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沉默的螺旋案例2017 从网民心理看互联网中“沉默的螺旋”的弱化

    时间:2019-02-20 03:21:4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一大批网民的成长,作为传播强效果论代表的“沉默的螺旋”在网络环境中受到一些质疑。本文根据诺依曼“沉默的螺旋”假说的主要命题和基本要点,并通过分析网民中的特殊群体――“中坚分子”(the hard core)和网络“潜水者”的特点和作用,解释了“沉默的螺旋”在网络环境中弱化的现象。文章还在最后对媒体和受众在形成正确网络舆论中应该怎样做的问题作了简单总结。
      关键词: 网络环境 沉默的螺旋 受众心理 舆论
      
      Web2.0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传播模式,颠覆了以往的一些传播理论。互联网的高度开放性和便捷性、新一代网民的独立自主和标新立异,这些会使得诺依曼的“沉默的螺旋”在网络环境中弱化甚至消失吗?
      
      一、“沉默的螺旋”理论的观点
      
      德国女社会学家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的“沉默的螺旋”(the spiral of silence)理论是在对德国大选及一系列舆论调查之后提出的,主要由三个命题构成:第一,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第二,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第三,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
      这样,诺依曼通过“沉默的螺旋”理论,重新提示了一种“强有力”的大众传播观。这个假说包括了以下几个要点:(1)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互相作用的结果;(2)经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当成“多数”或“优势”意见所认知;(3)这种环境认知所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的“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过程,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舆论的诞生。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不断渗透,虚拟空间的存在、传统意义受众的消解以及以计算机为中介的新型社群的形成都改变着“沉默的螺旋”发挥作用的条件,使之在某种程度上已不再适合网络传播。从“华南虎事件”中“打虎派”和“挺虎派”持续不断的争论、“10•11哈尔滨案”网络舆情的急转到“躲猫猫事件”中互联网力量的再次显现,网民这一有极大影响的群体在网络事件中的作用越来越强大。
      
      二、网络媒体受众心理特点分析
      
      1、草根心理。网络传播时代打破了制度化新闻的垄断,草根阶层开始兴起,他们在以下两方面影响了“沉默的螺旋”的常规运转。
      第一,草根新闻的大量出现。草根新闻包括网民自己发现、采集的新闻和网民参与、创造并产生影响的新闻。互联网的海量信息已经使得传统媒体、网络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下降,某一舆论客体很难在同一时间吸引大量网民,迅速形成网络舆论。草根新闻的大量出现更使受众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具有一定原创能力和自主权的网民正成为新闻媒体新的信息源头。他们为媒体寻找议题、发动激烈的讨论、促成议题的真相大白并提供解决方案。
      第二,“观点的自由市场”。互联网吸引草根阶层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的自由平等性和兼容性。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的理想在这里真正实现。网民以不受传统限制的方式进行协商,大胆地发出自己的声音,通过各种方式表达意见、寻求支持,兼容性又保证了异见的充分表达。网络环境中草根们的充分交流恰与这两种情况相反,因此“沉默的螺旋”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2、角色扮演心理。网络空间是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生存”的空间,网络环境是一种与现实世界不相符合的拟态环境。网民的角色扮演心理减轻了受众被孤立的恐惧,缩小了社会群体规范产生作用的范围,从而弱化了“沉默的螺旋”的作用。
      由于在网络上发表意见的是“另一个自己”,网络的隐蔽赋予了“少数者”发言的权力,使沉默者不再沉默,传播的广泛性使“少数者”的声音也有可能引起共鸣,人们对孤立的恐惧就会降低,发表意见时才能抗拒外界的干扰、实现自由言说。退一步讲,网络中有许多不固定的群体,即使被这一群体遗弃,也可转移孤独感,通过更换网名等方式重新加入一个新的群体而获得认同感和信心。
      
      三、“中坚分子”(the hard core)和网络“潜水者”在“沉默的螺旋”弱化过程中的作用
      
      “他们是在沉默螺旋过程中留存下来、排除鼓励威胁的少数意见者。”诺依曼这样定义“中坚分子”。而网络空间中的“中坚分子”的作用更加强大,充分的言论自由给了“中坚分子”更稳广阔的发言空间。这种情况意味着与“沉默的螺旋”不同的另一种舆论形成过程的存在。
      网络“潜水者”是指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在互联网的各个社区、论坛、贴吧中出现,密切关注事件的发展过程,但从不发表自己的意见,也不会支持某一种观点。“沉默的螺旋”似乎与他们无关。实则不然,他们有可能直接影响到现实社会中民意的转向。“潜水者”把网络舆论中的“少数意见”带入真实世界甚至付诸实践,这就更加速了媒介舆论控制机制的松垮和“沉默的螺旋”的弱化。
      
      四、让正确的“螺旋”继续旋转
      
      “沉默的螺旋”虽然在网络环境中日趋弱化,但是当正确的、有利于问题解决和社会良好社会发展的网络舆论出现“螺旋”现象时,职业传媒人和网络受众还是要通过各自的努力,让良性意见“越来越大声疾呼”、不良意见“越来越沉默下去”。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都应及时公开信息、报道最新的变动,第一时间掌握主导意见,占据舆论的制高点,引导网民形成正确的舆论。当舆情已经变得不明朗时,传媒专业人士也可化身为普通网民,利用BBS、博客的帖子、文章,或是“暗中”发表“切中要害”的评论,利用网络中的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渠道进行疏导、发挥领航作用。网民也应正确 (下接108页)
      (上接148页)运用网络传播、自觉遵守互联网的道德规范,把它当作一个自由开放的交流平台、一个社会良性发展的助推器,而不是纯粹的情感宣泄的“泄压阀”、肆意妄为的“无政府”场所。
      综上所述,由于网络环境的复杂多变和受众心理的新特点,“沉默的螺旋”在网络传播中的作用逐渐弱化,网络舆论的引导也要运用适合这一趋势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①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11月版
      ②沃纳•塞佛林、小詹姆士•W•坦卡德著 郭镇之译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五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年1月版
      ③彭兰《网络传播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④陈力丹《大众传播理论如何面对网络传播》《国际传播》 1998年5-6期
      ⑤刘建明 《受众行为的反沉默螺旋模式》《现代传播》2002年第二期
      ⑥姚� 《互联网中的反沉默螺旋现象》《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

    相关热词搜索: 弱化 互联 螺旋 网民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