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我们的灵感从哪里来?_灵感从哪里来教案

    时间:2019-01-17 03:35:2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碰上难题,我们经常百思不得其解,但往往又会“灵光一闪”,心里豁然开朗。其中奥妙何在?日前,从在美国纽约召开的国际“人类脑成像”大会传来消息,我国心理学家罗跃嘉、罗劲等对“灵感”发源地――大脑“扣带前回”的发现,初步揭开“灵感”的神秘面纱。
      “灵感”的同义词――“顿悟”在英语里用拟声词“Aha”(啊哈)表示,非常形象生动。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对某一问题的解决存在一定的心理定势,即形成一种固定的观点或模式;只有打破这种不适当的假设,才能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常说的“脑筋急转弯”。
      关于“脑筋急转弯”的经典题目很多,有一个是“三横三纵九个点,要用一根线不断笔地将它们连接起来,最多转折三次,怎么办?”要解决这个问题,把思维局限在九个点之间是不行的,必须让线条突破某种既定的思考范围。这正是所谓的“退一步,海阔天空”了。可见,“顿悟”这一思维的突然转变,正发生在思维定势被突破的刹那之间,然后给人以恍然大悟的感觉。
      历史上,众多科学猜想、新思想莫不从顿悟中得以诞生。189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设后,许多人为了维护经典物理,对已有理论进行了这样那样的修修补补。只有爱因斯坦独具慧眼,紧跟“感觉”、大胆想象,创立了“量子假说”,全新的量子物理学由此诞生。爱因斯坦一直说:我相信直觉和灵感。他的成功,正在于敢于打破常规。跳出思维惯性的束缚。
      为解开“灵感生于何处”这一谜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罗跃嘉、罗劲领导的课题组,以传统的谜语做实验材料,用事件相关脑电位(ERP)和功能磁共振成象(fMRl)技术记录实验参加者的脑部活动,开展了相关的研究。
      罗跃嘉研究员介绍,实验采用的谜语分为两类。一类比较容易,例如“虽然它挡住了你的眼睛,但你看得更清楚了”(眼镜)。另一类则较困难,例如“能挪走巨大的木头,却搬不动一枚小小的铁钉,是什么”(河流)。研究者认为,容易的谜语不会产生顿悟,可以作为“基线”;而困难的谜语将导致顿悟,采用一种“相减”的方法,用“困难”减去“容易”,得到的相减波形或激活区,就代表了顿悟产生的心理过程与脑内活动区域。
      实验中,心理学家们绘就了分别表示“困难”(或“有顿悟”――和“容易”(或“无顿悟”)的脑电波形,相减后得到一个波峰为380毫秒的负波,并托到这条“N380”波线在头皮上的分布区域。偶极子分析表明,“N380”起源大脑“扣带前回”区域,这与他们的fMRI脑成像结果完全一致。
      众所周知,创造性思维是人才创造力的核心,对提高和开发人们的创造力十分重要。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创造性思维并不为少数“天才”所独有,它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前者包括概念、判断、推理,后者实际上就是想象,直觉或灵感。我国心理学家对“灵感”原泉的“勘查”和“发掘”,打开了揭秘“灵感”的大门,意义十分重大。
      
      选自《北京晨报》
      责任编辑/木 歌

    相关热词搜索: 灵感 从哪里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