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浅析学前儿童教育活动的实践 [浅析教育实践中对人的若干基本假设]

    时间:2019-04-11 03:12:2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对于教育哲学中的基本范畴之一的对人的基本假设的问题,在教育实践中也存在着一定的研究价值,笔者认为教育实践中对于人的假设主要包括两方面:人性假设和主体角色假设。在明确了两者的内涵后,笔者建构了教育实践中科学的人性假设和主体角色假设。
      关键词:教育实践中 人性假设 主体假设
      对于人的假设问题是教育哲学中的基本范畴之一,它首先要回答人是什么,人会怎样。那么就包括了对于人性假设的议题,不同主体的教育实践假设的探讨。每一种教育哲学中,都或明确或不太明确,在对于人的认识中,都涵盖了一定的人性假设理论。而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对人的认识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在这种假设的指引下,指导着我们的教育实践。
      一、教育实践中对人性的假设
      对于教育实践中的人性的假设,严格的说,至古以来都是以善与恶的价值思路来认识,“性善论”,“性恶论”,“性三品论”,“素丝论”等等多种假设,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性善论”与“性恶论”,在这两种人性假设观的指引下,我们的教育实践,则出现了教育过程中的“内展说”和“外铄说”,而前者要求教育者在教育实践中应重视主体的主体性因素,强调儿童的自主发展,后者则体现了受教育者的被动性,需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在教育者的督查下才会去主动地学习的教育理念。
      而现代对于人性的假设,不再只是以善与恶来界定了,多采用了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来界定,或者认为人性兼具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在这些假设之下,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个人本位的实践观和社会本位的实践观,在教育实践中,只重视促进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亦或者是只重视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理念。
      发展到至今,对于教育哲学中的人性假设问题的探讨已经经历了三个圆圈的发展阶段。第一圈: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主要是侧重于从人的自然属性角度来认识人的本质,在这样的人性倾向下,我们的教育界则必然只重视解放人性,重视培养人的独立性;第二圈:从文艺复兴到德国古典哲学。主要侧重于从人的精神属性认识人的本质;第三圈:马克思提出的从人的社会属性来认识人的本质。在这个对人本质的认识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不成熟到逐步完善和发展。
      但是,笔者认为对于人性的问题的研究将是没有终点的,至少,在目前为止,对于教育实践中的人性假设的探讨还没有走到终点,我们的思想空间和学术空间还需要不断的完善。
      二、教育实践中对不同主体的假设
      教育实践活动中,其实其主体是“人”,而这个“人”从狭义的角度,分为学生、教师。那么对于这个主体,教育界又是如何假设的呢?笔者从现代教育的角度出发,认为对于学生的假设,主要有三种,如下:
      (一)主体性的假设
      在现代教育中,我们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教育实践中,应该充分地肯定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有着一定主观能动的人,是具有个性的主体。因而在教育实践中,应从学生的个性出发,以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为目标,在承认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前提下,有效地因材施教。
      (二)发展人的假设
      每一个学生都是在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发展地,而非固定于某一阶段,而且每一学生都是积极向上的,只是使用的手段不对。
      (三)社会人的假设
      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中的人”,人具有社会属性,学生也是社会人,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教育的功能中也包含了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在这种假设下,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做到的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要着眼于社会发展需求,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变革教育制度、教育方法和形式等等,以培养出适应社会所需的人才。
      而对于教师而言,笔者认为也同样存在着两种角色假设,如下:
      (一)指导者的假设
      教师在现代教育实践活动中,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扮演的是指导,帮助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角色。他不仅要授予学生一定的科学知识、生存技能和做人做事的道理,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适应而今信息时代的信息素养和能力,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脚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时代的佼佼者。
      (二)发展人的假设
      教师虽然在其所教的学科中有着很丰富的知识储量,但是时代的发展是如此的迅速,知识的更新是如此之快,教师应该也是发展的人,是在不断地提升自我的各方面的能力的人。倡导终身学习观的今天,教师不再是权威,教师需要成为研究者,要在自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学习新的教育理念,践行新课改和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使自己成为教学中的能手。
      三、科学构建教育实践中对人的基本假设
      通过对教育实践中对人的假设的解析,笔者认为科学地建构对人的基本假设对于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都有着现实意义。
      (一)确立科学的人性假设
      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笔者认为人性应包括三部分内容: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这有三要素才能建构完整人性,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人。
      因为如果在教育实践中,只重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忽视了精神属性,人也只能是不健全发展的人,只有人在不断地朝向精神世界发展、提升的时候,才能真正的成为人,才能在实践活动中做到自主自立,占有自我的本性。
      在教育实践中,要发展这三种属性,笔者认为是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的。首先,人在承认自身的社会属性,其受社会的限制,不断地掌握社会规范、社会规律等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其次,则是追求自然属性,主动地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不断地积极地促使自我不断地追求进步和发展。最后,在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极大的发挥下,追寻精神属性,提升人性整体水平上的提升,
      (二)确立科学的师生角色假设
      在教育发展的长河过程中,笔者认为对于教育实践中的两主体的假设应该科学合理才能使得教育更好的发展。笔者认为应该树立教师指导者,学生学习主体者的角色定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确立两者都是发展着的人,都是在各自领域不断发展,不断成长的过程,都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主体,都需要自身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完善。

    相关热词搜索: 对人 浅析 假设 若干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