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作文细读间_读书要细读作文

    时间:2019-03-21 03:28:1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Room 6   荷殇   孟晓雯      原 文   妈妈下班,带回四枝洁白的荷花箭。   我将它们放在一个大大的黄色塑料杯中,用水养着,细细地观玩:四枝花苞,都是皓齿紧咬,视觉上,似有不真实的绢的质感。每一片花瓣的尖顶都透着涩涩的青,使整个骨朵如温润的白玉,再配上笔直而碧绿的茎,越发显得冰肌玉骨、媚而不妖。
      
      细 读
      首句简单交代荷花箭的来历,平淡道出,体现了全文的基调。
      细腻的观察,用工笔描画。妙在作者从视觉角度看花,却调动了其它的感觉:如“绢的质感”本应是触觉,“涩涩”本应是味觉,这里都用来写视觉,“白玉”本应取其“白”的特点,这里却取其“温润”的特点,最后还写了整体的感觉。“皓齿紧咬”,运用拟人手法,第一次显示出荷花箭的“固执”。整段遣词造句,非深得荷花之味、文字之味者,不可道出。散文的语言,最应注重的就是这样的文字感觉。
      
      我爱不释手地看,问妈妈这花什么时候开。妈妈笑笑,摇摇头,告诉我:荷花是“养”不开的。
      
      明知“养不开”,那为什么还要把这荷花箭带回来呢?引人遐想。这遐想的内容,可以是对破坏自然平衡的追问,也可是自然借此得到平衡的思考。“看”用“爱不释手”修饰,不当。应改为“兴味盎然”或其它同类的词语。
      
      我不信:我曾在朋友那儿得过两枝半开的扶郎花,也是插在水里养的,第二天,就全部张开了,鲜艳了好几天才凋谢。这荷花也是花,莫非就真有这么固执?
      受着一份执著,我每天清晨傍晚,都要观望一下置于冰箱顶上的荷花箭,看看它们是否妥协。可两天过去,那几枝花苞依然朱唇紧闭,如羊脂玉般的花瓣不见丝毫动静。无奈它们比我还固执,这真让我有点儿气馁。我叹口气,将它们取下来换水。
      
      “固执”便是荷花的傲骨,偏用自己心思中的“固执”点出,可见作者对于荷花的认识有一个过程,体现了心灵转变的契机。
      
      受着一份执著,我每天清晨傍晚,都要观望一下置于冰箱顶上的荷花箭,看看它们是否妥协。可两天过去,那几枝花苞依然朱唇紧闭,如羊脂玉般的花瓣不见丝毫动静。无奈它们比我还固执,这真让我有点儿气馁。我叹口气,将它们取下来换水。
      
      用“执著”来对抗“固执”,并期待荷花箭的“妥协”,反衬荷花箭的特点。“朱唇紧闭”再用拟人手法,但与上文用语有所不同,不给人重叠复沓之感。
      
      就在这时,出现了让我惊奇的一幕:随着我手的抖动,刚刚还紧紧相拥的花苞,突然间全部松散开,花瓣从茎上脱落,扑簌簌地飘下来。每一瓣都新鲜如初,如将满亦亏的月,又像含着青涩的冰冷的笑。花瓣沉沉地落,像荡漾在水中的舟,又似翻飞在风中的蝶,亦幻亦真,如仙如梦,让人不知所措,亦不知身在何处。我愣在那儿,手里的塑料杯插着四枝依然笔直碧绿的茎,顶着嫩黄的莲蓬,娇俏而鲜艳,如初绽笑脸的葵花。
      
      期待盛开的生命突然殇落所带来的感触应是悲伤,但作者依然在欣赏,仿佛处于“如仙如梦”的幻境之中。作者感情上让人捉摸不定,但她有一颗观察美的心灵,对美有着无时无刻的感悟,所以并不是见荷殇而非得落泪不可。“含着青涩的冰冷的笑”一句,“笑”本乐观,“冰冷”却似带入殇的凄凉之气,而“青涩”二字的出现,消释了乐与悲,达到生命存在的一种本真状态。本段描写之客观,尤见精神。这可以给我们一贯的定向思维一点启示。
      
      放下杯子,蹲下身,我从地上拾起一片沉睡的梦,轻轻地闻。记得《爱莲说》中有“香远益清”一说,可我闻到的不是清香,而是清苦,像药味。妈妈说,可能荷花只有在塘中完全开放时,才会是香的。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但我相信:即便是苦的,远远地闻,也会变成甜香。
      
      “沉睡的梦”,写的到底还是自己的“梦”而不是“荷”的梦,所感悟的荷,还是自己内心的荷。但作者至此已经拓展开去,从古人的感悟里寻找灵感,以增强文章的文化气息。大多数同学引用前人文字,便是呆呆地引,去证明什么,而在文中将古人文字“拿来”为我所用,引导心灵不断思考感悟,便是更高明的引用。内容上由前段的“色”到本段的“味”,更加全面。“清苦”二字,是荷精神的一种,也是人生必然会品咂的一种味道,可惜后文没有就这方面再进行叙写。结构上由味而引入荷不离塘的本性的思索,为另一转折点。
      
      不记得谁说过:花最美的时候,是它凋谢的一瞬。或许吧。方才荷花箭的逝去,就如同一个美丽苍凉的手势,在告诉我未曾遇知的东西:荷,“花之君子者也”,“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些,本已在心中背得烂熟,而现在,才真正明了它的含义:荷不是傲气,不是固执,而是清高,它宁愿出于淤泥之中,濯于清涟之内,誓死不被玩弄于股掌之间。虽言花为悦己者容,但荷只为高洁而开。折枝插瓶,于荷而言就是侮辱。所以,在茎被折断的一刹那,荷就已经死了,哪怕它只是幼嫩的花苞,也同样坚定地逝去,只留下冰清玉洁的形象,到最后一刻香销玉殒,在世人眼中留过一抹惊艳。
      
      点明感悟,收束全文。但是值得推敲的是,作者开始是以美的眼光看荷的殇落,接着用前人的感触拓展,发展到这里,应该怎样归结全文呢?如果我们按前面的思路思考下去,作者对于“荷”的落,并不应是“殇”的心情,情感的归结应是对天地大美的赞颂。如黑格尔所说的“美即存在,存在即美”;或泰戈尔所说,“使生如春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但作者没有这么写,写出的是“殇”的情感,荷的“清高”是对“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污辱”的反抗。如果从这个归结点回过头来再看对花瓣飘落的描写,又让人产生疑问:为什么要用这种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它的殒亡呢?本段中“美丽苍凉的手势”一句似乎告诉我们一些答案,也许在作者的感悟中,“美丽”与“苍凉”是合而为一的。正是这种复杂的情感,使得全文并没有一个现成的结论,体现了散文本应有的意蕴之美。但可惜的是,作者还是作了画蛇添足的归结,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荷花是养不开的。”一朵荷花箭的殇落就是一首清美的诗,带着一丝苦味和一线青涩。
      
      结尾没喊口号,只是把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感悟写出来,用笔简练,却能呼应几乎全部的上文,也是对全文的升华。
      
      很多同学写散文时,总喜欢“文以载道”似的,讲述一些道理。本文作者不在心中先存一种道理、一定的观念,而把自己的心清空,一切思维顺着所写对象的发展而发展,倒是很少见。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婉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就是要求我们写一件事物,描写它的外貌或精神,要根据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状态去写;在运用自己文字的时候,也要让它们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流出。本文虽然没有达到这个高度,但庶几近之。在这一点上,可以成为同学习作散文的一个好参考。

    相关热词搜索: 细读 作文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