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日记 > 正文

    【思维运行与议论文分论点的拟设】 议论文分论点

    时间:2019-05-13 03:15:2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议论文是最能反映学生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一种文体,因此,高考作文的命题样式虽然时有调整,但对学生议论能力的考查则几乎是一以贯之。高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按理说,议论文写作不会有多大困难。
      但事实上,学生高考议论文写作却失分重重:以叙代议,材料不能支撑观点,结构混乱,缺乏层次感,语言苍白……其中尤以“结构混乱,缺乏层次感”为失分之最。这类文章其行文结构,要么是“论点+论据”的单一表现结构,即开篇亮出观点,中间叠加事例,结尾重申论点;要么思绪混乱,颠来倒去,言不成理,根本没有层次感。此类习作得分大多在平均分以下,甚至不及格。
      一篇议论文中,如果把论点比做文章的“灵魂”,论据比做“血肉”,那么结构便是文章的“骨架”。它的功用是使行文“言之有序”。这个“序”,就是在行文提出论点后,使全文有严谨的结构,即用清晰、严密的分论点统率材料,以便展开有效、有序的论证。试想,结构的“骨架”倾斜了,议论文的“大厦”焉能不毁?而“毁”了“大厦”的议论文,其得低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那么,议论文在提出论点之后,如何顺利搭建结构之厦,使行文“有理”、“有序”,继而有“新意”、有“深度”呢? 笔者以为关键是针对论点的属性,引导学生作出相应的思维运行,从而分解出对应的分论点,搭建起议论文的论证框架。
      议论文的结构搭建,向来为广大语文老师所重视。但其课堂教学大都偏重于抽象的知识层面传授,往往是对写作行为的成品——文章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并列式结构、层进式结构和对照式结构等等。然后,要求学生依据例文,进行结构搭建的摹写。
      如此,学生对文章应该写成什么样子——如结构的特点、结构的规范等都有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但他们的思维则仅仅停留在知识的理论感知层面上,其思维特征是确认、判断。而至于自己怎样才能搭建起行文的结构,则茫无头绪。因为写作还是一种技能,当学生的理论感知不能转化为他的实际技能时,提高其写作水平也就流于一种美好的愿望罢了。
      而要让学生的思维层面从感知、判断、确认跃升为运行、创造,进而转化为实际的写作技能,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实际,从学生“学”的角度因势利导,为其思维的运行搭建一个平台。然而,这个平台的支撑点是什么呢?笔者以为,至少包含两点:一是学生思维发散的方向,二是论点的属性。
      也许有人会说:“论点属性”的分析或许是必要的,而“学生思维发散的方向”的导引干嘛要大费周章呢?写作不是一种“技能”吗?如是,强化“技术层面”的指导,不更为直接有效吗?
      不可否认,“技术层面”的辅导是很“直接”,但至于是否“有效”或“有效达到的层面”就很难说了。况且,“技术层面”的训练,其“有效性”更多是达到“平庸”的层面,而要达及“独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的层面,则一定要着眼于学生思维的训练。因为写作的实质就是思维的运行。
      纽约大学坤斯学院的唐纳德·奎得和国伯特·爱特温在《写作中的思考》一书中说:“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写作和思维是同时产生的,写作的过程也就是思考的过程。”这就是说,写作,实际上就是为自己的思想寻求表达依据并加以整合、提炼与升华的过程。思维,贯穿于写作活动的始终,是写作运动的核心。运思作文,只要敢想前人所未敢想,敢言前人所未敢言,言之成理,论之有据,便是优秀文章。
      而这个“敢想前人所未敢想,敢言前人所未敢言”,其实就是一个思维从“无”到“有”的创造性过程。在作文中,这个“从无到有”的思维创造过程,是一环紧扣一环,呈层递式的:例如从纷杂的生活现象的“无”,提炼出有价值取向的“立意”的“有”;从抽象层面“立意”的“无”,搭建起有明确指向的结构的“有”;从只有干瘪的框架式结构的“无”,生成为有丰富材料支撑的“成文”的“有”。这里的每一环节,都是对“从无到有”的思维创造过程的最好诠释。
      落实到到议论文上,在学生议论文的论点拟定之后,思维的这个从“无”到“有”的创造性运行过程,就体现为如何从只有抽象的论点的“无”,而拟出能支撑证明论点的分论点结构的“有”。
      所以,为使学生这个从“无”到“有”的创造性思维运行的有效展开,显然,“学生思维发散方向”的导引和“论点属性”的分析,二者就缺一不可了。
      可是,这个论点的属性该如何分析?学生的思维发散方向又该如何导引呢?
      我们说,论点的属性倘从其情感内涵上剖析,则有褒扬、贬斥和中性;倘看其晦明程度,则有显性、隐性;至于学生思维运行的方向,可分为顺向、逆向、双向、横向和纵向等。执教者重要的是要根据论点的不同属性,引导学生的思维作指向性的发散,从而分解出分论点,搭建起议论文的结构大厦。下面分点阐述之。
      一、顺向思维拟设分论点的导引
      顺向思维,就是让思维沿着论点的指向,作顺理成章的运行,从而对论点起到反复强化的证明作用。它是叩问论点“会怎样”,是追问论点的结果。它比较适用于显性的有“褒贬”情感倾向的论点。
      所谓论点属性的“褒”,即内涵是“正面褒扬”的,例如诚信礼让、刚正不阿、律己修身、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勤学好问、廉正敬业和自尊自强等。此类论点本身就是为传统价值观所提倡的,其情感倾向往往是肯定的。对这类显性的“褒”的论点,我们可导引学生作顺向思维的运行;即让思维顺着“论点”的指向,分析论点的作用、好处、结果,从而拟设分论点。
      例如,“学会自学”这一论点。“自学”应该是值得提倡的一种能力,而“学会”两字,也表明论点的情感倾向是“肯定的”、“褒扬的”。这时,我们可导引学生顺着论点的指向,作顺向思维的运行:自学会有什么作用呢?它有怎样的结果呢?自学与学习的意志、学习的习惯、学习的方法、学习的品质等有何关系呢?自学能力与将来的人生又有何联系呢?这样一思考,就可拟出如下分论点:
      自学能让我们养成独立钻研的习惯;
      自学能磨炼我们坚韧的学习意志;
      自学有利于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养成;
      自学能培养起我们积极主动的学习品质;
      自学能让你永立人生不败之地。
      要注意,这类褒扬性论点的标志词常有 “提倡……”,“学会……”,“……有利于……”,“……需要……”等。
      所谓论点属性的“贬”,意即“贬斥批评”,例如苟且侥幸、自私贪婪、嫉妒诽谤、胆怯懦弱、怠惰愚麻和自轻自贱等。此类论点的价值取向往往与传统价值观相悖谬,情感倾向常是否定的。于是,我们就可引导学生的思维,顺着论点“贬”的指向,分析其可能涉及的危害、后果等,以证明它的不可取,从而拟出分论点。
      例如《勿为情所障》这一论点,一个“勿”字,就道出了其情感倾向是“否定”的、“贬斥性”的。那么我们就可引导学生思维,沿着论点的指向,分析“为情所障”可能导致的后果、危害:“为情所障”的人,他会有是非观念吗?他有清醒的理智吗?当“公”与“私”相冲突的时候,他又会如何抉择呢?这样一思考,至少可拟出下面几个分论点:
      为情所障,会私利当头;
      为情所障,会丧失理智;
      为情所障,会混淆是非;
      为情所障,不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
      这类贬斥性论点的标志词常有:“不要……”,“勿为……”,“反对……”,“……不可……”等。
      顺向思维的发散,重要的是把握论点情感内涵是“褒”还是“贬”,然后导引思维追问结果,如此就能较容易地完成分论点的分解。
      二、逆向思维拟设分论点的导引
      逆向思维,即反弹琵琶,指采用与常规思维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的思维。在论点分解中,它是逆着论点的指向进行分析,与论点形成相异对比,从而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这同样适用于显性的有“褒贬”情感倾向的论点。
      对内涵为褒扬性的肯定的论点,我们不妨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作逆向思维的运行,从其“褒”的反面——“贬”的角度拟设分论点,言其后果,道其危害,以收到反面论证的功效。
      例如同样是“学会自学”这一褒扬性论点,倘若启动学生的逆向思维,那么,思维就该立足“自学”的反面思考:假如没有学会自学,那么会有怎样可能的危害呢?一个没有自学能力的人,他的学习状态能好吗?他能养成独立的学习习惯吗?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他有立足之地吗?这样一思考,自然就可形成下列分论点:
      没有自学精神,他的学习状态是被动消极的;
      没有自学精神,他的思维是怠惰依赖的;
      没有自学精神,他很难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
      没有自学精神,他将无法面对新知识的挑战;
      没有自学精神,他很难与时俱进。
      这些分论点,充分论说了“没有自学精神”的危害,从而从反面论证了“自学精神是应该具备的”这一中心论点。
      同样,对内涵为“贬”的“否定”倾向的论点,遵循逆向思维的规律,可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从其“贬”的反面——“褒”的角度拟设分论点,言其优点,道其作用,以收到反面论证的功效。
      例如,“妄自菲薄要不得”这一论点,“要不得”三字显示其情感倾向是贬斥的。那么,我们不妨启动学生的逆向思维,从“妄自菲薄”的反面,即“充满自信作用”的角度去思考:充满自信的人其人生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呢?充满自信的人会如何面对人生的起伏呢?当机遇与风险并存时,充满自信的人又会如何应对呢?如此一分析,即可拟出如下分论点:
      充满自信的人其人生态度是积极乐观的;
      充满自信的人能直面困难的挑战;
      充满自信的人能勇对风险,把握良机;
      充满自信的人能笑迎挫折,屡败屡战;
      充满自信的人会收获精彩的人生。
      这些分论点,充分说明了“充满自信的人”的积极人生状态,可见,这样的人生是值得提倡的,从而从反面论证了“妄自菲薄要不得”这一中心论点。
      逆向思维的发散,思维的运行特征是由“褒”及“贬”,或由“贬”及“褒”。但具体还要看论点适合与否,不可生硬套搬。
      三、双向思维拟设分论点的导引
      双向思维,就是让思维围绕论点作辩证的、兼顾两面的运行。它是从正反两面或一分为二的角度来分解分论点,比较适合于论题型的文题和关系型的文题。因为这类文题,情感倾向属于中性,倘只从单一的“正”或“反”的角度,可能会“一叶障目”或“过犹不及”,使论述失之偏颇。倘采用辩证的角度拟设分论点,则会使说理显得全面、客观,更具有说服力。
      譬如关系型论题“成才与逆境”。倘若我们只着眼于单方面设立分论点“逆境有利于人才成长”,那么可能有人就会质疑:“难道所有的逆境都能造就人才吗?顺境就不能造就人才了吗?”但倘从辩证的角度拟设分论点,则就可能会客观多了:
      逆境可以造就人才,古今中外有许多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但并非所有的逆境都可以造就人才。
      这两个分论点看似矛盾,但都统一在“逆境能否出人才”的总论点之下。因为“逆境”对意志坚强的人可能是磨练,使他愈挫愈勇;但对意志薄弱者而言,它可能是毁灭性的灾难,使其走向沉沦的深渊。这样就使论证较为客观、全面,经得起质疑,具有说服力。
      对论题型的论点,我们可进行相近概念的比较,来运行辩证的双向思维,拟出分论点。这里关键是挖掘论点的内涵,分析论点的概念,寻找出与论点相近的概念,然后进行比较。
      例如“转折”这一论题型论点,如果运用辩证的双向思维,就可以思考,“转折”的内涵是什么?经考查,其字典含义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改变原来的方向”。据此,我们可展开相近联想:转折是否就是“放弃”?不,它只不过是“改变方向”,并非停止前进或放弃。相反,它可能是迂回前进的一种智慧,可能是曲折达成目标的坚毅,可能是暂且示弱的“大勇”。它绝不等同于懦弱者的放弃,胆怯者的退缩,平庸者的止步。联想至此,分论点自然拟出:
      转折并不意味着放弃前进,而是换条道路继续前进的步伐;
      转折并不意味着放弃尊严,而是换种姿态捍卫人格的尊严;
      转折并不意味着放弃理想,而是变种方式构筑理想的大厦。
      这类相近概念的辩证比较,常采用“并不是……,而是……”的句式。究其实质,其实是剖析论点的内涵。如上述“转折”一例,三个分论点实质是以下的三句话:转折,是继续前进;转折,是捍卫尊严;转折,是坚持理想。但倘若这样直白地剖析“转折”的内涵,来组合分论点,则会显得单一、死板、生硬。如采用上例的对照思维和辩证思维分解分论点,即使达不到超越平庸、创造辉煌的思维层面,也能使论证显得公正、客观,彰显思维的深度,为文章增添一抹亮色。
      辩证的双向思维发散,运用得当,能使你的行文散发出“智性”的光辉,收到较好的论辩效果。分论点间常可用“诚然……但是……”、“是的……可……”、“我们姑且承认……,但从另一角度看……”等导引词连接,以突显思维的层次性。
      四、横向思维拟设分论点的导引
      横向思维就是围绕着“论点”这个“中心点”,思维呈辐射状向四周作“面”上的发散,去追忆、联想与论点相似、相关或相反的信息,从而拟出分论点。这几个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不同指向的深度开掘,是从不同的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述。它的思维特征不拘泥于一个方向,只要有利于论点的证明,就可从不同角度展开。任何属性的论点,都可展开横向思维。
      值得注意的是,按横向思维拟设的分论点,相互关系是平行的、并列的、不交叉的,所以拟设的分论点应该是同一“类”的。这个“类”,可 “本质”,也可“原因”;可“内涵”,也可“外延”;可“利弊”,也可“途径方法”……
      譬如“谈沟通”这一论题型的文题,倘着眼于沟通“内涵”的“类”,就可思考:沟通的情感本质是什么,沟通的思想本质是什么,沟通是一条怎样的途径。如此,可拟出下列分论点:
      沟通是情感的交流;
      沟通是思想的碰撞;
      沟通是融入环境的途径。
      倘着眼于沟通“作用”的“类”,则可思考:沟通对不同见解的人起到了什么作用?沟通对团队凝聚有帮助吗?沟通对工作效率有促进吗?如此,可拟出下列分论点:
      沟通有利于统一思想认识;
      沟通有利于增进团队凝聚力;
      沟通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倘着眼于学会沟通“途径”的“类”,则可思考:该怎样学会沟通呢?沟通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于是,可拟出如下分论点:
      沟通,要学会倾听;
      沟通,要学会表达;
      沟通,需要付出一腔真诚;
      沟通还要选准合适时机。
      其他可分解的“类”还有许多,例如不会沟通的“危害”、沟通的必备“条件”、沟通的“对象”等。这样,在思维全方位发散的基础上,再选择适合自己论述的“类”展开论述,就能收到较好的论证效果。
      按横向思维拟设的分论点,脉络清晰,条理分明,可显示思维的广度。分论点之间常可用“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等序数词进行连接。值得注意的是,横向思维的发散,不能混淆发散的“类”;否则,分论点间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相互交叉,那么,就会造成论证结构的混乱。
      五、纵向思维拟设分论点的导引
      纵向思维,就是让思维沿着论点的广度和深度推想、引申和挖掘,通过对论点的追根溯源、层层剥笋、由此及彼的思考来拟设分论点。这个对论点“由此及彼”的思维发散,常有以下一些顺序:过去、现在、将来等时间顺序;个人、集体、国家等范畴顺序;由表及里、由果推因、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推本质、由物质到精神等哲学认知顺序;由景物、人事到人生,自然、社会到宇宙,立场、观点到态度等关联顺序;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逻辑顺序……到底选择何种顺序为宜,要视具体论点而言,不可机械搬用。
      例如:“让步带来双赢”这一论点,倘引导学生作纵向思维发散,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分解分论点,那么可思考:让步的内涵是什么,让步给双方会带来什么,不让步会有什么后果,让步与退让有何区别,做到让步要有哪些要素。于是,可拟出如下分论点:
      1.让步是退后一步,为自己、为对方留一点余地;
      2.让步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双赢策略,是一种智慧;
      3.在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时,让步可以使双方更理智、更理想地解决问题;
      4.在处理国与国的纠纷时,让步可以避免战争,为国家发展提供更和谐的环境;
      5.在面临人类与自然冲突时,让步可以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6.不相让只能使局面僵持不变,事物停止发展;
      7.不相让,只会让自己的体力和精力消耗在无谓的争斗上;
      8.让步不是一味地退让,它必须以平等互利为基础;
      9.只有具备宽容大度之心,才能适时让步,实现双赢;
      10.只有目光长远,方可果决让步,实现双赢。
      这组分论点,先分析“双赢”的概念内涵;再由正及反,正面分析“让步”的作用,反面道明“不让步”的后果;然后运用辩证分析,指出“让步”与“双赢”的区别,完成了分析问题的环节;最后,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说明达到“双赢”的两点条件。如此,分论点角度广泛,相互间衔接紧密,使说理具有雄辩的力量,从而多角度地论证了“让步带来双赢”这一总论点。当然具体行文时,可选择几个自己能充分展开论述的分论点组合成文,不必面面俱到。
      按纵向思维拟设分论点,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思维严谨,充分显示了思维的深度。它适用于任何属性的论点。拟设时,可选择或时间、或范畴、或认知、或逻辑等合适的顺序,结合概念分析、因果分析、正反分析、辩证说理等多种方法,以使思维充分展开,达到全方位分解论点的目的。分论点之间常可用“甚至”,“还”,“不仅……而且……”等表递进的关联词相连,以凸显论点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
      总之,为使学生议论文避免“结构混乱,缺乏层次感”的弊病,导引学生的思维时,根据论点的属性,作出或顺向、或逆向、或双向、或横向、或纵向等多角度的发散,从而拟出分论点,搭建起议论文的结构,应该说是一条较为有效的途径。它既立足于写作的本质——“思维运行”理论层面的思考,又是立足于学生实际——“怎样分解”技能方面的探索。因而,对分论点的拟设,学生就较容易地由理论感知而转化为一种实际技能了。
      当然,导引学生思维运行的方向,进行分论点的分解,也仅仅是搭建议论文结构的一个角度;其他可探索的途径还有很多,譬如思维的层次性角度,思维的性质角度等。只要我们广大同仁,真正以“生”为“本”, 凡事立足于学生层面去思考,从学生“学”的角度去研究,去探索,则许多教学难题的化解,也就成为了一种可能。议论文结构教学如此,其他的语文知识点教学何尝不是呢?
      

    相关热词搜索: 议论文 论点 思维 运行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