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一泓二泉洗客心|一泓清水,悠悠我心

    时间:2019-03-21 03:30:1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第十二站:无锡】   图景・图画   无锡别名梁溪,简称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江南古城。早在七千多年前,无锡就有原始氏族聚居,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公元前11世纪末,周太王的长子泰伯定居梅里(现梅村镇),号称勾吴。无锡历史悠久,孕育了众多文化名人和艺术巨匠:如晋代大画家顾恺之、唐代大诗人李绅、元代大画家倪瓒、明代旅游家徐霞客、国学大师钱锺书、美术大师徐悲鸿、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等。此外,无锡的太湖、贡山、东林书院、惠山书院也是举世闻名的景点名胜。
      
      解说・解读
      一泓二泉洗客心
      ◇ 朱茂林
      
      “无锡是个好地方。”大凡读过曹禺先生《雷雨》的人,谁都不会忘记这样一句台词。
      无锡怎一个“好”?
      “上家山,家山依旧好。”唐代诗人李绅晚年唱出了这样的心声。这里的山即惠山。在李绅心目中,惠山的“好”是他一生的福祉。
      提起李绅,一定要说到他的《悯农》诗。唐代中叶发生安史之乱,社会动荡,赋税加重,加上灾荒不断,人民生活贫困,尤其是农民,在官府、地主的敛剥下,生活犹为窘迫。在无锡梅里长大的李绅,耳闻目睹农民生活的惨状,愤笔写下了《悯农》诗两首:
      
      悯农(二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两首诗不仅是李绅所处时代农民生活的写照,也是几千年来在剥削阶级统治下农民生活情况的白描,因而世代传诵,成为千古绝唱。后人因此誉李绅为“悯农诗人”。而惠山作为这位“悯农诗人”的读书地,在诗人心中有着深厚的眷恋之情和无可替代的地位,因此被亲切地称为“家山”。
      千百年来,惠山一直以“祠多、庙多、泉多、园多”而著称于世。这是惠山辉煌历史文化的见证,也是吴文化和江南文化的缩影。大名鼎鼎的天下第二泉就位于惠山东麓的二泉庭院内。探寻这镶嵌在惠山的珍宝,仿佛看到了无锡的前世今生。
      二泉原名“惠泉”,位于无锡锡惠公园内,始凿于唐大历年间,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锡惠公园包括锡、惠两山,惠山有九龙十三泉,尤以第二泉闻名于世。“惠泉遂名陆子泉,泉与陆子名俱传。”唐代杰出品茶专家陆羽尝遍天下20多个有名的泉,评定此泉为第二,世称“天下第二泉”。而我们的“悯农诗人”李绅则称赞这泉水为“人间灵液”:
      
      别石泉
      在惠山寺松竹之下,甘爽,乃人间灵液。清澄鉴肌骨,含漱开神滤。茶得此水,
      皆尽芳味。
      素沙见底空无色,青石潜流暗有声。
      微渡竹风涵淅沥,细浮松月透轻明。
      桂凝秋露添灵液,茗折香芽泛玉英。
      应是梵宫连洞府,浴池今化醒泉清。
      
      李绅把二泉水带至京城,同宰相李德裕、元稹品饮。李德裕十分喜爱,命专人递送泉水至京城。晚唐诗人皮日休把李德裕嗜饮二泉水与杨贵妃爱吃荔枝相类比,写有讽刺诗:“丞相常思煮茗时,郡侯催发只嫌迟。吴关去国三千里,莫笑杨妃爱荔枝。”二泉,从此名扬天下。
      到了宋代,无数文人墨客纷纷驻足惠山,畅饮这“人间灵液”。梅尧臣、王禹�、蔡襄、黄庭坚、秦观、杨万里等都有佳句称颂,就连苏东坡也不甘落后。他任杭州通判时,来无锡,汲泉煮茶,挥笔写下了一首诗:
      
      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风万壑传。
      
      苏轼对二泉赞誉备至。在诗中,诗人似乎已羽化成仙,身携皓月,从天外飞来,与惠山钱道人共品这闻名于浩瀚苍穹中的人间第二泉。真可谓咏茶品泉辞章中之千古绝唱。苏轼离开无锡回杭州后,仍然对二泉念念不忘,特意差人送信给当时的无锡县令、好友焦千之。焦千之派人将泉水密封进罐子里送至杭州,这才了却苏轼的心愿。在《游惠山并叙》中,苏轼写道:“虚明中有色,清净自生香。还从世俗去,永与世俗忘。”
      二泉的盛名一直延续至明清。在当时,以二泉水品茗、斗茶是一种时尚。一年一度的惠山茶会盛况空前,明代画家文徵明所绘的《惠山茶会图》生动详实地描绘了这一盛况:每年的清明时节,二泉畔一年一度的惠山茶会上,云集了天下各地名茶以及有名的品茶专家,以二泉水为煮茶用水,各路高手进行斗茶、品茗,评委藉此评出海内名茶,优胜者可获得“贡茶”的盛名,专供宫廷御用。
      清康熙、乾隆两帝历次南巡都曾到二泉品茗题咏。雍正年间,王澍在方池北边墙上题刻“天下第二泉”五个大字。二泉从此有了“二泉三绝”之说,即“陆羽品泉” “苏轼咏泉”和“王澍书泉”。
      这二泉的水哟,不仅滋润出文坛妙韵,还孕育出了一曲天上乐――《二泉映月》。
      近代民间音乐家阿炳(华彦钧)就是这二泉的主人。他执著地面对颠沛流离的生活和坎坷多舛的命运,用自己的心血谱写那二泉,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阿炳的朋友陆墟曾这样描写过阿炳拉奏《二泉映月》时的情景:“大雪像鹅毛似的飘下来,对门的公园,被碎石乱玉,堆得面目全非。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媪用一根小竹竿牵着一个瞎子在公园路上从东向西而来,在惨淡的灯光下,我依稀认得就是阿炳夫妇。阿炳用右胁夹着小竹竿,背上背着一把琵琶,二胡挂在左肩,咿咿呜呜地拉着,在淅淅疯疯的飞雪中,发出凄厉欲绝的袅袅之音。”
      《二泉映月》以一种抒情式的音乐语言,向我们描绘了月映惠山泉的景色,让我们感受到阿炳那无限深邃的感情。
      这仿佛是一声深沉痛苦的叹息,阿炳在用一种难以抑制的感情向我们讲述自己一生的苦难遭遇。我们看到了一位老人,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徘徊、流浪,又不甘心向命运屈服。他在倾诉那受到的苦难与心灵上无法解脱的哀痛,他在讲述他辛酸悲苦而又充满坎坷的一生。在全曲的高潮,我们仿佛可以听到阿炳从心灵底层迸发出来的愤怒至极的呼喊,那是阿炳的灵魂在疾声呼喊,是对命运的挣扎与反抗,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昂扬的乐曲在饱含不平而鸣的音调中进入了结束句,而结束句又给人一种意犹未尽之感,仿佛作者仍在默默倾诉,倾诉,倾诉……
      这首命运抗争之曲,充分表现了一个经历旧中国生活坎坷与磨难的流浪艺人的辛酸苦辣和倔强不屈。深情的旋律如泣如诉、如悲如怒,时而委婉低回、时而激越高亢,不仅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愤懑和哀痛,更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和理想境界的向往。
      《二泉映月》不仅在国内深得人民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说“应该跪下来听”,“断肠之感这句话太合适了。”日本的《朝日新闻》还特别刊登了发自北京的专文《小泽先生感动的泪》。《二泉映月》自此漂洋过海,得到了世界乐坛的赞誉。
      每当现代化的气息淹没在浓重的夜色里时,悠扬的二胡声便弥漫了锡城的古街小巷。一曲《二泉映月》把我们带入了悠远的历史。无锡的文化精魂就蕴藏在二泉深邃的波光中。这是一条自然、历史、人文交融互会的文化隧道,是这座城市的精神血脉,更是它最难得的珍宝。
      古老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繁华而又宁静的二泉,是我们心中最美的风景。她在这座城市流淌,也在我们的心中流淌。
      
      名迹・名篇
      悯农(二首)
      唐・李绅
      略
      (小学生必背古诗文)
      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沪教版初中语文)
      
      题惠山寺
      唐・张祜
      旧宅人何在,空门客自过。
      泉声到池尽,山色上楼多。
      小洞生斜竹,重阶夹细莎。
      殷勤望城市,云水暮钟和。
      (高中生课外阅读古诗文)
      
      东林书院楹联
      明・顾宪成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人教版初中语文)
      
      鬲溪梅令
      宋・姜夔
      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
      好花不与�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
      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惠山茶会图(明・文徵明)

    相关热词搜索: 二泉 客心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