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有时“无声”胜“有声”]无声胜有声英文原文书

    时间:2019-04-07 03:13:0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现如今,在语文课堂上听到琅琅读书声让人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回归,特别是指导得法、层层深入的朗读更是令人荡气回肠。在新课程改革之前,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度忽视了朗读,只注重死板机械地分析课文,生搬硬套地理解内容。学生读得太少了,那种理解停留在了词句的表面,停留在了教参的标准答案上。在课改春风吹遍全国的时候,语文课堂掀起了读书的热潮。如果哪位教师安排默读十分钟课文,准会在评课时被扣上“课堂气氛不活跃”的帽子。其实,提倡课堂要有读书声是真知灼见,本人十分赞同。但是,如果只是“有声语言”在课堂上响起,而忽略了另外一种读——默读,那就是在“跟风”“走极端”,是不值得效仿的。教师钻研教材,主要靠反复默读,为什么学生学习课文却不让他们默读?没有潜心的默读,能静静思考吗?能发现疑问吗?能综合归纳吗?能自得自悟吗?因此,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是决不能轻视默读的,加强默读训练相当重要!
      【关键词】默读 训练
      一、认识默读重要性
      朗读与默读,各有各的优势。朗读便于调动眼、口、耳、脑多种器官参与,便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吟诵、记忆。低年级儿童内部语言还不够发达,尤其要重视朗读教学。与朗读比较,默读适应范围更广,它不影响别人,不受环境限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应用最广;默读的速度比朗读快得多,可以大量阅读,可以博览群书;默读可以默默地思考、比较、推敲、揣摩,可以自由地停顿下来重复看,反复想,从而促进思考,促进深入理解。因此,小学中高年级要在进行朗读训练的同时,强化默读的训练。
      二、明确默读的要求
      小学低年级以朗读训练为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训练。默读训练有以下三方面的要求:
      ⒈默读技巧方面,要求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
      ⒉默读理解方面,要求边读书边思考,能理解文章的词句、思想内容与表达方法。
      ⒊默读速度方面,要求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加快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从二年级慢慢渗透,中年级开始按以上要求正规地、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切不可急于求成。
      三、提供默读的条件
      1.给足默读时间。默读一篇课文一般要三五分钟。如果要边读边查,边读边思,边读边画,真正做到自悟自得,那就需要更多时间。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体会,去揣摩,这是最简单易行也是最有效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也为教师的教奠定了基础。我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要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既要让学生在默默读思中理解、感受,又要在书声琅琅、议论纷纷中进入情境、彰显自我。不过,动与静的分配要合理,不可没读完就草草收场,或为了“动”“静”而动、静。
      2.提供问题情境。我们知道,一篇文章的信息很多,有的是重要的、关键的,有的是次要的、无足轻重的。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边读边想,进行有效的取舍,把重要信息收入记忆库中。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必须在问题设计上下功夫。阅读中的思考很重要,教师应该主导学生去思,而不能堵思。其实,默读就是助学生精思的一个重要手段。
      3.精选默读内容。每篇课文都有值得推敲、值得深刻领悟的语句和段落。教师应精心挑选这些内容,在引领学生反复读、诵、记前,一定要给学生默默读思的机会,让他们通过默读产生个性化的体验,从而剖析文本的内涵。只有在静的氛围中,学生才会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才会与文本交流,才会有精彩的思维火花闪现。
      四、教给默读的方法
      默读,要讲究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对学生终身学习是大有裨益的。默读的基本方法和习惯有:
      1.动眼不动嘴。凡是动嘴的默读都不是真默读,而是“默朗读”,那是很难提高默读速度和默读质量的。有些中高年级学生一边用手指着一边默读,也是不可取的。
      2.边读边思考。学会在默读中分析综合,在默读中质疑问难,在默读中欣赏评价。学生在默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默读,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不断发现新问题。这样做,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唤起了学生读书的注意力,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也学会了摄取信息的方法,对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五、尊重默读的感受
      默读同样一篇作品,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默读不光是了解作品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还能唤起读者独特的联想、体验、认知。默读的过程,是对作品的艺术再创造,带有浓厚的阅读主体的个性色彩。所以,学生的感受可能与作品的主旨不一样,可能与教参的分析不一样,可能与教师的备课结论不一样。这种不一样不仅是正常的,有时可能是一种创造的萌芽。只要是用心思考了,即使是一些不大正确的感受,也不要全盘否定,而要耐心诱导,以理服人,并允许学生保留意见。只有这样,学生才更愿意在默读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
      当今世界是一个嘈杂的世界,当今的孩子有普遍的浮躁情绪,这在课堂上也可窥一斑。什么方法可以让孩子们静下来——“走”进去——说出来?唯有默读!给我们的学生一个宁静的空间,由我们引领着,让他们用明亮的眼,用细腻的心去阅读。
      (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县龙港巴曹一小)
      编辑/杨俊飞

    相关热词搜索: 有声 无声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