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如何进行阅读教学的学法指导:阅读教学的学法指导

    时间:2019-05-24 03:22:1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29-01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教学的要求更上了一个层次。不再局限于表面的了解词句意思,读些浅近的童话寓言,短小的散文,而是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能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式,在讨论和交流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能阅读说明性的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故事梗概,简要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由此可见,要求逐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应逐年提升。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呢?我认为,学法指导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教师示范,展示学法
      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随着年龄的变化而逐渐加深加强。所以刚开始上课便向学生讲解抽象的学习方法是很难被小学生理解并接受的。即使学生能接受了也只是机械记忆,而不是理解,更谈不上应用。因此,学法指导的第一环节是先让学生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即可以通过教学中的示范性指导,让学生从教师的教学中感知学法,领悟学法,这就要求教师的示范过程必须做到线条明确,层次清楚,便于学生发现和领悟学法:教师的教学应做到难易适度,便于学生操作和应用。以苏教版实验教科书第八册第9课《三顾茅庐》为例,初读课文时,我设计如下步骤: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生自由朗读,看清字形,读准字音;指名学生朗读,正音;教师范读,读出课文的节奏,情感,学生认真听。再次指名朗读,正音。)
      2.细读课文,理解字词。(学生自己读课文,勾划出不理解的字词或句子;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字词或不理解的地方。)
      3.精读,理清课文层次。(把握文章脉络,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二、回顾小结,归纳学法
      通过第一部分的学习,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知识,对课文的理解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当学生对这种感性知识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教师对第一部分的学习方法进行简要的回顾从中发现和领悟学习顺序,归纳出学习的方法。这一步骤尤为重要,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有系统的理解,也能对学习课文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这就好比学生有了一颗颗珍珠,老师则需要给孩子一根线,并教给孩子穿珠的方法,穿成一串漂亮的珍珠项链。
      在学完了课文《三顾茅庐》后,我就问学生:刚才我们分了几个步骤来学习课文的?每一步又是怎样做的?先做什么?再完成什么?通过回答问题 ,学生对刚才的学习过程进行回忆思索,把发现和领悟到的学法简明的归纳出来。
      于是教师小节:以后不管遇到怎样的文章,教材上的课文也好,课外看到的也好,你都可以依照这样的步骤进行学习,学东西,不是只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了解透彻,明白清楚地掌握,这样对你的理解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
      这样做,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授之以渔”,要比“授之以鱼”效果好。给了学生自己动手穿珠的本事,自己就可以亲手做出一串串精美的项链。
      三、自学实践,运用学法
      通过以上两个步骤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领悟到了学习的方法,这为以后进行学习知识掌握了一种方法。
      出示课外阅读材料《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让学生依照先前给出的方法进行自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以下要求:
      1.自学生字词,不懂的地方解决,或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和同桌商量。
      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知道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分析故事中人物周瑜,诸葛亮等人物性格。从他们身上可以得到怎样的启发?
      自学不是放任不管,随意去学,这样会使学生因为缺少目的性而不知该干什么。只有给出既定的目标,在有要求的规范下,使学生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去一一完成。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也与课文有相关联之处,《三国演义》又是大家所熟悉的,因此对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非常好的帮助作用。
      多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对于学生掌握这种技能有很大的作用,对于一些阅读短文理解类的题目也能轻松应付,拿捏得当,不再无从入手。
      四、检查效果,巩固学法
      第四阶段是最后阶段,是检验学生掌握情况的阶段,对先前的方法的使用、掌握的一个汇总,在这一阶段,我们可以针对第三阶段出示的问题一一讨论,在通过学生的回答的反馈中,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在检查中,我还设计了如下问题:你觉得周瑜和诸葛亮的区别在哪里?他最后的结局怎样?从他的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在阅读材料上,而是平日里对《三国演义》的了解的基础上的,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进行了拓展,既来源于阅读材料,又高于阅读材料,深化了学生的认识,提升了学生地阅读品位,不迷信于书本,又能真切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才是训练的真正目的。不拘泥,不刻板,灵活运用,轻松学习知识。
      当然,文体的不同,学习的方法也不同。教师要把握各类文体的特点,在教学中加强学法的指导,切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需要。

    相关热词搜索: 学法 阅读教学 指导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