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浅谈职业中专语文教学策略的实施】 常用的教学策略有哪些

    时间:2019-04-23 03:26:0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职业中专教育教学担负着文化基础和专业技术的双重教学任务,语文作为学生必修的基础课,不仅具有独特的学科性质,而且蕴涵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而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学策略单一,造成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厌学,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在这种背景下专门探讨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策略,有着较为特殊的现实意义,它不仅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涉及到专业知识能否更全面的掌握。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倍速时代,高频度的变化常常让人目不暇接。掌握一种技能,已经不能成为高枕无忧的谋生手段。当一个18岁的学生,他的专业无处使用,而其他基本的文化知识匾乏的可怜的时候,他就会陷入困境。“教育永远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英国一份白皮书在论及职业教育时指出:“它不应只是具有过于狭隘的职业性质或局限于一种技能的掌握,因为瞬息万变是我们时代的特征,所以,未来职教的主要目的必须使青年有很强的适应性。”杜威也讲过:“训练不等同于教育”。语文作为一种“最重要的文化载体”,是一个从业者基本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保障。而现在的中职生,普遍轻基础重专业,对语文学习积极性不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基本素质和基础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以及今后职业能力的发展打下基础呢?我在以下几方面作了积极尝试。
      一、运用情感原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是学生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学生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情感原理,把广大学生吸引到教师的周围,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一)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孔子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学中师生间是民主、平等的,他强调在情感交融、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朱熹所处年代的世风是强调绝对的师道尊严,他却对学生说:“书由你自去读,道理由你自去究索,某只是做得个引路底人,做得个证明底人,有疑难处同商量而已。”这一关于良好的师生关系的论述也颇具民主、平等及现代色彩。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时,会对老师所教的课产生热情,形成一股积极的教育力量。中专生正处于迅速成长阶段,成人感和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对事物有着自己的见解,自尊心强,因此,要与学生经常进行心灵沟通,培养相互理解的师生情感。在课堂上,尽可能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和他们一起探讨问题。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要注意教育方法,以理服人,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要使他们下不了台,与教师产生对立情绪,使教学工作难以开展。要用爱去感化他们,教师对学生的爱、期望和鼓励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有效地学好语文。
      (二)排除学生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
      范德比尔特曾说:“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自信心是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地实现理想的内部动力。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教师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的培养上,还应关注他们在心理上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中职生他们在以往的学习中,更多面对的是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歧视,很少或从未体验过成功的快乐,具有较强的自卑感,自信心严重不足,老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消极地对待学习。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应认识到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其长,亦有其短,这些学生也不例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学习困难的儿童跟能力较强的儿童一起上课时,需要对他们加以特别的关心和耐心。”作为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增强其自信心,因势利导,一次微笑,一次点头,一次表扬……以引发求知欲,促其上进。学生一旦树立自信心,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自觉调节心灵世界中真善美与假恶丑的顺序及比例,使先进更先进、中间变先进、后进学先进。
      二、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语文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和精神对话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挖掘作品的思想意义和道德意义,充分利用作品的情境和人物的感情去感染学生,促使他们去思考生活、思考责任和义务,引领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作用虽然是隐性的,然而其影响对学生一生的职业生涯来说却是深刻而持久的。
      (一)注重人文教育,引领品格铸造
      教育出自心灵,又造就心灵。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语文作为一种“最重要的文化载体”,是一个从业者基本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保障。祖国的语言文化有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教材中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一些典范的人物形象,大量的为人处世道理的精彩论述,以及许多严谨填密、平白详实的说明范例,让学生不仅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感受到文章字里行间所洋溢的或优美或崇高或悲壮的美感;而且,经过老师的讲解、启发、引导,尤其是结合专业的特点,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其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难以企及的。在教学中,根据现代中职学生的特点,结合教材如《一碗清汤荞麦面》等文章以及《读者》、《青年文摘》等刊物,我选取了一些短小精悍、蕴涵丰富哲理的美文、故事、传记等对中职学生进行艰苦创业教育、刻苦成才教育、艰苦奋斗教育、正确的择业观教育,教会学生思考、做人、求知、学习、生活和审美。
      (二)紧扣专业实际,精选教学内容
      结合中职学生的就业、学习需要以及认知和情感,我适当地选择了一些对社会分析、对职业思考的精彩文章,尤其是选择了一些针对学生专业的难度适宜,内容新鲜,信息、及时,可读性较强有关材料或报道,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在内容上力求做到典范性、时代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统一。
      (三)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能力训练
      职业学校秉承“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把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就业能力放在首位。语文作为基础课程,如何实现“为就业”的导向作用呢?我觉得在教学中应考虑专业特点,注重实用性。只有注重这个实际,才能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真正感到学有所用。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朱熹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根据中专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一)重视自主学习,培养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某些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缺乏好的学习习惯。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也容易形成自卑、敏感或敌视等性格。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常规训练。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预复习、专心听课、认真独立作业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讲究授课艺术,培养学习兴趣
      在语文课教学中,我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教学目标设计成为学生可以参与进来的讨论、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尽可能用朗诵、表演、辩论、演讲、知识竞赛、讲故事等活动形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文明礼貌、待人处事等人文素养,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课的热情和兴趣;与此同时,还充分利用学校的媒体设施,使课文内容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立体感,丰富语文课的表现力,提高语文课的趣味性和观赏性,间接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三)创造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
      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巧妙的创设情境,通过多层次的设问、诱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的要求,进而获得新知的兴趣,做到“课已始,趣正生;课已行,趣正浓;课已毕,趣犹存”。实践已经证明,语文教师若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便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其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今社会发展迅猛,知识更新快速,可能学生进校学到的东西,到毕业时己经过时了。再则对于职业中专学生来说,他们在以前的学习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兴趣,没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是十分必要的。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凡是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需教。”只有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采用比较学习法、目标学习法、讨论交流法、网络学习法等等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和技能,特别是掌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运用反馈原理,保持学生的学习效果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单一的靠成绩评价的观念和体制,已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如果我们不改变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采取多种手段来选拔人才,那么学生活跃的思维与创新意识将被禁锢在“标准答案”之中。教师的全部努力是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将创造精神、创新能力培养,全部变成了对现有的“标准答案”的追逐。因此,为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我们要改变过去依据单一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依据和标准的做法。通过改革考试方法及评价方法,促进学生潜能获得不断的发展,进一步激励学生主动、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
      笔者试着通过以上的探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学、乐学、好学,为今后的职业生活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沈德立,高玉祥.兴趣与成才[M].天津:新蕾出版社,1990.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陈萍萍.谈中专生语文课堂学习方法的建立[J].职业教育研究,2004,(02).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 语文 职业中专 教学策略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