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七个常见文言虚词的代词用法例释】 18个文言虚词

    时间:2019-02-27 03:21:2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在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而”、“何”、“乎”等18个虚词的意义及用法是《考试大纲》要求考查的范围。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不断整理总结,发现“而”、“何”、“乃”、“其”、“若”、“焉”、“之”等七个虚词都可作代词,并且各有特点。这些规律值得与中学教师和学生分享,同时加深对这七个词的代词用法的理解。
       一、而
       “而”作代词,通“尔”,用作第二人称,可译为“你”、“你的”;偶尔作主语,译为“你”,如: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二、何
       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表原因,后常带语气助词“哉”、“也”等,可译为“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等。如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代处所或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等。如豫州今欲何往?(《赤壁赋》)大王来何操?(《鸿门宴》)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⒊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等。如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三、乃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如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不能作宾语。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如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四、其
       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她、它)”、“他(她、它)们”;或表领属,可译为“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如:
       ⑴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⑵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⑶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2.作第一人称代词,可译为“我的”、“我”、“自己”。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⒊作第二人称代词,可译为“你”“你的”。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4.作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
       ⑴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⑵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
       5.作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这个”、“这些”、“这里”。如:
       ⑴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⑵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
       6.表“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
       ⑴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⑵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五、若
       ⒈表第二人称,可译为“你”、“你们”,“你的”、“你们的”。如:
       ⑴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⑵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⒉表近指,可译为“这”、“这样”、“如此”。如: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
       六、焉
       ⒈作人称代词,可译为“他”、“他们”。如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⒉作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里”等。如而人之所罕至焉。(《游褒禅山记》)
       ⒊作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怎么”。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七、之
       ⒈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事、物等,译为“他(她、它)”、“他(她、它)们”。如:
       ⑴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⑵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
       ⒉作第二人称代词。可译为“我”。如:
       ⑴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⑵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3.作指示代词表近指,指代内容视上下文而定。可译为“这”、“此”、“这些”、“这里”等。如:
       ⑴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
       ⑵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⑶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而”、“乃”、“若”在第二人称代词使用时意思基本相同,“乃”和“若”在做指示代词时意思一样。“其”、“焉”、“之”都能做第三人称代词,但“之”不能表示领属;在做指示代词时“其”的使用更广泛。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中学南区(341100)
      

    相关热词搜索: 虚词 代词 文言 用法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