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手机:与你亲密接触有多远】梦到帅哥跟我亲密接触

    时间:2019-03-23 03:28:0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背景一:党的十七大提出,中国的现代化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把工业化的过程与世界当今最新的信息技术结合起来,走一条既有利于环境保护,又节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是未来社会的主体,在他们思想观念最活跃的时期,在家庭经济状态完全允许的条件下,率先使用高新技术的成果,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对他们在当今最新成果基础上的创新,会有积极的帮助作用。
      背景二:调查显示,中学生使用手机呈越来越普遍的趋势,手机持有者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7�。中学生拥有手机,便于和父母联络,有助于交友和学习,可以说好处多多。但对使用手机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不可低估:影响学习;助长校园攀比风;手机作弊已成公开的秘密;有关色情、暴力的图片和视频,甚至一些黄色信息也借助手机短信流入校园,并很快在中学生中传播开来,造成了不良后果;手机引发的青少年犯罪不断增加,南京市连续发生了几起中学生手机抢劫案。
      背景三: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已经严禁在学校里使用手机、mp3、mp4;国内一些中小学已经把“不准把手机、小灵通等通讯工具和mp3、mp4、游戏机带入校园”列入学校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必须严格遵守。
      
      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手机从当初的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已经成了进入寻常百姓家的移动通信工具了,一些家庭条件允许、走在时尚潮头的中学生也开始使用手机。校园里、大街上,随时随处可以看见使用手机的中学生。他们将手机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如短信、蓝牙、QQ、GPRS无线上网等等。而手机中的这些强大功能,也使他们与同学之间的友情、与父母之间的亲情联系得更加亲密、更加长远。
      然而,水过满则溢,物极而必反。手机到了中学生手里,使用的范围便远远超过了一般的日常生活:疯狂而不计时间、不计金钱地发短信,在手机中储存多种多样的不良信息,由于手机的档次不同而引起互相攀比,甚至引发手机偷盗事件……所有这些现象,又成为家长和老师抵制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理由。
      手机到底是福是祸?中学生适不适合配用手机?该不该禁止中学生使用手机?社会各界也众说纷纭。为此,本刊对江西、广东、浙江、山东等地60所高中的600名学生以及一部分家长、教师和专家进行了调查与咨询。
      
      质疑一:手机作为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新工具,普及已成为大势所趋。手机已成为中学生的新宠,如果禁止中学生使用手机,他们在主观上愿意接受吗?
      
      黄 锦(广东广州市某高中学生):我觉得中学生应该有权利拥有手机。《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只规定中学生不能佩带首饰,并没有规定不能佩带手机、小灵通等通讯工具。再说,父母平常工作比较忙,我们又寄宿在校,生活中经常有些突发性的事情,需要与父母等亲人联系。父母打个电话来,我们会很高兴,也很安心。手机是父母和我沟通的重要桥梁。
      吴承梅(江西宜春市某高中学生):手机确实好,我是一个女孩子,有时放学晚了,家长总是不放心。现在好了,父母给我配了一部手机,和父母联系就方便多了。如果不能用,那怎么办?
      潘 冯(浙江杭州市某高中学生):我觉得中学生就不应该使用手机。毕竟我们的控制能力差,大多数同学都把手机当作聊天机、游戏机用,一有时间就发信息、玩游戏。据我所知,有个同学一天就发了300多条信息,这多耽误学习。还有,他们上课没有关机的习惯,课堂上总有此起彼落的各种手机铃声,严重干扰了正常的课堂秩序,影响其他同学听课。
      王一梅(山东青岛市某高中学生家长):我给孩子买手机主要是考虑到联系比较方便。我和他爸爸平时的工作时间比较机动,工作也很忙,有时照顾不到他。有了手机后,一是在关键时刻能找到孩子,比如放学后督促他尽快回家。二是担心孩子路上的安全,孩子一旦路遇意外,也能及时报警。手机是一根“绳”,能拴住孩子,让我放心。
      李 虹(辽宁大连市某高级中学教师):中学生最好对手机说“不”。中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手机并不是必备的学习工具,很多家长给孩子购买手机的初衷是方便与孩子联系,如真有什么事,学校有老师,可联系老师再转达。再说,学校也配有多部IP电话,联系起来也挺方便的。况且,手机的很多附加功能,例如游戏、上网、短信等,并不一定都适合中学生,只会耽误他们的学习。
      
      专家观点:
      (四川省教育学会常务副秘书长 纪大海):学校不能剥夺学生使用手机的权利,但是为了保证更多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在学校范围内作出限制性的规定则无可厚非,这和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是一个道理。禁烟区内不能吸烟,吸烟只能到指定地点。
      在校内禁止学生使用手机,保障了多数学生的权利,学生应该理解。但要完全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做起来比较困难,我们应该建议学生文明使用手机,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提高个人素质,只要思想正确,他自然会正确使用手机。
      
      质疑二: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青少年求新求变的心理会不会造成校园内的攀比之风盛行?
      
      贺 斌(广东广州市某高中学生):我这个手机是我爸爸淘汰给我的,用了三年了,一直没换过。攀比不攀比,关键在个人。
      李一惟(浙江杭州市某高中学生家长):当初儿子天天缠着我非要个手机不可,说是班上同学都有手机了,同学有,他也得有,手机和自行车一样不能落后。我就把家里闲置的旧手机给了他。这学期,孩子就回家抱怨,说自己的手机是老古董,拿出来简直招人笑话。于是,便给他买过了一部新手机。
      冯 楚(江西南昌市某职高学生):每到课余时间或放学以后,总有一些同学围在一起,互相“切磋”手机的款式和功能,一旦有同学的手机款式比自己的新潮,功能比自己的齐全,就换手机。我班有一个同学已经换四部手机了,这无形中增加了父母的负担。
      张 帆(山东青岛市某职高教师):去年9月份开学至今,我班又有8位同学买了新手机,而且都是功能齐全的彩屏新款手机。一到课间休息,就有学生三一群两个一伙的,彼此玩弄着自己的新鲜。在攀比之风的影响下,有些学生开始盲目追逐。手机的更新换代十分迅速,外形、功能都日新月异,学生会因此炫耀自己的家境与父母的地位。这些会诱导学生养成奢侈浪费和盲目攀比的不良习惯,同时也很容易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造成心理的不平衡。
      
      专家观点:
      (江西师大社会学系研究生导师 肖汉仕):使用手机能助长中学生的虚荣心理。青少年都有从众、追求时尚以及相互攀比的心理。如果允许学生用手机,对学生的成长不利。现在使用公用电话比较方便,学生万一有事要跟家里联系,可以使用公用电话。我不主张一刀切,如果有的中学生家离学校远,可以佩带手机,但是课堂上不能开机。
      
      质疑三:现在的手机就像一部多功能游戏机,好用好玩。中学生的自制能力本来就不强,容易沉溺于发短信息聊天、玩游戏、听音乐等,这会不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呢?
      
      黄鹏继(山东青岛市某高中学生):高中的学习生活很紧张、也很枯燥,我经常用手机编写各种抒情的、搞笑的短消息,我还利用移动QQ功能上网和朋友聊天,让自己在紧张的学习空余轻松下来。学习应该张弛结合,我觉得使用手机并不影响学习,关键在于自己把握好,有个尺度。
      许一程(湖南株洲市某高中学生):上课玩手机或者因手机而影响学习的人,都是些不爱学习,甚至是不愿学习的人。对于这些学生,就算禁止他们使用手机,他们也会对别的东西感兴趣,也会影响学习成绩。一个想学习的人、爱学习的人,是不会受其影响的。
      徐 瑶(江西赣州市某高中学生):我班有一个同学,说出来大家可能都不相信,短短的30分钟内,手机“滴滴”的短信声大约响了60次,平均每分钟两次。这不仅影响他自己的学习,也影响了周围其他同学的学习。
      李卫东(浙江杭州市某高中教师):作为老师,总希望学生在上课时能聚精会神,认真听讲,积极思维,可有些同学就是不自觉,他们又大多数没有关手机的习惯。我上课时,时不时会被手机铃声打断,虽然也有一些学生将手机处于静音状态,但是手机的短信提示音还是影响了课堂秩序。虽然每次都提醒学生,但屡教不改,令老师头疼。还有的学生因晚上玩手机过度,第二天在课堂上打瞌睡,严重地影响学习。
      曾云志(广东深圳市某高中学生家长):自从给孩子买了手机后,孩子干脆不用家里的电话了,常常躲着我们用自己的手机对外联系。浪费话费倒不去说,关键是我发现他用手机谈论学习方面的内容少,主要用于和同学之间发短信、玩游戏、上网,学习成绩是看着往下掉。现在,我真的非常担心他的学习。
      
      专家观点:
      (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教授 侯公林):短信聊天,为手机使用者带来了方便和乐趣,也是朋友、同学、同事互相交流的一个方式。目前,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不能像过去的孩子一样与同伴密切往来,很少有机会与同龄人在一起玩耍,加上学习压力大,孩子们都想找一个倾诉的对象。短信聊天便成为他们沟通的一个平台,释放压力的一个好渠道。若超过一个限度,痴迷其中,不但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还会造成心理自闭和抑郁。强行禁用手机是不现实的,关键是找准原因,因势利导,要定期组织孩子与同龄人在一起交流,让他们把学习压力及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不顺心事向同龄人倾诉。
      
      质疑四:手机短信被称作“第四媒体”,一些垃圾或不良短信也借助手机流入校园并传播开来;某种场合下,手机还具有作弊的功能;手机有辐射。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和心理都还未成熟,容易受外界的不良诱惑。这些会不会危害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呢?
      
      蔡宏霞(江西南昌市某高中学生):手机短信的确在校园里非常流行。我们主要是和同学聊聊天,说说心里的快乐和烦恼。有时,我也会收到一些垃圾短信,比如说中奖信息什么的,我都是一笑了之,不去理它。
      涂海萍(浙江杭州市某高中学生):有了手机后,特别是手机的短信功能,让我觉得和同学的距离更近了。虽然有些同学会利用手机短信代替传统的“传纸条”,可就算是没有手机,想要作弊的人也会有一大堆方法的。
      高名凡(江苏南京市某高中教师):我们学校曾经就学生上课玩手机组织过几次专门检查,当场收缴了部分手机。从查收的情况来看,学生互相发送的信息中,垃圾或不良短信不少,其中,还有一些“黄段子”,这些内容无疑有害孩子身心健康。近些天,学校又连续发生了学生手机被盗、被抢事件,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曾一丹(辽宁大连市某高中教师):虽说已经明确规定学生不能带手机进入考场,可我们老师也没有办法,你又没有权利去搜身,学生照带不误,因为写纸条容易被人发现和被老师查收,手机作弊就隐蔽多了,而且作弊的范围很广。
      孙焰青(浙江杭州市某高中学生家长):我是一名医生,我更担心的是手机对我孩子身体的伤害。中学生的颅骨比成年人更小、更薄,使用手机时,大脑受辐射的程度比成年人更高。同时,中学生的免疫系统也比成人脆弱,手机辐射会对青少年脑部神经造成伤害,会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如果频繁使用手机,对身体的伤害更大。
      锁贺祥(青海省政协委员):在提供通信便利的同时,手机更多的是给中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和危害:手机成为考试作弊的工具;过早使用手机,有碍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和健康;在某些场合下,还会成为治安犯罪的诱因。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成熟时期,抵御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一些人利用手机进行诈骗或发送不健康的信息,学生容易上当受骗。
      未成年人正处在发育阶段,自制力差,但他们对很多事都充满了好奇,看问题易走极端,好冲动。据我了解,近年来中学生因手机引发的犯罪让人触目惊心。如今的手机功能多,特别是摄影这一功能,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出事。比如,一些中学生在课堂或寝室等场所进行偷拍,这就侵犯了别人的隐私权。更有甚者,还有学生将偷拍的照片和录像上传到网络上,这应该说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了。
      
      专家观点:
      (浙江大学社会系教授 刘志军):对于手机的辐射及一些不健康、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危害,我们首先要去引导、疏导,帮助他们提高对事物的鉴别能力,增强他们的免疫力,自觉抵制和杜绝不良短信。再者,我们可以建议手机制造商和运营商要承担责任,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比如商家可以开发专门适合中学生使用的手机;在手机或手机储存值卡上贴上一些公益广告,引导中学生文明合理地使用手机。
      
      质疑五:今天,手机作为移动通讯工具已经进入菁菁校园,成为中学生的新宠。那么,中学生使用手机,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魏大伟(山东青岛市某高中学生):我是手机的忠实使用者,有了手机,我随时可以与老师、家教、同学联系,遇到问题立即询问,对学习肯定有帮助。手机与电子字典、随身听没什么区别,都是可以直接或间接辅助学习的工具。除了方便学习之外,手机和我的生活也密不可分,查询天气、接发短信或因为放学时间不固定,向家里报平安等。
      刘高博(浙江杭州市某高中学生):既然手机有危害,为什么还要生产和销售手机呢?这说明,使用手机虽然可能有一定的害处,但使用手机的便利远远大于其弊,我们能因为坐飞机会出事而拒绝坐飞机吗?我们能因为吃鱼被鱼刺卡了就拒绝吃鱼吗?况且,手机是我们家用钱买来的,属于合法的私有财产,只要使用手机不影响别人的利益,不干扰课堂纪律,就不应该限制使用。
      黄海涛(江西宜春市某高中教师):手机这种更新换代特别快的数字产品,带来的弊端在中学生身上特别明显:学生沉溺于玩手机,分散了学习精力,影响了学习成绩,同时,也可能引起他们之间互相炫耀、攀比之风,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舒一葵(广东广州市某高中学生家长):有了手机,和孩子的联系的确是方便了。但孩子不愿意和我们交流,有什么事总是关在房间里和同学聊。他的心事我们知道得越来越少。手机的辐射对孩子的身体有危害,这一点我也很担心。
      
      专家观点:
      (广州大学青少年教育专家周 鲒):现在是数字化时代,使用手机是进入数字化时代的标志。青少年使用手机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因为使用手机可以有利于他们与外界的沟通、交流,把握时代的脉搏,使用手机切合了网络信息时代的行为特征。所以,老师不能够因为自己当年没有使用过手机,价值观的不同就对此一棍子打死,而应科学地加以引导,不该一味地指责和禁止。老师应该多与学生沟通,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作为学生应该自律,做到上课不使用手机。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王浩然):如今,身处信息时代的中学生们已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手机是人与人沟通和交流的工具。中学生已经具备这种交往能力,所以,中小学生使用手机,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我们要用发展的目光去看待这种现象。“一刀切”地禁止使用手机,有悖于社会发展的趋势,也不符合人性化管理的要求。与其禁止学生带手机进学校,不如禁止学生上课时使用手机,甚至可以放松到上课时让学生将手机调到震动状态,只要不影响正常学习,就应当被允许。
      
      后记:
      调查显示,中学生对拥有并使用手机表示了极高的热情及支持态度。他们普遍认为,使用手机便于和父母联络,有助于交友和学习。部分家长和教师却对手机的负面影响表示担忧,采取了反对甚至是禁止的态度。
      我们必须明确,手机作为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新工具,本身并无利弊对错。中学生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学校、家长越是反对的事情,就越是容易在他们当中流传、发展。因此,老师和家长应该在充分信任孩子的前提下,进行教育和引导。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中学校园移动通讯工具使用管理暂行条例》或有关规定,明确使用手机的时间、范围和要求,禁止上课时间使用手机等等,让学生正确、文明地使用手机,让手机为孩子的成长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关热词搜索: 与你 有多远 亲密 接触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