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雅典公民: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不是雅典公民

    时间:2019-02-28 03:23:2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敞亮的都市,冠以紫罗兰之冕,受诗人之钟爱,汝为希腊之保障,雅典啊,你的声名万世流芳!   这是古希腊诗人品达罗斯所留的诗句,我们由此可见雅典在古希腊的无上地位。西方哲学的奠基人――苏格拉底便诞生在这座光芒四射的荣耀之城。
      这恰是雅典的全盛期。在当时的雅典,公民不但议政,而且直接参政。雅典的民主是直接的民主,公民不但掌握了立法权,而且直接控制行政与司法的权力,可以说每个公民都是政治家。正如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曾谈到的,民主可能引发的是“多数人的暴政”。雅典的民主制度由于先天理性缺失而变成了新的暴政,民主理想最终成为暴民政治。
      雅典是哲学家的乐土,是公民精神的天堂,但它却以言论罪处死了自己最智慧的儿子――苏格拉底。
      那是公元前399年的一个黄昏,爱琴海涛声呜咽,海风轻轻掠过被残阳镀成血色的雅典卫城。在雅典城的一间囚室里,苏格拉底接过狱卒手中的碗,将碗里的毒药一饮而尽,他微笑着环顾了一下四周掩面而泣的朋友和学生们,便平静地躺下等待死亡的降临。冰冷的毒药渐渐侵入心脏,他的身体也随之一点一点地冷却,直到最后一痕夕阳消逝在他的依旧锐利的双目间……西方文明的先哲就此殒身。
      
      【人物小传】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苏格拉底出身平民,父亲是雕刻匠,母亲则是接生婆。他早年随父亲学习雕刻,并熟读荷马史诗等作品,后来研究哲学。苏格拉底爱好辩论,常在公共场合与人谈论伦理、道德、政治等方面的问题,在当时的青年人中享有很高威望。他一生追求真理,在西方哲学史及思想史上影响深远,成为具有开创性的人物。留有“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我愿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无知即罪恶,知识即美德”等名言。晚年因反对对十将军的判罚而遭到指控,被判处死刑。“苏格拉底之死”成为西方文化史上与耶稣之死并列的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苏格拉底一生述而不著,思想和事迹见于其学生柏拉图与色诺芬的著作当中,然而这两人的记载往往又互相矛盾。至今,学术界对苏格拉底的生平和学说争议颇多。
      
      神谕:苏格拉底的智慧
      德尔菲神庙的女祭司向前来求教的凯勒丰宣布神谕:“没有人比苏格拉底更智慧,在众人当中,苏格拉底是最智慧的。” 求得了神谕的凯勒丰心满意足地回到城邦,将神谕告知自己的好友、被公认为智慧者的苏格拉底。
      出乎意料的是,面对神灵的赞赏,苏格拉底竟表现得讶然而不安,自觉无知的他寻遍城邦,试图求证神谕的错误。知识渊博的政治家坐而论道,口若悬河,他说,我能言善辩,无所不知;才华横溢的诗人目空一切,凭借灵感吟出精美感人的句子,他说,我天赋绝伦,无所不知;心灵手巧的工匠欣赏着自己新雕好的神像,高傲地望着其貌不扬又不修边幅的苏格拉底,他说,我聪明绝顶,无所不知。
      苏格拉底一言不发,默默离开人群,仰望着深不可测的苍穹,信步行走到神庙门外。一缕阳光照见了神庙上镌刻着的箴言:“认识你自己。”远处,纯净的海与清朗的天合为一片动人心魄的蓝,仿佛在沟通神界与人间。苏格拉底就此顿悟,对着雅典城发出长长的叹息:“诸位啊,真正的智慧是神的财产,而我们人的智慧是很少或是没有价值的。神的意思是说,你们之中最聪明的人,就好像苏格拉底一样明白自己的智慧实际上毫无价值。至于其他人,他们假装有知识,实际上却一无所知。”
      【精要点评】自满的心难以盛下知识,谦卑的心才能容纳智慧。古往今来,人世间从未缺乏过聪明才智,少有的却是能够充分认识自我、坦然面对无知的心灵。神谕和神庙的铭文,既是智者对古代雅典人的启示,也道出了有关人类智慧的永恒奥秘。
      
      精神助产术:苏格拉底的方式
      苏格拉底曾以这种方式与人讨论有关道德的问题。某天,他拦住一个过路人,求教道:“您是否能告诉我,道德是什么?”
      “不欺骗人。”那人毫不犹豫地回答。
      “但和敌人交战的时候,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
      “欺骗敌人是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不道德了。”
      “当我军被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就要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
      “那是战争中的无奈之举,我们日常生活中就不能这样。”
      “如果儿子生病了,却又不肯吃药,父亲骗儿子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好吃的东西,这是不道德吗?”
      “这种欺骗是道德的。”
      “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
      “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就是道德。”那人无奈地给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最终结论。
      还有一次,学生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坚持真理。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然后他拿出一个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身旁走过。他边走边说:“请集中精力注意空气中的味道,有哪位同学闻到苹果味了吗?”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纷纷摇头。于是苏格拉底再次拿着苹果走了一圈,并强调要注意气味。结果这次有一位学生说闻到了苹果味。苏格拉底似乎有些失望,便举着苹果重新慢慢地走了一遍。这次,绝大多数学生举手表示自己闻到了苹果味。少数几个没举手的左右看了看,最终茫然地举起了手。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缓缓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个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
      【精要点评】苏格拉底曾说:“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所谓精神助产术,便是苏格拉底独创的一种讨论方式。他以故作无知的方式与他人探讨问题,设下陷阱请君入瓮,直到使他人得出与自己相似的观点,他将自己置于“助产士”的位置上,强调这个观点是他人智慧的产物。然而,苏格拉底使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自己的无知,同时也必然得罪了其中大多数人,致使日后悲剧性地印证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古谚。
      
      最终审判:苏格拉底的申辩
      “他不信奉神,反而引入新神。此外,他还毒害了城邦的青年一代……”公元前399年,雅典城邦的法庭上,执政官慢条斯理地宣布着苏格拉底的罪状。不敬神在当时的雅典是一项重罪,曾遭到同样指控的还有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和悲剧家欧里庇得斯,所不同的是,他们选择了逃亡,苏格拉底却从容地留在被告席之上。
      控告结束了。执政官整了整长袍,朝着年迈的苏格拉底发出庄严的声音:“苏格拉底,现在该你辩护了。”按照当时雅典的法律,被判有罪的人可以请求宽恕,但是这样做就等于承认自己有罪。衣衫破旧的苏格拉底沉默地站立着,任海风拂乱满头白发。法庭静默着,只有滴漏的声音记录着时间的流逝。正当执政官想要催促时,苏格拉底开口了。“雅典公民们”,他扫视全场,面带微笑,“请别在意我的说话方式,而要集中精力考虑我说的话是否是谎言。”寥寥数语舒迟缓慢,法庭一时间更加沉寂,唯有苏格拉底苍老的声音在空中激荡出回声。
      “他们说,苏格拉底是一个邪恶的人,他有着不安分的好奇心,擅自研究天上和地下的事物,颠倒黑白并肆意传播他的邪说,并通过传授这些有害的知识赚钱,毒害城邦的青年。我得到那个坏名声,只是由于我有某种智慧。我秉承神的意旨,检验每一个我认为智慧的人,如果他并不智慧,我就为神当助手,指出他并不智慧。这为我博得了‘最智慧的人’的名声,但也树立了无数的敌人。”
      “我也是一个人,像所有人一样有着血肉之躯。我有三个孩子,一个刚刚接近成年,另外两个还小。但我不会带着他们到这里来博取你们的同情。一个像我这样大年纪的人,而且有号称智者的名声,无论配不配得上这个名声,都不该做贬低自己的事。”
      “我看到过一些久负盛名的人,当他们被判刑的时候表现得简直让人难以理解,好像死亡是一件很了不得的事情似的。这些人是我们城邦的耻辱。即使我们把这些不光彩的事抛在一边,向一个法官乞怜,也是不正确的,因为那不过是骗取一个释放的结果,而不是提出令人信服的证据。”
      说完,苏格拉底长长地呼出一口气,停止了辩护。时值正午,耀眼的阳光刺痛了听众们的眼睛,余音凝固在空气中,法庭依旧鸦雀无声。他安详地坐下,目光飘忽到无穷无尽的远方。
      【精要点评】苏格拉底试图通过唤醒人内心的智慧来救赎城邦民主制度,却被潜藏在人性中的恶推入毁灭的深渊。这是非正义的判决,但苏格拉底却多次拒绝逃狱的机会,因为他自认是一名雅典公民,就要遵守雅典城的公民契约(即法律):“如果法庭的判决不能产生效力,可以被私人随意废弃,那么国家还能存在吗?……逃监毁伤的不仅是法律,而且是我自己,我自己的朋友和我的国家。”对时代与人性的超越,在任何时代都是危险的,唯有心灵的强者方能坚持。
      
      暖色调:苏格拉底的生活
       “苏格拉底啊,你只能和朋友们谈最后一次话了!”在苏格拉底生命最后一天的清晨,克桑蒂贝带着三个未成年的孩子站在狭小的囚室中,泪水迷蒙了她的双目,也重重地打湿了苏格拉底的心。世人都嘲笑苏格拉底的妻子是个悍妇,可谁又知道,越过无数个共度的夜夜朝朝,她早已成为他生命中最温暖的色调。
      他终究是一个人,而她,以一种热烈而泼辣的方式,浓墨重彩地渲染了他作为人的一生。
      她曾当着诸多学生的面,拎着一桶冷水浇透了古今闻名的大哲学家,当时苏格拉底见惯不怪地说:“我就知道,打雷之后,必定会大雨倾盆的。”她无疑是脾气暴躁的,甚至连她的儿子都忍受不了她无休止的唠叨与指责,与她针锋相对,争执不休,以至于苏格拉底需要极力调和二者关系,时常教育儿子要和气地对待母亲。
      然而,也正是她,在苏格拉底宴请朋友的时候为将饭菜做得丰盛而费尽心思,而在苏格拉底生命的最后一刻,为了使他能够专心于自己心爱的哲学,她甚至放弃了与他相聚的最后机会,选择默默离开,留下一个哀恸的背影。
      有人说,苏格拉底之所以能够忍受克桑蒂贝的火爆脾气,是因为他将她视为标本,通过与她的相处而研究与人和睦共处的哲学。但莫非苏格拉底只能生活于条理分明的哲学世界?人非草木,岂能无情。多年的相濡以沫之后,克桑蒂贝早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而绝不仅仅是一个外在的剖析对象。
      相传,他留给克桑蒂贝的遗言是,总有一天,你也会来到我要去的那个世界,那样我们就幸福了。
      【精要点评】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这句话极为恰当地形容了苏格拉底的生活。哲学是独自在天空中翱翔,生活则是伴着心爱的人,守护着人间的静好年华、安稳岁月。
      
      华丽陨落:苏格拉底之死
      280票对220票,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
      这是最后一个有黎明的夜晚了。苏格拉底躺在狱中冷而硬的床上。明天的日落时分,我的灵魂将到达另一个世界。苏格拉底这样想着,充满了奇异的宁静和满足。
      忽然间,囚室的小门被人从外面轻轻地打开了,几个披着斗篷的青年飞快地闪进来。“快,老师,我们已经买通了狱卒,安排好了船,趁着今晚没有月亮……”话未落音,两个性急的青年已分别搀起了苏格拉底的两只胳膊。
      但是老人站住了。“我一辈子都呆在雅典,难道晚年竟要像贼一样偷偷跑出城门?”他自嘲似地反问道。
      青年们没料到苏格拉底竟然会拒绝逃生的机会,几人面面相觑。半晌,其中一个青年才说:“您有权逃走,在雅典人忘恩负义之后。我们所有人都相信,帮助苏格拉底获得自由是正义的!”
      “难道您自愿服从不公正的判决吗?!”另一个青年激动地说,他的声音由于刻意压低而微微颤抖着。
      “我已经决定了结束我一生的方法。如果一个人有了他的立场,无论他认为这种立场是最好的,还是由于职责所在,那么我相信他必须去面对危险,宁死勿辱,根本不会去考虑死亡或其他事情。”苏格拉底回答。青年们惊讶地发现,月光透过小小的囚窗,照出了苏格拉底唇边的笑痕。
      天与海,还有雅典都寂然无声。接下来的整个白天,青年们都在倾听苏格拉底迷狂般地谈论种种哲学问题。苏格拉底的最后一天何其短暂,短暂到所有听众都恐惧着黄昏的骤然来临;苏格拉底的最后一天又何其漫长,漫长到数千年后的人类依然不断对它进行着无穷无尽的遐想。大卫绘有名画《苏格拉底之死》,画面上追随者们悲痛欲绝,而苏格拉底手捧毒药却依然高谈阔论,沉浸在哲学的世界当中。
      日落时分,苏格拉底祭神之后喝完了毒药,对朋友说出了最后的遗言:“我吃了邻居的一只鸡,还没给钱,请你帮忙代付吧。”便开始了永久的沉默。
      【精要点评】临刑前,曾不遗余力想要营救苏格拉底而未果的好友悲伤地说:“我亲爱的苏格拉底,我多不希望你被如此不公正地处死啊!”苏格拉底却开玩笑说:“朋友,难道你希望看到我被公正地处死吗?”求生是人类的本能,他却在有机会选择逃生的情况下平静地遁入了死亡。苏格拉底,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为了言论自由和法律尊严献身的哲人,用尽一生乃至死亡来守住理想世界的火种。
      
      苏格拉底的申辩
      雅典公民们,你们如何受我原告的影响,我不得而知。至于我,也几乎忘其为我,他们的话说得娓娓动听,只是没有一句真话。
      雅典公民们!我无非由于某种智慧而得此不虞之誉。何种智慧?也许只不过是“人的智慧”。也许我确实有那样一种智慧吧。至于我刚才提到的那几位所具有的,我想也许可以称为“超人的智慧”。
      公民们,我要为你们引一位值得信任的证人来作证。这就是那位德尔斐的神。他会告诉你们我那点智慧是属于哪一类的。你们一定知道凯勒丰,他是我的总角之交,也是你们的朋友。有一回他跑到德尔斐向神提出了一个问题,求神谕告诉他:有没有人比苏格拉底更智慧。女祭司传下神谕说,没有。
      为什么我要提这件事呢?因为我要告诉你们,对我的诽谤从何而来。我自知并无智慧。那么,神谕说在人间我最智慧,是什么意思呢?他是神,不可能说谎。经过长期考虑,我想出一个办法来解决问题。我想,如果能找到一个人比我智慧,那就可以到神那里去提出异议了。
      于是,我去访问了一位政界人士。结果,我一开始同他谈话,就不能不想到他实在不智慧,尽管很多人以为他智慧,他也自以为智慧。因此我就试图向他说明他其实并不智慧的事实。结果他恨我了,当时在场的一些人听到我的话也恨我了。于是我离开了他,心想:好吧,尽管我并不以为我们人中间有谁知道什么真正美、真正好的东西,可我还是比他好一点,因为他一无所知,却自以为知道,而我既不知道,也不自以为知道。
      我又去看那些诗人:悲剧诗人,歌颂酒神的诗人,各种各样的诗人。我对自己说:在他们那里你就会马上露原形了,就会发现自己比他们无知了。于是我就拿出几段他们最得意的作品,请教他们到底是什么意思,心想他们总能教我点东西。你们相信吗?我几乎不好意思说出真相,可是必须说,在座的诸位几乎没有一位不比他们强!哪一位都能对他们的诗谈出些道理,就是他们本人说不出所以然。我这才明白了,诗人写诗并不是凭智慧,而是凭灵感。就像传神谕的先知们说出了很多美好的东西,却不明白自己说的具体是怎样的。同时我还观察到,他们凭着诗才,就自以为在别的方面也最智慧,其实一窍不通。
      后来我又访问了另外一位更加自以为智慧的手工艺人,结果也是一模一样。
      正由于这样的考察,许多深仇劲敌指向了我,散布我的谣言,于是我冒了智者的不虞之誉。我问自己:你情愿像原来那样,既没有他们的智慧,也没有他们的无知呢,还是愿意既有他们的智慧,也有他们的无知?我向自己和神谕回答道:还是像我原来那样好。
      至今,我仍到处寻访我所认为有智慧的人,但每见一人不智,我即指出其不智。为了这宗事业,我竟至一贫如洗的境地。非但如此,一些青年主动追随我,看到许多人被我拷问,便模仿我去拷问别人,结果,被拷问的人竟将怨恨加在我身上:“苏格拉底最可恶,他都把青年引诱坏了!”若有人问:他如何引诱青年,做了什么,教了什么?他们又答不出了,只好信口说些“他不信神”、“强词夺理”之类的话。
      他们异口同声协力攻击我,你们两耳早就塞满了对我的恶毒污蔑之辞。他们之中出来了墨勒托斯、安尼托斯、吕康三个攻击我的人。雅典公民们,我知道得很清楚,我以如此言语行为,结怨于人,他们的怨是我说实话的证据,他们对我的诬告在此,恨我的原因也在此。
      公民们,看来神谕说的“最智慧的人”并不真是苏格拉底,他只是用我的名字当作例子。我想,那个神谕的用意大约是说:“人们哪!像苏格拉底那样的人,发现自己的智慧真正说来毫无价值,那就是你们中间最智慧的了。”
      【注】本文节选自柏拉图《理想国》“申辩篇”,有删改。
      

    相关热词搜索: 苏格拉底 雅典 公民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