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日记 > 正文

    浅谈初中作文的入门与习惯

    时间:2019-04-13 03:49:4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初中作文教学,要抓好学生的写作入门和写作习惯的养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比较系统地训练学生,抓好观察积累,关注谋篇布局,过好语言关、修改关,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关键词:入门 兴趣 训练 习惯 观察 布局 构思
      初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把好作文教学这一关,也就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主干”,因此,指导好学生作文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么短短的三年,如何抓好学生的写作呢,我认为,可以紧紧抓住“入门、习惯”这四个字做文章,指导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一、把学生领进热爱写作的大门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因此,作为老师,就要想方设法把学生带入热爱写作的大门。
      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因,也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写作最重要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学生乐于表达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条件。正因为如此,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二学段写作目标的设定上,特别强调“对写作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乐于去写;只要写了,就会有收获,写作能力就会有提高;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写作有收获了,能力提高了,就会产生新的乐于表达的欲望。从而形成“兴趣——写作——兴趣——写作”这样的良性循环局面,学生的写作将会由外在的需要转化为内在的需要,这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作文教学的最高境界。目前中小学的作文教学之所以出现“费时多,效率低”的尴尬局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对写作产生厌倦心理。如果我们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就能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其次,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说写训练,获得系统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例如,课前说话训练,初一阶段从简单的叙述练起,使学生“敢说”;初二进而练习说明和简单的议论,学会介绍事物和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爱说”;初三综合练习且要求逐步提高,使学生“会说”。也可根据国情、校情和学生关心的问题进行演讲、辩论等,做到“风声雨声声声入耳,世事国事事事关心”。活动本身的趣味性自然会带动学生写作积极性,从而利于学生各项能力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学生的作文习惯的培养是新课标作文教学的新理念,是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是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而学生作文能力如何,就客观反映出语文教学活动的实施和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情况以及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也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加强对学生的日常写作训练,并使之养成习惯,就能大大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首先,要指导学生勤于观察、注重积累。学生无话可说的原因是缺乏写作素材,其实学生平时所接触的材料很多,关键是要注重观察与积累,以便“厚积而薄发”。教师应鼓励学生用创造的眼光去审视素材,运思谋篇。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我们在引导学生观察时,一是要坚持把定向观察与随机观察有机地结合起来。所谓定向观察,就是根据某次写作的要求,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游览、调查、访问等活动,或把观察的事物带入课堂进行定向观察,通过定向观察让学生获取写作的素材。学生头脑里的材料越来越丰富,作文就会“文思泉涌”。当今世界风云变幻,社会生活日新月异,思想观念也要与时俱进,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为学生解决作文“写什么”的问题。
      其次,要指导学生认真构思、谋篇成文。聚材是基础,选材是关键。初中阶段的学生基础薄弱,还很幼稚,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新鲜感和好奇心,但认识不足。表现在作文中,往往是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不会措词,其问题的症结是我们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形式,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习惯于老师给他们命题、提示,甚至提供题材。这种照葫芦画瓢的作文结果是:一种形式、一个材料换个题目学生从小学带进了初中,或许还要带到高中和更高一级的学校。这样,我们在作文训练时,教师布置的内容就应是学生平时所触及的、所观察的、所思考的,让学生学以致用,促使学生注意观察和积累。还可以确定作文范围,让学生准备几天,有意识地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然后当堂作文。当然,素材选好后,还应要求学生写作内容要健康,新颖,丰富;用词要生动、精彩;要有真情实感等。运用适当的方式把材料组织成篇,为学生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再者,要指导学生规范语言、认真修改。《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强调:“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作文,讲到底,是语言运用的问题,要教会学生学习规范的语言、使用规范的语言,准确地表情达意,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地使用语言。还要教会学生认真地书写,力求文字书写规范,这在考场作文里,往往成为打动改卷老师的一种好办法,会无形之中为作文加分。同时,学生对已经初步写好的作品,要以认真的态度去不厌修改,追求完美。每完成一篇习作,先自改完善,互相交流修改的收获。或在教师讲评后,学生趁热打铁,把自己领悟到的认识写成后记,以便提高自己的写作、欣赏水平,为学生解决“写得好”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的写作实践能力才会得到全面的提高,教师也由原来的写作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促进者。
      作文教学的方法很多,其最终的目的,是要按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我想,教任何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我们语文老师教会学生作文,就是要把学生领入这一知识的殿堂,让学生充分地吸收,恣意地挥洒,充分体味写作的快乐。我们紧紧抓好“入门、习惯”,就能收到事半而功倍的良好效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天润实验学校)

    相关热词搜索: 作文 浅谈 入门 习惯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