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我不是信息的垃圾桶】垃圾桶单价

    时间:2018-12-30 03:35: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早上站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本想打开MP3提提神,却听到车载电视里主持人正用高分贝的声音宣传着某种健康饮品,而这个广告你可能早已倒背如流了。   中午饿着肚子走进食堂,一名学生会干事挡在了你面前,不由分说地往你手里塞了一张最近活动的宣传单,并且满怀期待地说:“同学,请仔细看一看,一定要来参加我们的活动哦!”你只好眼巴巴地看着其他同学冲到了打饭的窗口。
      晚上回家,终于可以放松一下,打开电子邮箱,你首先利索地清空了“垃圾邮件”,然后点开“未读邮件”。第一封标题为“好久不见”,署名却是个陌生的邮箱地址。你警觉起来,最后决定“永久删除”。第二封是某购物网站的优惠活动信息,你只是去那里买过一本书,他们就十分“敬业”地给你发了几十封邮件。第三封,是一个朋友的来信,你高兴地打开却发现里面是一道超长的测试题。朋友还在最后注明:被点到名字的人必须参加,并且要转发给另外三个人。
      你无奈地离开电脑,准备去看一会儿电视换换心情。但是,电视里没头没尾的肥皂剧让你提不起兴趣;新闻节目里的内容你已经在网络上看过了;体育节目重播着你早就知道结果的赛事;还有一些频道每隔不久就会跳出一段超长的电视购物广告……你只好无聊地频繁换台。
      也许这些情形你再熟悉不过了,因为它们每天都在重复上演。这就是我们被信息海洋淹没的生活。
      为什么在得到更多信息的同时,我们却失去了“获知”的快感?因为,我们已经沦为了一只装满垃圾信息的垃圾桶。
      ●垃圾信息利用了我们的无聊时间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无聊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多。而所有的无聊时间都可以用一个“等”字来概括,等电梯、等公车、等电影……等一切我们接下来想要做的事。等待让我们变得无聊,而垃圾信息就喜欢占用这样的无聊时间。
      更可怕的是,这些垃圾信息让我们养成了一种无聊的习惯。等电梯的时候,我们会望着公众传媒的液晶广告屏。不管那广告多么无聊,至少让我们觉得等待的时候有了一点可以消磨时间的东西。进了电梯,人们又不约而同地扭过头盯着框架媒体的平面广告,因为这样可以逃避与陌生人相对的无聊场面。在公交车上,移动电视的小屏幕模糊到看不清字幕、节目陈旧到让人可以倒背如流,但我们还是宁愿把自己沉浸在那些无聊的陈年旧事里……
      ●信息潮制造的恐惧感,让我们想要“无所不知”
      电影《阿凡达》里悬浮山的原型是哪座山?网友们选出的“2009年汉语第一字”是哪个字?上周的数学考试哪位“牛人”把最后一道大题做对了……当有人在你面前滔滔不绝地谈论着五花八门的话题,你却对此一无所知时,大部分人都会在心里惊呼一声:“天啊,我OUT了!”这是我们最担心的事。
      在信息时代,人们越来越害怕落伍,总是渴求第一时间获知信息,甚至渴求获知更多的信息,永远担心自己知道得不够多。据说,现在一个生活在都市的年轻人一周所接收的信息量,比18世纪消息最灵通的人一辈子接收的还要多。但是,我们对信息的接受和消化能力并没有进化得更强大。接收的信息堆积起来,就像积在胃里无法消化的食物一样,让我们感到不堪重负。这就是我们为“无所不知”付出的代价……
      ●很多时候,我们对信息的需求只是为了宣泄情感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恐慌。“每天我们都在吃些什么东西?还有什么食物是不安全的?”在这样的追问下,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不断升温。媒体也抓住时机大量挖掘关于食品安全、食品质量问题的新闻。接着这股“报道潮”的是再次激发出的更大的信息需求,最后就连混迹其中的谣言也变得炙手可热。人们如此狂热地索取信息,无论是出于愤怒,还是出于警惕,最终都是为了完成一种情感的宣泄。
      而这种需求在娱乐新闻上表现得更加明显。试想一下,你真的需要知道明星的那些八卦消息吗?这对你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吗?也许对于众多的八卦迷们来说,内容根本就是无意义的,他们只需要知道、讨论、炫耀、传播,然后继续下一个话题。所以,网络上才会出现那么多以各种八卦为关键词的娱乐新闻标题。这也许就是八卦新闻的传播逻辑:为受众提供情感宣泄的途径,但是不对内容负责。当然,它也不会为你浪费的时间埋单。
      ●有问题找“百度”,搜索引擎代替了大脑的思考
      当你对一个问题感到困惑并想知晓答案的时候,你会怎么做?找个高人请教一下,还是找“百度”?过去那些需要埋头于浩繁的书卷才能完成的事情,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只需要轻敲几下键盘就能搞定。搜索引擎让我们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智慧的大脑相连,只需要几个关键词,成千上万条信息便会在几秒钟之内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这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在享受着搜索引擎带来的便利时,我们自身一些重要的能力正在慢慢退化,那就是我们的思考能力。在没有搜索引擎、没有互联网、没有电脑的时代,人们如果想要了解某些专业知识,需要求助于博学的人或者在浩如烟海的书卷中寻找蛛丝马迹。同时,由于缺乏信息流通的科技手段,知识想要传播到更远的地方也往往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所以,人们为了获取知识需要付出相当多的脑力劳动。而现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个过程全部由搜索引擎代劳了。你需要做的只是动动手指,大量信息便扑面而来。互联网早已为我们准备了现成的答案。一切信息唾手可得,一切问题早有答案。
      长期依赖网络还有一个后果,那就是人们的头脑正在被互联网同化。也许有一天,你会惊恐地发现,自己正在丧失阅读的能力。你没有变成文盲,却已经失去了阅读的耐心。
      ●过分求知让我们变成了一个“容器”
      有一道脑筋急转弯题:把大象放入冰箱需要几步?答案你一定知道:打开冰箱门,放入大象,关上冰箱门。那么,我们把信息放入大脑需要几步?很多人是这样做的:打开媒体,获取信息,塞进大脑。
      没错,很多时候我们就是用把大象放进冰箱的方法来处理信息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大脑沦为一个简单的“容器”,而不是思考的工具。
      的确如此,时至今日,几乎每个人都可以轻松地接触到大量信息,而又有多少人将自己了解到的这些信息应用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呢?这就是我们很多人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经常会缺失的一个环节。
      ●对待信息,我们应该“有所知,有所不知”
      “我认为人的大脑原本像一间空空的屋子,必须有选择地用一些家具填满它,只有笨蛋才把他碰到的各种各样的破烂都塞进去。这样的话,那些可能用得上的知识就会被挤出来,或者,充其量也只是把破烂和有用的东西混在一块儿。如果你认为这间屋子的墙壁富有弹性,可以随意扩展,那就大错特错了。”这段话是阿瑟・柯南・道尔借神探福尔摩斯之口传达给我们的箴言。他恐怕没有想到,我们这些生活在比他更为先进时代的人,还在重复做着这样的傻事。
      曾有一项研究说,人的大脑可以记忆5亿本书的信息量。一位较真的人士据此进行过计算:已知大脑中约有150亿个神经元,大脑每秒钟大约可以接收10个汉字的信息量,假设人的寿命为100年,每天除去8小时睡眠外,其他时间都在看书,那么,需要2378234个人阅读100年才能阅读完这5亿本书!
      虽然人类的大脑蕴藏着如此巨大的潜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大脑就拥有“富有弹性的墙壁”,怎样撑都不会爆。如果我们总在接触各种新信息,却没有停下来去选择、整合它们的话,我们的大脑就会涨满,变得无法思考。
      ●将信息转化成知识,将知识转化成智慧
      电影《香水》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人们把成百上千朵新鲜玫瑰花倒入一个巨大的容器之中,经过漫长的萃取过程,一滴晶莹剔透的玫瑰精油沿着透明的玻璃导管,缓慢而平滑地流进了一个干净的瓶子里。香水师注视着瓶中晶莹滑润的液体,感慨地说:“这就是玫瑰的精华!”
      现在,桃子也想满怀感慨对大家说:“信息也需要提纯,而智慧就是信息的精华!”
      要知道,信息―知识―智慧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在提纯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把垃圾信息撇出去,让有价值的信息沉淀下来成为知识。然后,运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让知识为你服务。这样,你才算真正地掌握了信息,获取了知识,并拥有了智慧。
      ●体验“不知道”的乐趣
      曾经有一篇文章说道,美国人由于十分讨厌垃圾信息,为此创造了一个词汇――“news fasting”(信息斋戒),目的是拒绝接收任何信息的干扰,让自己的心灵彻底放松。
      确实,如今我们很多人都在信息的海洋里痛苦地寻找自由。其实,我们可以每个月抽出一天的时间做一次“信息斋戒”。比如:
      这一天,我们不看报纸,不让那些繁杂的消息打扰我们;
      这一天,我们不听广播,不看电视,不让大量的广告和庸俗的广播电视节目影响我们快乐的心情;
      这一天,我们关掉手机,拒绝接收任何垃圾短信;
      这一天,让我们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为自己做出决定……
      当然,在这一天我们也要提醒自己:我不想成为无效信息的垃圾桶,也不能做倾倒、制造信息垃圾的人!

    相关热词搜索: 垃圾桶 我不是 信息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