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高校辅导员工作中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技巧路径分析|大学辅导员最害怕什么

    时间:2019-04-13 03:15: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伴随时代变化和社会转型的深入推进以及研究生数量的扩招和教育方式的多变,研究生思想状态和行为状况出现分化和多元。这些新形式新趋势为研究生辅导员开展工作带来各种各样的挑战,如何适应这些变化并有效的开展日常工作是目前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于此,依托高校专业资源和专业优势,借鉴并引入专业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可能会成为一个较好的选择。本文探索的正是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技巧在研究生辅导员工作中发挥作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必要性和可行性;理念与技巧;学校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研究生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024-03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的深入推进,高校研究生所感受到的来自于学习、就业等各个方面的压力日益增大,由此引发的行为和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并日趋多元与分化。在积极的层面上,他们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立场、健康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观。但在消极的层面上,则主要表现为:责任感缺失,价值观趋向以个人为中心;道德评价采用双重标准,知行难以自觉统一;民主意识增强,认识上存在缺乏和不成熟;诚信意识薄弱,为学为人不能脚踏实地[1]。这些复杂的变化给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求辅导员以新的理念、采取新的举措来应对这一挑战。将社会工作尤其是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引入到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更好地对异质性日益增强的研究生开展工作,帮助他们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举措。社会工作以其自身的优势,成为了解决这些新社会问题的关键点和创新点
      在理论层面上,社会工作介入研究生辅导员日常工作可以进一步延伸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领域,拓展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视野,丰富和发展研究生辅导员工作的理论研究水平。在实践方面,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提高其实效性,提升研究生教育的服务质量,成为推动校园和谐和社会进步的良药。
      1 社会工作介入辅导员工作的可行性分析
      社会工作和辅导员的工作对象都是一定群体的人,都具有帮助人解决思想障碍、心理困难、学习困难和生活困难等职能。辅导员工作要运用社会工作的一些成熟的理念和方法来丰富自身的理论和方法,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增强应变能力,则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社会工作与辅导员工作二者存在的相容性,国外及港台地区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以及社会工作在我国高校的实践探索为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提供了前提条件,为高校辅导员借鉴和运用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提供了可能。
      1.1 辅导员工作与社会工作具有相容性
      1.1.1 工作目标一致。 社会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将助人为第一出发点。它的助人性质决定了社会工作者应该时时为案主着想,遵循以奉献为核心的利他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辅导员工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服务岗位,设立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党的利益,教育学生保持与党一致的政治方向。但是随着我国各阶层民主制度的不断完善,人民民主意识的增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已经由简单的政治目的转变到“以人为本”,在学生工作中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倡导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需求而服务。因此,在我国,从深层次意义上说社会工作在高校领域内的目标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目标是一致的。即都是为了实现国家或学校的教育目标。
      1.1.2 对主体素质的要求一致。 社会工作要求工作主体即社会工作者要以德为先,这是由两点原因决定的:一是因为社会工作是一种“有德行”的助人方法,这种“德行”是其“助人自助”理念的体现,也是社会工作与其他助人方法区分的基础。二是因为社会工作者在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对案主实施帮助的过程中,首先要带到服务过程中去的就是社会工作者的品德素质。因此,助人的价值观与意愿成为社会工作者的首选条件。由于高校辅导员从事的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肩负着为祖国培育合格人才的重任,培育“四有”新人,这种“政治倾向性”就要求辅导员首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其次,高校辅导员不但要树立广大青年学生正确的“三观”,还要培养他们坚毅的品质、积极的生活态度等,辅导员的言传身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辅导员个人的道德品质和思想素质决定了教育的效果。正因为如此,要成为合格辅导员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1.2 辅导员工作与社会工作具有互补性
      1.2.1 价值理念互补。 社会工作认为,所有学生都有在其潜力范围内充分发挥天赋的能力,学生有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的权利,学习困难或适应困难是其成长过程中的自然现象,这些困难是和社区、家庭、学校相联系的。辅导员制度的设立是具有鲜明政治目的的一种高校管理制度,其主要特征是教育和引导。高校辅导员工作明确的价值取向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培养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和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取向恰恰为以政治价值取向为主流的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新鲜气息,其服务的主要特征,可以增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实效性。
      1.2.2 服务客体互补。 高校辅导员工作与社会工作的关注对象有很大差异。社会工作关注对象主要侧重于以下几类学生:一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即厌学或虽然认真学习但成绩始终不理想;二是身心成长存在适应性问题的学生,如身体不适或心理障碍等;三是学校生活存在适应性问题的学生;四是经济上存在较大困难的学生;五是存在新的发展问题的学生,如独立的人际交往能力、恋爱等。社会工作者面对这些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会运用专业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协助他们走出困境。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对象是全体青年学生,主要注重于对所有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道德教育及形势政策教育。通过教育,启发他们的觉悟,提高研究生认识世界、适应社会、报效祖国的能力,鼓励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   社会工作与高校辅导员由于教育(服务)宗旨不同,关注的重点不同,为高校辅导员工作关注学生个体提供了借鉴,也为提高高校辅导员的服务质量提供了借鉴。
      1.2 技术方法互补。 传统的辅导员强调“训导式”的方法,这种家长式的教育强调对学生行为加以管束。而素质教育强调平等的辅导式服务,打破过去那种认为学生年幼无知,只能接受学校施予的传统观念,而应把学生看作是平等的,应受到尊重的,强调每一个学生有成长的价值,都有发展的潜能。因此,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方法迫切需要新的工作方法,为研究生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服务,帮助他们成长并达成与环境的协调与适应。社会工作是专门的助人活动,助人方法作为达到助人目的的手段和措施,在服务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社会工作的助人方法不光是指在实际工作中所使用的一般方法,而且指社会工作者群体在长期的助人实践中形成的、经过时间检验后行之有效的做法。社会工作方法从“案主的需求”出发,而不是“教育”人的立场出发,避免了强烈的政治或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容易在工作者和工作对象之间产生共鸣和达成共识,这就大大降低了师生的对立情绪,弥补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不足。
      1.2.4 工作模式互补。 从总体上看,高校辅导员工作是有一定实践功能的,抓两头促中间的管理方法在过去几十年的教育过程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也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的合格人才。但是这种管理模式重共性和多数,轻个性和少数,重约束和处罚,轻创造和激励。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或者说创新能力。社会工作以案主为本,坚持个别化原则,重视个体的差异性与特殊需求。这也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与辅导员的多数原则的工作模式互补,形成全方位服务格局。
      1.3 学校社会工作的实践基础。 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分支之一,它将社会工作专业的原则、方法及技巧应用于教育工作及其设施中,通过与家长、学校、社区的互动,解决学生问题,促进学生成长,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三者的良好关系,构筑“教”、“学"、“成长”的和谐环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概括地说,学校社会工作就是将社会工作的原则与方法用于学校,目的在协助学校,使之成为“教”与“学”的良好环境,并使学生得以获得其适应今日与未来的生活能力的一种专业服务活动。学校社会工作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学科,应用性很强。它以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结合心理学、教育学和行为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形成了一套自身的理论、方法体系及工作原则和技艺。学校社会工作运用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心理分析理论、心理社会理论、行为主义理论、道德发展理论、危机介入理论、任务中心理论、角色与运动理论、人的社会化理论、小团体理论、标签理论和基本系统理论。以标签理论为例,“标签”这一概念于1951年由勒姆尔特(E.Lemet)首先提出,1961年贝克(H.S.Becher)在《局外人》一书中加以引申阐述。标签理论从主观层面探讨个人偏差行为的形成,认为偏差不完全是个人品质所决定,而是他人运用规范及制裁于违反者的结果。偏差者是那些武断地被标定为偏差的人,而偏差行为是被加上“偏差”这项帽子的行为。根据这个理论,如果学校老师或者学生家长随意对偶尔犯错的学生加上坏的标签(如笨蛋、不良学生等),这样往往会成为促成这些学生陷入更加严重偏差行为的有力因素。将此理论应用于学校社会工作,有助于学校社会工作者洞察学生产生偏差行为的可能性因素,减少在开展学校社会工作时的先入为主和偏见,有效地改善学生处境。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为在辅导员工作中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社会工作介入辅导员工作的路径分析
      2.1 新的形势为社会工作介入研究生辅导员工作提供了空间。 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在产生之初就承担了为革命输送人才的重任。建国之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功能得以进一步的强化。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分化日益严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作为社会一份子的研究生不可避免受到了影响。而且由于研究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定型,思想波动更加大。再加上诸多的因素的影响,研究生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这些问题有些已经超出了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调节范围,或者说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不能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改革和创新高校研究生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成为研究的热点。
      2.2 借鉴社工理念丰富发展辅导员工作思维。 社会工作价值是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过程中所应秉承的一种理念,这种理念规定了社会工作过程的性质、目标和意义,也规定了社会工作的技巧和方法,还规定了社会工作者与案主的关系、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社会工作者应遵循的伦理原则以及社会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所应持有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的核心是“助人自助",即帮助人认识到并发展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理念无疑对于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具有积极意义。
      2.3 借鉴各种专业方法发展辅导员工作技巧
      2.3.1 运用个案工作的方法。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运用有关人和社会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协调可以利用的各种社会资源,为案主提供直接的面对面的、一对一的服务,目的在于协助案主充分认识自身拥有的资源和潜能,完善自我,增强其解决困难的能力,从而达到与社会、环境的良好适应。个案工作方法的实施过程包括五个阶段:初步接触与建立关系、收集资料与问题评估、制定目标和计划、执行计划、结案与评估。由于这五个阶段内容相互交叉和重合,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因此,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灵活掌握和运用。
      2.3.2 发挥团体工作的优势。 由于“个人有在团体活动中形成态度、发挥作用、取得地位、获得承认的需要”和“小组工作过程可以影响人的价值观、态度及行为的变化,提高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7]的社会团体工作的活动功能,因此,将辅导员工作中的灌输式教育与社会团体工作方法结合,主动运用社会团体工作模式和操作技术,引导研究生团体自助的开展知识、信息和思想态度的交流与讨论,开展成员之间的互助和心理救助,进行积极的社会实践活动,切实发挥研究生团体的自助教育力量,形成灌输教育与学生团体活动相互促进的协调格局。   2.3.3 借鉴社区工作的技巧。 社会工作运用社区工作方法,把对学生的服务进一步扩大到对社区的服务的工作模式,同样值得借鉴。首先,辅导员应积极促进学校、家庭、社区三方面密切配合,通过主动反馈学生信息、定期联系学生家长等形式,以增进家长对学校工作的认同和配合。其次,当前高校较为普遍的是相对封闭的社区管理模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社区内度过,而很多高校的社区都是后勤社会化管理。但是目前看这种管理模式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因此,辅导员可运用社区工作方法,注重加强学生社区的建设。其基本工作方式为:以社区为单位成立学生自治组织,由辅导员将社区—学校—家庭联系起来;通过学生组织筹办各种社区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组织的宗旨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通过学生组织加强对社区内学生的日常管理。辅导员和学生组织以预防和解决社区问题为目标,以社区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和发扬社区成员互助精神为追求,调动利用社区资源,积极参与社区的建设和管理,保障社区成员的利益。
      3 小结
      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有助于丰富辅导员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可以较好的增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对这一工作的研究,可以促进辅导员工作的持续发展和研究生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由于笔者从事辅导员工作已有五年时间,在撰写论文的这段时间,笔者对于自身工作思考了很多,可以说本论文的撰写让笔者对于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深深体会到了“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真理。但是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因此有关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如何更好的被辅导员所了解和掌握以及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如何在辅导员工作中具体运用都还有待于更深层次的研究,因此日后我将继续关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宋林飞、朱力.社会工作概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 向德平.社会工作概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4] 刘枫、王成奎.学校社会工作视角下高校学生工作缺失的思考[J].教书育人,2006(1).
      [5] 宣兆凯.学校社会工作[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 范明林.学校社会工作[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
      [7] 许莉娅.个案工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 徐永祥.社区工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人民出版社,2005.
      [10] 梁传孙等编著.《社会工作实践—认识自我与沟通技巧》[M].商务印书馆,2008.
      [11] 肖乐编译(美)基德莫利和萨雷的《社会工作概论》《美国的学校社会工作》[J].《青年探索》.1989.
      [12] 曲建武、吴云志.《高校辅导员素质与能力建设问题研究综述》[J].《高校理论战线》.2006(19).
      [13] 管向梅.《香港学校社会工作制度及其启示》[J].《社会工作》.2004.
      [14] 魏舒.《将社会工作方法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几点尝试》[J].《商业文化》. 2008(3).
      [15] 刘婷婷.《新时期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初探—学校社会工作的视角》[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2).
      [16] 王新文.《引入社会工作理念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江苏高教》.2005(3).
      [17] 黄斐斐.《高校辅导员工作导入学校社会工作理念初探》[J].《社会工作》.2007(5).
      注释:
      [1] 唐杰、黄 晟、李泽芳.当前研究生思想状况和面向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索.2009.

    相关热词搜索: 社会工作 辅导员 路径 理念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