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形象思维在文采中流动]

    时间:2019-05-12 03:29:5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文采,就是文饰,就是语言运用得好,即作文语言形象、新鲜,文句有意蕴,有节奏感。善于运用有文采的语言,可以有力地帮助我们圆满地完成交流思想的任务。写文章讲求有文采,是讲求语言的表达效果的。
      语言富有文采,是跟个人的形象思维习惯有关的。有文采的语言折射着作者的形象思维,是形象思维迸发的火花,是自由飞翔的想象。而形象思维突出表象,注重形象,在思维活动中自始至终地贯穿着作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活动。运用形象思维,就能使被描写的事物形象丰满、精细,能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可见,真正的文采应是蕴含在形象思维中的,那么,在具体的练习过程中如何锻炼形象思维使学生的作文充满文采呢?方法很多,笔者认为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抽象的事物往往是含糊不清的,缺乏细节的呈现,对于抽象性的事物,可引导学生以具体可见的形象代替之,即运用化抽象为形象的方法。例如:
      A.繁重的学业使女孩心生忧虑。
      B.做完一天繁重的功课,女孩喜欢独自一人漫步在铺着青石板的花园里或斜倚在丁香树上,和着风吹桐叶的乐曲去演绎她的横笛。
      A句只是交代出心情忧虑,是抽象化和结论式的,也是模糊不清的。而B句通过具体的意象如“丁香树”、“桐叶”、“横笛”等蕴含了女孩的忧郁感伤和她的孤独感,使人情不自禁地想到戴望舒的《雨巷》里那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使人想到赵倚楼的“长笛一声人倚楼”,使人想到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总之,B句更能唤起人们的想象,令人回味不已,带给人们的感受是丰富的,是诗情画意的,像这类描写性的语言具有画面感,具有灵气飞动的色彩。描写性的语言是形象思维的外化,要使语言富有文采,具有美感,给人以艺术的想象空间,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因此,要提高学生写作语言的形象性,必须从形象思维的角度切入,以便唤醒学生的想象力,放飞他们的心灵;必须把形象思维训练纳入到作文训练中来,引导学生形成形象思维的良好习惯。
      其二,日月星辰等自然景物多是相对静止的,静则缺少生气,缺少活力和气势,也就不能激荡人的性情。因此,要善于使静态的景物动起来,让无生命的活起来,使被描写的事物显得真切、生动、别具一格,从而增强文章的魅力,即运用以动写静的方法。
      词人在创作“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的过程中,对选取的云、月、花、影这些具体的事物,巧妙地使用动词“破”和“弄”,使相对静止的云、月、花、影流动起来,从而加工、提炼成动态形象。这期间,作者进行了丰富的形象思维活动,通过创造一系列形象表达出了抽象的思想感情——伤春自伤。通过以动写静的手法,将这种看不见的感觉转变成看得见的东西,从而完成了形象的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诗词创作离不开形象思维,而形象性语言是形象思维的直接体现,引导学生学习诗词创作中形象性语言运用的方法,在这种学习中训练他们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非同一般地反映生活。
      其三,运用形象思维使作文语言充满文采,教学生能够通过类比联想的方法,用那个事物来突出或修饰这个事物。
      在再现性形象思维中,引起联想的某一事物可称为这个事物,被联想的事物可称为那个事物,这个事物直接关乎主旨,是需要集中笔墨表现的事物,那个事物对这个事物而言,完全是一种附属关系,联想它完全是为了突出或修饰这个事物。例如高建群《西地平线上》由阿布淖尔荒原的落日联想到罗曼·罗兰看到日出进而构思成心目中的约翰·克里斯托夫形象。作者以罗曼·罗兰看见日出的感受和自己看到日落的感受作对比,从而指出它们一样都是大自然的杰作,作者对后者的联想完全是为着说明前者,人们可以从二者鲜明的对比中更进一步感受和体会到,较之日出,落日景象更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而这种寻找相似那个事物的过程就是形象思维的过程。在学生作文中,运用类比联想的方法,寻找出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同点或类似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直觉灵感功能,巧妙地借助其他事物使作文充满创意。
      其四,运用形象思维使作文语言充满文采,必须加强对想象力的培养。只有有了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够通过文字创造出高品质的画面,画面感强的语言则更有文采。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极其重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尤其要注意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对形象特征进行的描绘,准确体会遣词造句的神奇力量。例如,“阴山的山坡一直延伸到黄河岸边”。在这句话中,“山坡”就是一般的形象,由于一般形象属于高度概括的形象,缺乏鲜明的特征,从而使作文的语言缺乏形象性,没有画面感,也就失去了文采,而具有鲜明特征的具体形象则不同。例如:“从阴山高处拖下来的深绿色的山坡,安闲地躺在黄河岸上,沐着阳光。”因为这一句里的“拖下来”、“深绿色”、“安闲”、“躺”、“沐”,把阴山的山坡描写得具体而细致,有更多的表象参与描绘,这样的描写充满了想象力,既创造出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又表现出这是一个多么平静的原野。在写作中,对形象特征的描写,也只有抓住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描绘,才能在读者的想象中显现出形象的画面来。
      语文是一门极具想象空间的学科,而学生的形象思维空间和形象思维内容又很有限,必须让学生拥有想象的翅膀。例如,伍尔夫的小说《墙上的斑点》就具有丰富的想象力,那个圆形小迹印的斑点,作者想象为一个钉子留下的痕迹,一片夏天残留下来的玫瑰花瓣造成的,一个平滑的古冢,一枚旧钉子的钉头,木板上的裂纹,一只蜗牛。可引导学生继续想象开去,在课堂上学生展示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把墙上的斑点想象为明月上的环形山,英文里的句号,黑色的瞳仁,一颗美人痣,一块菌斑,黑洞洞的枪口,墨汁的污渍,雪地上的朽木顶端,宇宙的黑洞,黑色的旧纽扣,掉队的省略号,地平线上的帆船,掉了尾巴的蝌蚪,万劫不复的深渊……总之,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经过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一定更灵敏、更丰富。
      其五,运用形象思维使作文语言充满文采,必须加强情感的陶冶。语文形象思维的任务不仅在于能够塑造出具体直观的实体形象,而且要塑造出实体形象的内在的思想情感。同时,作者并不是漠不关心地、以旁观者的态度对待形象,自己主观的思想情感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渗透到形象之中。
      形象思维与情感抒发是紧密相连的。在形象思维过程中蕴含着饱满而强烈的情感,在情感抒发过程中又蕴含着具体的典型化的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激发了情感抒发,情感抒发又对形象思维起积极、能动的促进作用。总之,两者始终是互动、互促的。钟嵘的《诗品》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准确地道出了情感的重要性,情感常常就是孕育形象。在写作教学中,要创设情景,激发感情,使学生通过文字将内心情感表达出来,有感而发,只有表达出真挚情感的文章,才能达到情美的境地。
      作者在现实生活中对接触的事物有了某种感情,从而有了表现这一事物的欲望,甚至于如骨骾在喉不吐不快。巴金在谈到《家》的创作经过时说:“我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同受苦,一同在魔爪下挣扎。我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欢笑,也陪着他们哀哭。我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下去。我好象在挖开我的记忆的坟墓,我又看见了过去使我的心灵激动的一切。”许多作家在谈到写作时的情感时,也都说到自己的内心感情激荡,思绪万千,周述恒写《中国式民工》时,往往流着眼泪写他书中的人物。即使是描写自然景物,也应该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景物身上无不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像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全诗并无一个表达作者情感的字,而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欣悦之情和暂住草堂的安适心情借初春景色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由此看来,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总是处在饱满的情感状态,形象思维的过程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这可从作品表现出来的客观对象的整体形象和具体形象看出来。
      既然形象思维的过程必然伴随着情感的流动,那么作者以形象思维饱含着情感写成的作品,既具有丰富的情感,又具有形象性,而形象性的语言自然是文采飞扬,必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缺乏情感的语言,即使文采再好,也是寡味的,死寂的;而丢失文采的语言,情感也无所负载。写文章需要文采,也需要情感,所谓“情文并茂”就是文采与情感并具的文章。
      总之,使学生的作文有文采,必须注重对形象思维的培养,在中学生中,形象思维的发展很不均衡,学了十几年语文,作文依然是大多数学生的难题,语言更是缺乏文采,这些都说明缺乏对形象思维的开发。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发展形象思维已势在必行。发展形象思维,使作文的语言充满文采,其中的方法、方式、手段很多,值得作多方面的摸索,探讨。
      
      参考文献:
      [1]张焕庭.心理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88.
      [2]张德伟.新课程与教学改革[M].北京出版社,2005.
      
      
      
      (李忠明山东省菏泽市第二中学274000)

    相关热词搜索: 形象思维 文采 流动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