活、人文知识、自然风物这些广博的课程资源去演绎百家争鸣、万花齐放的课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就一定能够成功。
      参考文献:
      [1]郭元祥,沈旎主编.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与培训资源库.(ISBN978-7-5309-4939-9).
      [2]主编朱慕菊.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3]徐继存.论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J].课程与教学论坛,2002.
      [4]顾书明.校本课程发展与教师教育变革[J].教育发展研究,2001,(9):35.

    相关热词搜索: 为主体 综合实践活动 利用 课程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