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对一个课本注释的商榷 方言对文言文的注释商榷

    时间:2019-04-01 03:35:1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词类活用现象一直以来被视为文言文阅读的最大障碍,学生考试阅读中遇到此类现象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故而,弄清词类活用现象是更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一把钥匙,既能扫除阅读障碍,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能提高语文素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逍遥游》中的“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教材第33页及教师用书的注释均为“鹏鸟在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这样的注解无疑就是说方位名词“下”活用作状语,来修饰限定动词“视”,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即“往下,向下”的意思了。若按照此种解释来看,本句的结构形式应变成“其下视也,亦若是则已矣”(此句中的“下”处在动词“视”的前面,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因此,笔者认为这里的方位名词“下”不是活用作状语,而是作宾语,活用为代词,即“下面的事物(东西)”。
      理由是:
      1.从结构关系(成分划分)来看:此句可划分为“其(主语)+视(谓语)+下(宾语)”,谓语后面的“下”作宾语(只能是名词或代词,此处应是代词,代指“下面的事物(东西)”),不能作状语。
      ①唐·杜佑《通典·兵六》说:“声言击东,其实击西。”中的方位名词“东、西”处在动词“击”的后边,作宾语,即“东方、西方”。由此演变出的成语“声东击西”中的“东、西”也是如此。
      ②唐·元结《奏免科率状》:“忝官尸禄,欺上罔下,是臣之罪。”此句中的方位名词“上、下”处在动词“欺、罔”的后边,作其宾语,即“君王(上司)、臣下(下属)”。由此演变出的成语“欺上瞒下、附上罔下”中的“上、下”即是如此。
      ③战国楚·屈原《离骚》:“瞻前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本句中的方位名词“前、后”处在动词“瞻、顾”的后边,作宾语,即“前面、后面”。由此演变出的成语“瞻前顾后”中的“前、后”就是此种用法。
      综上所述,方位名词只要处于谓语动词的后边作其宾语时,肯定是名词或活用为代词。
      2.从全文的意思来看:“(鹏飞上高空)它看地面的事物,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可知“下”此处应为代词,即“下面的事物(东西)”。所以,此处的方位名词“下”不能作状语,只能作宾语,是代词,意思是“下面的事物(东西)”。而教材中的说法我本人认为不妥,敬请方家指教。
      (作者单位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相关热词搜索: 商榷 注释 课本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