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桃姐影评_三个“桃姐”一台戏

    时间:2019-05-02 03:21:5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我从婴儿开始,由桃姐照顾,后来换我照顾她,就像人生循环。   《桃姐》是一部有“使命感”的电影,讨论的是香港老年人问题,2011年9月在威尼斯电影节拿下最佳女主角,而后在台湾电影金马奖上包揽多项大奖,也是即将揭晓的香港电影金像奖大热电影。
      李恩霖讲的是自己的故事
      “我从婴儿开始,由桃姐照顾,后来换我照顾她,就像人生循环。”李恩霖是嘉禾电影公司的制片人。在电影《桃姐》里,作为编剧和制片人,他讲的是自己的故事。
      桃姐原是李恩霖母亲家的女佣。桃姐和李恩霖母亲同岁,感情深厚。半个世纪里,她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把李家当成自己家,谢绝了别人家的高薪邀请,没有离开过。1980年代,李恩霖父母和妹妹移民去了美国,家里就剩下他和桃姐,除了他赴美求学、工作的十几年外,桃姐一直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2003年,桃姐突然中风,半身不遂,无法继续做家务。从医院回来后,她向李恩霖提出,要搬到老人院去住。考虑自己因为拍电影,经常不在香港,无法照顾桃姐,李恩霖把她送到了老人院。
      去老人院前一天,李恩霖和桃姐挑选要带去的衣物。桃姐的房间,是用阳台改成的。一张狭小的单人床铺,房间靠墙的上方挂着一排大木柜,里面放着缝纫机、保温饭盒和不再使用的器具,下面镶嵌着一台洗衣机,床铺对面的窗下放着两个大樟木箱,占了房间三分之一的空间。
      箱子是李恩霖母亲当年的嫁妆。在打开的木箱里,他惊讶地发现了他和妹妹童年时的手工玩具、衣服、尿布,桃姐背他上街闲逛时的背带,给他和妹妹缝制的红色棉袄,他在幼稚园时穿的老鼠戏服,小学时的保温饭盒……
      2006年,桃姐去世。桃姐去世后,李恩霖保留了桃姐房间的摆设。柜子、箱子里的一件件物品,让他想起它负载的人生记忆,他把那些曾经遗忘掉的记忆,写在了笔记本上,后来又写成了电影剧本,找到了许鞍华。
      
      桃姐不识字,但她身上有忠义
      看完《桃姐》的剧本,许鞍华想哭。答应接《桃姐》,原因在于许鞍华“既是李恩霖也是桃姐”。她经常外出拍电影,把母亲留在家里,靠女佣照顾母亲。“她年纪已经很大了,我不在的日子,她一定很孤独。”
      许鞍华七八岁时,家里来了一个佣人。和桃姐不同的是,许鞍华家的佣人烧菜手艺一般,干活也不是很干净,马马虎虎,但人特别好,重感情。许鞍华上大学时,许鞍华母亲因为有些方面不满意,辞掉了她。这个女佣后来去别人家打工。每年春节,她都到许鞍华家拜年,还带贵重的礼物,给许鞍华弟弟买名牌钢笔。
      “《桃姐》和李家是一个好的案例,那时没有法律制度保障她们的权利,万一李家对她不好,等她很老的时候把她赶走不养她,那她的结果一定很惨。现在有法律制度,都是白纸黑字的合同,讲钱讲权利,给多少钱做多少事,很少讲责任、义务,没有桃姐和李家那样好的情谊了。”许鞍华告诉记者,她拍《桃姐》,是希望探讨过去女佣和今天菲佣的不同,探讨人际关系的变化。今天的香港,越来越繁华,但桃姐时代的道德伦理观,已经逐渐消失了。
      “桃姐不认识字,但她身上有忠义。我们都是从武侠小说、戏曲故事里头了解到的。徐枫对我说过,她的教育不是在书本,也不是在学校,而是演那些古装戏和武打片,自己变成侠女的,香港的黑道白道,以前都拜关帝,讲什么忠孝信义,这个传统现在都没有了。”
      《桃姐》给了许鞍华一个机会,她把看到的老年人问题放在了电影里。
      
      真实永远无法成为电影
      叶德娴没料到自己能当影后。电影筹备时,李恩霖给许鞍华推荐叶德娴。当时许鞍华有点担心:叶德娴那时62岁,和桃姐相差十几岁,已经近十年没演过电影。
      “我一定要演好这个角色。”叶德娴对记者回忆说,自己为这部片子做了许多功课,跑到李恩霖家看桃姐的房间。“我很难过,她的房间太小了,吊柜和箱子里摆了那么多杂物,我没有想到,一个睡觉的房间,为什么会放一部洗衣机呢?”
      她把桃姐去过的茶餐厅、公园都摸得一清二楚。她还去菜市场买菜,菜贩一直招呼她,没认出她来。后来,李恩霖的家也成了《桃姐》里刘德华的家,桃姐的小屋除了减掉一个樟木箱,其他物品都保留原样。
      桃姐的形象渐渐生动了起来:“桃姐跟我很像,她买蒜头会一个个挑来挑去,她买鱼不会只买便宜的,一定要买最新鲜的,她买最好的酱油烧菜给主人吃。”
      桃姐让叶德娴想起自家的一个女佣。她13岁时,家里来了一个12岁的女童,帮佣干杂活,一个月赚5块钱。因为这个记忆,后来电影里有了桃姐回忆自己第一个月赚5块工资的细节。
      桃姐中风瘫痪则来自叶德娴自身经验。12年前,叶德娴在日本,臀部的坐骨神经出现问题,腿不能沾地,一走路就疼,完全靠拐杖支撑。
      “突然之间不能动了,一动就疼,我就问自己:是不是死了?后来离不开拐杖了,我想一辈子是不是就这样了?我接受命运安排的时候,奇迹出现了,一个神医帮我医好了,我又可以像正常人那样走路了。”
      在养老院里,叶德娴天天盼着刘德华去看望她。“华仔第一次去看桃姐,那时候她没有梳头穿着睡衣,后来她发现华仔来看她,就会穿衣装扮下自己,心情由低落变得开心,人生态度也乐观起来。”
      在香港,许多看完《桃姐》的观众,回家后找自己的长辈和老人谈心,他们开始理解那些在日常生活里被他们忽视的老人们。这令叶德娴很欣慰。但她并不指望自己的儿女会找到她沟通。
      许多年前,叶德娴离婚后,女儿跟妹妹去了加拿大,她和儿子在香港生活。后来儿子去美国读书后,叶德娴留在了香港。遥远的时空分割,导致她和儿女们感情冷淡,仅仅只是在新年保持电话沟通。
      “所以,电影还是电影,真实永远无法成为电影。”叶德娴说。
      (来源:《南方周末》)
      

    相关热词搜索: 一台 桃姐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