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感受历史的脉搏_看四十年变化,感受发展脉搏

    时间:2019-01-19 03:22:0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2008年夏我结束高三教学投入到了一场自身的学习当中,那就是新课标教学的培训。如今三年过去了,经过一轮的新课程教学,有颇多感悟。认识到这是我教的三年,也是我学习的三年,在此通过教学中的反思与总结谈谈我对于新教材的一点浅见。
      从新课程教学伊始听到老师们对于新教材存在非议最多的就是结构的安排。把原来的通史体例改变为专题史,以模块的形式讲述人类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史,这种安排往往使老师在讲授必修一、二的时候觉得中间有所缺失,难以深入的开展教学,而到必修三时又要重新回顾政治、经济方面的因素以理解思想文化的来源与内涵,强化学生对于三者关系的认识。至于这些问题应如何解决还需老师们多方的积累和探讨。而我对于新教材的这种模块式结构倒是有些自己的看法。那就是它能更好的体现文明史观,更好的展现人类文明的构成和发展的进程,让学生感受人类文明发展的脉搏,从而对社会有着更深入更宏观的认识,这在当今社会而言无疑是更具时代性。
      那么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文明史观呢?文明史观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最初产生于启蒙运动时期。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人类文明史的内涵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如从横向上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不同地域范围上划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从生产力水平上分为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因此我认为要以文明史观去看待历史要看到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思想三大方面。这一点在我们现在试行的新课标教材的编写体系上有了非常明确的体现。人类文明是各个地区、民族的不同类型的文明构成的整体,显然承认文明的多元性。不同的文明之间相互影响、渗透,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因而新教材中尤为注重不同文明之间的传承、冲击、渗透……人类文明史不断进步的,因而每个国家、民族的历史都必然要顺应文明演进的趋势,文明史观在考量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时候往往都把目光放在是否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带着以上的认识我们在回到教材来看看吧。必修三册即分别为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虽有将同一时代的不同内容相剥离之嫌,但却更好的显示着文明不断进步的趋势。如必修一政治制度中由封建专制到资本主义民主再到社会主义民主这一主线就清晰可见。体现了政治民主化这一历史发展趋势。
      人类文明的起源是一部浩瀚神奇的史书,除了我们熟悉的的四大文明古国之外,还有美洲的玛雅文明、印加文明等。新课标历史教材中加入了世界古代史部分的内容,在众多内容中选择的是古希腊、罗马文明。为什么做这一选择呢?在我看来,这一内容既可以与原有的中华文明相对应体现人类文明早早呈现出的多元性;又为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的交融、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民主与法制的实践等诸多近现代史中的主题做好了铺垫。美国著名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有这么一段话:“约公元前6世纪前后,整个文明核心区域都在提出和探讨以上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形成了古典时代伟大的哲学、宗教和社会体系。这些体系的代表人物,如中国的孔子、印度的佛陀、波斯的所罗亚斯的、希腊的理性主义哲学家等,都生活在这个时代,这绝非巧合。因为当时各个文明区域都遇上了同样的动乱和挑战,只是各自做出的回答极为不同,从而其各自思想的发展方向也就明显不同。实际上上述四大文明正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他们各自独特的哲学观念和社会制度,这些特征经过此后数百年的发展定型后一直持续到现代。”古希腊文明被看成与中华古代文明不同的文明类型,且影响深远。由此可见教材力图体现文明的多元性、传承性。
      以中国近代史部分的洋务运动为例,就体现了海洋文明对大陆文明、工业文明对农耕文明的冲击。鸦片战争爆发前,清王朝的文武百官是决不会想到学技术、造轮船、建海军的,因为在他们看来那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而更早的历代王朝也是如此,这种认识是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自公元前五世纪后中华文明进入传统农耕的小农经济时代,在漫长的两千年的历史中一直保持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的特点,我们的祖先创造了颇为先进的农耕技术和繁盛的封建经济,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提供了条件,在亚洲大陆上长期占据着东方大国的地位。拥有广袤的疆域,经济以农业为主、以自给自足为特征,因此统治者不需费神去海上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即使强大时也是安居于内享受四方来朝的荣耀。周边无强敌威胁故而也不需过于强化军事来维护自身的地位,对技术的渴求也就不那么突出。但鸦片战争后这一局面被完全打破了。工业革命使得西方大国携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开辟市场远道而来,打开中国的国门使之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兴起,引导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一时之间走向海洋成为强国御辱的必须。因此洋务运动兴起,迈出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第一步。
      人类文明是随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而进步的过程中会因各种因素产生不同的道路和文明类型,他们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共同向前发展,这个过程中将充满坎坷,有诸如革命、改革、战争、浩劫、争权夺利甚至是历史暂时的倒退……这些不就是我们历史教材讲述的内容吗?若我们们能感受历史的脉搏,或许就能感受历史教材的脉络,从而更好的学习、理解和运用。我认为这恰是新课标教材的特点和优点所在。

    相关热词搜索: 脉搏 感受 历史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