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高中三年级高考心理问题【高中三年级(下)高考模拟测试(五)】

    时间:2019-03-21 03:33:1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狼藉/慰藉 拓片/拓展 殷红/殷实 选择/择菜   B,烙铁/炮烙 弄权/玩弄 哥俩/伎俩 果脯/胸脯
      c,茄子/雪茄 提升/提防 复辟/征辟 模仿/模样
      D,果脯/胸脯 攒动/攒射 隽永/隽秀 名称/称心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人类的许多文化情结,都与家园之思有着密切的关系,成为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这是不容置喙的事实。
      B,应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尤其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每况愈下的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更需要我们深切关注。
      C,学习应该水不停止,学而不厌,应该成为我们准备接受终身读书的理由,那种高山仰止的畏难情绪必须克服。
      D,在中国,手机小说虽然还处于“呀呀学语”的婴儿期,但当它发展得如火如荼之后,谁又能说手机小说不会在大众之中“高歌猛进”呢?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
      B,在当前形势下,加强英中合作对坚持公平、开放的世界贸易环境、促进世界经济早日复苏具有重要意义。
      C,如果我们的农民工进城后也能很快在城市安居乐业,呼朋引友,春节文化的创新与复兴也将随之而来。
      D,目前,北京有40余万适龄农民工子女在全市中小学接受义务教育,其中公办学校接收的比例已达66.2%以上。
      4,阅读下面的材料,请从两段话中准确、鲜明地概括出内容要点。(6分)
      2008年12月29日在京开幕的第三届孔子学院大会为与会者带来一个好消息:截至目前,全球已建立孔子学院249所,比去年新增47所,孔子课堂总数也达到了56个。这样的数字意味着“汉语热”并不是一时兴起,随着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汉语将被不断传播并保持热度。
      中国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的主要模式是,在国家汉办的统筹和帮助下,由中国大学与国外大学共建。从2004年第十所孔子学院设立到现在,各国孔子学院所在高校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形成了孔子学院与所在高校竞相发展的良性互动。
      (1)请从两段话中准确、鲜明地概括出内容要点。(2分)
      (2)结合文本说说你对全球已建立众多孔子学院的看法。(不超过50字)(4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余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而魏郑公之徒喜遭其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诤。虽其忠诚自至,亦得君而然也。则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渊源皆出于此也。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
      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大公至正之道而已矣。大公至正之道,非灭人言以掩己过,取小亮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又有甚不可者:夫以谏诤为当掩。是以谏诤为非美也,则后世谁复当谏诤乎?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唯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之事,是启其怠且忌矣。太宗末年,群下既知此意而不言,渐不知天下之得失,至于辽东之败,而始恨郑公不在世,未尝知其悔之萌芽出于此也。
      夫伊尹、周公何如人也!伊尹、周公之切谏其君者,其言至深,而其事至迫,存之于书,未尝掩焉。至今称太甲、成王为贤君,而伊尹、周公为良相者,以其书可见也。令当时削而弃之,成区区之小让,则后世何所据依而诛?又何以知其贤且良欤?桀、纣、幽、厉、始皇之亡,则其臣之谏词无见焉。非其史之遗,乃天下不敢言而然也。则谏诤之无传,乃此数君之所以益暴其恶于后世而已矣。
      或曰:“《春秋》之法,为尊、亲、贤者讳,与此戾矣。”夫《春秋》之所以讳者,恶也,纳谏岂恶乎?“然则焚稿者非欤?”曰:焚稿者谁欤?非伊尹、周公为之也,近世取区区之小亮者为之耳。其事又未是也。何则?以焚其稿为掩君之过,而使后世传之,则是使后世不见稿之是非,而必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岂爱其君之谓欤?
      噫!以诚信持己,而事其君,而不欺乎万世者,郑公也。
      (选自曾巩《书魏郑公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虽其忠诚自至,亦得君而然也 然:样子
      B,夫以谏诤为当掩 掩:掩饰
      C,而其事至迫 迫:紧迫
      D,然则焚稿者非欤 非:不对
      6,以下全表明作者曾巩直接对“诤谏”所表明的态度一项是( )(3分)
      ①余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
      ②取小亮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
      ③夫伊尹、周公何如人也
      ④则谏诤之无传,乃此数君之所以益暴其恶于后世而已矣
      ⑤令当时削而弃之,成区区之小让
      ⑥而必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已也,岂爱其君之谓欤?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③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肯定了谏净书存在的重要意义,赞扬魏郑公以诚信待已事君,不欺于万世,大公至正的崇高品德。
      B,文章写伊尹、周公和魏郑公,都因敢于诤谏而成为良相,名垂后世;唐太宗因拒绝纳谏导致“辽东之败”,而生追思魏征之忆。
      C,文章以史实为例证,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把诤谏之事载入史册所产生的积极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D,文章以太宗从谏、郑公好谏始,以颂郑公之贤结,中间旁征博引,层层深入,全文浑然一体。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3分)
      (2)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4分)
      (3)非其史之遗,乃天下不敢言而然也。(3分)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李白《越中览古》与《苏台览古》,并回答问题。
      越中览古
      李 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 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1)这两首诗写作题材相近,但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不同?
      (2)这两首诗篇是如何写昔时的盛景和今日的凄凉的?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0,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君子生非异也,____。(荀子《劝学》)
      (2)朝搴�之木兰兮,____。(屈原《离骚》)
      (3)____,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
      (4) 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5)蒹葭苍苍,____。所谓伊人,____。
      (《诗经・蒹葭》)
      (6)____,____,夕阳西下几时回?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月满西楼
      武瑞铮   十月的阳光下,84岁的奶奶打开了那只锈迹斑驳的黑漆木箱,取出了一套古老得几近朽烂的工具。母亲说那就是人们传说的奶奶的绣案。
      奶奶抖开一段水样的白绫,熟练地张在绣案上,然后对着阳光眯起眼睛,一根黑色的绒线准确无误地穿过针孔。
      于是,奶奶干枯的双手变成了两只春天的蝴蝶,在绣案上翩然起舞。
      人们都说,奶奶曾经是乡里最出色的绣女,她的绣品鲜艳而不媚俗,高雅却不清寒,如果谁家出嫁的女儿能拥有一件奶奶的绣品,那么她的嫁妆一定会让别的姑娘羡慕不已。而且奶奶的绣品还成就了她和爷爷的姻缘。
      那时候爷爷的父母都已过世,家世也算殷实,而且爷爷文采过人,乡亲们都说如果再开科考举,爷爷一定能中。及婚之年,爷爷对媒人提说过的几十位大家闺秀、小家碧玉都不屑一顾,可当他偶然见到奶奶的一件绣品后,就慨叹着说:“能绣出这样的绣品的姑娘,一定是位奇女子!”于是爷爷亲自登门向出身寒微的奶奶求亲了。
      就在爷爷奶奶成亲后的第二年春天,爷爷和村里的许多男人一起被抓走了。后来听说是被抓去日本做了华工,从此便没了音讯。八个月后我的父亲出生了,爷爷虽然家世殷实,但因不擅管理,到爷爷奶奶奶成亲时已经所剩无几。父亲出生后,仅有的家当也早已变卖干净,奶奶的娘家不但不能帮助奶奶。还要靠奶奶接济。
      贫寒中的奶奶只得重新做起了女工,但在那样的日子里,又有几家能做得起像样的衣服呢?为了进得更便宜的布料,奶奶每隔几天就从老家河北廊坊步行到天津进货,为防兵匪抢劫,奶奶总是把整匹布缠在身上,而且总是连夜赶回,因为家里还有嗷嗷待哺的父亲。
      村里人都断定爷爷他们被日本人抓走后必死无疑,失去儿子的父母们为儿子立起了坟堆,失去丈夫的女人们也都先后改嫁。有好心的乡亲来劝说奶奶,但奶奶把这些好心人全都骂出了门。如果哪个孩子胆敢笑话我的父亲没有爹,奶奶也会找上门去理论。人们都摇着头说,奶奶原先可不是这样凶悍的。
      就在父亲15岁那年,我的爷爷终于回了老家,可他却带回来一位新奶奶。
      原来,爷爷在日本人投降后不久就回到了祖国,但爷爷认为奶奶一定是死于战争中了,即使幸存也一定早已改嫁,当然他更不会知道世间还有父亲的存在。爷爷一回国就参加了解放军。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时,爷爷因屡立战功,已经被提升为营长,后来英俊挺拔精通文墨的爷爷又被一位首长看中,与他的千金结为伉俪。原本准备回家祭祖上坟的爷爷做梦也没想到会见到奶奶和父亲。
      人们说,奶奶的心肠好硬,爷爷长跪了一天一夜,也没能跪开奶奶的柴门。爷爷只好将钱和地址交给邻居洒泪而去。奶奶将钱原封不动地寄还给爷爷后,就把地址撕得粉碎,并且不允许父亲给爷爷回信。尽管如此,在爷爷被划成右派后,屈辱还是又一次祸及了无辜的奶奶。文革结束后,爷爷虽然偶有书信寄来,但家里人却从不敢在奶奶面前提起关于爷爷的半个字。
      绣案前的奶奶常常忘记吃饭,忘记睡觉,总要让母亲催几次才肯放下针线。渐渐地,我惊讶地发现奶奶在白绫上绣出的既不是人物,也不是花鸟,而是一行行清秀刚健似曾相识的文字,那是一首李清照的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不识字的奶奶既无范本,也无底稿,怎么会如此准确流畅地绣出这阕千古绝唱呢?
      在一个秋叶落尽的晚上,我们发现穿戴整齐的奶奶已经辞世而去了。绣案上奶奶最后的绣品已经完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白绫的左下角有一行草书的落款:“书李清照词一剪梅赠妻婉芬。”再下面,是一枚朱红的印章,印章上是篆刻的“司康”二字。
      父亲流着泪说,“司康”就是爷爷从前的名字。那么,“婉芬”一定是早已被人遗忘的奶奶的闺名了!
      11,联系全文来看,小说中奶奶和爷爷最终酿成的凄美、遗憾的人生悲剧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答案,然后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12,从全文来看,作者刻画了奶奶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举例并简要回答。
      13,理解“于是,奶奶干枯的双手变成了两只春天的蝴蝶,在绣案上翩然起舞”这个句子的修辞手法,以及它所表达的含义。
      14,文章结尾写到:“父亲流着泪说,‘司康’就是爷爷从前的名字。那么,‘婉芬,一定是早已被人遗忘的奶奶的闺名了!”请探究奶奶在临终前绣完了以爷爷的名字赠送给自己的绣品,为什么?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体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的小题。(15分)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李清照《词论》新解
      郭锋
      李清照《词论》继承了苏门论词的精华,并提出了她自己新的词学观点,对南宋中后期江湖词派的词学理论具有深刻的影响。
      北宋中后期,苏门盛行作词论词之风。这种风气和当时词坛是息息相关的。苏轼继柳永以后登上词坛,追求一种与柳词不同的风格。苏轼有意提高词的品位,常常以柳词的低俗为戒。其实,秦观与柳永自有雅俗之别,但秦词气格不高、纤弱细腻,引起苏轼的不满。
      黄庭坚认为词意高胜,要从学问中来。他评苏轼《卜算子》云:“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跋东坡乐府》)他还非常重视词作情感的雅正,认为晏几道词是人品学问的自然流露,如平生潜心六艺、玩思百家等。晏几道用至诚至善的心态待人接物,其词不含世俗社会的一点杂质。
      陈师道论词注重本色,认为苏轼以诗为词,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从本色出发,他推举秦观、黄庭坚为词坛典范,认为唐人尚用不及;还自诩他自己的词作,不在秦、黄之下。
      晁补之云:“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真唐人语,不减高处矣。……然子野韵高,是耆卿所乏处。近世以来作者,皆不及秦少游。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晁补之评当世词人与李清照《词论》在评价词人范围、观点上大体是相近的。
      张耒《东山词序》指出了贺铸词的两个特点:其一,贺铸词虽然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风格,但其内在的精神是一致的,“直寄其意耳。”(《贺方回乐府序》)其二,贺铸把博学业文之才与天理自然之情统一起来,化才学为清空,这是一个很高的词学境界。
      苏轼的门生兼幕僚李之仪,也擅长论词,他说:“长短句于遣词中最为难工,自有一种风格,稍不如格,便觉龃龉。”(《跋吴师道小词序》)李之仪所说的词“自有一种风格”、词难于诗以及对北宋词坛诸公的褒贬,对李清照《词论》影响很大。他所指出吴师道提高词品的途径,正是李清照论词的目的之一。
      上文,我们不厌其烦的罗列苏门论词的基本观点,说明这样一个事实:李清照《词论》不出苏门论词的畛域,不仅所讨论的问题一致,就连词学观点也有一定的承传关系。其中以晁补之、李之仪对李清照的影响较为显著。李清照论词为什么出自苏门呢?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游学于苏轼门下,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多与苏门诸君子、学士切磋交流。李清照跟随其父生活在汴京,直接或间接 地受到前辈词人的影响。所以,由她来荟萃苏门的词论是顺理成章的。李清照除了继承前人的论词观点以外,还提出了自己的词学主张,这就是本色雅正论和宋词才学化的发展趋向。
      苏门词人之后,执北宋词坛牛耳者为周邦彦和李清照。周邦彦从词的创作方面,探索出本色雅正、运用才学的法度;李清照则从理论方面阐明了这个趋势。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围绕李清照继承了苏门论词的精华,并提出了她自己新的词学观点这一论题,采用了例证法,列举北宋中后期大家的理论展开论述。
      B,通过探讨黄庭坚认为词意高胜的特质,如“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说明了词要从学问中来的观点。
      c,例举陈师道论词,可见他推举秦观、黄庭坚为词坛典范,认为唐人尚用不及等方面,其目的是为了说明词不必注重本色,应该讲究文采。
      D,作者认为,周邦彦从词的创作方面,探索出本色雅正、运用才学的法度;李清照则从理论方面阐明了这个趋势。
      16,本文运用李之仪所说的词“自有一种风格”,具体指的什么?与张未《东山词序》的理论有什么相同之处?
      17,李清照从理论方面阐明了词“本色雅正、运用才学”这个趋势,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唐诗宋词作伴何处举杯邀月
      今年的中秋节在10月6日,正好处于国庆长假期间,两节相逢,无疑更为节日增添了喜气。中秋赏月,在哪里比较好呢?
      月亮一直是古诗词中的重要意象。本报记者在唐诗宋词中,为读者遴选了10个赏月地点。请跟我们一起去看看。
      江苏
      扬州二十四桥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二十四桥位于扬州瘦西湖公园,是新近修复的著名风景区。
      有人认为二十四桥是子虚乌有的东西,实际上从来就不存在,它只是唐代扬州桥梁的总称。最早对此作出解释的是宋朝大科学家沈括。也有人认为杜牧诗中的“何处”二字,清楚地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二十四桥绝不是一座桥。
      近来,扬州的一位青年作家。从语言上、地理位置上对“二十四桥”作了大量的论证:扬州“二十四桥”为“阿师桥”的谐音,并考证沈括记载的阿师桥,为今城北的螺丝湾桥。看来,“二十四桥”的最终解释权,恐怕还得归杜牧。
      江苏苏州枫桥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唐・张继《枫桥夜泊》
      苏州枫桥镇,因张继的《枫桥夜泊》而蜚声中外,一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古意盎然。“寒山寺”名得于寺里两个住持名僧寒山、拾得之名。传说寒山、拾得原为二兄弟,两人同时爱上一位姑娘,哥哥寒山为了弟弟的幸福悄然出家当了僧人,弟弟感激之际,也舍下心上人追随哥哥而来。不过,由于苏州城市的发展,张继笔下的意境只能由游客自己欣赏和体会了。
      湖北
      赤壁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据记者了解,已有专家指出,赤壁之争虽各有所本,但这都是出自微观的见解,而从宏观和全局上考察赤壁之战,几说可以互补,可以并存。当时曹军号称83万(实际只有一二十万人),孙权和刘备联军5万人,战线很长,战场很大,不可能只在赤壁一个山头下进行。也就是说,从江夏赤矾山、汉南纱帽山、大军山、小军山到蒲圻赤壁山都是赤壁之战古战场。因此从宏观上判断,赤壁之战发生在武汉地区。
      浙江钱塘江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流传下来的只有这一首诗,但此诗却被冠以“孤篇压全唐”的美誉,原因就在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一句,一下子把人间的种种哀乐都推到辽阔旷邈的宇宙背景之前,整个诗句意境高远,富含哲理,寄寓深情。
      (选自《新闻晚报》,有删节)
      15,下列关于“扬州二十四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四桥位于扬州瘦西湖公园,是新近修复的著名风景区。
      B,二十四桥是子虚乌有的东西,实际上从来就存在于此,它只是唐代扬州桥梁的总称。
      c,“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诗中“何处”二字,说明二十四桥绝不是一座桥。
      D,“二十四桥”为“阿师桥”的谐音,经考证沈括记载的阿师桥,为今城北的螺丝湾桥。
      16,统观这篇新闻节选,记者向读者介绍了几个赏月名胜之地?它们的景物特点分别都是些什么?
      17,请从“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三句诗中任意选择一句来赏析。并联系实际说明人生哲理。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有人曾经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当你抓来一只大公鸡,接着掏出一把米撒在地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他又想出一个办法,扳开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最后,他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地上,自己向后退了几步,大公鸡就自己吃起来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
      1,用斜线(/)给下面画横线的文言文段断句(限6处)。(6分)
      《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赢滕履踽,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客壬,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1,给下面的文字断句。(6分)
      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2,(1)请将上面的文言语段用一个著名的典故来概括。(2)联系上文,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苏秦连横主张的经过和结果,后来他发奋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不超过80字)(4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3,下列有关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凤凰涅檗》中凤凰集香木自焚,从烈火中更生,传达出一个古老民族觉醒之时的深刻的悲愤。诗中凤凰的自焚,是与旧社会决绝的反抗行为,是叛逆精神的强烈爆发与燃烧。
      B,《哈姆雷特》这一喜剧以中世纪丹麦国宫廷为背景,通过哈姆雷特为父复仇的故事,真实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丹麦社会的真实面貌,小说极力表现了当时先进分子的人文主义主张。
      c,《老人与海》,作家海明威以写实的手法,叙述了桑地亚哥老人捕马林鱼的全过程,塑造了屹立不倒的“硬汉子”形象,作者热情地赞颂了人类面对艰难 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D,《三国演义》中所写赤壁之战,是全书中最精彩的部分,表现了诸葛亮处处胜过周瑜一着,如“借东风”则“有夺天地造化之法”,使周瑜十分嫉恨,必欲除之。但诸葛亮早有预料。因而处处设防,始终维护孙刘联盟。
      E,《红楼梦》中,“宝玉挨打”的原因是,宝玉的父亲贾政望子成龙,但宝玉却蔑视功名利禄,反对礼教传统,尤其是替婢女晴雯画眉。贾政无法容忍宝玉的浪荡与不肖痛笞宝玉。
      4,简答题。(10分)
      (1)《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不少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请说出“三绝”一奸绝、义绝、智绝,各指代谁?并列举其中“一绝”,用一个事例来说明。(不超过60字)(5分)
      (2)《红楼梦》中宝玉挨打后,先后有好些人前去看望宝玉,请看下面两段话,分别是谁说的?各表达了什么情感?(5分)
      ①“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
      ②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厉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地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
      东方湖位于东方站附近。东方站是原苏联于1957年建成的。这里是冰盖研究的理想中心领域,冰川学家已在这里打钻到2700米深度,获取了大量有用的数据。认为东方站冰盖3800米深处隐藏着一个面积为10000平方公里的湖泊。它长250公里,宽40公里,细长呈椭圆形。湖上的冰盖表面海拔3500米。湖水表面在海平面以下300米,湖水深度为400米。这是一个多么奇特、神秘的冰下之湖,而沿着湖的西侧。冰盖下面还有一个山脉,山脉东侧是深深的山谷,山谷里充满了湖水。东方湖的面积是贝加尔湖的三分之一,是地球上极大的地下水资源,它藏有多少地球的秘密,足以令人遐想。
      60年代,美国在伯德站打钻,成功地打到2000米深度,得到的冰盖底部含有很大水份的冰芯,令当时的学者们大惑不解。按理,冰盖底部的温度应该是冰点以下负几十度,是不应该有水存在的。后来经分析认为,底部含水的冰层可能是受上部冰重压力,在高压下使冰消融变成水层。这种现象在现代冰川学里称为压力消融。
      然而,仅仅是压力消融就能形成这么浩大的湖泊吗?显然难以令人相信。于是,这些学者们又提出了地热融化之说,即从地球内部涌出的地热使冰盖底部融化形成浩淼大湖。
      地球内部的热不断从地球表面释放,就像人体散热一样。由于在冰盖岩盘打孔困难,所以这个热流在南极大陆还没有准确的测定,而只有在美国默克默多站和日本昭和站测量过,表明南极地区的地热极为微弱。
      综合分析认为,南极大陆地壳热流量应该比全球的平均值低得多。据此,另一学派就提出了反问,地热温度不高的南极大陆,其冰盖下的冰怎么会被地热融化的呢?两年过去了,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对此表示怀疑。
      如此看来,东方湖的形成究竟是压力消融,还是地热融化,是两者同时作用,还是有先有后有主有从,或者是别的什么原因,这都是一个谜,有待于深入研究突破。
      (选自《知识窗》)
      5,从全文看,东方湖有怎样的特点?(6分)
      6,冰川学家对于东方湖的成因有哪些不同的观点和看法?(9分)
      命题人:朱庆和
      参考答案及解析:
      高中三年级(下)高考模拟测试(五)
      1,A(A ji/jie ta/tuo yan/yin ze/zhai;B“弄权”“玩弄”都读nang:C“复辟”“征辟”都读bi,D“攒动”“攒射”都读cu6n)
      2,D(A不容置喙:置,安放;喙,嘴,不许在一旁插嘴,这里应该用“不容置辩”;B每况愈下是越来越糟糕的意心,用在这里意思相反;c高山仰止: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高山仰止”比喻对高尚品德的仰慕,此处是望文生义;D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3,B(A成分残缺,“农产品”后应该加上“有效供给”;c词序颠倒,应该为“复兴与创新”;D自相矛盾,去掉“以上”)
      4,(1)①全球建立孔子学院,汉语将被不断传播;②孔子学院与所在高校竞相发展。(2)汉语将被不断传播Jf:保持热度,说明我国汉语在世界上的地位日益提高,我国文化将成为世界人民所瞩目与向往的精神财富,这是改革开放后我国不断强大的结果。
      5,A(应该是“这样”,指示代词)
      6,B(①曾巩看到的事实;③曾巩提出的议题;⑤分析原因,并非直接指出)
      7,B(“因拒绝纳谏”不合文意,从文本“群下既知此意而不言”来看,是无人进谏)
      8(1)能够知道魏郑公有谏诤之事,是因为他的奏章还存在。(“其”,指代魏郑公;“以”,因为;判断句式;各1分)(2)君王任用臣子,臣子侍奉君王的原则是什么呢?(“君之使臣”,“之”主谓间,不译:“使”,任用;“事君者”,……的(原则);“事”。侍奉;疑问句式;各1分)(3)如果不是史书记载将他们的谏书留下来,那么后世谁也不敢说他们的贤能和杰出是这样的。(“遗”,遗留;“言”,动词说;“然”,这样,指他们的贤能和杰出;各1分)
      9,(1)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体相同,题材近似,但越中一首,着重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表现今昔盛衰之感,所以其表现手段又各自不同。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
      (2)《越中览古》一诗前面写过去的繁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前面写得愈着力,后面转的也愈有力。为了充分表达主题思想,诗人对该诗的艺术结构也作了不同于一般七绝的安排。一般的七绝,转折点都在第三句里,而他的前三句却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苏台览古》一上来就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事的变化、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后面紧接以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旧,岁岁常新,以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作鲜明的对照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对比。
      10,(1)善假于物也(2)夕揽洲之宿莽 (3)地崩山摧壮士死 (4)沧海月明珠有泪 (5)白露为霜在水一方 (6)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11,是日本侵略中国造成爷爷和奶奶分离;二是美帝国主义强盗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一抗美援朝战争又再次造成了爷爷和奶奶的分离。
      12,高雅清丽、心灵手巧、忠贞不渝,纯真蒋良、充满爱心、坚强刚健。例如“奶奶抖开一段水样的白绫,熟练地张在绣案上,后对着阳光眯起眼睛,一根黑色的绒线准确无误地穿过针孔。”“她的绣品鲜艳而不媚俗,高雅却不清寒,如果谁家出嫁的女儿能拥有一件奶奶的绣品,那么她的嫁妆一定会让别的姑娘羡慕不已。”“绣案前的奶奶常常忘记吃饭,忘记睡觉,总要让母亲催几次才肯放下针线。”“如果哪个孩子胆 敢笑话我的父亲没有爹,奶奶也会找上门去理论。”“奶奶将钱原封不动地寄还给爷爷后,就把地址撕得粉碎,并且不允许父亲给爷爷回信。”
      13,比拟、比喻;描写出奶奶高超、娴熟的刺绣技艺,以及她高雅清丽、心灵手巧的性格特征。
      14,①在奶奶的心中永远保持着对爷爷的深深的爱;②她表面上恨爷爷,其实内心爱着爷爷,更舍不得“新奶奶”发生如自己一样的悲剧,这是一种无私的大爱;③现实生活的美好实现不了,奶奶选择了精神的追求,用这种方式圆了自己的美好梦想。(只要言之有理,就酌情给分)
      甲、论述类文本
      15,c(这在原文中无根据,原文为“注重本色”“从本色出发”)
      16,李之仪所说的词“自有一种风格”,具体指“遣词中最为难工”,以及“难于诗以及对北宋词坛诸公的褒贬”等;与张来《东山词序》的理论“直寄其意耳”意趣颇相似,即“把博学业文之才与天理自然之情统一起来,化才学为清空”。
      17,(1)注重提高词的品位,以低俗为戒;(2)词虽有雅俗之别,但气格要高、摒弃纤弱细腻;(3)注重本色的同时,运用才学,即讲究文采。(只要言之有理,答案在此话题范围内就酌情给分)
      乙、实用类文本
      15,B(原文为“从来就不存在”)
      16,①江苏扬州②江苏苏州③湖北赤壁④浙江钱塘江。①二十四桥:“二十四桥”为“阿师桥”的谐音;②枫桥镇:寒山寺得名于寺里两个住持名僧寒山、拾得;③赤壁(赤矶山):赤壁之战古战场;④空旷江面(浙江钱塘江):张若虚流传下来的唯一一首名诗。
      17,①文学不缺少文化,文化靠文学渲染。②名胜之地的由来:失意者的愁绪:劳作者的行迹。③人生代代无穷尽,生命只是一个过程而已。(言之有理就给分)
      18,立意指向:①顺其自然
      做任何事情,要按照事物的规律行事,决不能凭主观臆断;⑦教育就跟喂鸡一样――让学生自由地学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就有好的效果;③学习不能硬灌一一要让学生自己感兴趣和有需要地学习;④强制没有好结果――让人更能够产生逆反心理。
      附加题
      1,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2,(1)锥刺股;(2)①苏秦游说秦王的奏章,一连上了十多次,始终没被秦王采纳。②为了游说,他用光了自己所有的资材,就连衣服破了也没有换的。③回到家,遭到了家人的鄙视。④当晚,苏秦就从几十个书箱里面找出一部姜太公著的《阴符》来发奋钻研。他读书的目的,是想再次周游列国,实行他提出六国合纵以抗衡秦国的主张。
      3,B E(B应为悲剧;E尤其是与“戏子”琪官交往;“浪荡”应换成“种种叛逆”。具体为:宝玉挨打的具体起因有三:会见贾雨村时无精打采,畏畏缩缩,全无“慷慨挥洒谈吐”的风度;与琪官、蒋玉菡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无端招来政治纠纷;贾环告发他逼死了金钏儿)
      4,(1)曹操、关羽、诸葛亮。曹操梦中杀粮官,以弹压军心;关羽为义,与刘、张桃园结盟;诸葛亮草船借箭、空城计等。(2)①宝钗以为宝玉挨打,事出有因,她的关切多半是表面文章。②黛玉的关切是真情流露,她感觉宝玉不该挨打。二人的思想是不同的。
      5,①这是一个“冰下之湖”;②处在冰盖3800米深处;③面积为10000平方公里的湖泊;④细长呈椭圆形;⑤湖的西侧,冰盖下面还有一个山脉{⑥山脉东侧山谷里充满了湖水。
      6,几种不同的看法:①“压力消融”说,底部含水的冰层可能是受上部冰重压力,在高压下使冰消融变成水层;②“地热融化”说,即从地球内部涌出的地热使冰盖底部融化形成浩淼大湖:③“压力消融”与“地热融化”作用说等。

    相关热词搜索: 高考模拟 高中 测试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