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数学活动课中的动手操作】 在数学活动课中小明

    时间:2019-02-18 03:24:5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小学生在学习一些抽象的规律性的数学知识时,我们一般都会借助于必要的动手操作活动。动手操作容易吸引学生的参与,既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发展了思�,又是培养学生探索规律性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在动手操作时要做到准备充分、目的明确、有序自主,并且要及时进行总结,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数学活动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动手操作 准备充分 目的明确 有序自主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但这种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仍具有较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对于学习一些抽象的规律性的数学知识,我们一般都会借助于必要的动手操作活动。动手操作容易吸引学生的参与,既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发展了思维,又是培养学生探索规律性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所以,数学教学应多使用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数学活动课正是顺应这种理念而来的。那么怎样在短短的一节课中让学生的动手操作更实在,更有价值呢?
      
      一、动手操作要有准备
      
      教师在组织一节数学活动课时,要做好两方面的准备:其一是物质方面的。数学活动课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参与的机会。因而往往要准备大量的学具。有些教学内容的学具可以让学生回家时自己做好,第二天带来,但有不少教学内容的学具得教师自己做好分发给学生。学具准备的情况将直接影响活动课的教学效果。其二是教师自己的心理准备。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和问题,是教师在上课之前也要有所考虑的,这显然可以更好地实施教学反馈,提高课堂效率。
      
      二、动手操作要有目的
      
      学生动手操作前教师必须明确这一操作的出发点是什么,学生通过操作,达到教学目标的哪一项。即动手是为动脑提供过程和素材,最终为发现数学规律服务。同时也必须使学生明确通过操作解决什么问题,这样。学生的操作才会有针对性,内容集中。以便于组织教学。例如: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活动中,教师让学生准备好两个大小不等的圆,叫学生想办法量出圆的周长。学生通过在一水平直线上滚动可以找出所给圆的周长。接着,教师问:“如果求圆形水池的周长,还可以滚吗?”学生面对强烈的认知冲突,探索圆周长计算方法的兴趣马上来了。教师让学生在滚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和猜相:圆周长是由什么决定了的?学生有的说:“与直径有关。”有的学生说:“与半径有关。”在此基础上对�的直径或半径进行�量,通过对周长除以直径或半径的商的分析,最后得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三、动手操作要有序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无序思维向有序思维的过渡阶段。教师要积极引和帮助学生度过这个阶段,训练思维的条理�。例: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主要是运用“凑十法”来计算的。9(8、7)加几的加法,往往通过想一想、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来构建学生的思路。比如教学8+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在方格子中摆8个�,再在格子外摆3个圆,要求一共有几个圆,怎样列式?想:8个圆和3个圆合起来是几个圆?8和几凑成十?摆:按你的想法把圆摆好。算:8加3等于几?说:说说算理(看到8想到2,把3分成2和1,8和2凑成10,10加1等于11)。
      在操作圆图片的活动中,学生的思维随着操作和顺序迁移,操作程序反映了学生接受的思维进程,反映了一定的逻辑顺序,有序的操作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对低段学生尤其重要。
      
      四、动手操作要自主
      
      活动课是一种容易凸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上课模式。同一数学内容的学习,不同的学生由于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外部操作。因此,在组织学生操作时即要有一定的程序指导,但又不可束得太过程序化,使学生的操作变成无意识的、机机械的操作,而应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腾出一定的空间,让学生的每次动手操作都能真正成为学生内隐的思维活动的具体体现。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这一课时,教师为学生准备好等底等高的的空心�柱和圆锥,水和沙子。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和体积公式,比较所给�柱和�锥的底面积和高后。大担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而不必过于担心他们操作过程中细节。有的人用水,有的人用沙,可能用水会出现水装得太满、稍浅的情况;用沙会出现压过和没压过的偏差。这些小插曲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相互讨论加以解决。虽然方法各不相同,但都是自己动手动脑发现、验证了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五、动手操作后要总结
      
      既然教师在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时,是有意识地定向于具体的教学目标的,那么在操作结束后,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达到所期望的目标。教师要启发学生,让他们在操作的基础上总结出结论,实现学生认知的升华,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某个具体的操作上。这个过程对于学习能力偏弱的学生显得更为重要,却失操作后的总结,对这部分学生而言,活动课变得很好玩,却不知学到些什么。
      以往的课堂总结通常由老师来完成,比如常见这样的问题出现在课尾: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等等。其实,课尾的总结完全可以交由学生来描述,学生自己的总结语言更多样,更生动,也更贴近学生群体。教师在总结中所起的作用也只是主导而已。
      数学活动课强调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数学,是由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决定的,也是由数学教学发展的要求所决定的。注重上述五个方面可以有效提高数学活动课的教学效果。

    相关热词搜索: 动手 课中 数学 操作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